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应用抗补体免疫酶法检查44例鼻咽癌47份标本,其中11份鼻咽部癌细胞的EBNA均阳性(100%),另36份是合用细针穿刺方法检查颈转移癌细胞EBNA,阳性率为91.7%(33/36),EBNA阳性率均较颈穿刺细胞学(69.4%)和鼻咽活检组织学(86.4%)的高;其中43例鼻咽癌EBNA和VCA-IgA两项指标同时阳性率为88.4%,而25例对照组中两项指标均阴性,阴性率为88%,25例对照的VCA-IgA阳性率(8%)较EBNA阳性率(3.6%)高;本结果表明EBNA检查的敏感性和VCA-IgA相当,对鼻咽癌的特异性较VCA-IgA为高,对鼻咽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尤其是细针穿刺颈淋巴结检查EBNA,对T_0期鼻咽癌的诊断和颈块性质的鉴别诊断,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中诊断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方法 将63例T1~2临床检查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研究.对检出的前哨淋巴结进行印片细胞学和冰冻切片诊断,术后石蜡切片再诊断是评估术中诊断正确与否的金标准.结果 术中检出前哨淋巴结58例,检出率为92.1%(58/63).印片细胞学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5.0%、100.0%、94.8%.冰冻切片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0%、100.0%、96.6%.结论 术中印片细胞学与冰冻切片检查对判定前哨淋巴结有无转移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3.
抗重组EB病毒抗原双重抗体检测血清学诊断鼻咽癌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Gu YL  Zhang CQ  Ng SP  Zong YS  Liang YJ  Chen YL 《癌症》2003,22(9):903-906
背景与目的:在评估4种EB病毒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基础上,探讨优化抗重组:EB病毒抗原双重抗体检测应用于血清学诊断鼻咽癌。方法:收集广州地区57例治疗前鼻咽癌患者和58例健康成人的血清。应用:EB病毒特异抗原(谷胱甘肽转移酶重组融合蛋白)为基础的4种免疫酶联吸附法,即:EBNA1-IgA,EBNA1-Igg,Zta-IgA和Zta-IgG检测血清中抗EB病毒的抗体水平。结果:EBNA1-IgA的灵敏度(O.9123)和阴性预测值(0.9074)是单独使用4种ELISA实验中最高的。Zta-IgA具有最高的正确率(π,0.8870)和Youden指数(J,0.7738)。当评估配对的ELISA时,EBNA1-IgA和Zta-IgA双重阳性的所有指标是4种双重阳性实验中最高的。5例:EBNA1-IgA阴性的鼻咽癌患者呈Zta-IgA阳性,而7例Zta-IgA阴性的鼻咽癌患者呈EBNA1-IgA阳性。结论:EBNA1-IgA酶联免疫吸附的单独检测在血清学诊断鼻咽癌时优于其他3项(EBNA1-IgG、Zta-IgA和Zta-IgG)单独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BNA1-IgA和Zta-IgA两项的组合应用在血清学诊断鼻咽癌时有互补作用,是血清学检测的合适组合。  相似文献   

4.
用抗补体免疫酶法检测鼻咽负压吸引脱落细胞的EBNA,以涂片中发现EBNA阳性癌细胞作为EBNA试验阳性,则103例鼻咽癌RBNA阳性率为70.87%,略高于细胞学诊断。61例慢性鼻咽炎和头颈部其它疾患未见假阳性。本文结果进一步证实,鼻咽脱落细胞EBNA抗补体免疫酶法检查对鼻咽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低分化鼻咽癌病人建立鼻咽癌上皮细胞株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从一例诊断为低分化鼻咽癌病人的鼻咽部肿物活检组织建立了鼻咽癌上皮细胞株(CNE-2)。初步研究了细胞株的生物学特性和与EB病毒的关系。在病人鼻咽脱落细胞和CNE-2早代细胞中检查出EBNA,但多次传代后EBNA却转为阴性,其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联合检测EBNA1-IgA和EA-IgG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EBNA1 IgA和EA IgG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5 6例未经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和 5 8例健康成年人血清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EBNA1 IgA和EA IgG ,比较其单独或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正确率和优势比。结果 EBNA1 IgA的灵敏度 (91.0 7% )高于EA IgG(87.5 0 % ) ,EA IgG的特异度 (87.93% )高于EBNA1 IgA (84 .4 8% )。二者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 94 .83% ,阳性预测值为 0 .9375 ,阳性似然比为 15 .5 4 35 ,优势比为 75 .0 0 0 0。4 5例EBNA1 IgA阳性的鼻咽癌患者与EA IgG阳性结果相吻合 ;5例EBNA1 IgA阴性的鼻咽癌患者中 ,有 4例EA IgG阳性 ;7例EA IgG阴性的鼻咽癌患者中 ,有 6例EBNA1 IgA阳性。结论 EBNA1 IgA和EA IgG在血清学检测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二者联合检测有互补作用 ,可提高鼻咽癌血清学诊断的可靠性。大多数鼻咽癌患者为EBNA1 IgA和EA IgG双阳性  相似文献   

7.
