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融合表达汉滩病毒的囊膜糖蛋白G2与核蛋白氨基端。方法:构建含有汉滩病毒G2S0.7嵌合基因的表达载体pFBDHTa—G2S0.7,并转化DH10Bac感受态菌。利用其含有的细菌Tn7转座系统,将嵌台基因重组至杆状病毒穿梭质粒hacmid中,并筛选含有G2S0.7嵌合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中表达该融合蛋白。对表达产物用间接免疫荧光、ELISA和免疫印迹进行检测。结果:构建了的含G2S0.7嵌合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后,可表达相应大小的融合蛋白。该蛋白可被抗汉滩病毒核蛋白及糖蛋白G2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所识别。结论: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地表达同时具有核蛋白及糖蛋白G2生物学活性的融合蛋白G2S0.7,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汉滩病毒结构蛋白昆虫细胞融合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汉滩病毒(HTNV)囊膜糖蛋白G1与核蛋白(NP)部分片段在昆虫细胞中融合表达产物的免疫学特性,为HTNV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依据。方法:构建含有HTNV G1S0.7嵌合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Bac-G1S0.7,用其感染的Sf9细胞免疫Balb/c小鼠。用间接免疫荧光法、ELISA法、微量细胞培养中和试验及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对被免疫小鼠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效果进行检测。结果:Bac-G1S0.7感染的昆虫细胞免疫小鼠后,测得免疫鼠血清抗HTNV抗体滴度最高达1:3200,含有特异性抗HTNV NP及抗HTNV糖蛋白G1的抗体,被免疫小鼠中有部分产生了较低滴度的中和抗体,免疫鼠脾细胞对HTNVNP或糖蛋白的增殖反应指数均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G1S.07嵌合基因的昆虫细胞表达产物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同时产生针对HTNV NP与囊膜糖蛋白G1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
汉滩病毒M、S基因部分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含主要抗原位点的汉滩病毒囊膜糖蛋白G1与NP片段。方法将汉滩病毒76118株M基因编码G1的片段与S基因编码区5′端约0.7kb的片段连接,克隆入pGEX4T2,构建嵌合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G1S0.7,并在大肠杆菌XL1Blue中,诱导GSTG1S0.7融合蛋白的表达。表达产物用ELISA和Westernblot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地构建了嵌合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G1S0.7。经IPTG诱导后,ELISA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融合蛋白可与抗汉滩病毒NP及糖蛋白的mAb特异性结合。Westernblot结果显示,诱导出相对分子质量Mr大于1×105的G1S0.7与GST的融合蛋白。结论获得具有特异性结合活性的融合蛋白GSTG1S0.7,为汉滩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本室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汉滩病毒M基因G2片段与S基因0.7Kb片段嵌合基因基因免疫的研究。方法 构建汉滩病毒76-118株M基因G2片段与S基因5‘端700bp片段的嵌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2S0.7。用该质粒免疫Balb/c小鼠,并用ELISA法及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基因免疫后的免疫应答效果。结果 限制性内切酶鉴定结果表明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正确。用pcDNA3.1-G2S0.7直接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抗汉滩病毒核蛋白(NP)及糖蛋白(GP)特异性的抗体,抗体效价分别为1:200及1:80。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表明,嵌合基因免疫小鼠脾细胞对NP及GP的增殖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汉滩病毒M基因G2片段及S基因0.7kb片段的嵌合基因,既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汉滩病毒体液免疫应答,也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本研究为进一步进行汉滩病毒基因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含有汉坦病毒M基因(编码糖蛋白G2)和部分S基因(编码核蛋白主要抗原区段)以及S基因的多个CTL表位的多种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对这些重组腺病毒的免疫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构建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在VeroE6细胞中进行表达,利用纯化后的重组腺病毒免疫BALB/c小鼠,通过ELISA、微量细胞中和试验、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及CTL杀伤实验等方法检测免疫反应。结果:成功表达出可被抗汉滩病毒核蛋白及糖蛋白G2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所识别的融合蛋白;重组的腺病毒可以有效诱导针对汉坦病毒NP及GP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同时我们发现含有CTL表位的重组腺病毒比不含CTL表位的重组腺病毒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更为有效的细胞免疫反应。结论:构建的含CTL多表位的重组腺病毒可以有效的提高嵌合基因刺激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具有抗汉滩病毒(HTNV)G2糖蛋白(GP)鼠源性mAb 3G1与抗HTNV核蛋白(NP)鼠源性mAb 1A8嵌合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中表达抗HTNV双链抗体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初步鉴定。