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08—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特征,为控制儿童意外死亡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2008—2018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资料,采用趋势卡方检验和分类统计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儿童意外死亡原因、死亡率及流行趋势.结果 内蒙古自治区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由2008年的7.7/万下降至201...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分析 2017—2021 年广西 5 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情况,为降低广西 5 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提供参考依 据。方法:利用广西“桂妇儿健康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7—2021年广西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和广西妇幼卫生年报 数据,分析广西 5 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原因、死亡率及变化趋势。结果:2017—2021 年广西 5 岁以下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 3 212人,意外死亡率为 105.46/10万,意外死亡占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 22.77%。其中,农村儿童意外死亡率 (109.64/10万) 高于城市儿童(96.46/10万),1~4岁儿童(69.05/10万)意外死亡率高于婴儿(36.41/10万),男童意外死亡率(118.20/10万) 高于 女童 (91.03/10 万)。意外死亡构成比的分析结果显示,意外死亡儿童中,70.98%为农村儿童,65.47%为 1~4 岁儿童, 59.43%为男童。意外死因排名中,意外窒息排在第 1位,占 35.74%,主要发生在婴儿期;溺水、交通意外分别排在第 2、3 位,占比分别为28.64%和14.04%,主要发生在1~4岁儿童。结论:意外死亡仍是广西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2017— 2021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3岁儿童、农村儿童、男童是意外伤害预防的重点人群,应针对不同年龄儿 童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儿童意外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湖州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情况,为降低该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17年9月湖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对5岁以下儿童的意外死亡率、意外死亡率城乡差异和死因构成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8年10月—2017年9月湖州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466例,占5岁以下儿童总死亡例数的28.66%(466/1 626),年均意外死亡率为1.79‰。其中0~28 d新生儿32例,占6.87%;28 d~1岁婴儿101例,占21.67%;1~4岁儿童333例,占71.46%。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5岁以下农村儿童意外死亡率为1.97‰,高于城市儿童的1.29‰(P0.05)。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因前三位分别为溺水、意外窒息和交通意外,分别占总意外死亡例数的48.50%、31.76%和14.81%;溺水和意外跌落的构成比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0~28 d组和28 d~1岁组儿童主要死因为意外窒息,分别占96.88%和90.10%;1~4岁组儿童主要死因为溺水和交通意外,分别占66.67%和19.52%。结论湖州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村儿童意外死亡率高于城市;溺水、意外窒息和交通意外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江苏省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情况及主要原因,分析婴儿意外窒息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江苏省妇幼健康信息系统”收集2018—2020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数据,将监测系统中由于意外伤害导致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纳入本研究。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tata16.0软件分析儿童意外死亡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季节的分布。结果 2018—2020年江苏省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为95.92/10万,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1~4岁儿童死亡的首因;江苏省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前三位死因是意外窒息、溺水和交通意外,合计占总意外死亡的78.54%;其中婴儿意外死亡以意外窒息为主,占85.35%,多发于冬春季节,2018—2020年导致婴儿意外窒息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被子、乳汁、胃内容物或食物和母亲或父亲身体压迫;1~4岁儿童以溺水和交通意外为主,占63.36%,溺水多发于秋、春夏季,交通意外多发生于春季和夏季;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儿童意外死因顺位不同。结论 降低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需重点关注1~4岁儿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的主要意外死因开展干预措...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山西省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原因,为控制儿童意外死亡提供防治对策。方法收集2008—2017年山西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资料,分析儿童意外死亡原因。结果 2008—2017年山西省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占儿童总死亡的10.07%,死因构成比总体呈上升趋势(P 0.05);儿童意外死亡率从2008年的95.37/10万下降至2017年的58.10/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以婴儿意外死亡率下降趋势更为明显。意外死因构成显示,婴儿主要为意外窒息,死因构成比为76.25%;1~4岁主要为交通意外,死因构成比为36.59%。