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综合措施预防老年下肢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116例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其中男41例,女75例;年龄65~94岁,平均77.8岁。术后采用下肢关节收缩运动、间歇性空气压力波治疗仪、低分子肝素钙等综合措施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结果术后1周经二维彩色超声检查,发生股静脉上段周围型血栓2例,腘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2.6%。随访12个月以上患者血栓未脱落、长大,下肢也无明显肿胀。结论采用综合措施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方法简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张聪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5):8631-8632
近年来,子宫肌瘤等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子宫切除等盆腔手术已经成为继剖宫产术位居第二位的妇科手术。深静脉血栓是盆腔手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最易受累的深静脉为髂静脉和股静脉。对患者来说,手术既是一个治疗的过程,也是一个创伤的过程,而术后一旦发生深静脉血栓,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严重者可导致肺栓塞,甚至威胁生命,从而引起了医护人员的高度警惕。现将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及预防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在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行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3例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滤器植入6~24 h后行骨科手术治疗骨折,术后7~10 d患者复查血管超声或静脉造影,决定滤器是否取出。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3周内未发生症状性肺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且骨折需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可有效的预防围手术期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两院2002年1月~2006年6月1268例LC术后发生6例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用西药及中药脉络宁、通塞脉及中药汤剂等进行溶栓、抗凝、祛聚等中西医结合治疗。5例较浅的下肢静脉血栓,治疗6~7d后下肢红、肿、热、痛等症状消失,复查彩色多普勒血栓消失,随访6~12个月未见复发。1例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8d后下肢肿胀消失,14d后复查彩色多普勒血栓消失。结论 腹腔镜术后可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这与病人自身的高危因素、CO2气腹、手术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围手术期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加以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 将我科1998年5月~2003年7月人工关节置换患,分2组进行护理观察。对照组预防性地使用抗凝药和术后24h开始功能锻炼;实验组术前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评估和健康教育,术后麻醉消失后即进行功能锻炼,穿抗栓弹力袜,使用足底村力泵等综合措施。结果 对照组56例中,1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发生肺栓塞,1例死亡。实验组32例中.仅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提高对深静脉血栓的认识,术前加强对高危人群进行评估,具有针对性地使用抗凝药物,积极地预防可显降低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成功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关节置换术后14d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行关节置换的藏族患者,其中全髋关节置换(THA)组33例,全膝关节置换(TKA)组121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3、7、14天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测量股浅静脉及腘静脉内径,记录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时间及部位,并于术前、术后第1、7天检测血浆D-二聚体及血小板浓度。结果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高峰期为术后第1天,主要好发于肌间静脉,术后第7天THA组和TKA组DVT发生者腘静脉内径均较DVT未发生者宽(均P0.05);术后第14天,DVT发生者中TKA组左侧股浅静脉内径较THA组宽(P0.05)。术后第1、7天DVT发生者血浆D-二聚体及血小板浓度与DVT未发生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者下肢深静脉内径增宽,且TK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液淤滞程度更明显、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创伤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风险及预防性应用足底静脉泵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9-07-2010-11施行脊柱手术的血栓低危患者共49例,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双侧足底静脉泵,2次/d。结果术后7 d查双侧下肢静脉彩超,全部49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深静脉血栓。结论脊柱手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发生肺栓塞的风险,对血栓低危患者可预防性应用足底静脉泵,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背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较高.目前尚不清楚原发病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目的:观察不同原发病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47例,年龄64~93岁,根据原发病不同分为2组:骨折组68例,置换前经历了创伤,均为股骨颈骨折患者;骨病组79例,术前未经历过创伤.根据患者生理年龄、置换前社会活动能力、骨质情况、预期寿命等选择全髋假体,其中采用生物学假体5例,混合型假体12例,其他全部采用骨水泥型假体.对术后出现患肢肿胀和/或疼痛,下肢伴有或不伴有Homans征/Neuhofs征阳性的患者常规应用加压超声技术进行超声多谱勒检查.结果与结论:骨折组置换后32例出现患侧肢体肿胀,伴有疼痛者20例,出现Homans征/Neuhofs征15例,经超声多普勒检查证实29例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阳性;股骨颈骨折后行全髋关节置换1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症状,于置换后17 d猝死,尸检证实为伤侧下肢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栓塞;骨病组置换后20例出现患侧肢体肿胀,伴有疼痛者11例,出现Homans征/Neuhofs征9例,经超声多普勒检查证实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阳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比骨病组患者具有更高的血液凝固状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更高(P<0.05).提示股骨颈骨折是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关节置换手术后的一种并发症,可引起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后果。作者收集关节镜手术后并发DVT的患者资料5例,分析其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关节镜手术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0例行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全面评估、心理护理及指导;术后给予抗凝药物治疗,指导功能锻炼并配合护理等。结果 120例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通过预防治疗和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背景:关节置换后形成深静脉血栓发病的概率为40%~60%,而深静脉血栓容易出现肺栓塞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死亡率高达20%~30%。目的:对骨科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与治疗及并发症肺栓塞的治疗进展进行阐述。方法:以关节置换,静脉栓塞,肺栓塞,病因,预防,治疗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2010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结果与结论: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深静脉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3个因素。患者的全身状况差,合并其他疾病,关节置换手术创伤,手术麻醉方法,手术时间延长,肢体固定以及长期卧床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下肢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是导致关节置换后患者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临床医生应于术前对关节置换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尚缺少严格遵照《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进行血栓预防的大宗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的报道。