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国内患者服用环孢素A(CsA)2h血药浓度峰值在不同时期的监测范围。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同时测定92例肾移植受者CsA谷浓度(C0)和服药2h后峰浓度(C2),并观察排斥反应的发生及肝、肾毒性反应。结果肾移植术后CsA C2在不同时期监测范围建议0mo~1mo为1000~1300μg/L,2mo~3mo为950~1250μg/L,4mo~6mo为900~1100μg/L,7mo~12mo为750~1000μg/L,12mo以上为600~800μg/L。结论在上述治疗窗浓度范围,CsA既能达到满意的免疫抑制效果,又能减少排斥反应和肝、肾毒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服用环孢素A(CsA)后C0和C2血药浓度的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方法(FPIA)同时测定肾移植后两个月内接受CsA治疗患者的CsA谷值(C0)和峰值(C2)血药浓度。回顾性分析CsA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在预测肾移植肝毒性和急性排斥的有效性。结果肾移植术后2个月内毒性反应(包括肝毒性和肾毒性)发生率54.1%(33/61);急性排斥发生率21.3%(13/61)。同步测定C0、C2各61次,毒性反应组与不发生毒性反应组的C0、C2平均值差异都有非常的显著性(P<0.01)。急性排斥与无排斥组的C0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C2平均值差异有非常的显著性(P<0.01)。环孢素的C0能预测毒性反应的发生而不能预测急性排斥的发生;C2对毒性反应和急性排斥的发生都能起到预测的作用。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以C2为监测点预防毒性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调整给药剂量比C0更具有科学性和敏感性。考虑C2的适宜浓度范围在900~1200μg.L-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服用环孢素A(CsA)后C0和C2血药浓度的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方法(FPIA)同时测定肾移植后两个月内接受CsA治疗患者的CsA谷值(C0)和峰值(C2)血药浓度.回顾性分析CsA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在预测肾移植肝毒性和急性排斥的有效性.结果 肾移植术后2个月内毒性反应(包括肝毒性和肾毒性)发生率54.1%(33/61);急性排斥发生率21.3%(13/61).同步测定C0、C2各61次,毒性反应组与不发生毒性反应组的C0、C2平均值差异都有非常的显著性(P<0.01).急性排斥与无排斥组的C0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 C2平均值差异有非常的显著性(P<0.01).环孢素的C0能预测毒性反应的发生而不能预测急性排斥的发生;C2对毒性反应和急性排斥的发生都能起到预测的作用.结论 肾移植术后患者以C2为监测点预防毒性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调整给药剂量比C0更具有科学性和敏感性.考虑C2的适宜浓度范围在900~1200 μg·L-1.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血药浓度的监测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常规应用环孢素A(CsA)抗排异 ,服药后 2hCsA血药浓度 (C2 )监测的合理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偏振法 (FPIA)测定CsA血药浓度。结果 :C2 与CsA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显著相关 (r =0 .94 9) ,且离散程度最大标准差为± 5 76 .4 0 ;CsA谷浓度 (C0 )与AUC相关不显著。结论 :肾移植术后患者以C2 为监测点预防排异反应和调整给药剂量比C0 更具有科学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肾移植受者血环孢素浓度的监测指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乔小云  王羽  裴云萍 《医药导报》2012,31(3):367-369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肾移植受者血环孢素(CsA)浓度的监测指标。方法采用酶增强免疫分析法监测17例糖尿病肾病肾移植受者全血中CsA的谷浓度(C0)和服药后2 h的峰浓度(C2),筛除出现肝、肾毒性或排斥反应的数据,并按手术后时间、性别和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肾移植手术后第1 个月、第2~4 个月、第5~6个 月,C0+C2的合理范围分别为800~1 800,700~1 500,600~1 200 ng&#8226;mL-1,C2/C0控制在4~8。结论用C0+C2和C2/C0作为血CsA浓度的监测指标,更能反映糖尿病肾病肾移植受者体内CsA的暴露情况和肝肾功能,避免毒性和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肾移植受者术后血环孢素A(CsA)浓度的特点。方法采用酶增强免疫分析法(Emit),对34例(糖尿病肾病17例)肾移植受者全血中CsA的谷浓度(C0)和服药后2 h的峰浓度(C2)进行监测,筛除出现肝、肾毒性或排斥反应的数据,并按术后时间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肾病肾移植术后第1、2月CsA的C0值分别为(214±84)、(175±46)和(251±85)、(209±74)ng/ml,C2值分别为(1087±471)、(963±326)和(1570±600)、(1543±401)ng/ml,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月份2组间C0和C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肾移植受者术后1~2个月内C0和C2宜控制在(120~250)ng/ml和(550~1500)ng/ml范围内,并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避免毒性和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7.
