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病人发生低钠血症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随机测定并统计分析60例单纯性颅脑损伤病人伤后1、7、14d 的血浆抗利尿激素(ADH)、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128例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病人血浆中ADH、AngⅡ及24h尿钠。结果颅脑损伤后1、7、14d三组ADH、An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颅脑损伤发生低钠血症的病人中,停用脱水药出入量平衡组血浆中ADH、Ang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与血浆钠浓度呈负相关;停用脱水药、出量大于入量组病人血浆中AD H、A ngⅡ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血浆钠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A ngⅡ在低钠血症的发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英明  汤展宏 《广西医学》2009,31(6):822-824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r,glI)的含量变化,探讨AnsⅡ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中的意义。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并发高钠血症者20例(高血钠组),重型颅脑损伤但血钠正常者20例(无高血钠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n出浓度,比较各组间差异,并将高血钠组血钠浓度与血浆AngⅡ浓度的作相关分析。结果高血钠组与无高血钠组血浆AngⅡ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高血钠组血浆AngⅡ水平明显高于无高血钠组(P〈0.01),且高血钠组之血清Na^+与血浆AngⅡ水平间呈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65,P=0.002)。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与患者血浆AngⅡ水平升高密切相关,AngⅡ是中枢性高钠血症发生的神经体液源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氧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检测不同缺氧时间的SD大白鼠的血浆和心肌组织的CGRP服心肌酶包括: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活性变化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结果:缺氧组心肌酶(LDH、CK、CK—MB)活性、心肌组织CGRP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心肌组织CGRP含量与血浆CGR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一0.7432,P<0.01)。缺氧组血M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其与心肌酶活性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浆CGRP与MDA之间呈负相关(r=一0.50,P<0.05)。结论:CGRP参与缺氧时的病理过程。CGRP可能通过抑制氧自由基作用而保护心肌的。  相似文献   

4.
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GMl)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运用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将3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GMl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18),观察治疗时期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变化和远期疗效。结果 GMl治疗组病人呼吸循环较快稳定,呼吸异常(15%)、心律异常(20%)及伤后1周颅内压显著升高(20%)和重度脑水肿者(20%)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GMl治疗组1周后意识转清醒串(35%)及伤后3个月恢复良好率(4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残及死亡率(25%)明显减少(P<0.05)。结论 GMl治疗组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提高恢复良好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特发性突聋患者血浆NO及ET水平以及NO和ET含量与ABR的关系。方法 用比色法测定血浆NO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浆ET含量。结果 ①特发性突聋患者NO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ET则比对照组显著性偏高(P<0.001);②ABR阈值与血浆NO含量呈正相关(r=0.887,P<0.01),与血浆ET含量呈负相关(r=-0.798,P<0.01)。结论 特发性突聋患者血浆NO含量偏低,血浆ET含量高,并与ABR阈值相关联。  相似文献   

6.