六种抗EB病毒抗体检测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估EBNA1-IgA,EBNA1-IgG,Zta-IgA,Zta-IgG,VCA-p18-IgA和VCA-p18-IgG六种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在血清学诊断鼻咽癌中的应用,探讨哪种ELISA组合更有功效.方法:收集85例治疗前鼻咽癌患者和132例健康成人血清.应用六种EB病毒特异性重组融合蛋白ELISA,检测血清抗EB病毒的抗体水平.采用灵敏度、特异度、优势比等参数来评估它们在诊断鼻咽癌中的效率.结果:单独采用一种检测时,Zta-IgG和EBNA1-IgA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可达0.8106以上.Zta-IgG/EBNA1-IgG和Zta-IgG/EBNA1-IgA两种检测双阳性的特异度提高至0.9621以上.Zta-IgG/EBNA1-IgA/EBNA1-IgG或Zta-IgG/EBNA1-IgG/Zta-IgA三种检测均阳性者,其特异度不仅可达0.9824,优势比也明显升高(分别为206.4242和196.5000).85例患者血清中无1例同时呈Zta-IgG/EBNA1-IgA/EBNA1-IgG阴性者.结论:临床血清学诊断鼻咽癌,首选Zta-IgG或EBNA1-IgA.同时检测两种ELISA,宜采用Zta-IgG/EBNA1-IgA或Zta-IgG/EBNA1-IgG.三种ELISA同时检测,可以提高特异度.推荐Zta-IgG/EBNA1-IgA/EBNA1-IgG或Zta-IgG/EBNA1-IgG/Zta-IgA三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EBNA1和VCA-P18双多肽包被(EBNA1+VCA-P18)的ELISA检测在鼻咽癌(NPC)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合成肽EBNA1和VCA-P18建立ELISA法,检测37例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血清和33例健康人血清,并与国产EBVVCA/IgAELISA试剂盒比较。结果双多肽EBNA1+VCA-P18/IgA灵敏度为91.9%,明显高于国产试剂盒的83.8%;二者特异度相同;EBNA1+VCA-P18/IgA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及优势比均高于国产试剂盒。结论双多肽EBNA1+VCA-P18/IgA相比商品化试剂盒在鼻咽癌血清学检测中有更高的灵敏度,适用于鼻咽癌早期诊断和人群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EBNA1和VCA-P18双多肽包被(EBNA1+VCA-P18)的ELISA检测在鼻咽癌(NPC)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合成肽EBNA1和VCA-P18建立ELISA法,检测37例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血清和33例健康人血清,并与国产EBVVCA/IgAELISA试剂盒比较。结果双多肽EBNA1+VCA-P18/IgA灵敏度为91.9%,明显高于国产试剂盒的83.8%;二者特异度相同;EBNA1+VCA-P18/IgA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及优势比均高于国产试剂盒。结论双多肽EBNA1+VCA-P18/IgA相比商品化试剂盒在鼻咽癌血清学检测中有更高的灵敏度,适用于鼻咽癌早期诊断和人群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健康人群与鼻咽癌患者EB病毒抗体EBNA1 IgA水平的分析,探讨在鼻咽癌高发区应用该抗体作为鼻咽癌血清学指标时临界值的确定.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780例健康人和104例鼻咽癌患者血清EB病毒EBNA1 IgA,根据灵敏度和特异度曲线分别选择灵敏度、特异度在95%所对应的rOD值作为阴性临界值和阳性临界值,根据该临界值将人群划分成3个不同等级,rOD≥1.85为阳性,1.85>rOD≥1.10为可疑阳性,rOD<1.10为阴性.结果:健康人群EBNA1 IgA的均值是0.850±0.637,鼻咽癌患者为2.241±0.875.健康人群中EBNA1 IgA阴性、可疑阳性和阳性人群分别占75.13%、17.44%和7.44%,而鼻咽癌患者则分别是4.81%,17.31%,77.88%.结论:鼻咽癌高发区人群血清EBNA1 IgA的rOD值离散程度较大.以EBNA1 IgA作为鼻咽癌血清学诊断指标,可根据灵敏度和特异度确定阳性、可疑阳性和阴性3个人群,以利于临床作出对鼻咽癌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1.