意外死亡地区分布显示,10年来农村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均高于城市。结论意外伤害仍是威胁山西省5岁以下儿童生命的重要因素。1~4岁儿童、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应是山西省今后关注的重点人群,并应针对不同年龄组儿童主要死因开展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农村地区儿童毒鼠强意外中毒的危险因素,为儿童毒鼠强意外中毒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2病例对照方法,对广西贵港市农村地区1~14岁毒鼠强中毒的92例病例和未发生中毒的对照组184例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家庭因素、儿童自身危险行为和鼠药管理等。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毒鼠强中毒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常外出玩耍(OR=2.683,95%CI=1.595~4.515)、经常吮手(OR=2.556,95%CI=1.468~4.449)、随意放置鼠药(OR=3.765,95%CI=1.823~7.652)等3个因素是危险因素,而监护频率高(OR=0.344,95%CI=0.182~0.605)、知道中毒预防知识(OR=0.180,95%CI=0.075~0.432)2个因素是保护因素。结论应针对儿童毒鼠强中毒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综合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8—12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辽宁省、上海市、内蒙古自治区、广东省、四川省共计10所幼儿园,采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卷》(CPEBQ)对1057名学龄前儿童看护人进行调查。运用卡方检验和有序分类Logistic回归法分析儿童饮食行为的家庭人口学特征差异。结果发现7种饮食行为中,挑食检出率占比最高为58.0%,情绪性进食最低为1.8%。男孩(OR=1.31,95%CI:1.02~1.68)和独生子女(OR=1.30,95%CI:1.01~1.67)是挑食的危险因素;母亲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1.77,95%CI:1.12~2.78)是食物响应的危险因素;5岁年龄组(OR=0.55,95%CI:0.39~0.77)和家庭共同进餐每周超过6次(OR=0.31,95%CI:0.11~0.93)是不良进食习惯的保护因素;男孩(OR=1.41,95%CI:1.10~1.80)和独生子女(OR=1.45,95%CI:1.11~1.90)是过饱响应的危险因素;5岁年龄组(OR=0.50,95%CI:0.25~0.99)和家庭共同进餐每周4~5次(OR=0.23,95%CI:0.06~0.91)以及家庭共同进餐每周超过6次(OR=0.19,95%CI:0.05~0.76)是没有主动性进食的保护因素。结论家庭人口学特征影响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但不同饮食行为影响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温州市7岁以下儿童麻疹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以温州市2013—2015年麻疹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7岁以下儿童麻疹确诊病例为病例组,报告的麻疹排除病例为对照组,对麻疹发病强度、性别、户籍地、所在地发病水平、居住时间、医院暴露史、麻疹免疫史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麻疹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3—2015年温州市共报告7岁以下儿童麻疹确诊198例,占麻疹报告病例总数的67.58%,年均发病率为8.85/l0万;6~8月龄高发,发病率最高为151.66/10万;流动儿童发病率为15.01/10万,高于本地儿童的5.06/10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户籍、居住时间、MCV免疫史等与麻疹发病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流动儿童(OR=2.28,95%CI:1.56~3.33)、无MCV免疫史(OR=3.83,95%CI:2.48~5.92)和有医院暴露史(OR=2.35,95%CI:1.58~3.47)是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温州市7岁以下儿童中6~8月龄麻疹高发,流动儿童、无MCV免疫史和有医院暴露史的儿童麻疹发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9.
宁波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变化趋势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变化趋势与特点,探讨干预对策。方法收集2000-2006年宁波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分析不同地区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死因顺位及死前救治情况。结果2006年宁波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比2000年下降了54.41%,但是,儿童意外死亡一直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二位死因。儿童意外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婴儿高于1~4岁儿童。儿童意外死亡前五位死因分别为溺水、意外窒息、交通意外、意外跌落和中毒。婴儿意外死因89.2%为意外窒息,1~4岁儿童意外死因81.3%为溺水和交通意外。儿童意外死亡79.43%死于意外伤害发生地和送医院途中。结论儿童意外死亡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溺水、意外窒息和交通意外是宁波市儿童意外伤害最主要的死因。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儿童生存环境的安全管理和救护技术培训,最大限度地降低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9—2018年绍兴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儿童意外死亡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绍兴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系统收集2009—2018年绍兴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资料,分析意外死亡率、死因谱,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意外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 2009—2018年绍兴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662例,年平均意外死亡率为14.31/万。本地儿童意外死亡333例,年平均意外死亡率为10.51/万,流动儿童意外死亡329例,年平均意外死亡率为22.53/万,流动儿童意外死亡率高于本地儿童(P0.05)。2009—2018年绍兴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的APC为-56.00%,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其中本地儿童意外死亡率的APC为-55.43%,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流动儿童意外死亡率未见明显变化趋势(P0.05)。意外死亡原因前四位依次为溺水、意外窒息、交通意外和意外跌落,死亡率依次为6.16/万、4.54/万、1.92/万和0.99/万,流动儿童溺水、意外窒息和交通意外死亡率均高于本地儿童(P0.05)。结论 2009—2018年绍兴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流动儿童意外死亡率高于本地儿童,溺水和意外窒息为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1.
