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福建及甘肃地区海洛因成瘾者中医证素特征。方法对福建、甘肃省下属强制戒毒所共462例自愿参加调查的海洛因成瘾者,开展毒品成瘾者中医PRO量表采集,应用证素辨证法提取中医证素。结果福建及甘肃地区海洛因成瘾者证素均有差异(P0.05),甘肃地区证素成立比例明显高于福建。福建排名前三的病位证素为脾、肾、肝,病性证素为气虚、阳虚、气滞;甘肃排名前三的病位证素为肝、肾、脾,病性证素为气虚、气滞、阳虚。结论毒品成瘾具有多脏腑功能失调,虚实夹杂的症候学特点。肝郁是毒瘾形成的重要诱因,脾肾两虚是主要病理基础,"痰"是"毒瘾"缠绵难愈特性的根本病理因素。在毒品戒断工作中,要加强对于内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毒品问题的关注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素与季节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证素辨证学》中证候辨证常见证量表制作四诊信息诊断量表,于1年时间内收集符合血脂异常诊断标准的临床病例528例,以24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节点,按收取病例时间分为春、夏、秋、冬四组,判定中医证素,分析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素与季节变化的关系。结果研究中共出现病位证素19个,常见病位证素为肝、肾、脾、心。共出现病位证素22个,常见实证病性证素为湿、气滞、阳亢、血瘀;常见虚症病性证素主要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精亏。病位证素为脾、肝、胃、表、肌肤、经络、心神,病性证素为风、寒、燥、水停、气虚、阳虚、阳浮、阴虚、津液亏、精亏、动风在不同季节发生率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位证素肝、肾、肌肤、筋骨,病性证素气滞、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的证素贡献度分值在四季分布不全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异常患者中医病位证素脾、肝、胃、表、肌肤、经络、心神,病性证素风、寒、燥、水停、气虚、阳虚、阳浮、阴虚、津液亏、精亏、动风在不同季节发生率不同。病位证素肝、肾、肌肤、筋骨,病性证素气滞、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的证素发展程度有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脑波治疗对冰毒成瘾者中医证素的影响。方法:运用生物反馈仪对129例冰毒成瘾者进行脑波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毒品成瘾者中医PRO量表对成瘾者中医证素进行提取,分析治疗前后中医证素变化情况。结果:(1)生物反馈治疗前后病位证素均以肝为主,其次为肾、脾;实性证素以气滞为主,其次为湿;虚性证素以气虚为主,其次为血虚、阳虚、阴虚;(2)生物反馈治疗前后冰毒成瘾者病位证素心、心神及病性证素阴虚、热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对冰毒成瘾者的病位证素心、心神及病性证素阴虚、热有一定影响,其对冰毒成瘾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福建省女性甲基苯丙胺(冰毒)成瘾者月经情况与中医证素的关系。方法对436例在福州市公安强制戒毒所自愿参加调查的康复期女性冰毒成瘾者进行流行病学资料和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计算证素,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福建省女性冰毒成瘾者以未婚、青年、无职业、低学历者居多。②大部分女性在吸食冰毒后会出现月经异常改变。③中医证素分布:病位证素分布主要在肾、肝、脾、心,病性证素主要是虚性证素,频数由高到低依次是气虚、阳虚、血虚、阴虚,接下来是实性证素气滞、湿、痰、热等。④月经情况与中医证素之间存在相关性: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与热、肾证素呈正相关;月经无规律与肺、心神、津亏、寒、血瘀呈正相关;月经色黑或有血块与热、湿、痰、胃、心、心神、血瘀呈正相关;停经与精亏、湿、痰、心呈正相关。结论吸毒会导致女性发生病理改变和月经紊乱,临床戒毒工作中要辨证地把握女性病理因素,兼顾月经情况进行戒毒、防复吸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规律,分析其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制定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中医临床症状分级量化观察表等临床调查表,逐一询问、检查、记录调查对象的情况。结果98例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证素的分析结果显示,涉及的病位证素依次为肾、脾、肝、心、胃、心神、肺;其中以肾、脾、肝为主。病性证素依次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湿、痰、热、阳亢、血瘀、气滞、血热、寒、水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脾与湿、痰、气虚相关,肾与气虚、阴虚相关,肝与阳亢、阴虚有关,湿与脾、痰、气虚相关,痰与脾、湿相关,阳亢与肝、热、血虚相关,气虚与肾、脾、血虚、阳虚相关,血虚与热、气虚,阳虚与气虚,阴虚与肾、肝、血虚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的中医病性特点为本虚标实,病位主要涉及肾、脾、肝。初步总结出本研究98例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出现的主要证型为肾气阴两虚证、肝阳上亢证、脾肾阳气虚证、肝肾阴血虚证、痰湿困脾证、脾虚湿困证、气血两虚证、阳气虚证,还可见血瘀、气滞、水停等兼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探讨证素和盆底肌表面肌电值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262例,运用证素辨证方法,探究其证素分布特点,分析证素与盆底肌表面肌电的相关性。结果 (1)常见病位证素为肾、胞宫、心神、肝,其中肾的频数明显高于胞宫、心神、肝(P0.01)。