方法构建含有嵌合基因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ScFv-pFBD-ScFv‘,转化DH10Bac致敏菌,利用其含有的细菌Tn7转座系统将嵌合基因重组至穿梭质粒Bacmid上,快速筛选出含有抗HTNV双链抗体嵌合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中进行表达,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表达产物。结果构建了含抗HTNV双链抗体嵌合基因之重组杆状病毒,并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出特异性抗体,该抗体能被兔抗人Q抗体所识别并可与HTNV NP和GP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地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出抗HTNV双链抗体,且该抗体具有与HTNV NP抗原和GP抗原结合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含汉坦病毒核蛋白(NP)氨基端编码基因S0.7,CAG启动子及WPRE转录后调节元件的新型重组腺病毒。方法:依据GenBank序列,分别合成CAG序列及WPRE序列,插入S0.7-pShuttle中,构建含S0.7基因,CAG启动子及WPRE转录后调节元件的转移载体pShuttle-S0.7-CAG-WPRE。采用PI-SceI和I-CeuI限制性内切酶将该片段克隆入腺病毒DNA,得到重组腺病毒DNAAdeno-S0.7-CAG-WPRE,使用PacI线性化后转染HEK293细胞,包装重组腺病毒。感染HEK293细胞后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表达产物。结果:转移载体pShuttle-S0.7-CAG-WPRE通过测序证明构建正确,纯化重组腺病毒滴度达1013pfu/L。免疫荧光结果表明,重组腺病毒感染的HEK293细胞被抗汉坦病毒NP的特异性mAb1A8所识别。结论:成功地构建了含汉坦病毒S0.7基因,CAG启动子及WPRE转录后调节元件的新型重组腺病毒,本实验为进一步研制汉坦病毒基因疫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汉坦病毒基因组由L、M、S3个负链RNA片段组成,M片段编码囊膜糖蛋白G1和G2,G1和G2在病毒的吸附、病毒膜与细胞膜的融合、中和抗体的产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腺病毒为载体的活载体疫苗安全性好,能有效感染呼吸道和肠道等组织细胞,不仅能激发黏膜免疫,还能诱导系统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我们分别以腺病毒和质粒pcDNA3.1为载体,构建了含有完整汉滩病毒基因M片段和单独表达G1的重组腺病毒和重组DNA疫苗。DNA疫苗能够引发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但接种后只能引发很弱的免疫应答。为了克服上述疫苗的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表达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gag-polΔ和gp140TM基因的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方法 首先将HIV-1的gag-polΔ和gp140TM基因插入穿梭载体,再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 Easy-1共转化E.coli BJ5183,获得重组子。转化293细胞后获得重组病毒。重组腺病毒与DNA疫苗联合免疫小鼠,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的抗体。结果 获得两株重组腺病毒vAd-gag-polΔ和vAd-gp140TM,能正确表达Gp140TM、Gag蛋白以及经剪切加工的P24蛋白,与DNA疫苗联合免疫小鼠后能产生高滴度的HIV-1特异性的抗体。结论 成功构建了表达HIV-1结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能有效诱导HIV-1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表达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gag-pol△和gp140TM基因的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方法首先将HIV-1的gag-pol△和gp140TM基因插入穿梭载体,再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转化E.coli BJ5183,获得重组子.转化293细胞后获得重组病毒.重组腺病毒与DNA疫苗联合免疫小鼠,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的抗体.结果获得两株重组腺病毒vAd-gag-pol△和vAd-gp140TM,能正确表达Gp140TM、Gag蛋白以及经剪切加工的P24蛋白,与DNA疫苗联合免疫小鼠后能产生高滴度的HIV-1特异性的抗体.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HIV-1结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能有效诱导HIV-1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Cre-loxP条件性基因敲除系统中Cre酶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作为体细胞条件性基因敲除的基础,并为传统ES细胞条件性基因敲除提供新的选择。方法用pAd-easy系统在大肠杆菌内经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Cre酶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W estern b lot方法鉴定Cre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大肠杆菌内构建出重组腺病毒质粒,在包装细胞系内包装出重组病毒颗粒;测定病毒滴度为106pfu/L;重组病毒在细胞内表达Cre蛋白。结论表达Cre酶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阳性重组质粒的鉴定方法得以改进,为进一步的体细胞Cre-loxP条件性基因敲除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实现猪Fas配体(FasL)基因在猪软骨细胞中表达和鉴定。方法: 用RT- PCR扩增猪FasL基因片段, 构建重组pGCEN-FasL逆转录病毒载体, 并转染PA317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高滴度的病毒液, 感染猪软骨细胞, 应用FACS和Westernblot检测软骨细胞上FasL的表达。结果: 经酶切分析、测序证明, 成功地构建pGCEN- FasL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的软骨细胞表面FasL的表达率为 57%。Westernblot显示, 在Mr为 37 000处有 1条特异性蛋白带, 具有诱导Fas 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 成功地构建重组猪FasL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 并在转染的软骨细胞上高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FasL, 为建立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移植的免疫耐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含有乙型肝炎病毒(HBV)S和前S1(preS1,10~50AA)表位的ss1融合基因,并在P.pastoris酵母中表达SS1融合蛋白。