由于EB病毒和鼻咽癌密切相关,运用多项EB病毒免疫学指标(VCA—IgA,EA—IgA,EA—IgG,EBNA)对鼻咽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VCA—IgA,EA—IgA和EA—IgG对鼻咽癌均较特异,临床上可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诊断水平,减少假阳性;将VCA-IgA运用到高发危险区人群普查中,将有助于提高鼻咽癌早期发现率;合用抗朴体免疫酶法和细针穿刺法检查鼻咽癌颈转移癌细胞的EBNA,对于原发灶不明的颈块鉴别诊断和鼻咽原发灶隐蔽(To期)的鼻咽癌而又首先表现为颈转移者的诊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PET-CT与MRI诊断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Hu WH  Zhang GY  Liu LZ  Wu HB  Li L  Gao YH  Pan Y  Wang QS 《癌症》2005,24(7):855-860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对放疗计划的设计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对比研究PET-CT和MRI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并探讨鼻咽癌淋巴转移的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05例鼻咽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行PET-CT和MRI检查。依据随访结果对淋巴结进行定性评价。采用Som提出的分区标准,总结转移淋巴结在淋巴结各区的分布。结果105例患者中,35例PET-CT与MRI诊断不符。PET-CT评价为阳性而MRI阴性的30个淋巴结,经随访25个为阳性。MRI评价为阳性而PET-CT阴性的37个淋巴结,随访21个为阴性。依据随访结果,77例患者(73.3%)有淋巴结转移。Ⅱ区转移率最高,达87%。顺着颈静脉链,Ⅲ区、Ⅳ区、锁骨上窝、Ⅶ区转移率依次降低,分别为42.9%、14.3%、7.8%和1.3%。咽后淋巴结转移率为70.1%,低于Ⅱ区,23例患者(29.9%)仅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无咽后淋巴结转移。结论PET-CT判断鼻咽癌淋巴转移较MRI准确。鼻咽癌淋巴转移呈现由上往下循序发展的规律。咽后和Ⅱ区淋巴结均是鼻咽癌转移的首站。  相似文献   

13.
无鼻咽部症状的鼻咽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49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无鼻咽癌状的鼻咽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临床误诊原因。方法: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淋巴结,纤维鼻咽镜活检病理证实鼻咽癌,结果: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49例,误诊为颈部淋巴结炎33例(细胞学诊断鳞状细胞癌10例,腺癌4例,未分化癌16例,类型未定转移癌3例);误诊为淋巴结核13例(细胞学诊断鳞状细胞癌3例,腺癌2例,未分化癌7例,类型未定转移癌1例;误诊为霍奇金病3例,细胞学诊断未分化癌2例,类型未定转移癌1例)。纤维鼻咽阄活检病理均为鼻咽癌。结论:无鼻咽部症状的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行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明确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中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SLN微转移与临床各因素的关系。方法对43例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切除SLN送快速病理学检查。以100μm为间隔,进行连续切片(SS),并做冰冻切片HE染色及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LN微转移[检测广谱细胞角蛋白(pan—CK)及上皮膜抗原(EMA)的表达];采用)(2检验或连续性校正x。检验对定性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3例乳腺癌患者成功行SLNB,共检出SLN100枚。4例冰冻切片HE染色查见癌转移,39例HE染色阴性者继续行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出微转移者6例。冰冻切片检测SLN癌转移率为9.3%(4/43),冰冻切片联合术中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LN癌转移率为23.3%(10/43)。两者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36.4%/90.9%、100%/100%、83.7%/97.7%、63.6%/9.1%。SLN微转移与月经状态、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位置、激素受体状态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术中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提高了SLN微转移的检出率,减少了假阴性率,且安全、快速、花费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冰冻切片对妇科门诊病例的诊断价值。方法 标本均常规采用低温恒冷切片机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作出诊断,通过常在1小时内病人可得到报告。所有标本作了冰冻切片后均解冻并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作常规石蜡切片对照,结果 本组604例冰冻片诊断与常规HE对照表明没有假阳性或假阴性的诊断结果发生;延迟发出诊断报告20例,延迟诊断率为3.3%。