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目的 评价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及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优化100 kV儿童腹部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 对55例患儿行100 kV低剂量腹部CTA,分别采用MBIR、100% ASIR、80% ASIR、60% ASIR、40% ASIR及滤过反向投影(FBP)算法重建为6组图像,评价图像质量,包括图像噪声、大动脉(LA)及小动脉(SA)显示能力;对比各级动脉CT值及标准差(SD),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图像噪声主观评分及LA评分以MBIR图像最高,ASIR次之,FBP图像质量最差;SA评分以MBIR图像最佳,FBP次之;随权重提升,ASIR图像评分逐渐降低,100% ASIR最低(P均<0.05)。MBIR图像SD最低,其SNR及CNR明显高于其他图像(P均<0.05)。结论 MBIR可明显提高儿童低剂量CTA图像质量,100% ASIR仅可提高图像显示LA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SIR)结合高分辨算法对儿童低剂量胸部CT肺部结构显示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低剂量胸部CT检查且存在肺内病变的患儿42例,0~12个月预设噪声指数12,>1~2岁预设噪声指数15,3~6岁预设噪声指数17,≥7岁预设噪声指数20。将所有图像应用Soft、Standard、Lung、Chest分辨率模式重建为层厚0.625 mm的图像。以10%为步涨值,重建ASIR权重为0%~100%的11组图像。由2名医师分别用5分制评分法主观评价肺窗图像质量,包括图像主观噪声、正常肺结构及病变的显示能力,5分为最佳。统计学分析比较最佳的后处理算法,以及与之匹配的最佳ASIR权重。结果 Lung模式为观察肺部病变最佳的高分辨算法,ASIR 60%权重重建图像主观评分最佳。结论 采用ASIR 60%权重结合Lung高分辨算法可更好地显示儿童低剂量胸部CT的肺部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常规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c)、新一代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n)中肺特异性设置(MBIRRP20和MBIRNR40)重建算法对亚mSv胸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两次胸部CT平扫的受检者30例。初检采用常规剂量(噪声指数=14) ASIR重建。复查采用低辐射剂量方案(噪声指数=28),分别采用标准算法和肺算法ASIR、MBIRc、MBIRRP20和MBIRNR40重建,重建层厚0.625 mm。在标准算法ASIR、MBIRc和MBIRNR40重建图像上测量胸廓入口层面、气管隆突下层面和肝门层面背部肌肉、皮下脂肪相同部位ROI的CT值与噪声(SD),并计算SN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重建算法SD和SNR。于肺窗ASIR、MBIRc、MBIRRP20和纵隔窗标准算法ASIR、MBIRc、MBIRNR40进行噪声和细节结构清晰度5分法主观评分,并采用Wilcoxon符号等级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初检有效剂量为(3.01±1.89) mSv,复查有效剂量为(0.88±0.83) mSv,下降约70.76%。MBIRNR40图像噪声明显低于常规剂量ASIR、低剂量ASIR和MBIRc(P均< 0.05)。MBIRNR40图像SNR绝对值明显大于常规剂量ASIR、低剂量ASIR和MBIRc(P均< 0.05)。MBIRNR40的主观图像噪声评分低于常规剂量ASIR和MBIRc(P均< 0.05);MBIRn可更清晰地显示肺、纵隔及上腹部细节结构,评分高于MBIRc和ASIR(P < 0.05)。结论 在胸部CT平扫时,与ASIR、MBIRc相比,MBIRn肺特异性设置中MBIRNR40可显著降低图像噪声并提高SNR,可减少辐射剂量约70%,在低剂量条件下,MBIRRP20可更好地显示肺内、MBIRNR40可更好地显示纵隔、上腹部细节结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常规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c)、新一代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n)中优化低密度对比设置的MBIRNR403种算法对低剂量上腹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CT扫描静止状态下水模,比较0.625 mm层厚时滤波反投影算法(FBP)、ASIR、MBIRc和MBIRNR40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1年内接受2次腹部增强CT扫描受检者60例,初次检查采用常规辐射剂量(噪声指数=10)扫描,FBP重建。复查时采用低辐射剂量方案(噪声指数=20)扫描,分别采用标准算法ASIR、MBIRc和MBIRNR40三种方法重建为0.625 mm层厚的图像后进行对比分析。测量皮下脂肪、背部肌肉、肝脾实质CT值和噪声,计算以皮下脂肪为背景的肝脾实质CN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重建算法噪声和CNR。