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跃新  冯有龙  吴嫣艳  周娟娟  张莹  杨静  曹玲  黄青 《中草药》2021,52(24):7645-7657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是一类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的植物内源性毒性成分,具有不同程度的肝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目前已在约3%的开花植物中鉴定出600余种PAs及其氮氧化物。对可能含有毒性PAs的中草药,尤其是《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录的品种进行了详尽梳理,对PAs的基本结构、植物来源和各国监管机构对其风险评估和限值制定情况,以及近年来分析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定性和定量分析中的难点进行讨论,对毒性PAs的监控提出建议,旨在为毒性PAs的检测研究、监管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警示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羊耳蒜化学成分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进行检测.方法 对羊耳蒜全草以70%乙醇为溶媒超声波细胞粉碎机提取,离心、除杂进而选择试剂分离纯化,所得提取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机分析.结果 从不同溶剂中的羊耳蒜中共检测到19个PAs,分子量分别为353,393,395和397.结论 不同溶剂的羊耳蒜分离液含有的PAs不完全相同,系统地检测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是否合理,对羊耳蒜的PAs检测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起到积极作用,将为以后开发利用羊耳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中成药潜在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熊芬  谷丽华  杨莉  熊爱珍  宋宗华  王峥涛 《中草药》2021,52(17):5389-5400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是一种双环吡咯啶生物碱,因多数具有肝毒性,又称肝毒性吡咯里西啶生物碱(hepatotoxic PAs)。PAs广泛存在于菊科、豆科、紫草科的多种药用植物中。《中国药典》2020年版共收载含有PAs的药材8种,包括千里光Senecionis Scandentis Herba、款冬花Farfarae Flos、佩兰Eupatorii Herba、紫草Arnebiae Radix等,涉及成方制剂数十种。此外,《卫生部药品标准》《药品注册标准》等收载含PAs制剂尚有200余种。除千里光药材外,其他含PAs中药及其制剂均没有关于PAs类成分的安全限量标准,其临床用药安全存在极大的风险。对含PAs中成药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以期为此类中成药的临床用药安全提供警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是一类在植物中广泛分布的成分,含有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植物在民间被作为草药和植物茶饮品应用的现象极为普遍.然而,研究发现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具有明确的毒性作用,其中的肝毒性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生殖毒性、致突变和致癌性方面的毒性却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就PAs的生殖毒性、致突变和致癌方面的特殊毒性进行综述,主要总结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PAs特殊毒性的临床报道及动物实验研究,并对现有研究所认为的影响PAs特殊毒性的因素及PAs特殊毒性产生的机制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5.
千里光属植物的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对千里光属植物的毒性成分,毒性特点及其致毒机制,临床中毒报道,其主要毒性成分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在中草药中的分布,以及我国千里光属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对千里光属中草药的应用和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可同时测定32个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As)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紫草药材及含款冬花和紫草的中成药制剂中的PAs成分进行鉴定和含量分析。方法 药材和中成药制剂经提取后用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富集;富集后的样品采用Phenomenex Prodigy 5μ ODS3 100A色谱柱(150 mm×3.2 mm,5 μm)梯度洗脱后,使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结果 14种含款冬花的中成药制剂所含PAs主要为克氏千里光碱,PAs的总检出量为0.059~5.330 μg·g–1或μg·mL–1,按药品说明书计算的PAs日摄入量为2.24~95.92 μg;紫草药材主要含有蓝蓟定、石松胺、印美定及其氮氧化物等PAs,8批药材的PAs总检出量为0.60~140.69 μg·g–1;在10种含紫草的中成药制剂中,PAs日摄入量为0.38~25.20 μg。