目的:调查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在进行规范预防性抗凝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005-01/2010-07于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对置换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高危因素、预防措施、症状特点、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7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其中1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5例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诊断分布为股骨颈骨折1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血友病性关节炎1例。其合并症1~4个,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围手术期皆应用规范物理、药物疗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例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2例以肺栓塞为首发症状。多数预后良好;1例死于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关的肺部感染,1例抗凝治疗后并发脑出血导致植物生存状态。提示进行规范预防治疗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但仍不能完全杜绝其发生。髋部骨折、长期卧床、高龄、代谢性内科疾病仍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式的改进及取栓的时机。方法:53例经股静脉取栓。17例经胭静脉顺行取栓。12例经髂静脉顺行取栓。48例进腹探查髂静脉,发现髂静脉狭窄或闭塞43例,均行人工血管移植。22例加做股动-静脉瘘。结果:40例于术后3d内下肢肿胀缓解,8例于术后5~8d缓解,5例无缓解。随访40例,平均30个月,6例发生血栓后综合征。结论: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应同时手术处理;并顺着血流方向取出髂、股、胭静脉内的血栓;手术时机应根据血栓形成的时间、术前造影的结果及溶栓、抗凝情况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4.
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尚缺少严格遵照<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进行血栓预防的大宗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的报道.目的:调查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在进行规范预防性抗凝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005-01/2010-07于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对置换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高危因素、预防措施、症状特点、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7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其中1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5例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诊断分布为股骨颈骨折1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血友病性关节炎1例.其合并症1~4个,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围手术期皆应用规范物理、药物疗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例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2例以肺栓塞为首发症状.多数预后良好;1例死于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关的肺部感染,1例抗凝治疗后并发脑出血导致植物生存状态.提示进行规范预防治疗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但仍不能完全杜绝其发生.髋部骨折、长期卧床、高龄、代谢性内科疾病仍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硬膜外镇痛与静脉镇痛对下肢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大学附属医院行下肢关节置换术的12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分成硬膜外镇痛组和静脉镇痛组,每组60例。硬膜外镇痛组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用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静脉镇痛组术中全凭静脉麻醉,术后用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的变化以及术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浓度等凝血相关指标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浓度随时间有变化(P0.05),硬膜外镇痛组较静脉镇痛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P=0.015)。结论下肢关节置换术后行静脉镇痛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硬膜外镇痛,医护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镇痛类型,加强抗凝药的使用及肢体活动情况的管理,防止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用带瓣臂静脉段自体移植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方法:54例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行带瓣臂静脉段自体移植术。结果:术后原有下肢肿胀(49例),色素沉着(36例)减轻,23条下肢溃疡愈合,有3例形成血栓,经治疗后痊愈。结论:该术式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手术方法简单、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全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发生致死性肺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15例经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全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全髋关节置换14例,全膝关节置换1例,男4例,女11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8±17)岁。所有患者均在全关节置换术前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以预防围手术期发生致死性肺栓塞。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术后2周内给予取出滤器,15例患者均成功取出临时滤器,取出率100%,滤器在患者体内滞留时间778岁,平均年龄(68±17)岁。所有患者均在全关节置换术前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以预防围手术期发生致死性肺栓塞。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术后2周内给予取出滤器,15例患者均成功取出临时滤器,取出率100%,滤器在患者体内滞留时间714 d,平均滞留时间11 d,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15例患者围手术期无一例发生致死性肺栓塞以及滤器相关并发症。结论临时下腔静脉滤器能有效地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全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并且安全、有效,能为全关节置换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  相似文献   

18.
背景:关节置换后形成深静脉血栓发病的概率为40%~60%,而深静脉血栓容易出现肺栓塞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死亡率高达20%~30%。目的:对骨科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与治疗及并发症肺栓塞的治疗进展进行阐述。方法:以"关节置换,静脉栓塞,肺栓塞,病因,预防,治疗"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2010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结果与结论: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深静脉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3个因素。患者的全身状况差,合并其他疾病,关节置换手术创伤,手术麻醉方法,手术时间延长,肢体固定以及长期卧床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下肢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是导致关节置换后患者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临床医生应于术前对关节置换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上海梅山医院骨科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62例,给予术前、术后护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应护理干预。结果 本组62例患者有中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确诊后及时治疗,3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缓解,术后3个月行走,无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无静脉血栓后遗症、血栓复发,未出现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做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提高其预防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26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治疗措施,归纳出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抗凝、溶栓治疗过程的护理措施。结果经治疗护理后,26例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治疗10 d行血管造影,完全再通20例,部分再通6例。结论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中,护理起重要作用,通过护理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