由2名放射科医师以常规剂量FBP重建为基础,采用半定量目测评分法盲法进行噪声和细节结构、病变边缘清晰度评分,比较主观评分差异,评价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 体模研究提示MBIRc空间分辨率最高,MBIRNR40密度分辨率最高。临床研究显示初次检查剂量长度乘积(DLP)为(368.03±146.25) mGy·cm,有效剂量(ED)为(5.52±2.19) mSv;复查时DLP为(93.18±41.21) mGy.cm,ED为(1.40±0.62) mSv,分别下降约74.68%和74.64%。MBIRNR40重建图像肌肉、脂肪噪声低于MBIRc、ASIR重建和常规剂量FBP重建(P均<0.05)。MBIRNR40重建图像肝脾CNR大于MBIRc、ASIR重建和常规剂量FBP重建(P均<0.05)。2名放射科医师主观评分一致性优良。低剂量MBIRNR40主观图像噪声最低、显示上腹部细节结构和病变边缘特征最清晰,优于MBIRc,MBIRc优于常规剂量FBP,低剂量ASIR最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减少辐射剂量约75%低剂量上腹部成像时,MBIR重建图像质量优于ASIR、MBIRc重建图像及常规剂量FBP图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技术结合低剂量CT扫描诊断泌尿系统结石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无锡市惠山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泌尿系统结石患者76例为观察对象,患者均接受CT检查。按照扫描剂量不同分为常规剂量组(n=38)及低剂量组(n=38),两组CT检查图像处理时均借助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和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完成。对比FBP及ASIR在不同权重条件下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情况、辐射剂量及诊断准确率。结果:低剂量组在FBP及ASIR不同权重条件下图像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 <0.01);低剂量组权重20%、40%图像质量评分与常规剂量组FB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组权重60%、80%和常规剂量组FBP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组在FBP及ASIR不同权重处理下各部位图像噪声水平高于常规剂量组(P <0.05);低剂量组ASIR权重80...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低剂量腹部和盆腔增强扫描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和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与常规剂量下传统的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的图像质量和剂量减低率。方法 31例患者接受腹部和盆腔增强常规剂量CT扫描、FBP重建;复查时,接受增强低剂量扫描、40%ASIR和MBIR。由2名医师通过锐利度、噪声、伪影和诊断接受度对图像进行评分,并测量噪声值和CT值,计算SNR。记录每例患者每次检查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剂量指数(CTDIvol),计算剂量减低率。结果 低剂量扫描的DLP值和CTDI值分别为(328.95±206.35)mGy/cm和(7.96±4.30)mGy,而常规剂量FBP重建的DLP值和CTDI分别为(689.27±339.63) mGy/cm和(16.81±7.19) mGy。对于腹部和盆腔脏器,低剂量MBIR图像比低剂量40%ASIR图像和常规剂量FBP图像有更低噪声值和更高SNR (P均<0.0167)。低剂量40%ASIR图像和常规剂量FBP图像的客观评价结果相似(P>0.0167)。MBIR和40%ASIR可以提高图像的密度分辨力,降低硬化伪影,且MBIR比40%ASIR图像有更低噪声和伪影,主观评价结果更佳。结论 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相比常规剂量扫描、FBP重建,低剂量扫描MBIR和ASIR可以明显降低扫描剂量;相比ASIR法,MBIR法能提供更佳图像质量,具有进一步降低扫描剂量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CT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可有效降低图像噪声,进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本研究探讨应用宝石探测器HDCT(Discovery 750)的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技术配合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来降低胸部CT检查的辐射剂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低剂量CT图像重建的噪声问题,在经典的加权最小二乘迭代算法的基础上,采用有序子集设计策略,针对此问题进行低剂量CT图像优质重建.有序子集技术下惩罚加权最小二乘算法,可以较有效处理低剂量条件下CT重建信息量不足带来的缺点.