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逐年增多,5年生存率小于5%.胰腺癌早期侵袭性生长和远处转移的特性成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随着对肿瘤分子机制的加深理解,对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已获得重大进展.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促血管生成因子,通过抑制VEGF的作用可以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从而达到抗肿瘤作用.本文作者就针对VEGF的单克隆抗体治疗胰腺癌的机制及临床前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贾文  王伟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0):1355-1356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恶性度高、预后最差的肿瘤之一,其外科手术切除率低.术后生存率亦很低。血管形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肿瘤生长、浸润、转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也是癌前期病变转变为癌症的重要演化因素。血管形成与肿瘤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肿瘤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测定胰腺癌患者与正常人的VEGF.探讨胰腺癌患者VEGF表达与肿瘤发展的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抗肿瘤转移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是控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以肿瘤血管形成为靶点的血管生成抑制剂研究已成为当前肿瘤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中医药抗肿瘤血管生成抗肿瘤转移的可行性及目前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认为从中药中筛选开发具有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和阻断肿瘤转移途径的新药,对于控制肿瘤侵袭、转移、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术后生存期比较,探讨影响预后的6个相关因素。方法:分析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非重复特征性临床因素:性别、年龄、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清白蛋白、术前黄疸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转移、病理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CA19-9水平与患者生存情况。结果:PD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5.3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8.7%,44.2%和19.8%。不同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术前黄疸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血管神经侵润、淋巴结转移、CA19-9水平等6个独立因素的1年生存率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影响胰腺癌预后的因素。其中肿瘤血管神经侵犯、CA19-9、淋巴结转移依次是影响胰腺癌手术预后的前3位因素。结论:胆红素水平低、黄疸持续时间短、术中输血量少、无肿瘤血管神经浸润、无淋巴结转移、CA19-9水平低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密切相关。研究肿瘤血流灌注在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介绍CT灌注成像在胰腺癌诊断和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通常是指胰腺导管上皮腺癌,是胰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胰腺实性肿瘤的85%~90%。胰腺癌早期没有症状,容易侵犯邻近组织和远处转移,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为进展期肿瘤,不能行根治手术。因此,要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胰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影像学在发现胰腺癌、肿瘤分期、血管侵犯、转移灶检测、可切除性预测及疗效评估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约占消化道肿瘤的1%左右。胰腺癌早期无症状,故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也低。本文总结了1975~1985年收治的86例胰腺癌,其中胰头癌65例,胰体尾部癌21例,其肿瘤切除率分别为26.1%和23.9%。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17.6%,胰体尾部切除术后2年生存率为40%,姑息性手术后平均生存10个月。还讨论了有关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指出,凡有胰腺被膜受侵、胰腺周围淋巴结转移、肿瘤周围组织中血管受侵、肿瘤侵犯邻近脏器、组织学类型以及远方转移等,都直接影响预后。本组肿瘤切除病例,术后发生胰瘘者仅2例(9.1%),经治疗全部愈合。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pancreas carcinoma)是胰腺恶性肿瘤中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在美国恶性肿瘤死亡人数中,胰腺癌占第4位[1],而且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胰腺癌是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不足5%,其主要因素在于胰腺癌是一种相对缺乏血供的无包膜实体肿瘤,以浸润方式向周围扩展,并具有周围血管性浸润和嗜神经生长,且早期诊断率较低并易于转移,约半数的患者确诊时已有转移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之一,列肿瘤相关死因的第四位,国内统计为第7位。在所有消化系统肿瘤中,胰腺癌的预后最差,统计表明术后5年生存率为5%-15%,中位生存时间为14-19个月,仅20%患者能存活超过1年。由于胰腺癌患者临床症状隐匿,约80%病例诊断时即为晚期病例,失去手术机会。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生存率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对胰腺癌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的方法及影响其生存时间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腹胀、腹痛等。诊断此病的主要手段是进行CT和B超检查,其诊断此病的阳性率分别为84.0%和60.0%。胰腺癌的转移部位主要是肝脏、腹腔大血管、淋巴结等。在本组患者中,有18例患者发生肝脏转移,有22例患者的肿瘤组织侵犯大血管,有10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本组患者1-3年的生存率分为30.0%、15.0%、10.0%,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是肿瘤体积较大、发生肝脏转移、选择非手术疗法等。结论:临床医师应全面掌握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可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选择恰当的检查方法及早确诊此病患者的病情并为其进行有效的治疗,以改善其预后,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微血管密度(MVD)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38例胰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情况,以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测定其MVD,并与临床病理特征对照分析。结果:胰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73.6%,微血管密度49.71±20.5,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的VEGF表达及MVD(24.3±8.4);低分化癌和(或)伴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VEFG阳性率(83.33%,71.43%)及MVD(69.52±14.52,69.73±16.8)显著高于中、高分化胰腺癌和无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37.5%;50.0%;38.89%),(34.24±16.9;41.03±19.28;34.71±15.5)。VEGF表达阳性的癌组织MVD为60.84±21.2,明显高于VEGF表达阴性的癌组织35.8+12.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过度表达在胰腺癌微血管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VEGF的表达及MVD与胰腺癌组织学分级、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反映胰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胰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 30例胰腺癌和 10例正常胰腺组织进行VEGF表达检测。结果 胰腺癌VEGF表达率为 73.3% ,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13.3%和正常胰腺组织 10 % (P <0 .0 1) ;VEGF表达与胰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无关 (P >0 .0 5 )。结论 VEGF可作为胰腺癌转移与预后分析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也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I B-11A期的宫颈癌患者若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其5年生存率可达85 %~90 %,而一旦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其5年生存率则降为30 %~60 %.  相似文献   

