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目的:评价乡镇基层医院联合个体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依存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个乡镇医院门诊或住院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基层医院联合自我管理教育组(自我管理组5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对照组48例)两组.自我管理组除了常规药物治疗外,首先在内科接受连续5天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随后内科培训4个乡镇医院糖尿病专业医师,乡镇基层医院建立个体化治疗健康管理档案,定期接受电话和门诊随访;乡镇医院为自我管理组患者建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小组;定期为乡镇医院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小组讲课.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仅接受1次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和常规跟踪随访.评价干预前和实施健康教育管理12个月后的血糖的变化,以及饮食、运动和药物的依存性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2小时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管理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自我管理组以及饮食、运动和药物的依存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乡镇基层医院联合个体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模式加上常规糖尿药物治疗方法,在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水平与改善糖尿病控制方面优于单独的常规糖尿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解东  代维松  徐旸  闫力  宋丽华 《吉林医学》2012,(31):6921-6922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对患者自护行为和心理状况的影响,从而研究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的效果,开创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新模式。方法: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经问询筛选出研究对象78例,患者接受自我管理教育前后,通过糖尿病自护行为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测评,对患者进行糖尿病自护行为和心理状况的评定和比较。患者接受自我健康教育前(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建立电子档案,了解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类型、血糖控制情况及身体综合情况等,自我管理教育后(干预组)患者接受社区全科医师自我管理教育干预,社区护士电话或上门随访和以社区为基础,招募和培训非卫生专业人员或糖尿病患者为志愿授课小组长,进行每月定期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并开展小组活动,患者接受教育6个月后与接受教育前,对糖尿病自护行为和心理状况进行评定与比较。结果:患者在接受综合自我管理教育干预前与接受干预后6个月各项因子分相比较,在情绪管理、运动管理、定期测量血糖、足部管理和饮食管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低血糖管理和药物管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接受综合自我管理教育干预前与干预后6个月心理焦虑与抑郁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能有效改善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不良情绪和促进患者糖尿病自护行为的形成,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3):169-172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的管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7月我院接收的糖尿病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观察组(全程健康教育)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73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自我管理行为与管理效果。结果教育前两组血糖指标与自我管理行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较对照组低,饮食、运动、药物与足部护理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有效率(98.63%)高于对照组的8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管理模式,能有效控制血糖指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果、改善预后,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3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和血糖指标水平。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和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饮食、用药、运动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以及降低血糖水平,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综合干预措施在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及治疗中的作用,为制定有效的慢性病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承德市4个社区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220例为干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一年的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自我血糖监测;对照组为传统糖尿病治疗。结果综合干预后干预组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自我行为改变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社区开展糖尿病综合干预,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变不良生活行为,降低糖尿病危险因素,减少糖尿病并发症从而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规范管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社区的10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仅进行普通治疗和一般宣教,观察组在上述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膳食运动指导等综合干预措施。进行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率、血压达标率及再住院率。结果经过12个月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理干预,观察组血压及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饮食控制率、适当运动率、自我监测率及遵医行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医院管理干预可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及血糖,提高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达标率,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有效控制血糖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效果。方法:对50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服药、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健康干预,并与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自护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健康干预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促进行为改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控制、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4例常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超过6.5%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组(自我管理组,74例)和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组(对照组,60例)两组。自我管理组首先在综合医院糖尿病中心接受连续五天的全日制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随后建立社区健康管理档案定期接受电话和门诊随访。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和社区常规跟踪随访。评价干预前和实施健康教育管理1年后的血糖、血压、血脂、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自我管理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自我管理组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效能和技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自我管理组患者的满意维度得分和生活质量总分显著提高,并且满意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联动自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9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实行自我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以及血糖相关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饮食、锻炼、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饮食、锻炼、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模式的实行,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监测、饮食管理、遵医服药和运动管理等健康行为评分、血糖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护理干预后血糖监测、饮食管理、遵医服药和运动管理等健康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干预后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行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有效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12.
班级管理需要严格依法办事的刚性,即制定班规,贯彻落实班规,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也需要润物无声的德育和精神关怀的柔性,即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和奋斗目标,榜样育人,给学生以精神关怀.构建和谐班集体,需依"法"治班与依"德"治班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骨关节炎的“筋”“骨”之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论述中西医学对骨关节炎的认识,并阐明骨关节炎的诊治要点,提出石氏伤科治疗骨关节炎之"筋骨并重,以筋为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烦躁在《伤寒论》全书运用约134次,涉及原文120余条,取名多达20余种,各置于不同语言环境中。时指证候,时作形容,时言病机,有时单烦,有时并燥.词意博大精深,文字渊奥妙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医疗纠纷中的"德"与"法"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近年来 ,不少医院医疗纠纷不断增加 ,冲击医院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医院为了处理这些纠纷 ,往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出于无奈 ,医院常以经济赔偿的办法求得“私了” ,结果又引发出新的纠纷 ,形成无止境的恶性循环。医疗纠纷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和难点 ,有志之士呼吁尽快立法 (医疗法 ) ,有法可依 ;进一步立德 ,尽在情理之中。1 医疗纠纷中的“德”常识告诉我们 ,医院向病人提供的服务有双重性特点 ,即医疗品质和服务品质 ,两者提供的方式和策略是不相同的。医疗品质是可见并可量化的 ,是患者“所得到的”有形的东西 ;服务…  相似文献   

16.
《周易》的阴阳哲理,是《内经》阴阳学说的渊源土《内经》以《周易》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等理论为依据,阐明阴阳对立统一规律。《周易》六十四卦阴、阳爻增减,刚柔相推之理也被《内经》所接受,以此阐明阴阳消长变化规律。《周易》天地阴阳二气上下交通,开阖出入的理论,又是《内经》万物化生及升降出入运动理论的基石。《周易》的“天人相应”观,被《内经》用以解释人与自然统一的道理。《内经》是一部《易》学色彩很浓的医学著作。  相似文献   

17.
历史沿革 作为我国医用放射影像产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万东医疗自诞生之初就深深根植于这片土地,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而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18.
七损八益与二者可调,是两条互为因果的生命活动准则。“七损八益”是指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机体由少而壮,由盛到衰的损益盛衰变化之节律性、时限性与趋向性准则,而“二者可调”则是人体保持和合协调、平衡稳定的协调性准则。  相似文献   

19.
“5S”教育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5S"教育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对2004级、2005级护理专业学生《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随机分组进行传统教育或"5S"教育。结果实施"5S"教育后学生规范化护理操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律性等均有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S"教育组优于对照组。结论"5S"教育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马氏文通》在中国语法史上具有开拓之功 ,其中很多术语成了后人研究的重点。句与读的关系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马氏文通》句读观的缺点、句与读的关系、句与句的关系等问题是以往研究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