常见病性证素为气不固、气虚、阴虚、血瘀、阳虚、血虚、气滞、寒,气不固、气虚的频数高于阴虚、血瘀、阳虚、血虚、气滞和寒(P0.05);阴虚的频数高于血虚、气滞、寒(P0.05)。(2)肾、气虚、气不固的证素积分与盆底肌表面肌电数值呈负相关。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病位主要在肾,涉及胞宫、心神、肝;病性以虚为主,基本病理特点为气不固,发病关键为肾气不固。盆底肌表面肌电数值的下降为盆底功能障碍肾气虚、肾气不固证的一个重要表现,为其电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辨证分型标准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方法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临床科研共享数据采集系统"采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证候要素的临床分布特征。结果经过聚类分析将一般症状聚为25类,舌象聚为6类,共涉及证候要素17个;经过因子分析提取出公因子19个,共涉及证候要素15个。综合以上结果初步提取病位证候要素7个,分别为胞宫、肝、脾、肾、胃、心神和胆;病性证候要素7个,分别为气滞、血瘀、阳虚、气虚、湿、热和血虚。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病位胞宫、肝、脾、肾、胃、心神和胆相关性较高,与病性气滞、血瘀、阳虚、气虚、湿、热和血虚相关性较高,其中以气滞、胞宫、血瘀、脾、肝、阳虚、气虚、湿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证素分布特征及组合规律,阐释其中医病机及证候特点,为该病的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6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运用证素辨证方法,探究其病位证素、病性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结果常见病位证素为肾、胞宫、心神、肝;常见病性证素为气不固、气虚、气滞、阳虚、气陷。病位多为两脏器、三脏器组合,以肾+心神、肾+胞宫多见。病位+病性证素组合以肾+心神+气不固最常见。与肾相关的证候还可见肾气虚、肾阳虚、肾阳气虚、肾阴虚;与肝相关的证候为肝郁气滞;与肝、肾二脏相关的证候为肝肾阴虚;与脾、肾相关的证候为中气下陷、脾肾气虚。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病位主要在肾,涉及胞宫、心神、肝;病性以虚为主,重要病机为气不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对138例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患者病性证素分布呈气虚血虚痰饮热盛阳虚阴虚血瘀气滞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脾胃心神肾肺肝的趋势;病性分布呈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的趋势;证型分布虚证呈脾胃气血两虚证心脾两虚证心阳暴脱证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呈脾虚痰阻证热盛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的趋势,实证呈痰热扰神证肺热壅盛证肝脾不调湿热蕴结证的趋势。结论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的基本中医病性证素是气虚、血虚、痰饮、热盛、阳虚、阴虚、血瘀、气滞;病位证素是脾、胃、心神、肾、肺、肝;证型分布为脾胃气血两虚证、心脾两虚证、心阳暴脱证、脾肾阳虚证、脾虚痰阻证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胺酮成瘾者外周血白细胞的端粒长度与中医病理因素的关系,从而在基因层面上探讨氯胺酮对人体身心健康影响的可能中医内在机制。方法将91例氯胺酮成瘾者和100例健康受试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集四诊信息,应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提取中医病理因素,获取外周血白细胞的DNA,使用QPCR基础技术来测量端粒长度。结果 (1)2组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年龄和性别呈显著相关(P0.05);校正性别和年龄后,试验组的端粒长度比对照组的短(P0.05)。(2)氯胺酮成瘾者的中医证素分布:肝、肾、脾为主要病位因素;气虚、阳虚为主要病性因素。(3)校正性别和年龄后,试验组热、气虚、阳虚、血虚等证素的端粒长度相比对照组的端粒长度更短(P0.05)。结论 (1)吸食氯胺酮会造成端粒受损,使端粒长度缩短。(2)氯胺酮对机体损伤是多脏腑功能失调共同所致,肝、肾、脾为氯胺酮成瘾者的主要病位因素,气虚和阳虚为氯胺酮成瘾者的主要病性因素。(3)氯胺酮成瘾者端粒长度的缩短由中医多病理因素共同影响所致,主要体现在热、气虚、阳虚、血虚等中医病理因素上,从而进一步在基因水平上揭示了氯胺酮对人体身心健康影响的中医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证素特征及其与血浆内皮素(ET)、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相关性。方法按照中医四诊方法采集11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四诊资料,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浆ET、血清SOD水平,釆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征,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中医证素与血浆ET、血清SO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11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常见病位证素分布依次为肾脾肝心胃,常见实性证素依次为寒血瘀湿热气滞,常见虚性证素依次为气虚阴虚血虚阳虚阳亢。男性胃、血虚、阳虚、阳亢证素总权值较女性低,湿证素总权值较女性高(P0.05)。