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风池穴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池穴为临床常用穴,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对风池穴的研究,从风池穴的层面解剖、针刺方法及应用机理、临床应用3个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风池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深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风池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深度。方法 :随机抽样取 57具较新鲜的成年人尸体 ,其中男尸 2 4具 ,女尸 3 3具 ,采用解剖断面法和解剖层次法进行研究。结果 :向下直刺的解剖结构依次是 :皮肤、浅筋膜、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针刺的平均危险深度是 49.71mm。结论 :为了安全 ,建议风池穴针刺的深度控制在 3 4.80mm之内  相似文献   

3.
风池穴的针刺安全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池穴为临床治疗脑部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但由于它所处位置的解剖结构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故针刺时存在一定的危险。据此,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风池穴的针刺安全性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从风池穴的解剖位置和作用机制人手,总结各个学者观点,从而阐述风池穴具体手法量学、针刺角度和深度对各种病证的疗效影响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风池穴的解剖结构与安全针刺法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李卫东  杜正 《中国针灸》1997,17(8):505-506
风池穴是临床治疗脑部疾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穴位。但由于它所处的位置,在针刺时如操作不慎,易造成医疗事故。据此,我们通过对该穴进行尸体层次解剖和断面解剖,为临床针刺该穴的适宜深度、方向提供形态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CT成像精确解剖定位测量风池穴针刺安全深度,为临床安全针刺操作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方法:将23例成年自愿者按罗氏指数标准分为瘦人组10例、适中人组8例和胖人组5例.应用CT扫描技术测量风池穴的针刺危险深度和安全深度.结果:瘦人组、适中人组和胖人组风池穴针刺危险深度分别为(45.96±4.65)mm、( 48.42±3.87)mm、(51.36士5.21)mm;3组安全针刺深度分别为(33.39±3.43)mm、(36.75±2.98)mm、(39.03±4.16)mm.3组不同体型受试者测得的针刺危险深度、安全深度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学处理,P <0.05,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体型受试者针刺的危险深度和安全深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风池穴针刺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池穴为临床常用穴,因其深部紧邻生命中枢-延髓,因而具有危险性.分析近年来对该穴从解剖学方面、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指出,针刺该穴首先要掌握穴下解剖结构,谨慎针刺,并建议在临床常规针刺时还是以针向鼻尖方向为准,进针深度为0.5~1.0寸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8.
陈琴  陈邦国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0):659-660
目的观察针刺曲池、风池穴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降压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30例采用针刺曲池、风池穴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西药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曲池、风池穴治疗高血压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风池穴为治疗偏头痛的要穴,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据此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风池穴的研究,对其针刺方法、作用机制、针刺安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穴对RAMP1和5-HT1B受体的作用,探讨风池穴对偏头痛CGRP和5-HT信号的可能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了针刺风池穴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脑膜中动脉RAMP1和5-HT1B受体的影响。结果:电刺激大鼠硬脑膜可引起脑膜中动脉RAMP1增多、5-TH1B受体减少,无论是在造模前针刺风池穴还是在造模后针刺风池穴,RAMP1表达显著减少,而对5-TH1B受体并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在偏头痛发作期,存在着CGRP作用的激活和5-TH作用的抑制,针刺风池穴显然能影响偏头痛发作过程中的血管反应,而其主要作用可能是通过CGRP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穴配合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方法:针刺风池穴配合中药治疗,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总有效率93.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刺风池穴配合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穴配合平衡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针刺风池穴、平衡区为针刺组36例与药物对照组30例疗效比较。结果:针刺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均能增加椎动脉血流量,但针刺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风池穴、平衡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而且能明显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风池穴拿、捏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36例和药物对照组26例,分别采用针刺加风池穴拿捏法治疗以及口服安定或舒乐安定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风池穴拿捏法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可以避免安眠药的一些副作用,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针刺风池穴为主治疗偏头痛10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刺风池穴为主治疗偏头痛108例蒙阴县人民医院(276200)王登美平邑县中医院(273300)王登敏,刘霞,赵京法,孟兆纪蒙阴县蒙阴镇医院(276200)吕洪信关键词偏头痛;风池穴;针刺;穴位注射笔者自1992~1994年,采用针刺风池穴为主,配合...  相似文献   

15.
针刺攒竹、风池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攒竹穴、风池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顽固性呃逆患者,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攒竹和风池穴进行治疗。结果:56例患者1个疗程治愈42例,2个疗程治愈8例,2个疗程共治愈50例,治愈率为89.28%。结论: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攒竹、风池穴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风池穴是针灸临床中十分常用的穴位之一,目前临床上风池穴的运用多为组穴、配穴使用,以针刺手法为主,单用风池穴治疗相关疾病则鲜有报道。笔者在跟师实践过程中,对于风池穴单穴针刺手法初具体会,总结出一套安全易行的手法,在目赤、目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肩背痛、侧腰痛等急症、痛症的治疗中,运用此法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笔者导师在临证过程中,善于运用风池穴,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针刺手法和针刺角度,常获显效。本文选取临证治疗中的病例,对风池穴的临床应用进行简单剖析。  相似文献   

18.
风池穴为主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近五年内使用针刺、艾灸、电针、穴位注射、穴位埋线、小针刀、推拿等方法治疗偏头痛的相关文献,归纳单用风池穴或辨证配合风池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目前选取风池穴治疗偏头痛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其具体临床操作以针刺为主,同时配合电针、耳穴、穴位注射等方法,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吞咽彩超(ultrasonographic examination)评价针刺项丛刺主穴风池穴对吞咽障碍患者的即刻变化。方法符合标准的60例脑血管病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均接受吞咽功能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项丛刺疗法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首次利用吞咽超声探讨针刺项丛刺主穴风池穴对颏舌骨肌的即刻变化,同时联合"金标准"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评价针刺风池穴对患者吞咽时间的影响,初探风池穴针刺即刻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低,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0.05)。吞咽彩超示针刺风池穴即刻可增加颏舌骨肌位移,且减少颏舌骨肌的运动时间(均P 0.05),且减少患者口腔期及咽期的吞咽时间(均P 0.05)。结论项丛刺疗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疗效显著,针刺风池穴即刻可改善吞咽肌群位移并减少患者的吞咽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风池穴快速捻转法对患者椎动脉供血的影响。方法:将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奇偶法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采用风池穴快速捻转法,对照组采用风池穴常规手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1 h,15日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采用超声多普勒检测双侧椎动脉Vs、Vm、Vd的变化。结果:针刺组对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池穴快速捻转法能明显改善椎动脉供血,从而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