14.
<正>胰腺癌是恶性程度较高且预后极差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早期诊断试验,往往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处于肿瘤晚期,且常常伴有局部或远处器官的转移,五年生存率低于5%[1]。关于胰腺癌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式的研究近几十年来从未中断。Toll样受体是一类天然免疫受体,主要表达于天然免疫细胞,研究表明,Toll样  相似文献   

15.
贾林  袁世珍 《广东医学》2002,23(12):1284-1285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胰腺癌病理标本和10例正常胰腺标本MVD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结果胰腺癌组织MVD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级密切相关,Kaplan-meier分析发现MVD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MVD低表达患者(P<0.001)。结论胰腺癌组织的新生血管生成与肿瘤的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有助于确定术后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全世界每年约20万人死于胰腺癌[1].其恶性程度高,进展快,且具有发现晚、病程短、转移早、预后差等特点.在确诊时,只有不到10%的胰腺癌是可以切除的,5年存活率小于5%,在所有癌症中5年生存率最低[2].吉西他滨是一种新型人工合成嘧啶核苷类似物,属抗代谢类抗癌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腺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行胰腺癌根治术治疗的43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 截止2013年12月31日,31例患者死亡,12例生存,术后1年生存人数28例、术后3年生存人数14例,生存率分别为65.12%、32.56%;中位无瘤生存期为8.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8.0个月;单因素分析,患者性别与年龄与患者预后无关,癌细胞分化程度、肿瘤最大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Cox's多因素分析,患者癌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到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癌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程度与胰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关系密切,可对预后形成影响.  相似文献   

18.
胰腺癌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 ,体重下降 ,恶心 ,纳差 ,乏力 ,背痛 ,无痛性黄疸。胰腺癌的CT表现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①胰腺肿块 ;②梗阻性胆管、胰管扩张 ;③胰周脂肪消失 ;④血管受侵及局部淋巴结转移 ;⑤远处转移 (肝、肺、骨、脑等 ) ;⑥继发囊肿 ;⑦腹水[1] 。因为胰腺癌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一种 ,也是消化道肿瘤中较常见一种 ,所以治疗非常重要 ,同时由于其隐蔽性及早年无症状 ,故难发现 ,五年生存率极低 ,仅 1%~ 3%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多数学者认为对胰腺癌分级没有意义 ,但随着影像手段的发展 ,胰腺肿瘤能被很好地勾画出来。本…  相似文献   

19.
胰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具有早期易发生转移、恶性程度高等特点,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约5%。研究提示上皮间质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与胰腺癌的转移关系密切,而异常激活的Hedgehog信号通道对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等恶性生物学特性的维持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早期胰腺癌因缺乏典型症状,患者初次就诊时病情已多属中、晚期,切除率很低,总体预后差.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的不断提高.胰腺癌治疗的现状令人担忧.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也不断提高,但胰腺癌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10%.术后病灶转移和复发依旧是目前胰腺癌难以根治的瓶颈所在,淋巴转移是胰腺癌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做到规范的根治性手术切除和彻底的淋巴廓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