珠海市1994-2002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珠海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防止儿童意外死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妇幼卫生监测网络,收集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资料,应用SPSS10.0完成资料处理。结果 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为133.04/10万,意外死亡前3位死因是溺水、意外窒息、交通意外。婴儿意外死亡第1位死因是意外窒息;1—4岁儿童是溺水。结论 提出有效控制儿童意外死亡的策略:通过健康教育加强家长防范意识、消除环境中的危险因素、普及意外伤害的急救知识、提高院前急救处理能力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厦门市居民胰腺癌死亡变化趋势,为厦门市胰腺癌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5—2014年厦门市居民胰腺癌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等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胰腺癌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2005—2014年,厦门市居民胰腺癌死亡率为2.55/10万,年均上升8.58%,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1.68倍;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升高逐渐升高,死亡年龄中位数为66岁。男性(OR=1.96,95%CI为1.62~2.37)、生活在城市(OR=2.11,95%CI为1.68~2.64)和2010—2014年时间段(OR=1.50,95%CI为1.24~1.81)、高龄(OR=1.47,95%CI为1.43~1.51)是胰腺癌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厦门市居民胰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应以城市、男性、老年人群作为重点关注对象,重视胰腺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西乡街道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趋势和特征,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西乡街道2007—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与2007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有明显下降(χ2=16.73,P=0.000),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t=6.73,P=0.000).新生儿的死亡率最高,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46.15%.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首位死因,婴儿首位死因是先天性心脏病,1~4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意外伤害.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是加强孕产期的保健管理,加强新生儿急救中心质量,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加强托幼机构集体儿童的管理,主意安全防范,减少造成儿童伤害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原因、特点和趋势。方法:收集1999~2005年长春地区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报告卡进行意外死亡率、死亡类别等相关因素分析。结果:7年间长春地区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居第8位死因,1~4岁儿童意外死亡居第2位死因,婴儿死亡居第8位死因。在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中农村高于城市;婴儿期主要意外死亡原因为窒息,1~4岁儿童意外死亡原因为交通意外,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原因为意外中毒。结论:意外死亡作为可避免的死亡指标,应重视儿童意外死亡,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对意外死亡的管理,以期待降低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儿童意外骨折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期间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接受诊治的447例意外骨折的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骨折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47名骨折患儿中共发生并发症53例,发生率为11.9%。女孩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5%,高于男孩的9.1%(χ2=28.714,P=0.000),3~6岁儿童骨折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4%,高于其他年龄组(χ2=27.661,P=0.000),农村地区发生骨折的儿童并发症发生率为8.9%,显著低于城镇儿童的18.8%(χ2=30.283,P=0.000);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小心过度(OR=2.005,95%CI=1.179~5.912)、年龄(OR=1.316,95%CI=1.011~2.529)、溺爱(OR=1.316,95%CI=1.088~2.915)和父母文化水平(OR=1.072,95%CI=1.004~1.980)为骨折患儿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遵医嘱及时康复锻炼(OR=0.511,95%CI=0.221~0.810)为骨折患儿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儿童意外骨折的主要并发症为缺血性肌痉挛和神经麻痹,小心过度、年龄、家庭溺爱及父母文化为主要危险因素,遵医嘱及时康复锻炼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儿童的贫血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筛选出1272名3岁以下儿童对其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及血红蛋白测定。所得资料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46.3%,6~12月龄为3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的高峰,以后贫血患病率随月龄增加而下降。