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生活状况逐渐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通过对陕西省2社区3养老院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失能、半失能老人因身体长期欠佳而出现恐惧、抑郁、悲观、孤独等心理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衰老引发的多病失能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乃至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均产生深远影响的核心原因。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增强预防观念,推进健康老龄化,积极防止老龄人口多病失能问题的出现。将未老先防、已老防衰、已衰防病、已病防失智失能有机结合,通过采取主动抗衰老措施来延缓甚或阻止老龄人口身体功能的减退,以实现老龄人口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得病后能够很快康复的健康老龄化的目标,从根本上减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保健、养老、居家照护等社会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3.
丁文  吴小玉 《西部医学》2017,48(5):41-42
<正>我国自1999年跨入老龄化社会以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如何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非仅仅延长寿命?如何加强老年病的预防和控制?怎样使老年人的独立功能最大化?如何提高老年人照顾者的能力?如何减轻老年人照顾者的负担?这些问题,尤其是患慢性病和失能老年人的照料护理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健康管理是一种运用管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  相似文献   

4.
我国老龄人口总数和老龄化速度均居世界首位,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健康中国行动之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目标之一是降低老年人失能的发生率。失能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突出难题。老年衰弱是十分重要的老年综合征, 常见于高龄和共病的老年人, 为老年人失能前期, 是介于生活自理与失能、死亡前的中间阶段。更为重要的是, 老年衰弱的发生发展在全生命周期中是一个可控、甚至可逆的动态过程, 因此成为重大公共健康问题, 近二十年来一直是老年医学界热点研究领域, 承载着防治老年人失能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胡慧秀  赵雅洁  孙超 《中国全科医学》2023,(22):2695-2710+2714
预防和延缓失能是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关键。运动干预是失能预防的有效策略,并且运动干预也因其成本低廉、实施难度低、接受度高、适用场景广等特征,呈现出显著的治疗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护理学组、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医学护理分会、中国老年护理联盟、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联合制订发布《老年人失能预防运动干预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本指南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中所规定的方法学,最终确定包含运动原则、不同类型运动的效果和计划、运动过程中的促进因素和障碍因素等在内的18个临床问题和32条推荐意见,旨在为有失能风险老年人运动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提供参考,规范临床实践,从而促进关口前移,改善老年人的躯体功能,降低失能的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助力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6.
印石 《医学与社会》2001,14(5):52-53
健康老龄化问题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现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我们有必要研究如何根据中国国情实现健康老龄化。1 认真学习和研究健康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是一新生事物 ,目前人们对它还不十分了解。这就要求我们 ,认真学习加深理解 ,搞清楚什么是健康老龄化 ?为什么要实现健康老龄化 ?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 ?通过学习 ,树立起健康老龄化意识和积极养老意识。学习是开展研究工作和从事实际工作的前提条件。在改革开放的年代 ,新事物层出不穷 ,要学习、了解的东西很多 ,作为老龄工作的单位和老龄科研部门尤其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社…  相似文献   

7.
背景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人数约为4 063万人,占老年人人口的18.3%。老年人失能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人失能状态转移规律研究在解决老龄化问题中显得至关重要。目的 运用多状态Markov模型对我国老年人失能转移规律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CHARLS)2011年和2013年数据,按美国长期护理调查(NLTCs)制定的失能分类标准对CHARLS数据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失能状态分类,构建多状态Markov模型对老年人失能不同状态间相互转移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 615例受访者,随访时间为2年,3 740例(56.54%)保持状态不变,837例(12.65%)状态改善,1 704例(25.76%)状态变差,334例(5.05%)死亡。无论老年人的状态处于哪个阶段,均有可能改善,轻度失能状态改善的概率最高,为0.414 0;初始状态为失能的老年人比初始状态为非失能的老年人更具有状态改变的倾向,但初始状态为重度失能的状态改变的概率低于初始状态为轻度失能和中度失能状态改变的概率;健康受损、轻度失能及中度失能的老年人状态改善的概率均高于变差的概率,重度失能的老年人状态改善的概率低于变差的概率;重度失能死亡的概率最高,为0.355 1。健康、健康受损、轻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状态的平均逗留时间分别为3.33、1.83、1.02、1.02、1.52年。结论 老年人状态不变或改善与状态变差一样普遍存在。重度失能老年人的失能转移规律不同于健康受损、轻度失能及中度失能老年人的失能转移规律,健康受损、轻度失能及中度失能仍有较大的恢复的可能性,重度失能的逗留的时间较长,恢复的可能性较小,死亡的概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背景新疆作为多民族聚居且经济欠发达地区,老龄化势态严峻。