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IL-6、IL-8与卵巢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越  姚智 《国际肿瘤学杂志》2004,31(12):939-943
与卵巢癌有关的细胞因子众多,其中IL-6和IL-8的异常表达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其深入探究将有助于阐明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协助临床诊断和病情估计,并为卵巢癌的生物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IL-6、IL-8与卵巢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卵巢癌有关的细胞因子众多,其中IL-6和IL-8的异常表达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其深入探究将有助于阐明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协助临床诊断和病情估计,并为卵巢癌的生物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清IL-2R、IL-6、IL-8、IL-10、TNF-α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治疗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63例,回顾性分析其治疗前后IL-2R、IL-6、IL-8、IL-10、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IL-2R、IL-6及TNF-α含量在Ann Arbor分期Ⅲ-Ⅳ期、IPI评分≥3分的NHL患者中显著升高(P<0.05);IL-8含量在Hans分型non-GCB亚型和病期小于5年的患者中显著升高(P<0.05);IL-10含量在IPI评分≥3分的患者中显著升高(P<0.05)。NHL正规治疗过程中IL-2R、IL-10、TNF-α含量在CAR-T免疫疗法持续6个月完全缓解、化疗和靶向治疗的NHL患者中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NHL标准经典一线治疗方案R-CHOP相比较,IL-2R、TNF-α含量在CDP和MOAP治疗方案中显著升高,IL-6、IL-8含量仅在CDP治疗中显著升高(P<0.05)。NHL患者CAR-...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IL-1β、IL-6、IL-17的表达和HPV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手术后切除的宫颈癌手术标本60例(83块),采用免疫组化法对IL-1β、IL-6、IL-17和HPV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表达与其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IL-1β、IL-6和IL-17均在宫颈癌组织细胞胞质中表达,HPV主要在胞质或胞核中表达,表达率分别为81.67%,61.67%,53.33%和61.67%;术前经过化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IL-1β、IL-6、IL-17和HPV表达率明显低于术前无化疗者(P<0.05),其表达与其临床病理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中IL-1β、IL-6、IL-17和HPV高表达与术前有无化疗具有相关性,在宫颈癌术前进行化疗,不仅可以缩小肿瘤体积,还可以抑制IL-1β、IL-6、IL-17等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有效预防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6.
肺癌组织IL-10、IL-2、IFN-γ水平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细胞介素 (IL) 1 0是一种由Th2 细胞和癌细胞分泌的Mr为 1 8× 1 0 3的酸性蛋白 ,是具有多向生物活性 ,特别是具有抑制抗肿瘤免疫功能的细胞因子[1 ,2 ] 。肿瘤患者不但整个机体存在IL 2、IFN γ的降低 ,并且在肿瘤局部也存在IL 2、IFN γ降低的现象 ,但其原因尚不清楚[3 ,4] 。本实验在于了解IL 1 0与IL 2、IFN γ的关系 ,探求IL 1 0在肺癌中的作用 ,为IL 1 0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材料和方法一 肺癌标本 取自肺癌手术切除病人 ,术后皆得到病理证实的肺癌病人 6 3例 ;其中鳞癌 32例 ,腺癌 31例 ,取离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50例肺癌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IL-2、IL-4、IL-6、IL-10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IL-2、IL-4、IL-6、IL-10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Ⅱ期患者血清中IL-6的含量显著高于I、Ⅲ、Ⅳ期患者;Ⅱ期和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IL-10的含量高于I期和Ⅳ期患者。结论:IL-2、IL-4、IL-6、IL-10均参与了肺癌的发展,检测其血清含量对了解肺癌患者体内免疫状态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脐血血浆中IL-3、IL-12、TNF-α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脐血血浆中IL-3、IL-12、TNF-α的含量,了解脐血造血干/祖细胞(HSC/HPC)的造血微环境。方法:收集20份脐血,常规分离血浆。结果:20份脐血血浆TNF-α含量为(29.146±17.450)pg/mL,明显低于成人外周血(P<0.0001),IL-3、IL-12含量分别为(44.660±9.879)pg/mL和(1572.361±785.743)pg/mL,均显著高于成人外周血(P<0.01)。结论:脐血中富含各种造血生长因子,有良好的造血微环境,为移植后全面持久的造血重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与方法应用ELISA法研究了18例癌性渗出液(MOF)中内源性IL-2、IL-6、IL-8、IFNγ和TFNα的生物学活性,并与恶性肿瘤病人(MTD)血清、正常人、结核性胸膜炎(TBP)和肝硬化病人(CRS)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MTD血清中IL-6活性高于与正常成人组(P<0.05);IL-2和IFNγ活性亦低下(P<0.5)。MTD血清中IL-2、IL-6TNFα活性显著低于TBP(P<0.001);IL-8和IFNγ活性亦降低(P<0.05)。MOF中的IL-6、IFNγ水平显著高于TBP组(P<0.01;P<0.05);IL-2却明显降低(P<0.05)。MTD血清中IL-2、IL-6低于CRS组(P<0.05);MOF中IL-6、INFγ水平高于CHAD组(P<0.001;P<0.05);IL-2和IL-8则低于CRS组(P<0.05;P<0.01)。结论MTD血清和MOF中IL-2、IL-6、IL-8和IFNγ活性反映了MTD抗肿瘤免疫的功能状态。IL-6和IL-8活性对于MTD预后的估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已知IL-12、IL-7可对T细胞、NK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但有关IL-12、IL-7和IL-2间的相互作用至今尚未明确.本文应用同位素3~H-TdR掺入法和3~H-TdR释放法比较了重组IL-12、IL-7、IL-2单独或协同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体外增殖和细胞毒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IL-7单独即可促进PBMC增殖分化和诱导产生细胞毒活性,与IL-2协同可使二种作用均增强,并高于单独用IL-2时的效应.IL-12单独不能引起PBMC增殖,但可诱导PBMC产生细胞毒活性,与IL-2协同可使这种效应明显增强.IL-12与IL-7协同作用于PBMC引起的增殖反应呈现一种剂量依赖方式.  相似文献   

11.
