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比较小儿唇腭裂修复术不同麻醉方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60例在全麻下行唇腭裂修复术的小儿随机分为两组(n=30):A组氯胺酮+异丙酚;B组氯胺酮+异氟醚.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氯胺酮用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与B组清醒时间分别为(18.40±5.70)min,(9.81±4.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氯胺酮用量比A组少,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氯胺酮复合异氟醚麻醉是小儿唇腭裂修复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莉 《中外医疗》2012,31(17):7-8
目的比较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与单纯氯胺酮麻醉用于婴幼儿疝修补术的苏醒效果及术后苏醒期的安全性。方法选择ASAI~II级、择期行疝修补术的婴幼儿42例,随机分为两组。S组(七氟醚复合氯胺酮组,21例),采用高浓度七氟醚快捷吸人做基础麻醉,术中氯胺酮静注复合七氟醚低浓度吸入。K组(氯胺酮组,21例),采用氯胺酮肌肉注射做基础麻醉,术中氯胺酮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苏醒期并发症。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无差异。S组术后苏醒时间较K组短,苏醒期并发症较K组明显减少。结论婴幼儿疝修补术中采用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较单纯氯胺酮麻醉苏醒快,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七氟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麻醉应用于小儿体表血管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11例实施体表血管瘤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接受单纯静脉注射氯胺酮麻醉;观察组56例,采用七氟醚吸入联合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麻醉。监测两组用药后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后苏醒时间及麻醉副作用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中HR、RR均低于对照组,术中SpO2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中及术后麻醉副作用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七氟醚吸入联合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麻醉应用于小儿体表血管瘤切除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七氟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麻醉应用于小儿体表血管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11例实施体表血管瘤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接受单纯静脉注射氯胺酮麻醉;观察组56例,采用七氟醚吸入联合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麻醉。监测两组用药后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后苏醒时间及麻醉副作用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中HR、RR均低于对照组,术中SpO2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中及术后麻醉副作用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七氟醚吸入联合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麻醉应用于小儿体表血管瘤切除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氯胺酮七氟醚复合麻醉在小儿手术的运用,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例小儿手术行氯胺酮七氟醚静脉复合麻醉。结果用七氟醚诱导及维持,间断静脉给予氯胺酮,观察麻醉效果及其麻醉安全性。结论氯胺酮七氟醚静脉复合麻醉其诱导及苏醒快,麻醉平稳,术中血压、心率平稳波动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小儿静脉麻醉对患儿呼吸、循环的影响及效果.方法 将4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麻醉维持用氯胺酮间断静注组和观察组术中麻醉维持用丙泊酚复合氛胺酮持续输注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结果观察组循环稳定,麻醉过程平稳,无挣扎躁动,患儿入睡安静,分泌物少,呼吸音清,呼吸平稳,无喉痉挛,无屏气等呼吸道并发症,且苏醒期无显著躁动、精神症状或恶心呕吐,平静苏醒,苏醒后无嗜睡症状.结论 在小儿麻醉中使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其中氯胺酮可降低丙泊酚对心血管抑制现象,而丙泊酚对氯胺酮维持期的苏醒期精神症状和心血管兴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二者优势互补,有助于维持循环的稳定,强化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7.