结论 大多数紫草药材PAs含量相对较低,有望通过控制紫草药材中PAs含量,使含紫草的中成药制剂中PAs含量满足欧盟限量要求;而对于含款冬花的中成药制剂中,大多数(8/14)PAs检出量超过了欧盟限量的10倍,提示含款冬花的中成药制剂有必要开展克氏千里光碱的质量控制及其摄入所致的潜在安全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7.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是一种天然毒性物质,可导致显著的肝毒性、肺脏毒性、遗传毒性、神经毒性和胚胎毒性等,甚至死亡。因此含PAs的中草药及制剂一直是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及国家严密监控的对象。PAs广泛存在于我国多种药用植物中,涉及中药成方制剂数百种。《中国药典》2015年版明确规定了千里光药材中阿多尼弗林碱的限量,但对含有该药材的制剂并未做任何规定,对其他数十种相关制剂中阿多尼弗林碱的限量也未做规定。该研究收集了包括《中国药典》收录的千柏鼻炎片、千柏鼻炎胶囊等常用的14种含千里光的中药制剂,并采用UPLC-MS技术检测了阿多尼弗林碱的含量。结果在8种制剂中均检测到了阿多尼弗林碱,包括千柏鼻炎片、千柏鼻炎胶囊等,其平均含量远高于德国、荷兰和新西兰的相关标准。且同一复方不同批次间含量差异较大,最高质量分数为156.10μg·g~(-1),按该批制剂推荐用量每日摄入阿多尼弗林碱最高达1 030.26μg,提示服用含千里光的制剂需注意其用药安全,对复方中千里光药材含量较高的制剂尤其应该注意阿多尼弗林碱的限量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15个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dine alkaloids,PAs)及其氮氧化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完成15批不同来源的款冬花样品的含量测定。从而初步了解不同来源款冬花中PAs的分布现状,为药材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3. 0 mm×150 mm,1. 8μm),流动相为含0. 05%甲酸和2. 5 mmol·L-1甲酸铵的水溶液(A)以及含0. 05%甲酸和2. 5 mmol·L-1甲酸铵的甲醇(B),梯度洗脱,流速0. 4 m L·min-1,进样量2μL,柱温40℃。采用Agilent 1290-6470 QQQ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离子化模式为ESI+,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利用外标法计算药材样品中所测成分的含量,通过计算不同成分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对样品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建立的测定方法灵敏度高,分离度良好,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样品测定结果表明,15批药材均含有PAs及其氮氧化物,且所含PAs种类基本相同。克氏千里光碱(senkirkine)是款冬花中最主要的PAs类成分。药材款冬花中不同PAs的含量与分布有较大差异。结论:款冬花中普遍含有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及其氮氧化物,且以具有显著肝毒性的克氏千里光碱为其中最主要种类。针对PAs的含量测定为确保款冬药材的用药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几种中草药中的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分别用胶束毛细管电泳在线推扫富集技术(MEKC on-line Sweeping)和毛细管气相色谱法(CGC)对几种中草药中农药残留量进行测定,比较2种方法的样品预处理条件、检测条件、线性、精密度、回收率、最低检测限和样品测定结果。结果MEKC on-line Sweeping样品预处理方法简单,检测范围广;CGC法检测限低。2种方法的精密度、回收率、样品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EKC on-line Sweeping和CGC各有其特点,但CGC不能直接用于检测低挥发性的农药如吡虫啉,2种方法检测限均低于各国标准,能够用于中草药中农药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论述传统中草药在军事医学中的应用,为新形势下军事药物研制开发与国防卫生战略储备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主要通过文献调查和专家访谈,搜集和整理可直接或间接服务于国防卫生事业的传统中草药应用经验和研究成果。结果与结论:传统中草药在军事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军队基层官兵中普及中草药知识,从传统中草药中寻找和开发军事药物,对提高官兵野外生存能力,保障军队官兵身心健康和战斗力,增强国防卫生战略储备等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农药残留检测与脱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掌握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的研究现状,筛选最佳农残检测及脱除方法,以尽量减少或避免中药材中农药残留。根据近年有关中药农残的文献报道,就农残的种类、检测方法以及农残的脱除等方面做一总结。对中药农残种类进行了全面总结,筛选出了有关农残检测及脱除的最佳方法。目前我国中药农残种类以有机氯农药为主,农残的主要检测方法为:气相-质谱联用(GC-MS)或气相色谱(GC)检测,农残脱除则多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兜铃酸与含马兜铃酸的中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含马兜铃酸中药与西药马兜铃酸,以及单味合马兜铃酸中药与其复方的关系,建议对合马兜铃酸中药进行多学科综合基础研究,提出合马兜铃酸中药的不良反应监测、质量控制途径与方法,争取在国际范围内逐步用AAN来取代CHN。  相似文献   

13.