老年肝证素总权值明显低于中年、血虚证素总权值高于中年,中年心证素总权值高于青年(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T为肾、血瘀、热证素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61、2.72、1.38),SOD为胃、湿证素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51、0.43)。结论肾、脾、肝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病位,实性证素主要为寒、血瘀、湿,虚性证素主要为气虚、阴虚、血虚。当患者血浆ET升高时更容易出现肾、血瘀、热的病理变化,当血清SOD降低时更容易出现胃、湿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总体证素特点、各期证素特点,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素分布及证候发展规律。方法:采取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2月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99例,收集其确诊时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生化学指标、凝血功能等,详细记录确诊时中医四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共80项,并记录各并发症的发生。以症状为基础,根据证素理论,用加权求和法分别归纳总体证素、各期证素分布及特点。实验结果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频次、频率或均数的统计描述,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体证素分布上:总体病位证素:肝、脾、肾、胆、胃、肠、心神7个,病性证素:湿、热、气虚、气滞、血瘀、阴虚、阳虚、寒、痰、气逆、血虚11个。发生频率较高(〉50%)的病位及病性证素分别是肝、脾、肾、胆,湿、热、气虚、气滞、血瘀。在各阶段证素分布上:肝、脾、湿、热、气虚证素在各期患者中频率接近100%,各期比较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P〉0.05)。各阶段相比,早期阶段:病位证素在肝、脾。病性证素:湿、热、气虚、气滞、阴虚、阳虚、血虚。其中阴虚、阳虚、血虚证素的发生频率与中晚期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病位证素:肝、脾、肾、胃、肠、心神。病性证素:湿、热、气虚、气滞、痰、瘀血、血虚。其中胃、肾、血虚证素的发生频率与早期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肠、心神证素与早期相比虽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对其发生频率进行比较其发生频率明显升高。结论:总体证素特点:病位以肝、脾、胃、肾为中心,病性为以湿、热、气虚、气滞、瘀主。各期证素特点:湿、热、气虚贯穿疾病发展的始终,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中医辨治脑梗死期刊文献的医案、验案为对象,探讨脑梗死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以期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5—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有关脑梗死经验性诊治病案,建立医案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脑梗死主要病位证素为经络、肝、心神,主要病性证素为痰、动风、湿、血瘀、阴虚。病位与病性证素可组成证名,中经络: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风动证、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气虚阳脱证;中脏腑:风火闭窍证、痰火闭窍证、痰湿蒙神证等。证素聚类规律:经络、痰;肝、动风;肾、阳虚、气虚、血虚;热、阳亢、阴虚;心神、闭;湿;血瘀。结论:通过文献研究发现脑梗死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组合规律与临床实际相符,可作为临床辨证辅助的参考,有助于中医证型标准化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素主要分布及疾病过程中医病理因素特点。方法选择泉州正骨医院被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107例患者,通过证素辨证方法进行中医证素采集,通过数据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主要中医证素分布及中医病理特点。结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医证素分布中,病性证素主要为阳虚、气虚、血虚,以虚性证素为主,病位证素主要为肝、肾;在校正年龄的情况下,随着病程越长,气虚、血虚、肝证素的形成的可能性逐渐降低;病情活动越明显,气虚证素成立的可能性越大,由此可知,在活动期中患者存在气虚症状的可能性较大;在校正年龄的情况下,骶髂关节级别越高,热证形成、血虚、肝形成的可能性也逐渐降低;说明发病年龄越小,气虚成立的可能性越大。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主要中医病理因素为肝肾,阳虚,气虚,血虚。其病变部位在肝、肾;肾气,肾阳不足是发病的根本;气血不足,无以养肝柔筋是其发病特点。同时气虚于病情活动,发病年龄相关,提示气虚是强直性脊柱炎疾病进展的重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中医证候的分析,研究MGD中医证素特征,为MGD的系统性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提供一定借鉴与帮助。方法收集确诊为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300名,通过四诊合参收集患者证候资料,根据证素辨证学分析证候权值,得出各个患者的证素,进而得出MGD的中医证素分布特征及常见证型。结果病位证素为脾、胃、肝、肾、表,其中脾、胃、肝常见;病性证素为风、湿、火、燥、气虚、阴虚、血虚、血热,其中湿、火、气虚常见;证素组合常见脾+湿、脾+气虚、脾+湿+火、脾+胃+湿+火、肝+火、气虚+血虚、脾+胃+湿、表+风+火。