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生物医学科学研究的发展,实验动物质量标准愈来愈高。我所医学实验动物中心于1983年初以国产材料研制成功SIB-Ⅰ型塑料薄膜无菌隔离器后,从日本引进了ICR无菌小鼠,经过一年半的培育,建立了无菌小鼠群。工作结果如下: 材料和方法材料:1)SIB-Ⅰ塑料薄膜隔离器、灭菌罐、动物运输罐、饲养小鼠的物品等。 2)2%过氧乙酸,试管、棉签、封口聚醋薄膜等。方法:1)SIB-Ⅰ塑料薄膜隔离器经测试符合密封要求后,以2%过氧乙酸进行隔离器内部的灭菌。经微生  相似文献   

2.
本所科研人员经过多年努力,于1982年试制成功我国第一代塑料薄膜无菌隔离器。并以引进的无菌ICR小鼠作为代乳鼠,通过剖腹取胎在隔离器内培育成功无菌小鼠并建立了基础群。在无菌小鼠及SPF小鼠的基础上,我们又完成了《清洁小鼠的培育》课题,目前已建立基础群和繁殖扩大群。我们对各级生物学净化小鼠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单个红细胞皿红蛋白含量(MHC)、谷丙转氨酶(sGPT)、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白蛋白(AIb)、球蛋白(Glb)、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等生理生化项目作了检测。材料和方法一、动物  相似文献   

3.
隔离器是目前防止微生物污染最有效的防护屏障,近20年来,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悉生生物学、临床医学、宇宙航行、兽医学、生物学和实验动物学等方面的研究。1980年初,我们根据英国无菌动物学家Trexler研制的塑料薄膜隔离器的原理进行仿制,并获得成功。后几经改进,现已定型为YDG-Ⅱ型隔离器。其主要部件包括:塑料薄膜室,缓冲间,手套,接圈,过滤器,送风机,送风管道,底盘,支架等。YDG-Ⅱ型隔离器是专为饲养无菌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胸腺小鼠而设计的。其主要技术指标为:薄膜室体积:大型0.9m~3,可放小鼠盒40个,容纳小鼠250只;中型0.4m~3,可放小鼠盒20个,容纳小鼠120只,小型0.2m~3,可放小鼠盒4个,容纳小鼠25只。薄膜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塑料薄膜隔离器检测方法,客观、科学地反映隔离器的功能,保证饲养实验动物的质量及实验的科学可靠性,为实验动物设备国家标准的制订和修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关于实验动物环境设施标准,探索隔离器的内环境检测方法。结果与结论本检测方法能科学地评价塑料薄膜隔离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塑料薄膜无菌隔离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料薄膜无菌隔离器(简称隔离器),因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管理方便,无菌隔离性能可靠等优点,故在国外已广泛地用以饲养SPF和无菌动物,开展悉生学的研究;同时也已推广应用于:临床医学(如外科手术,烫伤,传染病,免疫缺陷性疾病,骨髓移植,肿瘤治疗等方面),实验研究(如进行有害物质及传染性病原体的研究,细胞培养,厌氧菌培养等)及  相似文献   

6.
自从乙烯塑料薄膜隔离器作为无菌动物的饲育装置开发以来,已经历了二十多年。乙烯塑料薄膜隔离器(以下简称隔离器)使用简便,最近也被广用于裸鼠和SPF动物的饲育中。可是在隔离器中饲育动物时,易因停电造成送风障碍而导致动物死亡,并且,隔离器内一旦饲育SPF动物,其中氨气浓度也易显著提高。因此,作者等以过去在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进行实验的一部分和在本设施进行的实验数据为基础,对隔离器的饲育  相似文献   

7.
ICR/JCL系小鼠为国际通用的封闭群小鼠,具有适应性强、体格健壮、繁殖力强、对实验的反应一致等优点,可用于药理、毒理、肿瘤、放射性、食品、生物制品等的科研、生产和教学,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小鼠品系之一。近几年,该小鼠引进我国后已成为实验研究中常用品系之一。为了解和掌握该品系的正常免疫功能,作者作了白细胞计数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并与文献报道的其它品系小鼠的材料进行比较分析。材料和方法 1.动物 2月龄ICR/JCL系小鼠30只,由江苏农学院实验动物场提供,体重18~22g,雌雄各半。剖检巨观无病变。 2.检测项目与方法 (1)由鼠尾静脉采血,按常规方法计白细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研究应用剖腹取胎术,净化被寄生虫和微生物污染的动物,建立SPF小鼠种不群。以SPF ICR小鼠为(女呆)姆鼠,用手术隔离器,对近交系小鼠BALB/c,C_(57)BL/6J及封闭群昆明小鼠施剖腹取胎。先后四批取得仔鼠96只,成活75只,成活率78.1%。孕鼠分娩时间以阴道栓判定为主,临产前阴道口张开、触膜胎仔头部与腰部比例相当等状态观察为辅,一般为栓后第19天剖腹。经剖腹取胎后饲养于隔离器的上述小鼠,按北京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所规定的监测项目,包括寄生虫、细菌、病毒真菌及病理等进行检查,结果均为阴性,达到三级小鼠标准。  相似文献   

9.
没有完整可靠的监测方法和手段,无菌动物的质量控制就无从入手。因而无菌动物质量管理与监测是并重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细菌学监测是一门极其错综复杂的学科,要保证动物的无菌质量,监测工作是十分艰巨的。我们自1981年研制无菌塑料隔离器和1983年研究培育无菌小鼠以来,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将我们所进行的细菌监测方法及其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 1.培养基:营养肉汤、改良马丁、硫乙醇酸盐、含5—10%血液或血清的培养基,均为本所自制。 2.无菌动物:ICR小鼠由日本引进培育,SSB小  相似文献   