结论 本组病例的诊断准确率为96.7%,没有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该方法具有很高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冰冻切片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提高甲状腺冰冻切片诊断的准确率,减少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56例甲状腺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资料。结果:冰冻切片诊断良性病变309例,恶性肿瘤36例,延迟诊断11例;45蜡切片良性病变314例,恶性肿瘤42例,其中冰冻切片假阴性诊断5例(1.4%),冰冻切片确诊率为98.5%。结论:提高切片质量,掌握正确的取材方法,提高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能力,可提高甲状腺手术中冰冻切片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EBNA1/IgA 、Zta/IgA 、VCA/IgA 和EBV-DNA对不同分期鼻咽癌的诊断效能,探讨各指标阳性率与鼻咽癌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3 月至2015年9 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初诊鼻咽癌患者152 例,健康体检者675 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EBNA1/IgA 、Zta/IgA 和VCA/IgA 抗体ROD 值,荧光定量PCR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 )检测血浆EBV-DNA水平。比较单独和联合应用EBV 标记物对各期鼻咽癌的诊断效能,同时分析各指标阳性率与鼻咽癌分期的关系。结果:鼻咽癌患者EBNA1/IgA 、Zta/IgA 、VCA/IgA 和E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 < 0.01)。 EBNA1/IgA 在早期鼻咽癌表达相对较高,灵敏度为77.8% ,而EBV-DNA在晚期鼻咽癌的灵敏度最高为88.8% ,两者特异度均在96% 以上。联合检测中EBNA1/IgA 并联EBV-DNA检测的灵敏度为92.1%(早期为82.5% 、晚期为98.9%),特异度为96.9% 。EBV-DNA阳性率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和N 分期呈正相关,Zta/IgA 阳性率与N 分期呈正相关(P < 0.01)。 结论:在无症状人群中进行鼻咽癌筛查,单项指标首选EBNA1/IgA 。晚期患者的辅助诊断则推荐EBV-DNA。两者并联检测可进一步提高鼻咽癌诊断效能。EBV-DNA是鼻咽癌分期和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Zta/IgA 可间接反映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望对患者病情评估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PCR基因扩增技术和Southern印迹杂交)为隐性鼻咽癌和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提供诊断和鉴别诊断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采用PCR基因扩增技术和huthern印迹杂交回顾性检测17例鼻咽癌(NPC组)颈转移性淋巴结和17例来自其他肿瘤(对照组)的颈转移性淋巴结石腊切片中EB病毒基因。结果在NPC组中,15/17标本EB病毒基因检测阳性,2/17标本EB病毒基因检测阴性。这2例病理为低分化鳞癌。对照组中仅2/17例EB病毒基因检测阳性,其中一例是非何杰金淋巴瘤,另1例是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结论在隐性鼻咽癌和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中确认是否为鼻咽癌,EB病毒基因检测是有价值的,从而能给予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300例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提高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针吸细胞学诊断水平,本文对300例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细胞学诊断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针吸细胞学一次诊断颈淋巴结转移癌268例(89.33%),疑癌20例(6.66%),与病理符合率二者综合为95.99%,假阴性12例,无假阳性。作者认为对颈部肿块采用针吸细胞学检查对鼻咽癌,尤其是原发灶隐匿的鼻咽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值得临床推广运用。本文还对如何提高诊断准确性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检测及其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用手术中注射蓝染料的方法 ,对 30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了手术中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手术中取前哨淋巴结作快速冰冻病理 ,并与手术后常规石蜡切片病理对照 ,观察冰冻病理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常规病理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及其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手术后以抗角蛋白单抗行一步法免疫组化染色 ,并与常规HE染色对照。结果 :30例甲状腺癌中 2 7例成功的显示了前哨淋巴结 ,成功率 90 %。 2 7例前哨淋巴结平均每例 4枚 ,13例前哨淋巴结阳性的患者 ,其中 2例有前哨淋巴结以外的颈淋巴结转移 ;2例假阴性 ,前哨淋巴结对颈淋巴结转移的总的阳性预测值 86.7%。结论 :前哨淋巴结检测对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