同时有序子集的引入,使得新算法较经典的惩罚加权最小二乘算法在速度上得到很大提高,低剂量CT的重建图像仍可保持较佳的图像质量和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交替投影的CT图像重建算法的可行性。方法 将CT图像的重建转化为凸集优化问题,将重建模型分解为多个约束,并确定其对应的凸集,通过交替投影的方式在其交集中找到可行解。对TV先验项构成的凸集的求解,通过定义TV函数的上方图集,利用点到这个凸集的切向超平面的连续投影,找到起始点到TV凸集最近的点。分别采用CPTV算法、TV-POCS算法和基于交替投影的CT图像重建算法对Shepp-Logan头部图像进行重建,比较不同算法对不同角度投影图像重建后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采用TV-POCS算法和基于交替投影的CT图像重建算法对小鼠脊椎轴位图像进行重建,比较两种算法的归一化均方距离(d)和归一化平均绝对距离(r)。结果 CPTV算法所重建的图像平滑性较差,伪影较多,而TV-POCS算法和基于交替投影的重建算法不仅有效抑制了噪声,还保护了图像的边缘,图像质量较高。基于交替投影的重建算法的RMSE比另外两种算法下降速度更快,收敛值更小。基于交替投影的重建算法重建图像的d和r值均小于TV-POCS算法(0.064 0 vs 0.262 4,0.073 7 vs 0.298 2)。结论 采用基于交替投影的重建算法重建有限角度的CT投影图像不需参数估计,且图像质量更高,收敛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低管电压联合人工智能重建技术在头颅CT平扫中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8月—11月在济南大学医院因头部不适申请头颅CT检查的62例(男39例,女23例)患者。使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A组(n=33)采用230 mAs管电流,100 kV管电压进行扫描,并采用滤波反投影法重建;B组(n=29)采用100 mAs管电流,80 kV管电压进行扫描,并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重建。记录两组患者头颅CT图像灰质CT值、白质CT值、灰质噪声、白质噪声、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体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imetry index,CTDIvol)、计算头颅CT图像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信噪比(contrast-to-noise ration,CNR)、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以及进行图像评分。结果:A、B两组头颅CT图像灰质CT值、白质CT值、辐射剂量参数差异均显著(P <0.01)。A、B两组头颅CT图像灰质噪声、白质噪声、SNR、CNR、图像评分差异均不具有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双模型迭代重建算法(iDose4)和滤波反投影算法(FBP)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应用iDose4降低扫描剂量的潜力。方法:应用256层螺旋CT(Philips Brilliance iCT),在120 kV管电压条件下分别采用200/180/160/140/120/100/80/60/40/20 mAs条件下扫描Catphan模体,采用FBP和iDose4 1-6重建横断图像,以200 mAs FBP重建图像作为参照,分析扫描条件、重建算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以及低对比度分辨力),并分析图像质量与扫描剂量的关系。结果:iDose4与FBP重建图像CT值有高度的一致性(P〉0.05);iDose4级别1-6重建可以不同程度的降低图像噪声(9.46%-43.30%);在管电流降低至初始值40%-50%时(80-100 mAs),iDose4级别6重建图像与200 mAs FBP重建图像其图像噪声无统计学差异(P〉0.05);管电流降低至初始值50%-60%情况下(100-120 mAs),其低对比度分辨力基本维持不变。结论:iDose4可以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信噪比,改善图像质量。相对于FBP重建图像,利用iDose4高级迭代重建技术可以在扫描剂量隆低至40%-50%情况下,维持图像质量不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对青年患者骶髂关节CT图像噪声和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宝石能谱CT(Discovery CT 750HD)对30例青年患者行骶髂关节CT螺旋扫描。分别采用传统滤过反投影法(FBP组)和ASIR算法对原始投影数据进行重建,后者以10%为间隔在10%~100%间重建10组图像(ASIR组)。比较不同重建图像在同一层面的图像标准差(SD值)及平均CT值,并计算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Likert 5分制评估图像质量,通过Kappa方法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对FBP图像和10组ASIR图像测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对图像噪声和ASIR取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客观分析:①10%~100%ASIR图像的SD值小于FBP组(P<0.05),对应图像的SD值分别降低5.79%、11.44%、16.92%、21.78%、26.85%、32.12%、37.45%、40.32%、43.89%、47.27%;而图像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30%~100%ASIR各组图像SNR值高于FBP组(P均<0.05);③40%~100%ASIR各组图像CNR值高于FBP组(P均<0.05);④40%、50%、60%ASIR各组间SD值、SNR值及C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图像噪声与ASIR百分比呈负相关(r=-0.613,P<0.05)。