肝、肾移植术后受者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肾移植受者环孢素A(CsA)理想的血药浓度监测指标。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65例肝移植受者及136例肾移植受者进行CsA谷浓度(C0)及服药后2 h血药浓度(C2)监测,并对数据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肝移植受者C2/C0均值为3.56,肾移植受者C2/C0均值为4.8,肝、肾移植受者C2/C0均值有极显著差异(P<0.001);肝移植受者男性CsA血药浓度较女性低。结论C0+C2和C2/C0作为CsA血药浓度监测指标,能更全面地反映CsA体内药物暴露情况和监测CsA肝、肾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环孢素(CsA)与硫唑嘌呤、霉酚酸酯、咪唑立宾、雷帕霉素及泼尼松不同组方治疗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时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调查我院1995~2005年肾移植患者药历600份,分析应用不同CsA抗排异组方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600例患者中109例发生了肝损害(18.2%)。肝功能异常组的CsA血药浓度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组(P<0.05)。CsA与硫唑嘌呤、泼尼松合用时肝损害比率31%,高于其他三组。结论:CsA为主的联合抗排异治疗方案可导致肝损害,抗排异治疗时应尽量选用对肝损害较小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血药浓度与肝毒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用环孢素(CsA)为主的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CsA血药浓度和CsA致肝毒性的关系。方法分别用单克隆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肾移植术后患者环孢素全血浓度;同时,酶速率法、酶循环及比色法监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等肝功能指标。结果术前肝功能正常的46例肾移植受者中,确诊有16人发生了环孢素致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结论移植术后应用环孢素的患者应密切监测CsA的血药浓度,并结合临床肝功能指标,调整环孢素的用量,以避免或减轻肝中毒。  相似文献   

10.
血浆GMP-140与环孢素A谷浓度对肾移植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GMP 140的变化与环孢素A(CsA)谷浓度、疗效三者之间的相关性 ,以寻求一种灵敏的、用于诊断肾移植术后早期排异反应的组合指标 ,以确保肾移植术后的疗效。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GMP 140水平 ,采用单克隆抗体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FPIA)测定环孢素A谷浓度 ,对二者之间及其与疗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还对部分患者的CsA和血浆GMP 140进行了术后不同时期的动态监测 ,用以验证分析结果。结果 CsA浓度高于有效治疗浓度范围时 ,具有中毒倾向 ,但其血浆GMP 140水平和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CsA浓度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范围时 ,存在排异倾向 ,其血浆GMP 140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 ;当CsA浓度处于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时 ,亦有部分患者出现GMP 140升高的现象 ,同时伴有肝肾指标异常 ,提示有早期排异的可能性。结论 GMP 140与CsA浓度、疗效三者之间呈密切相关 ,在一定范围内 ,GMP 140随着CsA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据此 ,综合利用CsA谷浓度和GMP 140测定值 ,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早期排异或中毒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术后肝损害的影响,以探讨治疗病毒性肝损害的可行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移植后发生肝损伤者的临床资料,36例术前肝炎病毒感染者作为阳性组,同期无病毒感染者116例为阴性组。术后均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同时监测肝功能、HBV-DNA、HCV-RNA及CsA药物浓度,对肝功能异常者停用C sA改用FK 506,并行保肝治疗,HBV-DNA(+)者加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结果不同肝炎病毒感染者术后肝损害发病率均高于无病毒感染者,表明对此类患者肾移植后要注意其肝损害的发生。结论术前应对肾移植受者的肝脏情况进行严格的综合评估,肝炎病毒携带者接受肾移植后,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应正确区分系药物性肝损害还是病毒性肝损害,及时采取相应处理,并给予护肝治疗,FK 506替代CsA治疗肾移植术后肝损害患者副作用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霉酚酸酯(MMF)、硫唑嘌呤(Aza)在肾移植病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肾移植术后服用霉酚酸酯、硫唑嘌呤患者各28例,均采用同服环孢菌素和泼尼松三联用药方案,每月常规监测环孢菌素A(CsA)全血浓度、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尿常规。结果:MMF组的CsA用量及其血药浓度显著低于Aza组(P〈0.05),MMF组患者血肌酐(Cr)值也显著低于Aza组(P〈0.05),同时MMF组对急慢性排斥反应效果较Aza组好,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低于Aza组。结论:MMF较Aza不良反应小,减少或避免肝、肾功肾功能损害的发生机会,使肾移植的成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欧阳华  王美芳  王政  鹿全毅 《中国药房》2008,19(11):828-829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峰浓度(C2)监测在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术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FPIA)法分别对9例和12例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术患者进行谷浓度(C0)和C2监测。结果:当C0组浓度在200~400μg·L-1、C2组浓度在500~700μg·L-1时,可提高CsA的效果并降低CsA的肝肾毒副作用。C2比C0更能有效预测排斥反应的发生。结论:CsA血药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C监测比C监测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RPM)口服液联合环孢素(CsA)预防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首次肾移植患者20例,随机分成RPM试验组和硫唑嘌呤(Aza)对照组,每组各10例,分别接受以CsA和类固醇激素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6mo,比较2组人/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等指标的差异。结果:17例完成治疗者人/肾均存活;仅Aza组1例发生2次急性排斥反应;2组各发生2例严重不良事件。结论:RPM联合CsA可有效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并维持肾功能于良好水平,但是也可能增强CsA的肝毒性。  相似文献   

15.
