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改良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女性T2期膀胱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并观察长期随访的疗效。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膀胱癌患者共42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传统术式) 20例和观察组(改良术式) 22例,对照组在切除膀胱时进行直肠子宫平面分离,依次离断膀胱侧蒂、子宫主韧带、尿道,切除子宫、阴道前臂,之后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在游离输尿管后进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分离膀胱子宫平面,进行阴道前壁暴露,显露膀胱颈切除膀胱,切断阴道侧壁及后壁。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及术后早期(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随访期间的3年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经多因素分析T2期膀胱癌患者DFS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率均少于对照组(P 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对照组死亡人数为7例,OS为65.00%(13/20),DFS为55.00%(11/20),观察组死亡人数为7例,OS为68.18%(15/22),DFS为59.09%(13/22),两组患者的OS和DFS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后,结果表明肿瘤多发(HR=0.242, 95%CI=0.104~0.864, P=0.006)、肿瘤直径≥5 cm (HR=0.345, 95%CI=0.761~0.976, P=0.020)为预测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改良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女性T2期膀胱癌患者较传统腹腔镜术式治疗的术中出血率及输血率较低,不会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而针对患者随访的预后情况分析,两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我院于2002年12月收治1例外阴癌(Ⅱa)患者,入院后在硬膜外麻醉 鞍麻下,行广泛外阴癌根治术、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方法:收集老年ⅠA-ⅡB期宫颈癌患者93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开腹根治术联合盆腔淋巴清扫为对照组(46例)和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清扫为观察组(47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切除总数、阳性淋巴结总数、髂血管旁淋巴结数目/阳性数目、闭孔淋巴结数目/阳性数目、腹股沟深淋巴结数目/阳性数目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宫颈癌的总体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4.
黄晓蓉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246+1248
宫颈癌根治术是早期宫颈癌的有效治疗方法[1],它包括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包括全子宫、附件、主韧带、宫骶韧带、阴道上段和子宫旁组织)并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髂总、髂内、骼外、宫颈旁及闭孔淋巴结),适用于宫颈癌临床Ⅰ~Ⅱa期患者。由于手术难度大,损伤大,术后并发症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膀胱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以及影响膀胱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研究1998年至2012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行膀胱根治性切除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共522例,分析其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以及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522例术前诊断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患者(包括5例原位癌),99例存在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19.0%,T1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3.7% (6/164),T2期10.5%(17/160),T3期36.7% (40/107),T4期41.9% (36/86).最常见的淋巴结转移部位为髂内/闭孔淋巴结(77/99,77.8%),其次是髂外淋巴结(35/99,35.4%).清扫的淋巴结总数平均11.6个(1~51个),阳性淋巴结占淋巴结总数的比例平均为44.1%.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分期(P<0.01,OR2.71,95% CI2.13 ~3.44)和肿瘤分级(P<0.01,OR 3.81,95% CI 1.66~8.74)呈正相关,与年龄、性别、吸烟史、体重等因素均无相关性.结论:淋巴结转移是膀胱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之一,发生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分级和分期呈正相关,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髂内/闭孔淋巴结,其次是髂外淋巴结;膀胱根治性切除以及双侧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是膀胱癌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行常规开腹子宫切除术与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66例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与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经随访,观察组无淋巴结转移与复发,对照组出现2例淋巴结转移,1例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效果显著,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求一种合理的方法对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1例妇科恶性肿瘤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膀胱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穴封1组、穴封2组、及针灸组,分别与拔尿管前行膀胱锻炼,穴封1组膀胱锻炼开始隔日封,穴封2组隔两日封,及针灸辨证取穴。结果穴位封闭1组、2组及针灸组均较对照组的膀胱功能恢复、尿意产生时间早;减少留置尿管时间和拔管后膀胱残余尿量少(P<0.01),而针灸辨证取穴组效果较穴封1、2组更显著(P<0.01)。结论穴位封闭及针刺对广泛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膀胱尿潴留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在膀胱切除及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72例于郑州大学附属南阳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72例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手术,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3D腹腔镜治疗组(31例)、2D腹腔镜治疗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进食时间、下地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及随访情况。结果 3D腹腔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2D腹腔镜治疗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2D腹腔镜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下地时间、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治疗组术中输血、淋巴漏发生率低于2D腹腔镜治疗组(P<0.05)。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两组患者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D腹腔镜治疗组总复发率低于2D腹腔镜治疗组(P<0.05)。结论 3D腹腔镜在膀胱切除及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可提高手术操作的精确性及淋巴结清扫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减少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的治疗方法。方法:将宫颈癌根治术患者146名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术中锐性分离膀胱阴道隔,盆底腹膜不缝合或部分缝合,术后延长盆髂区引流时间,针灸治疗尿潴留。对照组62例,术中钝性分离膀胱阴道隔,盆底腹膜全部缝合,术后盆髂区引流48h。结果:治疗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腹膜开方、术后延长盆腔髂区引流时间,可减少盆腔淋巴囊肿发生;锐性分离膀胱阴道隔,结合术后针灸治疗.尿潴留发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膀胱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局部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电视腹腔镜下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结果:12例患者在腹腔镜下共清扫178个淋巴结,其中6个淋巴结有肿瘤细胞;盆腔淋巴结清扫时间30~142 min,平均82 min;出血量30~120 ml,平均58 ml。