结论睑板腺功能障碍病位主要在脾,肝与胃其次;病性以湿为主,火与气虚其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证素辨证探讨糖尿病肾病(DKD)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及与理化指标相关性。方法选择150例DKD患者,采集四诊信息,测量身高、体质量、腹围、血压,进行生化检测。运用证素辨证分析病位、病性证素分布特点,进行证素与理化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 DKD患者主要病位证素为肾、肝、脾,主要实性病性证素为湿、热、痰,主要虚性病性证素为阴虚、血虚、阳虚、气虚。脾、肾与尿素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肝与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湿与三酰甘油、尿酸呈显著正相关(P0.05),热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呈显著正相关(P0.05),痰与腹围、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尿酸、尿素氮、肌酐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与体质量指数、腹围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气虚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5),阳虚与肌酐、尿酸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DKD主要病位为肾、肝、脾,病性为虚实夹杂。DKD不同病位、病性的形成与糖脂代谢紊乱、尿酸排泄障碍及肾功能下降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证素分析探讨复发性流产(RSA)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 将 2019 年 9 月—2021 年 3 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符合纳入标准的 RSA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证素辨证方法研究其病位、病性证素, 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 RSA 患者 329 例, RSA 主要的病位证素为肾、胞宫、肝、脾, 21 岁≤年龄<28岁组、28 岁≤年龄<35 岁组、35 岁≤年龄<42 岁组 RSA 患者最主要病位证素均为肾; 流产 2 次 RSA 患者最主要的病位证素也为肾; 而流产 3 次和>3 次 RSA 患者的最主要病位证素为胞宫。RSA 主要的病性证素为气虚、血瘀、湿、阳虚、热、气滞、血虚。年龄和流产次数不同, 病性证素改变, 21 岁≤年龄<28 岁 RSA 患者最主要病性证素为热;28 岁≤年龄<35 岁 RSA 患者最主要病性证素为湿;35 岁≤年龄<42 岁 RSA 患者最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虚。流产 2 次RSA 患者最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虚; 流产 3 次和>3 次 RSA 患者最主要病性证素为血瘀。[结论] RSA 的中医证型为肾虚证、湿热瘀阻证、脾肾阳虚证、肝郁气滞证、气血两虚证。其主要的病位为肾、胞宫、肝、脾。随着流产次数增多, 病位则以胞宫为主, 与年龄无关。RSA 主要的病因为气虚、血瘀、湿、阳虚、热、气滞、血虚。年龄不同, 病因也不同, 21~28 岁RSA 的主要病因为热, 28~35 岁 RSA 的主要病因为湿, 35~42 岁 RSA 的主要病因为气虚。随着流产次数增多, 血瘀成为各年龄段 RSA 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吸毒人员社会关系与中医证素间的关联。方法:吸毒者诊断标准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药物依赖诊断标准,证素辨证方法采集。结果:海洛因与甲基苯丙胺成瘾者在工作或学习上的影响存在差异性,Z'值为-2.635**(P0.05),海洛因组成瘾者对工作、娱乐、生活兴趣的下降与脾、心、气滞、血虚、痰、阳虚证素相关(P0.05),同家人或朋友的矛盾与肝证素相关(P0.05);对社交活动的影响与气虚证素相关(P0.05);甲基苯丙胺组成瘾者对工作、娱乐、生活兴趣的下降与肺、肾、心、心神、气滞、热、阴虚证素相关(P0.05),同家人或朋友的矛盾与胃证素相关(P0.05)。结论:影响毒品成瘾者社会关系关键在于心或心神功能失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失眠症肝郁患者的常见症状及证素特点,为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选择10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肝郁患者,采用证素积分的方法,通过四诊资料规范化采集,分析围绝经期失眠症肝郁患者的症状分布情况及不同肝郁分级患者的病位、病性证素特点。结果围绝经期失眠肝郁患者症状发生频率较高的依次为易激动、潮热汗出、眩晕、骨关节肌肉痛、感觉异常等;主要病位证素为肾、脾、胞宫和心神;主要实证病性证素为痰、湿、血瘀和热;虚证病性证素为阴虚、气虚、血虚与阳虚。结论围绝经期失眠肝郁患者多兼肾、脾、胞宫和心神等脏腑的病理改变,虚实夹杂为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脏器功能不全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对30例多脏器功能不全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中医基本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气虚>血虚>痰饮>热盛>阳虚>阴虚>血瘀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脾>胃>肺>肾>心神>心>肝的趋势.证型分布虚实夹杂证呈气血亏虚>邪热壅盛证>脾肾阳虚,痰饮内停证>脾肾阳虚>痰饮扰神证的趋势;虚证呈脾胃气血两虚证>心脾两虚证>心阳暴脱证的趋势;实证较少,主要为痰瘀阻滞证.结论 多脏器功能不全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基本病性证素是气虚、血虚、痰饮、热盛等;病位证素是脾、胃、肺、肾等;证候分布是脾胃气血两虚证、气血亏虚邪热壅盛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