两组免疫抑制方案用于肾移植术后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肾移植患者术后应用他克莫司(FK506)或环孢素A(CsA)为基础的2种免疫抑制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肾移植患者57例分成2组,FK506组为25例,CsA组为32例.观察肾移植后1年内两组的急性排斥发生率、药物性肝肾损害发生率、血糖异常及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免疫抑制方案在肝肾损害发生率、感染发生率以及对血糖的影响方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免疫抑制方案在肾移植术后具有同样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40例肾移植患者环孢素A血药浓度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孢素A(CsA)是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目前广泛应用干器官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环孢素A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用药时间长,保持适宜的血药浓度至关重要。CsA的血药浓度过高易引起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感染,过低则发生排斥反应和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肾毒性反应与肾移植术后发生的排异反应难以区别。因此为提高CsA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在其治疗过程中常规性监测血药浓度,并随时调整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肾移植术后稳定期(>1 a)患者服用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的谷质量浓度与多耐药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MDR1)C3435T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检测87例肾移植术后患者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结合口服环孢素A的谷质量浓度,判断二者是否存在关联。所有血样均为肾移植术后稳定期患者的血样。结果 87例患者中,C/C型36例(41.4%),C/T型42例(48.3%)和T/T型9例(10.3%)。87例患者CsA谷质量浓度的均值为(169.5±71.8)μg.L-1(中位数为157.4μg.L-1;范围为76.6~410.9μg.L-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CsA谷质量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3435T基因多态性不是影响中国肾移植稳定期患者口服CsA谷质量浓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肾移植患者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变化情况,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197例肾移植受者术后CsA血药浓度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97例肾移植患者906例次CsA血药浓度监测中,达到有效血药浓度(100~400μg/L)569例次(62.8%),平均浓度为(175.33±65 97)μg/L;低于有效血药浓度(<100μg/L)145例次(16.0%),平均浓度为(72.99±19.22)μg/L;高于有效血药浓度(>400μg/L)192例次(21.2%),平均浓度为(808.25±279.78)μg/L.结论根据患者CsA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可避免毒性反应和排异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的使用及其血药浓度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肾移植患者术后环孢素A(CsA)的使用及其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法)测定102例肾移植患者术后CsA谷浓度,并对其初期用药剂量,给药后至首次CsA谷浓度监测的间隔时间及CsA谷浓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9.60%的患者初期用药剂量为300-460mg.d^-1,76.47%的患者在用药后5-14d内进行了CsA谷浓度监测,64.04%的患者CsA谷浓度在150-400μg.L^-1之间。结论: 肾移植患者术后CsA的应用及CsA血药浓度监测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找一个比环孢素A(CsA)更加灵敏的、经济的、用于诊断肾移植(RT)术后排异反应的特异性指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P-选择蛋白水平,采用单克隆抗体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CsA谷浓度,分析了P-选择蛋白的变化与CsA谷浓度、疗效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对二者诊断RT术后的准确性进行了比较,探讨了P-选择蛋白用于诊断RT术后排异的可行性。结果:当移植肾有发生排异的趋势时,血浆P-选择蛋白会有显著增高,且其用于诊断RT术后排异的准确率明显大于CsA(P〈0.05)。结论:P-选择蛋白可以作为一个更加灵敏的、用于诊断排异反应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