20只雄性家兔随机分成A、B两组,实验组A治疗采用静脉滴注7.5%氯化钠6ml/kg,对照组B静脉滴注平衡盐液6ml/kg。用放射兔疫方法测定失血性休克期间及两组治疗后血浆EDLIS变化。结果显示:失血性休克期间血浆EDLIS较休克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A组升高(P<0.05),B组变化不明显,两级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血浆EDLIS水平与同时相的动脉压(r=0.688)、CVP(r=0.575)和血Na+浓度(r=0.382)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作者认为:①失血性休期间血浆EDLIS降低可能会加速Na+-K+泵机能衰竭;②EDLIS可能至少部分介导高渗氯化钠的抗休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后急性期血浆内皮素(ET)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对病情判定及预后估计的意义。方法:重度颅脑损伤患55例为观察组,25例健康体检为对照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后急性期血浆ET水平及TCD的变化。结果:观察 5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急性期血浆ET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01)。同样,TCD急性期检测值MCA-PI在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而MCA-Vm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两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后急性期血浆ET水平测定及TCD检测对于伤情判定指导治疗及预后估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窒息后血清皮质醇及胰岛素水平与血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皮质醇、胰岛素水平动态变化与血糖的关系,以利临床正确处理低血糖,减少神经系统损害。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监测43例新生儿窒息后第1、3、7d血清皮质醇、胰岛素浓度,葡萄糖氧化酶法监测血糖浓度。结果:新生儿窒息后第1、3、7d血清皮质醇逐渐降低(P<0.01),血胰岛素水平第1d显著增高(P<0.01),第3d恢复正常(<20mIU/L);出生第1d,血皮质醇水平与血糖呈正相关(r=0.432,P<0.01),血胰岛素与皮质醇比值,低血糖组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高胰岛素血症组低血糖发生率(76.9%)高于正常胰岛素组(41.2%,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后低血糖的发生与暂时性高胰岛素血症及相对低的血皮质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及左室重塑的关系。方法:将65例2级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分成单纯高血压组、高低密度脂蛋白(LDL)组和左宣重塑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HGF水平。结果:血清HGFF农度与舒张压无显著相关(r=0.039,P>0.05);而与收缩压及LDL农度至正相关(分别r=0.46,r=0.67,均P<0.05),且高LDL组和左室重塑组血清HGF均较单纯高血压组显著升高(均P<0.01),单纯高血压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HGF水平与左室重塑、LDL及高血压本身有关,HGF可作为判断高血压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惊厥合并低钠血症的各种因素及发病机制,采用回顾分析法。方法:对168例有惊厥发作的住院患儿进行统计学分析。按血钠值分为:低钠组、临界组及正常对照组。结果:不恰当治疗分别占低钠、临界和正常对照组的12/33(36.4%)、9/14(22.0%)、8/89(9.0%),前2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不恰当补液及脱水治疗为低钠血症的重要发病因素,缺氧、外伤、炎症为相关因素,血脑屏障受破坏,血氧分压下降及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失控,为其可能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应用重型颅脑损伤时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8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针,伤后第1,3,5,7天采血,用特异性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ET含量.并与对照组(46例)进行对照.结果:第1天,2组病人血浆ET含量均较正常明显升高,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第3天,2组病人血浆ET均比第1天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第5天,2组病人血浆ET继续下降,但两组仍有差异(P<0.05);第7天,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血浆内皮素的水平,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保护肝肾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总结老年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治疗体会,探讨老年患者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病因、处理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神经外科于2009—2012年所收治的36例老年颅脑损伤后治疗过程中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过程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6名患者中,其中按低钠程度分类有轻度低钠血症16例,中度低钠血症15例,重度低钠血症5例;按病因分类有营养性低钠血症22例,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7例,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5例,中枢性尿崩2例;根据不同病因给予相应治疗方案治疗后,其中30例患者血钠于1~2周内逐渐恢复正常,3例患者低血钠经纠正后又反复出现低钠血症持续约一个半月才恢复,另3例患者低钠血症纠正但死于原发脑损伤过重或其他并发症。结论低钠血症是老年颅脑损伤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脑外伤后加重脑水肿和神经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在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钠浓度,及时发现低钠血症并鉴别其类型,同时根据低钠血症的发生机制及类型,采取不同的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并且积极治疗控制原发病,均能及时纠正低钠血症,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评价sTM水平及HCY含量与神经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2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荧光偏振免疫法分别测定第1、3、7、14天sTM水平及第1、14天HCY含量,同时给予NIHSS评分。