方法以HBV全基因组质粒为模板,扩增出目的区段:S(1~222AA)、preS1(10~50AA),以酶切-PCR的方法将其连接为ss1融合基因,然后克隆入表达载体pPIC3.5k;电穿孔转化毕赤酵母菌株GS115,筛选后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0左右,与抗HBs抗体和抗preS1抗体均有特异反应。结论ss1融合基因能够在P.pastoris酵母中高效表达,而且表达产物具有HBVS蛋白和preS1蛋白的抗原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原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含人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TR)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探讨TR的抗氧化功能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从重组质粒pGEM TR上用内切酶切下编码 5 0 0个氨基酸的全长TRcDNA片段 ,并连接穿梭质粒pShuttle,再双酶切pShuttle TR。将带有CMV启动子的目的片段 ,插入E1、E3缺失的Adeno X病毒DNA中 ,以Adeno TRDNA通过脂质体转染HEK2 93细胞 ,获得重组腺病毒Adeno TR进行PCR鉴定及病毒滴度测定。用重组腺病毒感染CV1细胞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与Westernblot分别检测重组腺病毒感染的细胞上和裂解液中TR蛋白的表达。结果 :重组腺病毒Adeno TR的病毒滴度为 4 .4× 10 11pfu/L。PCR、荧光显微镜证实 ,以及Westernbolt分析 ,在相对分子质量 (Mr)约 5 5 0 0 0处均出现特异性条带。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腺病毒载体 ,并能介导外源基因TR表达 ,为进一步研究TR的功能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含人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基因(TSL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表达, 以研究其免疫学功能。方法: 将由人胚肺细胞扩增得到的TSLP基因, 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中, 再亚克隆至穿梭质粒pShuttle中, 并与腺病毒骨架载体pAdEasy -1共同转化大肠杆菌。以获得的重组质粒线性化后转染HEK293细胞, 并包装成病毒颗粒。采用PCR法对重组腺病毒基因进行鉴定, 并以Westernblot检测TSLP蛋白的表达。结果: 通过细菌内同源重组, 成功构建带有人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 转染 293细胞后, 包装的重组病毒经PCR检测表明, 基因组含有目的基因,病毒的滴度可达 1×1011pfu/L。Westernblot证实, 感染的肿瘤细胞中有相应基因产物的表达。结论: 通过菌内重组可高效制备带有特定基因的重组病毒。所制备的Ad -TSLP可成功表达相应基因产物, 为进一步研究这一新型细胞因子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plays a key role in inducing osteogenesis. It involves in a series of bioprocess, including cell proliferation, determining the differentiation direction of germ line and cell death.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nd identify the recombinant adenovirus vectors encoding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gene by using AdMax system. METHODS:Firs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gene sequencing was amplified by PCR from human cDNA template and then cloned. Second, the recombinant shuttle plasmid was constructed and transformed into Escherichia coli competent cells DH5α. After the positive colonies were identified by colonies PCR and sequencing, the expression vectors were amplified and extracted. Next, the adenovirus expression vectors with target gene and the helper packaging plasmid carrying a majority of adenovirus genes were co-transfeced into 293 cells for virus packaging and amplification. Finally, target genes were detected by PCR, and target protein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method, as well as infectious titer of the recombinant adenovirus was detected by end point dilution method. RESULTS AND CONCLUSION:Gene fragment of a length of 1 223 bp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was obtained by PCR. The expression vectors constructed b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techniques were identified by PCR cloning and sequencing; the results were correct. After virus packaging and amplification in 293 cells were identified by Western blot and PCR methods, the virus titer of recombinant adenovirus was 5×1013 pfu/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recombinant adenovirus vectors carrying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gene have been constructed successfu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