宋祥进 《海南医学》2012,23(5):45-46
目的 比较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与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应用的优劣.方法 择期腹股沟疝手术患儿40例,ASA Ⅰ级,随机分为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组(A组)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B组),每组20例.术中均保留自主呼吸,记录呼吸循环变化、诱导和苏醒时间、术中体动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切皮后15min和术毕时HR明显快于A组和诱导前(P<0.05),B组患儿术中体动反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在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上A组较B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对于腹股沟疝手术患儿,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七氟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在小儿包皮环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择期行包皮环切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组(A组)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组(B组),每组20例。观察两组患儿从麻醉开始到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时诱导顺从性、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儿能较好接受麻醉,麻醉起效快、苏醒时间短,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具有麻醉起效快、苏醒快、不良反应少的优点,能较好地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氯胺酮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疗效。方法将66例行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均分为面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两组,记录两组患儿麻醉效果,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手术室时间,术中摇头、肢体活动以及术后呕吐等指标。结果两组的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七氟醚组的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1);七氟醚组的定向力恢复时间、安全离开手术室的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5)。从术中摇头、肢体活动来看,七氟醚组明显少于氯胺酮组(P0.01)。两组术后呕吐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罩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外科手术明显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其诱导及苏醒迅速,术中摇头、肢体活动率低,是一种应用于小儿较理想的麻醉诱导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喉罩下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小儿手外伤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行手外伤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保持自主呼吸。麻醉维持:R组为七氟醚1.0MAC复合微量泵持续输注小剂量瑞芬太尼,K组为七氟醚1.0MAC复合单次静注氯胺酮,通过调节瑞芬太尼输注速度或氯胺酮静注次数维持麻醉深度。两组均于术毕前5min停用麻醉药,术毕拔除喉罩,面罩吸氧,观察SpO2>97%持续5min后返回PACU。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T0)、手术开始前(T1)、手术开始后1min(T2)、手术开始后15min(T3)、术毕时(T4),SpO2、MAP、HR及PETCO2;观察患儿苏醒时间及术后苏醒质量。结果:麻醉诱导至术毕时各时间点的MAP、HR、SpO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T1T4时PETCO2均较T0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的苏醒时间及出PACU时间明显短于K组(P<0.05),而在PACU内窒息、喉痉挛、呕吐、躁动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喉罩下吸入七氟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全麻,对患儿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且麻醉深度容易控制,术后苏醒时间短、并发症少,适合用于小儿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11.
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中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中小手术中应用。方法:选择拟行中小手术患儿8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岁,随机分为K组(氯胺酮组)和SK组(七氟醚复合氯胺酮组),每组40例。K组患儿行肌肉注射氯胺酮5~8mg/kg,术中间断静推氯胺酮维持,SK组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及维持,间断静脉追加氯胺酮。观察两组患儿围麻醉期的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及氯胺酮用量。结果:K组患儿麻醉后与麻醉前相比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显著增高(P<0.05),SK组患儿MAP、HR、呼吸频率(R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体动发生率、呼吸抑制发生率、苏醒时间及氯胺酮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中小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异丙酚、氯胺酮和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赵平张倩1王莉(第二临床学院麻醉科,沈阳110003)关键词异丙酚;氯胺酮;异氟醚;小儿麻醉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要求诱导迅速,镇痛确切,苏醒快,确实,术后无呼吸抑制,我们在102例小儿短小手术中应...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5,(7):908-909
目的:对比丙泊酚、氯胺酮复合芬太尼和咪达唑仑、氯胺酮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全身静脉麻醉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时间、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6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A组,n=80)和对照组(B组,n=80)。A组采用丙泊酚、氯胺酮复合芬太尼麻醉,B组采用咪达唑仑、氯胺酮复合芬太尼麻醉。两组患儿入室前均给予氯胺酮1~2mg/kg静注,安静入睡后入室。A组术中维持用丙泊酚0.16mg/(kg·min)持续输注,芬太尼1~2μg/kg、手术开始前1min静注氯胺酮2mg/kg,B组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05~0.1mg/kg、芬太尼1~2μg/kg、氯胺酮1mg/kg全凭静脉麻醉。