10.
ICR系小鼠是国际通用的远交群小鼠,具有与人类群体相似的基因杂合性,在医学研究领域中应用广泛。我们经过多年工作,积累了正常ICR系小鼠造血系统部分正常参数,现就其外周血象和骨髓有核细胞数、增殖能力及所含的造血系祖、于细胞等数值,向同行作一介绍。材料和方法一、实验动物:ICR系小鼠,25±2克,10~12周龄。由 SIPPR/BK动物中心引进,在本所动物房饲养繁殖。饲养条件:温度21±2℃,相对湿度45%~  相似文献   

11.
SSB系小鼠系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从封闭群“昆明系小鼠”中培育的白化近交系小鼠。于1984年初,在开放饲养环境中培育至第21代(F_(21))(简称CV-SSB)。在1985年,通过对F_(23)孕鼠剖腹取胎,在塑料薄膜无菌隔离器内培育成功无菌级SSB系小鼠(GF-SSBF_(23+1)),并建立核心群。1987年,在无菌级F_(23+7)的基础上发展了清洁级SSB系小鼠(CL-SSBF_(23+7+1)),并建立核心群和扩大繁殖群。本文对上述3种微生物学级别的SSB系小鼠核心群就其生长和繁殖性能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发展了免疫药理学,它从免疫学的角度,探索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ICR/JCR小鼠是进行免疫药物筛选、复制病理模型较常用的实验动物。我们于1978年7月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引入ICR/JCR小鼠,自繁自养已有8年。ICR/JCR小鼠的适应性、繁殖力及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实验重复性较好。本研究对ICR/JCR小鼠的多种免疫指标进行了测定,可供开展实验免疫学及免疫药理学的研究作参考数据。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的一项研究发现,从日本引进的远交系封闭群ICR/JCL小鼠对辐射有一定抗性,而国内的615近交系小鼠血液和造血系统指标较稳定,也是人类几种主要的肿瘤模型,更适合辐射损伤研究。 根据遗传学的基因自由组合与分离规律,以615小鼠为父本,ICR/JCL小鼠为母本进行杂交,子  相似文献   

14.
无菌(GF)大鼠,因其体内外不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及其可控制的饲育环境,使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成为一种具有多功能的,不可替代的实验动物.本所经数年努力,在国内人工培育GF大鼠首获成功. 剖腹产6只普通Wistar孕大鼠,获39只GF仔鼠,以吮吸法饲养于无菌隔离器内.人工哺以改进的RT-89灭菌人工乳,每日哺乳5次,哺乳期温度30~34℃;饲育期温度23~26℃,隔离器换气2~8次/  相似文献   

15.
我们实验用无菌级大鼠、小鼠、仓鼠以及家兔的培育均已分别获得成功,大中型无菌动物技术在国外亦早已应用。为了提高我国实验用犬的品质,配合“90清洁动物年”的行动,为制定实验用犬的标准以及开展犬病研究和建立疾病模型等工作打下基础,我部现正着手各项准备工作,以培育实验用的无菌级犬。按过去操作常规,每取一胎无菌仔畜,就要牺牲一只临产前母畜(机械处死),从腹腔取出完整的子宫,通过药液消毒送入操作隔离器,然后剪开子宫、胎盘、取出仔畜,使其复苏,再移至育仔隔离器培育。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观察了有机锗对带瘤小鼠(ICR/JCL)溶血空斑(PFC)的影响。结果显示,适量的有机锗(10mg/日/鼠)能明显提高带瘤鼠的PFC数(P<0.05),但不能提高正常小鼠的PFC数。说明有机锗对于因肿瘤所致的免疫反应低下具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兔作为一种实验动物,被广泛用于生命科学领域,同时作为一种经济动物,在养殖业中也占有重要位置。普通环境下饲养繁殖的兔,携带多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病原体的存在无疑干扰实验结果的分析。疾病流行时,则导致实验的失败或给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自1959年Pleasants和Wostmann首先培育成功无菌兔之后,许多国家也相继育成本国的无菌兔,并在此方法的基础上培育出已知菌兔、SPF兔和清洁兔等多种等级的实验用兔。为建立中国的无菌兔,我们自1981年起从兔用无菌隔离器  相似文献   

18.
本市卫生系统实验动物工作在各有关领导部门重视和支持下,在市畜牧兽医学会实验动物科学学组协助下和有关单位共同努力下,首先调查了卫生系统实验动物现状,摸清了家底;成立了卫生系统实验动物工作协作组;开展了家免全价营养颗粒饲料和动物笼架,笼具,无菌隔离器等研制取得了几项重要成果,个别单位正在研究 SPF 和无菌动物饲养繁殖工作;开发了新西兰白兔,日本大耳白免,青紫蓝兔封闭群繁殖饲养基地和实验动物设备生产工厂,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上海、北京有关单位先后研制了塑料薄膜无菌隔离器,并已在全国各科研单位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停电或鼓风设备发生故障(如传动带断裂、电源养险丝熔断等),导致鼓风机停转,从而中断了隔离器内的正常通风,严重威胁着隔离器内的动物生命。  相似文献   

20.
三个品种SPF级小鼠繁殖性能和生长发育的统计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KM、NIH、ICR小鼠是我国最为常用的3个封闭群实验动物,其用量大、用途广,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药学、环境卫生学等各个领域。我中心2002年底引入3个品种的SPF级小鼠进行繁殖饲养,对其繁殖性能和生长发育进行比较观察, 为今后在实验动物的育种、选种、饲养及选择实验动物方面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