结论: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膀胱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膀胱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研究2008-2012年间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加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的79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9例,女10例。初发53例,复发26例;临床分期:TO~T16例,T241例,1322例,T410例;病理分级:G110例,G240例,G329例;病理分类:尿路上皮癌69例,腺癌4例,鳞状细胞癌4例,膀胱小细胞癌2例。79例均行膀胱癌根治术及标准的双侧区域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79例清扫手术平均时间47min。平均出血量20ml,术中未发生重要血管及神经损伤。清扫淋巴结数目4—31枚,平均16枚,淋巴结阳性率为15.2%(12/79)。术后随访5~52个月,中位时间32个月,死亡13例(16.45%,13/79),总体生存率为83.5%(66/79)。从临床分期分析,仍、T4期3年生存率分别为66%、40%(P〈0.05)。从不同组织学分级分析,G2、G3级3年生存率分别为90%、57%(P〈0.05),其中淋巴结阳性患者3年生存率为50.6%,阴性患者为87.2%(P〈0.05)。结论膀胱癌根治术中行标准的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能提高分期准确性和患者生存率,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结果对比并联合膀胱癌的病理学分级,对膀胱癌的临床分期进行准确率评估。方法将32例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TURBT术后结果、CT扫描等结果与最终病理报告进行对比。结果其中7例女性及25例男性患者,双合诊诊断膀胱外受累患者,敏感性为46%,特异性为82%。通过肿瘤大小判断膀胱外受累患者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41%。CT扫描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周围脂肪侵袭的敏感性为46%,特异性为70%。结论临床分期在浸润性膀胱癌并发膀胱周围脂肪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时没有显示较高的敏感性。肾积水为肿瘤肌层转移较敏感的一个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3.
郭梅  张玲  李宇迪 《四川医学》2018,39(8):901-90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施行开腹手术,观察组施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免疫功能指标、术后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 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盆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 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1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治疗后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 05),而观察组治疗前后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8h、12h、24h、48h,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采取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可有效清扫淋巴结,还可减轻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对广泛性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广泛性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拔管前3天夹管训练膀胱反射性排尿功能。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拔管前3天夹管训练膀胱反射性排尿功能和手术后早期活动,比较两组术后膀胱残余尿量和留置导尿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100ml和留置导尿时间较对照组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活动可促进广泛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应用纳米碳示踪技术的作用。方法将该院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72例结肠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纳米碳示踪技术,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淋巴结清扫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阳性淋巴结数、直径5 mm淋巴结数和直径5 mm阳性淋巴结数均多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碳示踪技术能提高淋巴结清扫数,也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1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0例,经数字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5例),两组患者分成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比较临床疗效和术后生活质量。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复发率、术后生活质量恢复良好率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能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而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求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在早期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2月固始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按照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对照组术中未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膀胱、直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302.51±41.25)min]长于对照组[(230.65±40.21)min],住院时间[(12.65±1.68)d]短于对照组[(15.26±2.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排便时间、排气时间、尿管拔出时间短于对照组,膀胱最大容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切除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根治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治疗宫颈癌的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术后膀胱和直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1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0例,经数字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5例),两组患者分成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比较临床疗效和术后生活质量。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复发率、术后生活质量恢复良好率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能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而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子宫恶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科2012年9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2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行淋巴清扫时根据采用手术器械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刀组和单极电刀组各51例,超声刀组应用超声刀清扫盆腔淋巴结,单极电刀组应用高频电刀清扫淋巴结,比较两组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数目、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及淋巴囊肿形成上的不同。结果:超声刀组与单极电刀组比较,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目明显增多,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淋巴囊肿形成减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刀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中,可缩短清扫时间,减少出血量,更完整彻底地切除淋巴结,缩短术后拔管时间、降低淋巴囊肿形成。  相似文献   

20.
王东  吴慧敏  刘竞  邱明星 《西部医学》2012,24(12):2282-2284
目的评价腹腔镜膀胱全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与开放性膀胱全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92例膀胱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开放性手术组(Ⅰ组,n=30)和腹腔镜手术组(Ⅱ组,n=62),两组分别就手术时间、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日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性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放性手术组(P<0.01)。结论腹腔镜膀胱全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与开放性手术疗效相当,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盆腔淋巴结清扫彻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