记录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A组麻醉前与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麻醉前与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麻醉苏醒时间短,且术中体动发生几率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氯胺酮复合芬太尼可在小儿全凭静脉麻醉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速、术后躁动少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66例,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儿七氟醚复合芬太尼间断注射维持麻醉,试验组患儿给予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静脉微量泵输注麻醉,对两组患儿用药后的MAP、HR、RR、SPO2、术中肢体活动情况、咳嗽屏气、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发生情况、患儿苏醒时间、术后躁动情况以及其他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试验组患儿术中肢体活动和术后躁动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且苏醒迅速,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Sp O2、咳嗽屏气、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发生情况、术后呕吐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术中麻醉深度容易调控,麻醉平稳,术毕苏醒更加迅速,术后并发症少,麻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效果、不良反应、苏醒质量和安全性的差别.方法 将60例3~12岁实施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分别用4%、8%、12%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连续检测呼吸循环等相关参数,记录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术后苏醒时间及复合氯胺酮用量.结果 B组与A、C组比较诱导平稳(P<0.05),氯胺酮的复合用量明显低于A、C组(P<0.05),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少于A、C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8%七氟醚用于小儿麻醉诱导时,诱导快、无异味刺激,对循环呼吸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如恶心、呕吐、兴奋躁动等发生率低,是应用于小儿麻醉诱导的理想浓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喉罩复合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与氯胺酮、咪达唑仑、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封堵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择期CHD介入封堵治疗患儿60例随机分为喉罩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组(L-S组)30例;氯胺酮、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组(K-P组)30例。结果:L-S组封堵成功29例麻醉诱导时间125.4±16.4 s,苏醒时间15.6±5.8 min,术后安静程度Ⅰ级22例,Ⅱ级7例;K-P组封堵成功30例麻醉诱导时间240.5±38.6 s,苏醒时间28.3±8.8 min,术后安静程度Ⅰ级20例,Ⅱ级8例,Ⅲ级2例。两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比较稳定,L-S组患儿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短(P<0.05),术中呼吸抑制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P<0.05)。结论:CHD介入封堵治疗术麻醉管理的关键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喉罩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CHD介入封堵治疗术,具有诱导迅速、苏醒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4组麻醉维持用药患儿术后的苏醒时间、苏醒后再嗜睡率及术中氯胺酮总用量、拔除气管导管后的呼吸管理情况,提高麻醉安全性.方法对80例施行小儿腭裂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分组使用4种不同配伍的麻醉维持用药,A组(n=20例):用氯胺酮 咪唑安定,B组(n=20例):用芬太尼 氯胺酮,C组(n=20例):用异氟醚 氯胺酮,D组(n=20例):用氯胺酮 七氟醚.结果(1)苏醒时间以C、D组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小儿短小手术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诱导时静脉注射氯胺酮,术中静滴维持,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及维持,间断静脉追加氯胺酮.对比两组的氯胺酮用量,麻醉后呼叫睁眼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术中呼吸抑制、体动发生率,围麻醉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氯胺酮用量(58.0±20.8) mg,术后呼叫睁眼时间(5.9±3.2) min,完全清醒时间(15.0±3.3) min,术中呼吸抑制率为5.0%,术中体动发生率为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氯胺酮复合七氟醚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过程平稳,氯胺酮用量少,不良反应少,苏醒快,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复合臂丛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传统的静脉全身麻醉对比。方法 120例ASA Ⅰ、Ⅱ级行上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2组,A组在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下应用神经刺激仪行0.25%罗哌卡因2 mg/kg臂丛阻滞,并予咪达唑仑0.05mg/(kg·h)维持镇静;B组予氯胺酮1 mg/kg静脉注射诱导,0.1%氯胺酮静脉滴注维持,复合羟丁酸钠维持麻醉。记录2组麻醉前(T<,0>)、手术开始5 min(T<,1>)、30 min(T<,2>)、60 min(T<,3>)和术毕(T<,4>)时的收缩压(SP)、心率(HR)、呼吸(RR)和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结果 A组的术中血压、心率和呼吸较接近麻醉前的基础值,且术中波动较小,生命体征平稳,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的血压、心率和呼吸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且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随麻醉深浅而有显著波动。A组的生命体征较B组稳定,能维持较长时间,苏醒快(P<0.05);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较B组少(P<0.05)。结论 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复合臂丛阻滞麻醉更适合成为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复合臂丛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与传统的静脉全身麻醉进行对比.方法:观察治疗组40例患儿在使用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复合臂丛阻滞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手术中血压、心率和呼吸较接近术前基础值,且术中波动较小,生命体征平稳.观察组患儿血压、心率和呼吸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且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随麻醉深浅而有显著波动.治疗组患儿的生命体征较观察组稳定,能维持较长时间,苏醒快(P<0.05);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较观察组少(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复合臂丛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