主观分析:①图像评定结果的观察者间一致性中等(Kappa=0.483);②30%~70%ASIR图像评分值高于FBP组(P<0.05),其中40%、50%、60%ASIR图像评分较高。结论与FBP相比,ASIR技术可降低青年骶髂关节CT噪声,有效改善图像质量;ASIR取值为40%~60%时可获得最佳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应用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和滤过反投影(FBP)两种重建技术获得不同低剂量腹部CT扫描图像的质量及对病变的优化显示。方法选取22例临床诊断肝脏占位而接受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在常规动脉期扫描后门静脉期分别以150mAs和100mAs对病变中心上下10cm范围进行连续扫描,分别用FBP及3个水平(30%、50%、70%)的ASIR重建图像,测量并比较图像噪声及容积CT剂量指数(CIDIvol),并对所得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与FBP相比,ASIR可降低图像噪声,减少伪影,增加诊断信心度(P<0.001)。采用150mAs及100mAs扫描时,30%ASIR和50%ASIR图像的诊断信心度评分较好,CIDIvol分别为12.74mGy、8.59mGy,均低于常规扫描剂量(P<0.05)。150mAs时,与FBP比较,30%ASIR、50%ASIR和70%ASIR重建图像中,肝实质、背景肌肉及门静脉的平均噪声均有所降低,分别为(18.74%、30.39%、41.49%)、(18.73%、30.67%、41.85%)、(22.66%、37.14%、43.61%);100mAs时,则分别降低(20.37%、32.22%、43.32%)、(18.63%、30.48%、41.57%)和(21.39%、35.09%、45.72%)。100mAs-30%ASIR图像噪声与150mAs-FBP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扫描剂量降低32.96%。结论采用ASIR重建算法可有效提高图像质量,降低腹部CT扫描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早期肺癌低剂量GE revolution CT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北京世纪坛医院就诊的240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低剂量GE revolution CT成像检查,并采用多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图像进行重建。比较图像重建前后肺窗图像质量、纵膈窗图像质量及图像质量参数。结果与低剂量GE revolution CT图像相比,应用多模型迭代重建技术重建后的肺窗和纵膈窗图像质量提高,图像噪声降低(8.83±1.95 Hu vs 9.21± 2.17 Hu),信噪比升高(7.21±1.30 vs 6.89±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01±7.94 Hu vs65.38±8.26 Hu,P > 0.05)。结论多模型迭代重建技术能够提高早期肺癌低剂量GE revolution CT成像质量,对早期肺癌的筛查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型重建算法的低剂量CT成像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低剂量CT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针对螺旋CT和平板CT成像模式介绍目前低剂量CT图像重建领域的一些主要的技术路线和方法,重点对目前流行的几种低剂量CT重建方法进行分析和概括,包括基于PI线重建和内重建的局部成像方法、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稀疏采样成像方法和基于新型统计迭代的低剂量成像方法;并对低电流CT扫描及基于噪声模型的统计迭代技术以及低剂量CT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基于模型迭代重建(MBIR)和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的上腹部低剂量CT扫描图像质量和肝小病灶检出率。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至2019年8月因上腹部疾病行CT增强检查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扫及前两期增强采用常规扫描,噪声(SD)设置为10,延迟扫描应用低剂量,SD设置为20。对延迟期图像分别采用40%ASIR(A组)和MBIR方式重建(B组)。测量病灶和邻近肝实质CT值和SD,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以平扫和前两期增强图像检出病灶数量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图像对肝脏小病灶的检出率。