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冬季血液灌流加热预冲及局部加热的方法,观察灌流器凝血堵塞情况。方法将急性药物中毒患者随机分2组,2组均常规给予抗凝。对照组:采取上机时不加热预冲液,局部不给予加温;治疗组:采用预冲液加温至38℃,并在治疗开始时用小太阳取暖器垂直照射灌流器行局部加温;观察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灌流器凝血堵塞情况。结果对照组有23.8%的患者在血液灌流治疗过程中灌流器凝血堵塞,需更换灌流器,而对照组无一例患者发生凝血,对照组在下机后明显堵塞大于46%,治疗组只占19%。结论冬季血液灌流时加热预冲液并局部加温能有效防止灌流器凝血堵塞。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无肝素血液透析改良式预冲法应用中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患者透析前后凝血时间有无变化及透析效率,探讨无肝素血液透析方案。方法选择血液透析中心患者100例次,均为有活动性出血或有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将其分成常规预冲方法组(A组)、改良式预冲方法组(B组)各50例次,比较两组发生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比例、凝血时间的变化及透析效率。结果 A组透析器及管路凝血0~1级占56%,2级占28%,3级占14%4,级占2%;B组0~1级占90%,2级占10%,3级及以上为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肝素血液透析改良式预冲法适用于有活动性出血或有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它既能降低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发生率,又不导致出血的发生,透析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杨燕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089-3090
目的比较在无肝素血液透析中分别采用高温39℃100㎎肝素预冲密闭循环和常温37℃预冲密闭循环后的凝血情况,探讨减轻透析器凝血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血液透析中心阳性厅25名100例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第1-2次透析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无肝素透析预冲方法,透析机温37℃,第3-4次透析为观察组,预冲时采用干预护理措施,透析机温调至39℃,100㎎肝素预冲密闭循环。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凝血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肝素血液透析中采用高温39°C100㎎肝素预冲密闭循环透析过程中未发生并发症,透析结束时透析器只有少数几例纤维丝凝血,动静脉壶有少数血凝块形成,没有出血加重的现象,透析效果明显,病人感觉好,最大限度减少患者失血,降低透析成本,增加透析时间,保证透析的充分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串联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个体化预冲流程及护理干预对并发症预防效果。方法比较实施预冲流程及护理干预前、后两组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包括低血压、过敏、凝血、出血等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中发生低血压、低血糖、凝血、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前后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前全面评估患者基础疾病、出凝血时间、采用个性化预冲灌流器、透析器及管路,准确个性化使用抗凝药的剂量,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及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无肝素改良预冲排气法在人工肝支持系统无肝素血浆置换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肝病科治疗的肝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血浆置换预冲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无肝素改良式预冲排气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预冲排气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指标,以及血浆分离器、管路凝血情况和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血浆置换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下降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置换前后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值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了12次血浆分离器和管路Ⅰ级凝血,对照组出现了7次血浆分离器和管路Ⅰ级凝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置换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肝素改良预冲排气法不影响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凝血指标,但能够降低血浆置换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密闭式循环预冲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上机前透析管路采用密闭式循环预冲方法和传统的预冲方法,两种方法在每一例患者分别使用4次,透析期间监测在线尿素清除指数Kt/V值、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比较两种方法在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发生率、肝素用量、首次使用综合征发生率和Kt/V值。结果在使用相同肝素用量或肝素总用量减少10%时,两种预冲方法透析后的透析器凝血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线尿素清除指数Kt/V和首次使用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密闭式循环预冲法能减少了透析器凝血的发生率,减少肝素用量,有助于避免透析膜有效面积的减少,提高血透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同时降低了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剂在急性中毒血液灌流中的效果。[方法]将浙江省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随机分成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每组6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血液灌流前后凝血功能(APTT、PT、TT)、血小板(PLT),灌流器及管路凝血、机体出血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前后PLT、APTT、PT、TT无明显变化(P均0.05),普通肝素组治疗后PLT减少,APTT、PT、T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管路凝血发生率:普通肝素组11.67%,低分子肝素组1.67%;出血发生率:普通肝素组18.33%,低分子肝素组5.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血液灌流时抗凝作用强而不易引起出血,是首选抗凝药物,并且无需在灌流后常规做凝血功能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首剂肝素在多个灌流器连续血液灌流中的最佳剂量.方法:将321例行多个灌流器连续血液灌流治疗中毒的病人按首剂肝素剂量随机分为3组:标准剂量组(A组)、1/2标准剂量组(B组)及3/4标准剂量组(C组),分析3组出血性疾病及灌流器凝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A组出血性疾病发生率高于B组与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无差异(P>0.05);B组灌流器凝血发生率高于A组及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C组无差异(P>0.05).结论:首剂肝素为3/4标准剂量时出血性疾病及灌流器凝血发生率均较低,为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9.
肖容  李玉莲 《健康必读》2009,8(6):20-22
目的探讨密闭循环系统加热预冲复用透析器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0个复用透析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套)。观察组采用密闭循环系统加热预冲法,对照组采用半开放式预冲法。结果两组灭菌剂残留检测均阴性,均未见热原反应发生;但观察组在生理盐水用量及护士工作量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灭菌剂排放途径不同。结论采用密闭循环系统加热预冲法可以降低透析成本,减少护士于作量及避免职业害。  相似文献   

10.
