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孙燕  王金兵  吴燕 《临床荟萃》2010,25(11):930-932,935
目的探讨高发区原发性肝癌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标志(HBVM)状态和核酸(HBVDNA)水平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江苏省启东地区211例原发性肝癌(肝癌组)和229例HBV感染者(对照组)进行HBVM和HBVDNA含量检测。结果肝癌组HBV感染率高达99.5%,两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0.0%和66.4%(P〉0.05)。肝癌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5.2%VS93.9%(P〈0.05),这类患者HBVDNA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9.9%VS69.3%(P〈0.05),但其中载量≥106 copies/ml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8.0%VS40.3%(P〈0.05)。HBVM模式主要有HBsAg/HBeAg/抗-HBc阳性、HBsAg/抗-HBe/抗-HBc阳性和HBsAg/抗-HBc阳性3种,它们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中HBsAg、抗-HBe、抗-HBc阳性模式最常见(41.5%),而肝癌组中HBsAg/抗-HBc阳性者最多(35.7%),且其HBVDNA阳性率和平均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启东地区原发性肝癌患者HBV感染率很高,多数处于中低水平的HBV复制活跃期,这可能增加了HBVDNA的肝内整合机会,最终导致癌变的发生;启东肝癌患者HBVM以HBsAg/抗-HBc阳性最多见,HBVe系统的缺失是否暗示有特定变异的存在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M1和T1(GSTM1和GSTT1)空白基因型与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63例肝癌患者和88例健康对照的GSTM1和GSTT1空白基因型。结果病例组GSTM1空白基因型的频率为57.1%,对照组则为42.0%,二者差异无显著性(χ2=3.35,P=0.067),处于临界水平。OR值为1.84(95%CI=0.91~3.73)。病例组GSTT1非空白基因型的频率为87.3%,对照组则为62.5%,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1.42,P=0.0007274),OR值为4.13(95%CI=1.64~10.70)。叉生分析表明,GSTT1非空白基因型与肝癌的关联大于GSTM1空白基因型,两因素在肝癌发生中存在协同作用。结论具有GSTM1空白基因型和GSTT1非空白基因型的个体,患肝癌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含量变化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0例临床病理确诊的肝癌和13例肝血管瘤患者术前血清中CIC的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45例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最终进展为肝癌者以及与之匹配的45例慢性HBV感染未进展为肝癌者入组时、随访过程中和随访结束时血清中CIC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LKM-1)的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这些患者入组时、随访过程中和随访结束时血清HBV-DNA的含量.结果 20例临床手术后病理确诊的肝癌患者术前血清中CIC的含量为(5738±1485)mU/L,显著高于13例肝血管瘤患者[(2410±1080) mU/L;P<0.001].45例经过长期随访最终进展为肝癌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CIC的含量随病程进展而逐渐升高,在肝癌临床诊断时达到最高,与其入组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对照组患者血清CIC的含量未见明显变化(P=0.118).随访方过程中,血清CIC的升高与肝癌累积发病率密切相关(HR =2.77,95% CI为1.47~5.22).最终进展为肝癌的慢性HBV感染者在入组时、随访进程中和临床确诊为肝癌时的血清抗LKM-1和HBV-DNA含量均显著高于与之相匹配的对照组,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最终进展为肝癌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CIC的含量与HBV-DNA的含量之间仅在肝癌临床诊断时存在相关性(r=0.344,P=0.026).结论 在慢性HBV感染进程中,血清CIC含量的逐渐升高可能是由慢性HBV感染进展为肝癌的重要转归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甲胎蛋白的现场应用与筛查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简要回顾了甲胎蛋白的发现与应用于临床及筛查的情况:介绍了高发区的现场应用和筛查实践;并对“启东肝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最近三年的筛查进展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叶绿酸能否降低肝癌高危人群尿中黄曲霉毒素(AFT)-N^7-鸟嘌呤的水平。[方法]采用随机双盲、以安慰剂为对照的预防干预试验。将180名健康成人随机分成叶绿酸干预组(服用100mg叶绿酸)和安慰剂对照组。采用顺序免疫亲和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结合电子喷射质谱法测定尿中AFT-N^7-鸟嘌呤的变化。[结果]在169份尿样中,105份检出AFT-N^7-鸟嘌呤。叶绿酸尿中AFT-N^7-鸟嘌呤比安慰剂组下降了55%(P=0.036)。未见副作用。[结论]应用叶绿酸或富含叶绿素的食物进行预防干预是可能阻断肝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乙肝解毒丸抗DHBV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工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雏鸭为实验模型,以斑点杂交试验检测 DHBV DNA 为实验指标,用乙肝解毒丸1号(由大黄、虎杖、羊蹄根、山豆根等组成)、Ⅱ号(由土茯苓、红藤、苦参、猪苓等组成)连续给药二个月进行抗 DHBV 实验治疗。结果:Ⅰ号方治疗组转阴率为29.54%(13/44);Ⅱ号方治疗组转阴率为34.04%(16/47);对照组转阴率为7.89%(3/38),P 分别<0.05和 P<0.01.提示两中药复方均具有抗 DHBV 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健肝软坚丸抗癌活性体外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药复方健肝软坚丸(以下称健肝丸)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表明,近期有效率为75.67%,治后1年生存率42.96%,提示健肝软坚丸有一定的扶正益肝,消积软坚作用。本文以启东人体肝癌细胞系(QGY—7703)为实验模型,对健肝丸及组成该方的11味单味中药的抗癌活性进行了体外试验。  相似文献   
9.
10.
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的心理行为问题,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PPCT)和参照CBCL量表设计的家庭调查表以1:1配对方法对单纯性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PPCT测试显示单纯性肥胖儿童的人际关系不适应得分、情绪不稳定得分和行为问题总分均高于对照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纯性肥胖表现为非攻击性、焦虑/抑郁、社交退缩、思维问题和内向等心理行为问题。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常可表现出多方面不良心理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