结果B组的肝脏SD低于A组,病灶SNR、病灶CNR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病灶检出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ASIR,MBIR应用于上腹部低剂量CT扫描中能够提高图像质量和肝小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技术在低辐射剂量胸部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行胸部CT平扫的门诊或住院病人66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A组)运用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生成图像,低剂量组采用低剂量扫描后分别采用FBP(B组)和迭代重建技术(C组)生成图像。对三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重建图像质量进行对比。 结果A、C组噪声值明显低于B组,而CNR、SNR则高于B组(P < 0.05)。A、C两组图像质量均能完全满足临床诊断需求,观察者间具有较好一致性,而B组CT图片在图像总体质量方面评分明显较低,与A、C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迭代重建技术运用于低辐射剂量胸部CT检查中安全可靠,能够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Karl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定量评估婴幼儿肺密度及肺容积的影响。方法 纳入100例临床疑诊呼吸系统疾病的婴幼儿,将其随机分为低剂量(LD)组及常规剂量(RD)组各50例;采集肺部平扫CT图像,对LD组分别以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及Karl 1、3、5、7、9级迭代重建技术重建图像,对RD组以FBP算法重建。记录2组有效剂量(ED),测量并比较各重建图像中的全肺平均肺密度(MLD)和全肺容积(LV)的差异,以及支气管分叉水平的主动脉、竖脊肌、胸腺、前胸壁皮下脂肪噪声值(SD)平均值及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差异。结果 LD组ED较RD组下降84.44%。FBP重建图像中,LD组MLD和主观评分均低于RD组(P均<0.01),其LV和SD均高于RD组(P均<0.01)。LD组内Karl 1、3、5、7、9级重建图像中的MLD、LV、SD和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Karl迭代等级升高,MLD逐渐升高、LV和SD则逐渐减低,Karl 7级与Karl 1级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主观评分以Karl 5级最高。LD组Karl 5级重建图像的MLD和主观评分均高于LD组FBP重建图像(P均<0.05)而低于RD组FBP重建图像(P<0.05);LV和SD均低于LD组FBP重建图像(P均<0.01),而高于RD组FBP重建图像(P<0.01)。结论 低剂量定量CT可能低估婴幼儿MLD而高估其LV;Karl迭代重建技术能提高CT定量分析的准确性、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尤以Karl 5级迭代重建图像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的低剂量CT检查在评价超重者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3年5月于我院行骶髂关节CT检查的超重者(BMI≥24 kg/m2)。依据扫描条件分为常规剂量组(SDCT)、低剂量组(LDCT)和超低剂量组(ULDCT)。SDCT图像由混合迭代重建(HIR)算法重建,LDCT和ULDCT由深度学习重建(DLR)算法重建。测量并计算三组图像的噪声、第一骶椎信噪比(SNR)及对比信噪比(CNR)。采用五分制评分法对三组图像整体图像质量及骶髂关节病变特征显示进行主观评价。采用单因素或Kruskal-Wallis ANOVA检验比较三组患者的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结果 LDCT和ULDCT组的有效辐射剂量为(1.01±0.07)mSv、(0.43±0.02)mSv,相较于SDCT组[(1.49±0.10)mSv]降低了32.2%和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噪声、骶椎SNR和CNR在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LDCT组噪声(25.05±2.75)低于ULDCT组(31.26±3.51)和SDC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不同成像技术对结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 HiSpeed DX/i螺旋CT机,对25例疑结肠疾病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三维重建(3D)和CT仿真内窥镜(CTVE)显示。结果CT横断面图像和三种后处理图像在显示结肠的解剖及病变方面相互弥补。结论螺旋CT多种图像重建后处理技术能从不同方面反映结肠病变,有利于对疾病的整体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