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院2008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60岁以上的髋部骨折患者49例,其中36例采取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2008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60岁以上的髋部骨折患者49例,其中36例采取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黎莉 《现代护理》2008,14(3):327-329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加强预防及护理,降低其发生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重点综述了预防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以及机械性、药物性和其他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202-4203
目的分析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6月我院创伤骨科接收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79例,根据入院日期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前列地尔预防,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FMD、EMC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FMD低于对照组,EMC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进入创伤骨科接受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前列地尔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弹簧肌力训练器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12月110例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患者分为基础护理组,2011年1-12月135例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患者为综合护理组。基础护理组给予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及患肢早期活动的基本护理方法,综合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弹簧肌力训练器的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DVT发生情况。结果基础护理组术后经下肢血管彩超发现 DVT 16例,发生率为14.55%,综合护理组术后经下肢血管彩超发现DVT 5例,发生率为3.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91,P<0.05)。结论应用弹簧肌力训练器的综合干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老年髋部骨折者围手术期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5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进行评估,心理护理,教授功能锻炼方法;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发生,并指导患者合理的康复训练。结果57例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围手术期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可最大限度恢复患肢活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2010年6月~2013年9月对本院收治的9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或内固定术,护士配合做好术前、术后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结果 95例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11 d~28 d,平均(17.5±2.5)d,术后1例患者发生肺炎,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经治疗护理后治愈。结论住院期间,护士应积极做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根据其心理、生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有针对性地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其可促进患者尽快增强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9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病人的总结分析,探讨其特点及护理方面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从而提高治疗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9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60-69岁57例,70岁以上高龄患者51例(56.6%);有合并疾患者75例(83.3%);住院后发生并发症15例(16.6%),死亡1例(1.1%)。结果 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的病人,制定了严密的护理计划,以评分法对其身体状况、危险程度进行科学的入院后估价,尤其是高龄患者,以掌握其动态变化,予以相应的处理。通过护理配合治疗使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的病人,由于年龄高,许多器官机能减退,常合并有多种内科疾患,护理上有许多困难。护理工作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实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均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探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高龄髋部骨折日渐增多,手术内固定是有效治疗手段。为制定较准确、较全面的围手术期治疗、护理计划,对97例65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术前全身健康状况(9项指标,分3个等级)的综合评定;总结本组病例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及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前病人的全身健康状况和并存病的情况有密切关系。及时有效治疗并存病,把握手术时机,加强各系统的观察、护理,早期离床活动,是预防并发症和提高治疗效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髋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行髋部手术的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使用骨科髋关节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使用骨科髋关节手术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6%)远低于对照组(22.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满意81.7%,一般15.5%,较差2.8%;对照组患者满意40.8%,一般42.3%,较差16.9%。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髋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切实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推动护理学科发展,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老年病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总结15例老年病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通过分析下肢深静脉形成的危险因素,强调实施术前健康教育、术后观察与护理、应用药物及机械预防方法,包括肌力增强训练、关节被动活动及预防性使用外来性充气压迫法等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手术效果及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贾瑛  李晓宁 《全科护理》2012,(31):2914-2915
总结50例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强调应做好术前评估、健康教育,加强术中护理以及术后体位护理、功能锻炼、DVT的观察与护理、疼痛的护理、抗凝药物的应用与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已确诊为DVT的护理、出院指导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骨科病房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现状,为进一步规范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实践现状调查问卷对50个骨科病房进行调查。结果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泵、梯度压力袜的配置率分别为34.00%、58.00%、38.00%;80.00%的骨科病房制订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94.00%的骨科病房制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指引;98.00%的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对护士开展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培训。护士在落实基本预防措施、DVT持续质量改进中执行情况良好,但在DVT风险评估、物理预防措施落实、DYT监测与记录、与医生沟通方面有待改进。结论骨科病房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仍需加强,在增加物理预防设备配置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护士在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评估表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中就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0例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次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干预组应用深静脉血栓评估表对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结果干预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深静脉血栓评估表能有效预测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从而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而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长期卧床、血管机械性损伤、手术及应用脱水止血药物等是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结论对于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应提高警惕,一旦确诊尽早实施综合治疗,并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系统性护理措施在骨折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及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00例住院治疗的骨折患者,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性的护理措施。对2组患者的术后2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下肢肿胀、栓塞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下肢肿胀、栓塞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系统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及护理计划单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进行量化评估,内容包括年龄、基础疾病、卧床时间、疼痛、个人情况、手术时间及麻醉方式7项,根据总分值分为低度危险、中度危险和高度危险3个级别,分别在临床观察、康复功能训练、有效踝泵指导、体位及疼痛护理等方面制订并实施标准护理计划。结果深静脉血栓并发症风险评估表及护理计划单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后,268例髋部骨折患者中仅发生深静脉血栓6例。结论深静脉血栓并发症风险评估表及护理计划单的应用,可有效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患者56例,同时选取同期无DVT患者60例,通过单因素分析模型分析TRK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探讨TRK术后护理体会。结果 DVT组与无DVT组相比,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凝血功能状况、人工置换关节数、术中出血量、吸烟史、糖尿病病史、是否进行抗凝护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凝血功能状况、人工置换关节数、术中出血量、吸烟史、糖尿病病史、是否进行抗凝预防护理均是DVT的高危因素。临床给予患者预防性静脉血栓抗凝护理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风险。因此,临床上须对以上患者进行强化性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监测并积极进行预防性抗凝,有效预防老年患者TRK术后DVT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把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术后4d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双下肢,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与护理联合个人行为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患肢疼痛程度、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研究时间为10d。结果治疗后10d时试验组的疼痛分数为2.26±0.78、肿胀指数为5.66±2.06、凝血综合指数为2.36±1.0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的疼痛分数为2.98±1.87、肿胀指数为6.98±1.99、凝血综合指数为3.18±1.3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0.0%。试验组疼痛分数、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