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民族、看护人、体重低下、生长迟缓、过去2周内腹泻、母亲贫血、6个月龄内喂养方式、辅食添加种类(配方奶粉、普通牛奶、铁米粉、动物肉类、水产品)及辅食添加方式与3岁以下儿童贫血有统计学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低下(OR=1.581,95%CI:0.967~2.586)、过去2周内腹泻(OR=2.143,95%CI:1.453~3.160)和母亲贫血(OR=2.211,95%CI:1.611~3.036)均是儿童贫血的危险因素,6个月龄内混合喂养(OR=2.184,95%CI:1.561~3.055)和人工喂养方式(OR=5.282,95%CI:2.507~11.131)相对于母乳喂养是儿童贫血的危险因素;而添加普通牛奶(OR=0.721,95%CI:0.524~0.991)和添加铁米粉(OR=0.599,95%CI:0.496~1.055)是儿童贫血的保护因素。结论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较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加强农村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积极防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等将有助于改善儿童贫血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无锡市近10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现状和特点.方法 对2004至2013年无锡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从2004年的1.36‰下降到2013年的1.13‰,累计死亡率1.15‰,意外死亡占总死亡比率的21.37%,有上升趋势(x2=17.334,P<0.05).死因顺位中5岁以下儿童前3位分别是溺水、意外窒息、交通意外.其中,婴儿死亡以意外窒息为主(82.81%),1~4岁以溺水为主(68.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57.49,P<0.05);溺水主要发生在夏季(x2 =20.77,P<0.01),意外窒息主要发生在冬季(x2 =40.64,P<0.01).不同户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户籍儿童死亡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x2=808.65,P<0.01),非户籍儿童死亡率有逐年上升趋势(x2=39.51,P<0.01).结论 意外死亡是可以防范的,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降低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保障儿童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08-2012年南昌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因分类的动态变化,为制定政策,降低儿童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依托南昌市妇幼卫生网络系统,收集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数据,分析各年份儿童死亡率、死亡构成、农村与城市儿童死亡原因分类的变化。结果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0.23‰、婴儿死亡率7.00‰、新生儿死亡率4.51‰,1~4岁儿童死亡率3.23‰,新生儿及婴儿死亡分别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44.1%和68.4%。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1.56‰、1~4岁儿童死亡率4.30‰,城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53‰、1~4岁儿童死亡率1.8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早产及低出生体重、诊断不明、溺水、肺炎、意外窒息。结论进一步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围产期保健水平,减少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加强安全宣传,增加防患措施,降低溺水、交通意外、意外窒息、意外跌落等各类意外的发生,减少儿童意外死亡,尤其是减少农村儿童死亡是今后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济宁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死亡原因,为完善儿童保健工作,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济宁市2007-201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对死亡率、死亡原因和死亡地点进行分析,并评估潜在减寿年数和早死指数。 结果 济宁市2007-201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4 930人,死亡率为4.58‰。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以新生儿为主,所占比例为54.81%。济宁市2007-2016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主要包括出生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吸入、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和意外等因素。 结论 提高儿科医疗服务水平和妇幼保健工作质量,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预防出生缺陷和意外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11—2015年萧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为制定相关措施减少5岁以下儿童死亡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萧山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2011—2015年儿童死亡监测报表、死亡报告卡等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对儿童死亡年龄、性别、死因等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萧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81‰,非本地户籍儿童死亡率10.79‰高于本地户籍的3.65‰(P0.05),非本地户籍男童死亡率12.24‰高于女童9.12‰(P0.05)。本地户籍儿童死亡原因前5位分别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异常、意外窒息和溺水;非本地户籍儿童死亡原因前5位分别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意外窒息、溺水、出生窒息和交通意外。本地户籍儿童死亡未治疗和未就医原因主要为家长放弃和来不及就医,非本地户籍主要为来不及就医和经济困难。结论萧山区本地户籍和非本地户籍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主要死亡原因、未治疗或未就医原因存在差异,非本地户籍儿童不同性别间死亡率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