如何在自身综合实力较弱、居家照护服务体系不健全的条件下推动积极老龄化社会构建?优先关注失能群体,从家庭功能视角提升家庭抗逆力,逐步构建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的居家照护体系显得至关重要。目的分析家庭功能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居家失能老年人失能程度与家庭抗逆力间的作用机制,旨在为提升居家失能老年人家庭抗逆力水平提供新视角、新思路。方法于2020年7—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431户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居家失能老年人的家庭开展入户调查。采用自设问卷对居家失能老年人、居家主要照护者和家庭核心成员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认知状态评价量表、家庭抗逆力评估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以评估居家失能老年人失能程度、家庭功能状况和家庭抗逆力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居家失能老年人失能程度、家庭功能及其5个维度(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和亲密度)与家庭抗逆力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法对家庭功能及其5个维度在居家失能老年人失能程度与家庭抗逆力间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和检验。结果按照1∶1∶1的比例,对431户家庭中的居家失能老年人、居家主要照护者、家庭核心人物进行抽取,共纳入居家失能老年人、居家主要照护者、家庭核心人物各431例。431例居家失能老年人中,轻度失能者202例(46.9%),中度失能者173例(40.1%),重度失能者56例(13.0%)。431户家庭中,功能良好家庭200户(46.4%),功能中度障碍家庭188户(43.6%),功能重度障碍家庭43户(10.0%);高抗逆力家庭223户(51.7%),低抗逆力家庭208户(48.3%)。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居家失能老年人失能程度与家庭功能及其5个维度、家庭抗逆力呈负相关(P<0.05);家庭功能及其5个维度与家庭抗逆力呈正相关(P<0.05)。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功能及其5个维度在居家失能老年人失能程度与家庭抗逆力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67.2%(家庭功能)、38.7%(适应度)、47.1%(合作度)、48.2%(成长度)、24.2%(情感度)、25.3%(亲密度)。结论家庭功能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居家失能老年人失能程度与家庭抗逆力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对于失能程度较重的老年人,除加大医疗帮扶外,还应调动其家庭内部优势资源,进而改善其家庭功能,提高其家庭抗逆力,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减轻其家庭照护负担。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是澳大利亚和中国共同面对的重要的人口学现状。虽然目前澳大利亚老龄人口构成高于中国,但30年后(即到2035年)两国的老龄人口构成将十分接近(见图1)[1]。健康老龄化是很多国家的政策焦点,各国均认识到健康老龄化是在人类寿命延长的同时减少人民的疾病和失能;不仅仅是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速度较快。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本文介绍了江苏省荣军医院率先以公立医院的主体身份开设了无锡荣军老年养老院,并且在服务上发挥了医院背景的优势,与养老院之间进行互联互通,是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探索的一次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1.
<正>山西省质监局昨日介绍说,《养老机构服务规范》《医疗养老结合基本服务规范》两项地方标准自5月15日起实施。其中,医养结合服务是一项新的服务领域,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医疗养老结合基本服务规范》使得山西省发展医疗+养老服务有了指导标准。医养结合三种模式提供专业照护随着老龄化形势的加重,失能半失能人口逐渐增多,老年人医疗卫生需求和生活照料要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加快推进医疗卫生  相似文献   

12.
对传统的3种失能老人照护模式进行利弊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医养家”、互助式、医养结合3种新照护模式进行综述,并从模式概念、运行方法、政策支持、经济基础等方面分析新型照护模式的可行性,以期为不同特征的失能老人寻求适宜的照护模式,从而保障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与医疗护理,推进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社区“中重度”失能老人生活现状以及他们对老年护理医院需求愿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本单位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所有失能老人,符合条件者采用功能独立性评测(FIM)、生活满意度(SF-36)量表及自制问卷进行面对面评估及调查,对收集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调查有效资料420位老人,接受调查的老人平均年龄(79.18±9.16)岁,男53.9%,女46.1%;中重度失能老人占失能老人的18.5%。FIM分类中度、重度、极重度和完全依赖者分别为42.6%、42.4%、11.9%和3.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文化程度、失能程度(FIM分类)、目前生活质量、每天需要协助护理的项目数、2月内对医疗及护理的需求、家人每月能给予的最大经济支持、每月医疗费用、每月总费用的支出等是影响社区“中重度”失能老人选择是否入住老年护理医院的独立因素。结论 成都某社区60岁及以上老人中重度失能发生率高,老年护理医院可以为中重度失能、多病老人提供医疗、康复、照护、护理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但老人入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何提升中重度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中,老年人口的增长带给我们最大的问题不是我国庞大的老年人基数,而是日益增长的高龄、病残、失智、失能老人持续的医疗护理和长期的生活照护问题。特别是老年期智力减退即老年痴呆,其为一种老年性精神疾病,是一种世界性的老年期的多发疾病。老年痴呆患者照护者的身心负担及心身健康问题,已成为老年痴呆总体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1]。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的愈加安康,老年人口的寿命均有所延长,与此同时一些老龄化的问题也就接踵而来。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失能失独老人等数量逐年上升。