应用RT—PCR方法,体外扩增获得人IL-6、IL-10、IL-13和SCF膜外区蛋白质编码序列。又运用基因重组手段,将这些基因序列分别插入到表达性载体PBV220中.转化大肠肝菌DH5x,经过筛选和鉴定,获得了上述细胞因子膜外区cDNA克隆。SDS—PAGE和生物学活性测定证实:IL-6、IL-10和IL-13已在大肠肝菌中得到表达,尤其是IL-6获得了高效表达,其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质含量的30%左右。  相似文献   

12.
RT-PCR克隆人IL-6、IL-10、IL-13和SCF等四种细胞因子膜外区cDN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逆转录病毒介导下将TNF基因转染入小鼠LAK细胞中.结果发现.转染TNF基因的LAK细胞比正常LAK细胞和转染对照基因的LAK细胞分泌更高水平的TNF.其体外生长能力和杀伤活性均显著升高.抗TNF单抗可显著抑制其体外杀伤活性.表明其杀伤活性升高是由基因转染后所表达的TNF介导的。将较低数量的TNF基因转染的LAK细胞与IL-2联合腹腔内注射后,对腹水型肝癌小鼠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L-17F、IL-17A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72例大肠癌组织中的IL-17F、IL-17A的表达水平进行免疫组化法检测,分析不同病理因素中,IL-17F、IL-17A的表达水平。结果癌组织中的IL-17F、IL-17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17F、IL-17A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以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的IL-17F、IL-17A的阳性表达率高,二者的表达均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大肠癌分化程度以及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 NSCL C患者血清 IL - 8、IL - 12的浓度 ,研究 IL - 8、IL - 12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实验分 NSCL C组 (A组 )、肺良性疾病组 (B组 )和正常健康组 (C组 )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 ) ,测定血清 IL - 8、IL - 12浓度 ,并收集 42例 A组和 16例 B组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A、B、C三组 IL - 8浓度分别为 5 6± 33.6 (pg/ml,下同 )、2 9.6± 2 9.3和 2 9.3± 15 .7,A组 >B组和 C组 ,B组和 C组差异无显著性。 A、B、C三组 IL - 12浓度分别为 49.8± 46 .2 (pg/ml,下同 )、33.2± 12 .3和 81.5± 33.3,C组 >A组和 B组 ,A组与 B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NSCL C患者血清 IL - 8浓度升高 ,IL - 12浓度降低 ,可能存在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因子的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15.