论述含马兜铃酸中药与西药马兜铃酸,以及单味含马兜铃酸中药与其复方的关系,建议对含马兜铃酸中药进行多学科综合基础研究,提出含马兜铃酸中药的不良反应监测、质量控制途径与方法,争取在国际范围内逐步用AAN来取代CHN。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in Anemones Raddeanae Rhizoma and Taxilli Herba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METHODS Anemones Raddeanae Rhizoma and Taxilli Herba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5 Edition (publicity draft) and the methods of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for thermoduric bacteria and specified microoganisms. RESULTS The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in 23 batches samples of the two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was serious. CONCLUSION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control the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nd Chinese medicines 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药材-中间体-成品一体化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方法学"短板效应",借鉴过程控制理念,从中药生产实际出发,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新策略、新方法。以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广泛的板蓝根颗粒为示例,采用性状鉴别、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化学指纹图谱和生物测定技术分别对板蓝根药材-中间体(水提醇沉)-成品进行质量评控,以化学信息转移率和生物效价转移率为指标,考察上述不同评控方法的效力性与传递性,最终建立基于化学组分分析-生物测定关联分析的板蓝根颗粒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有效地解决目前板蓝根颗粒生产厂家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以确保与提升其临床疗效,亦为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方法学构建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The available databases that catalogue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are reviewed in terms of their content and utility for in-silico research o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s too are the various protein database resources, and the software available for use in such studies. The software available for bioinformatics and 'omics studie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re summarised, and a critical evaluation given of the various in-silico methods applied in screeni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including classification trees, neural network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docking and inverse docking algorithms.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regarding any future in-silico studie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农残研究现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农药残留问题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该文分析了中药材农残污染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在中药材农残方面的分析检测方法,并对中药材中常用的农残降解方法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同时,在分析国内外农残标准基础上,阐明了中药材农残限量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期为深入研究中药材农残和发展安全、绿色中药提供科学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由产毒真菌(如黄曲霉和寄生霉菌)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研究表明AFB1广泛存在于农作物、食品、饲料甚至中药中,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建立一系列适用于不同基质中AFB1的多种快速检测技术,为预防和控制食品与药品的安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小分子免疫技术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各种检测形式的AFB1免疫快速技术被开发利用到现场快速检测领域,该文系统综述了我国现行有效的AFB1检测相关标准及近年来一些地区和国家等对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情况,这些限量标准主要针对食品、饲料及一些易污染中药材中的黄曲霉毒素,而研究表明除了限量标准进行规定的中药材品种外也存在一些药用植物及其产品也有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情况。并对AFB1抗原抗体制备技术,以及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功能的快速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亲和色谱法、荧光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法和新型免疫传感器法的开发及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与对比。以期为中药规范化种植、中药集散贸易市场、药店医院、中药质量监管等方面形成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技术标准提供参考,确保中药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9.
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公害中药材栽培体系是解决中药材农药残留(简称农残)和重金属超标、药材品质下降的技术体系。种植基地作为无公害中药材生产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其环境质量标准制定是中药材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一环。现阶段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标准缺失,中药材无序种植、农残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导致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受到较大质疑。该文通过总结我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发展进程及研究现状,结合中药材种植方法,借鉴已有成熟标准,建立了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同时提出运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以药材野生分布区、道地产区及主产区样点的气候和土壤因子信息为依据,对栽培选地进行科学预测,得出潜在的无公害中药材生态适宜产区,最终达到降低药材农残及重金属含量,提高药材品质,生产无公害中药材的目的。建立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对于指导中药材生产、推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