如何解决我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结合当前社会下的老龄化背景,迫切需要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机构养老是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医养结合”型养护院能满足失能与半失能老人对养老和医疗护理的基本需求。文章通过调查安徽省合肥市“医养结合”型养护院的一般情况,以合肥市某养护院为例,分析“医养结合”型养护院服务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重视养护院的重要补充功能、加强长期医疗护理人员的针对性培训、完善制度以降低养老成本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中国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失能状况和失能状况公平性,并探究中老年人失能状况不公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Study on Global Ageing and Adult Health,SAGE)中国2007—2010年第一轮调查数据,计算集中指数和集中曲线,并对集中指数进行分解。结果 中国中老年人失能评估量表平均分为7.32,中老年男性平均分为6.37,女性平均分为8.21。中老年人失能状况集中指数为-0.190 9,中老年男性为-0.184 4,中老年女性为-0.196 1。对集中指数进行分解后,社会经济地位对中老年人失能状况不公平的贡献较高,包括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类型,贡献率分别为66.41%、16.45%和13.10%。与社会结构因素相比,中老年人吸烟、饮酒和身体活动情况等个人生活方式因素的贡献率较低。结论 中国存在中老年人失能状况不公平,较好的健康状况集中在经济水平较好的中老年人群中。中老年男性失能状况较女性更轻,且失能状况不公平程度更小。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类型是对中国中老年人失能状况不公平贡献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提示仅通过促进中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不能够有效减少失能状况在经济水平较好和较差的中老年人群中的差异。政府需要在重视促进中老年人健康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适宜的社会和医疗保障措施,将减少中老年人健康不公平作为政策重点,尤其应该向发展相对滞后、中老年人相对聚集的地区重点分配医疗卫生和其他相关社会资源,同时应该加大对中老年人健康和健康公平相关研究的支持,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制定政策收集证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中国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失能状况和失能状况公平性,并探究中老年人失能状况不公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Study on Global Ageing and Adult Health,SAGE)中国2007—2010年第一轮调查数据,计算集中指数和集中曲线,并对集中指数进行分解。结果 中国中老年人失能评估量表平均分为7.32,中老年男性平均分为6.37,女性平均分为8.21。中老年人失能状况集中指数为-0.190 9,中老年男性为-0.184 4,中老年女性为-0.196 1。对集中指数进行分解后,社会经济地位对中老年人失能状况不公平的贡献较高,包括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类型,贡献率分别为66.41%、16.45%和13.10%。与社会结构因素相比,中老年人吸烟、饮酒和身体活动情况等个人生活方式因素的贡献率较低。结论 中国存在中老年人失能状况不公平,较好的健康状况集中在经济水平较好的中老年人群中。中老年男性失能状况较女性更轻,且失能状况不公平程度更小。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类型是对中国中老年人失能状况不公平贡献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提示仅通过促进中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不能够有效减少失能状况在经济水平较好和较差的中老年人群中的差异。政府需要在重视促进中老年人健康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适宜的社会和医疗保障措施,将减少中老年人健康不公平作为政策重点,尤其应该向发展相对滞后、中老年人相对聚集的地区重点分配医疗卫生和其他相关社会资源,同时应该加大对中老年人健康和健康公平相关研究的支持,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制定政策收集证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农村特困老人供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方法通过访谈法与实地走访法对AQ市农村特困老人供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特困老人集中供养率较低,集中供养特困老人失能、半失能比重较大,乡镇敬老院设施不完善,医疗资源短缺,特困老人医疗及精神需求等得不到满足。结论应推进乡镇敬老院标准化建设,整合医疗资源发展医养结合,丰富特困老人精神生活,优化特困老人供养体系,推动我国养老事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背景 残疾问题不仅影响老年人自身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空巢与非空巢老人在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预测其在失能状况方面可能也存在差异。目的 研究我国空巢与非空巢老人失能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把握老年人养老需求、实现健康老龄化提供可鉴之据。方法 2017年10月,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全国追访调查数据中,选取≥60岁的空巢老人2 023人和非空巢老人2 141人,运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进行失能判定。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失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非空巢老人相比,空巢老人大多配偶健在、喜饮酒、有更高的文化程度且分布在东/中部、城镇地区(P<0.05)。空巢老人总失能率为8.1%,非空巢老人为8.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自评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沮丧)是空巢和非空巢老人失能的共同影响因素(P<0.05),睡眠障碍和饮酒情况是空巢老人失能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慢性病患病种数则是非空巢老人失能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失能率无差异,但影响因素却不尽相同。在对老年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的同时,还应针对其是否空巢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