癌症疼痛患者外周血中IL-1β、IL-6、TNF-α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患者外周血中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探讨IL-1β、IL-6、TNF-α的表达与癌症疼痛的关系。[方法]选取38例癌症疼痛的肿瘤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群和30例无疼痛的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空腹时静脉血5ml,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IL-6、TNF-α的水平。[结果]癌症疼痛患者外周血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0例健康人群和30例无疼痛的肿瘤患者两组之间也具有明显差异(P〈0.05),轻度疼痛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中重度疼痛组(P〈0.05),吗啡治疗疼痛效果差的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1β、IL_6、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吗啡治疗疼痛效果好的患者(P〈0.05)。[结论]癌症疼痛患者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与疼痛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高表达可能与吗啡止痛效果欠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化疗、热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白细胞介素-2、-6(IL-2、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67例NSCLC患者分为化疗组35例,热化疗组32例,观察其在治疗前后IL-2、IL-6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化疗组与热化疗组IL-2、IL-6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热化疗组与化疗组IL-2、IL-6的变化亦有差异(P<0.05)。结论 热化疗较单纯化疗明显提高IL-2、IL-6的水平,热化疗对NSCLC患者免疫状态干预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HCC)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IL)-17和IL-10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52例术后HCC组织及其周围肝硬化组织和20例正常肝脏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织中MIF、IL-17和IL-10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52例HCC组织中MIF、IL-17和IL-10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8%、76.9%、28.8%,相应的癌旁肝硬化组织中分别为75.0%、73.0%、32.7%,20例正常肝组织中分别为20.0%、25.0%、70.0%。HCC和肝硬化组织中MIF和IL-17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肝组织,而IL-10的阳性表达率则低于正常肝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织中MIF、IL-17、IL-10表达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癌栓形成及Child Pugh分级均无关;HCC组织不同MIF、IL-17、IL-10表达与1年生存率相关。结论 MIF、IL-17及IL-10的表达与HCC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9(IL-9)、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0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MM患者,依据国际分期系统(ISS)分为I期(n=16)、Ⅱ期(n=25)和Ⅲ期(n=41),根据肾功能情况,将其分为肾损伤组(n=27)和无肾损伤组(n=55)。另选取同期55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IL-9、IL-17及IL-23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9、IL-17及IL-23水平诊断MM患者肾损伤的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M患者血清IL-9、IL-17及IL-23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M组血清IL-9(66.72±18.50 vs 21.95±6.84,pg/mL)、IL-17(52.70±12.16 vs 24.36±5.73,pg/mL)及IL-23(81.60±22.75 vs 36.25±8.46,pg/m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随着ISS分期的增加,MM患者血清IL-9、IL-17及IL-23水平增加,Ⅲ期>Ⅱ期>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肾损伤组血清IL-9(93.60±24.65 vs 48.20±12.73,pg/mL)、IL-17(74.80±19.42 vs 35.26±8.50,pg/mL)及IL-23(116.48±40.25 vs 62.70±15.24,pg/mL)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肾损伤组(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IL-9、IL-17及IL-23三项联合诊断MM患者发生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0.927,95%CI:0.865~0.983)最大,其灵敏度最高。相关分析显示,MM患者血清IL-9、IL-17及IL-23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IL-9、IL-17、IL-23水平在MM中明显升高,且与MM患者的病情分期及肾损伤有关,三项联合诊断肾损伤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在不同阶段的免疫微环境的改变.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不同阶段IFN-γ、IL-10的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IL-4的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初诊组IFN-γ降低,IL-4、IL-10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完全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初诊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短期、中期、长期缓解组的IFN-γ依次增高,IL-4、IL-10依次降低.短期缓解组IFN-γ降低,IL-4、IL-10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期缓解组、长期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在不同阶段IFN-γ、IL-4、IL-10的水平不同,随着不同免疫微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此检测IFN-γ、IL-10、IL-4的水平有助于评价机体的免疫功能,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20.
目 的:探 讨 肿 瘤 合 并 脑 卒 中 后 抑 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 发 生 率 及 其 与 白 细 胞 介 素 -1(interleukin-1,IL-1)、白 细 胞 介 素 -2(interleukin-2,IL-2)和 脑 源 性 神 经 营 养 因 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首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 188 例肿瘤合并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评估患者脑卒中后的抑郁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 IL-1、IL-2 和 BDNF 水平,比较是否 PSD 患者以及不同抑郁程度的 PSD 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或 χ2 检验,患者抑郁 HAMD-17 评分与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血清细胞因子对患者 PSD 的影响。结果:PSD 的总体发病率为 41.5%(78/188),其中轻度抑郁 35 例(44.9%)、中度抑郁 28 例(35.9%)、重度抑郁 15(19.2%)。PSD 组的 NIHSS 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MRS 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和 HAMD-17 评分明显高于非 PSD 组,而 ADL 评分(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和 MBI 评分显著低于非 PSD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PSD 患者的病变部位多位于左侧,而非 PSD 患者的病变多位于右侧,病变部位分布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SD 患者的血清 IL-1、IL-2 随着抑郁病情的加重而升高,血清 BDNF 水平随着抑郁病情的加重而降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 0.05)。肿瘤合并脑卒中患者抑郁 HAMD-17 评分与血清 IL-1、IL-2 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及血清 BDNF 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 IL-1、IL-2 水平越高、血清BDNF 水平越低是肿瘤 PSD 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 < 0.05)。结论:血清 IL-1、IL-2 水平越高,血清 BDNF 水平越低的肿瘤合并脑卒中患者发生 PSD 的风险也越大,发生 PSD 后的抑郁程度也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