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sTM及HCY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且呈动态变化,sTM及HCY呈正相关(r=0.78,P〈0.01),且二者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r=0.63,P〈0.01;r=0.72,P〈0.01)。结论 sTM及HCY的检测可作为急性脑梗死血管内皮损伤的观察指标,有助于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否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即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对照组即早期胃肠外营养(PN)组,各30例,入院48 h内给予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测定入院后第1、3、5、7天和第14天血清中CRP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血清CRP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EEN组下降幅度更显著,伤后第5、7、14天EEN组血清CRP含量明显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减轻其全身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重和多重脑震荡后24d内学习记忆能力的动态改变.方法 成年SD大鼠30只,应用单摆式闭合性脑损伤机械打击装置,复制不同损伤程度的脑震荡大鼠.即单重脑震荡(PCC)和多重脑震荡(MCC)大鼠(n=8),应用八臂迷宫试验观测评价大鼠伤后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与正常组比,(1)伤后摄取食物量下降,PCC组1~11d[(0.00±0.00)个~(2.62±1.76)个]、MCC组1~24d[(0.00±0.00)个~(0.75±1.48)个]均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2)伤后精神运动抑制即入臂总次数下降,PCC组1~7d、13d[7d(4.87±1.24)次;13d(10.00±2.39)次]、MCC组1~8d、22d[8d(4.25±5.03)次,22d(9.37±4.20)次]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3)伤后参考记忆即入有食物臂次数先降后恢复,PCC组1~7d[(0.50±0.75)次,(3.00±1.06)次]等、MCC组1~19d[(1.88±2.10)次,(2.50±2.44)次]有统计学意义(t≥3.50,P<0.05);(4)工作记忆即重复入无食物臂的次数出现延迟性损伤,PCC组1~6d、10~23d[(0.00±0.00)次,(4.25±3.05)次]、MCC组1~4d、6d、9~13d、15~16d、19~22d[(0.25±0.46)次,(3.12±2.87)次]有统计学意义(t≥3.52,P<0.05).结论 单重和多重脑震荡鼠在八臂迷宫实验中,摄食功能、精神运动、参考记忆与工作记忆在伤后不同时间表现出严重受损,且前三者的损伤程度与脑震荡损伤次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抽取颈髓损伤患者210例, 颈髓损伤程度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完全性损伤28例(A级),不完全性损伤182例,其中B级18例,C级89例,D级75例;另选择颈椎外伤未并存颈髓损伤患者47例为对照组.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低钠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115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发生低钠血症(54.76%),其中完全性损伤26例(92.86%),不完全性损伤89例(48.9%),明显高于对照组(6.38%).颈髓损伤患者的血钠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完全性损伤与不完全性损伤,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指出低钠血症与颈髓损伤程度、合并感染、低蛋白血症、气管切开、红细胞比容以及血红蛋白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钠血症与颈髓损伤程度以及合并感染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低钠血症是颈脊髓损伤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颈髓严重损伤、合并感染是颈髓损伤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颈髓损伤程度越严重,往往低钠血症程度也十分严重.临床医师应着重关注颈髓损伤严重患者血钠情况,并积极预防感染,降低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含量及动态变化,对颅脑损伤的诊断分型、评估伤情和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8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及50名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血清NSE水平进行检测.分别于颅脑损伤后1、3、7、10sd NSE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和观察.结果:观察组颅脑损伤后1 d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动态检测血清NSE水平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虽经积极救治,血清NSE水平均持续高于中型颅脑损伤患者(P〈0.01).结论:检测患者颅脑损伤后血清NSE水平可以直接反映脑细胞损害程度,是一项较为敏感的生化指标,特别是动态检测血清NSE水平对判断颅脑损伤后伤情评估、疗效观察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颅脑损伤血浆皮质醇水平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对 173例因颅脑损伤的患者监测血浆皮质醇水平 ,并对其中有消化道出血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在受伤后前 3天比正常人明显升高 (P <0 .0 1) ,然后开始下降 ,至第 5、第 7天降至接近正常水平 (P >0 .0 5 )。应激性溃疡出血者比无出血者血浆皮质醇水平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且与颅脑损伤程度有关 (0 .0 1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其机理。方法:320只5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8组,感染组腹腔接种柯萨奇B3病毒(CVB3)制成心肌炎动物模型,在接种病毒后3、7 d分别腹腔注射IVIG(500 mg/kg.d-1)5 d和10 d,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与心肌病理组织学积分和病毒滴度进行相关分析,并与中药黄芪疗效对比。结果: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组小鼠心肌内病毒滴度、心肌病理积分和心肌细胞凋亡率与坏死率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和黄芪治疗组,以早期(感染后3 d)长程(10 d)治疗组效果最好。结论:静注免疫球蛋白通过抑制柯萨奇B3病毒,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对病毒性心肌炎发挥疗效,其疗效高于传统中药黄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