血液灌流是利用体外循环灌流器中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清除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药物以及代谢产物等。[1]由于它的特殊功效,应用于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联合应用时,能更好的清除肌酐、尿酸以及中分子物质等。[2]临床上也更多应用于药物和毒物中毒的抢救治疗。因灌流器要有充足的预冲和保留的时间,患者往往需要先行血液透析治疗,然后在治疗过程中加连血液灌流器,进行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因此如何做好血液透析过程中加连血液灌流器的操作十分重要,可以减少患者漏血和凝血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我透析中心对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血液透析过程中加连血液灌流器联合治疗的患者实施以下操作方法,效果良好,现报道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树脂与碳肾灌流器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的疗效.方法:对20130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中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使用树脂灌流器组36例为治疗组,使用碳肾灌流器组36例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洗胃、利尿、导泄、碳片吸附毒素、阿托品解毒,解磷定恢复胆碱酯酶活性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树脂灌流器给予床旁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碳肾灌流器给予床旁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P<0.05),阿托品总量明显减少(P<0.05),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树脂灌流器给予床旁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可缩短昏迷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减少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体外循环凝血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以我院60例开展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及治疗情况,分析引发体外循环凝血的危险因素。结果:采用含肝素的预充液,增加冲管频次,提高血流速度,选用合成膜滤器,治疗前不输血小板能减少凝血概率。结论: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期间,预冲液选择、生理盐水冲洗频次、血流速度、滤器膜种类及血小板输注情况均是影响体外循环凝血风险。因此,在治疗期间,应施以针对性护理措施,以保证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发生体外循环凝血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实施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56例作为分析对象,对体外循环凝血的原因及护理进行探析。结果:32例常规肝素治疗中2例(6.2%)患者滤器凝血,14例低剂量肝素治疗中1例(7.1%)患者管路凝血,1例(7.1%)次滤器凝血,10例未使用肝素质量的患者中1例(10.0%)患者出现TMP升高。结论: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护士要严密监测,发生凝血征兆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连续性,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对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74例,根据抗凝方法不同分为无肝素组(35例)和低分子肝素组(39例),无肝素组在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不使用肝素,低分子肝素组在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Ⅲ)评分、血栓前体蛋白(Tp P)、血清炎症因子、肾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PLT)水平,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炎症指标IL-6、TNF-α及血栓前体蛋白(Tp 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治疗后组间凝血功能、肾功能、炎症因子、Tp P水平、28 d APACHEⅢ预计死亡率、实际死亡数及实际病死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肝素/低分子肝素连续性血液净化均可改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凝血、肾功能及炎性相关指标,减轻病情,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对策下血液净化中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发生及治疗情况,为相关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血液净化患者34例,分为低分子肝素组24例和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组1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变化情况及HIT发生率。并观察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和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血液灌流(CVVH+HP)不同血液净化方式下,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组与肝素+鱼精蛋白组血液净化结束时血小板水平较血液净化前均减低,低分子肝素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和CVVH+HP两种血液净化方式对血小板数量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中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抗凝法,能减少对血小板的破坏,有效地预防HIT的发生,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在急性药物中毒治疗中的效果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将急性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内科保守治疗组和血液灌流组,血液灌流组在家属签字同意后尽早进行血液灌流,同时给予相应的内科常规救治和护理措施;内科保守治疗组进行内科常规救治和护理。结果血液灌流治疗组患者的意识清醒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有机磷中毒患者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血液灌流治疗是抢救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治疗过程中应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血液透析并发性肾性骨病患者接受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联合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将治疗方法不同的77例血液透析性肾性骨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45例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接受血液灌流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改善情况,评价两种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钙、磷、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效果更佳明显(P<0.05),观察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8.89%(40/4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5.63%(21/32),对比呈现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方法为血液透析并发性肾性骨病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效果.方法 82例重度AOP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液灌流组和非血液灌流组,每组41例,非血液灌流组进行常规治疗,血液灌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结果 与非血液灌流组比较,血液灌流组患者阿托品化时间[(5.2±0.8)h比(4.5±0.9)h]、血清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时间[(11.3±1.5)d比(9.5±1.1)d]、住院时间[(13.4±2.1)h比(10.5±1.2)h]均缩短,阿托品化量[(294.8±3.6)mg比(262.1±29.7)mg]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综合征发生率[19.5%(8/41)比12.2%(5/41)]、阿托品总量[(974.4±87.3)mg比(801.9±91.4)mg]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呼吸衰竭发生率、中毒到开始抢救时间、入院时胆碱酯酶活力、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流能迅速缓解重度AOPP患者症状,减少阿托品用量,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是危重症患者行床边高通量血液净化时无肝素[1]化情况下出现透析器局部凝血(半凝血),凝血的纤维膜占全透析器的1/2~2/3部分,并局限在透析液出入口侧,对侧纤维膜凝血不明显现象,对此现象进行分析,采取应对措施。方法我们对20例床边无肝素高通量净化对照病例进行研究,观察到半凝血现象。采用20例实验相似病例倾斜透析器的方法,使透析器倾斜45°角进行对比。结果透析开始1h冲管观察透析器半凝血现象减轻,透析器使用时间延长,血肌酐清除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冲管频率对无肝素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血流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进行CRRT治疗患者3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9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无肝素CRRT治疗,治疗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体外管路的频率分别为100ml/6h和100ml/h,记录两组患者滤器使用当日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使用滤器平均治疗时间、平均滤器使用时间和平均管路使用时间,记录两组患者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滤器使用当日,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完成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396次和404次;两组平均治疗时间、平均滤器使用时间和平均管路使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发生2例和12例血流感染病例,感染率分别为1.04%和6.25%,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率生理盐水冲洗可能无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而且可能会增加血流感染的风险,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必要性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