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带真皮血管网植皮术治疗骨突部位创伤所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带真皮下血管网游离植皮术治疗创伤所致骨突部创面缺损12例,2例前足缺损创面,4例足跟部创面,3例膝下截肢创面,1例膝后腘窝部创面,1例右大腿高位截肢创面,1例手掌部创面。各创伤部位一期手术后,先创面换药至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择期手术植皮。植皮面积1cm×1cm~15cm×8cm。结果术后取得良好效果,12例患者,除1例肉芽组织基床生长不良影响植皮成活外,其余皮瓣均成活,植皮的成活率约为91.7%,术后随访3个月~2年,外观和功能接近常,无挛缩畸形,皮瓣有一定的活动度,耐磨。结论采用带真皮下血管网游离植皮修复骨突部残端增加体表骨突部位软组织附着,增加其愈合后皮肤耐磨性,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皮瓣坏死,提高缺损处皮肤成活率,且愈合后皮肤无臃肿、外形美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肢体骨创伤后为了保留肢体长度,局部皮肤的一期修复常常很困难,我们常采取二期植皮覆盖创面,过去常用中厚皮片邮票植皮,此种皮瓣成活率高,但是不耐磨,或采用肌皮瓣覆盖创面,需带蒂保留血供,此种术式治疗时间长,创伤大,且臃肿、不美观,病人痛苦.近年来我们采用带真皮下血管网游离植皮修复骨突部残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就我科近三年多来所做的12例患者做临床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3.
背景:既往的文献多报道用椎板钩或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或讨论融合节段的选择。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和椎板钩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临床疗效的差异,并行影像学评价。方法:选择66例连续观察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胸段主弯、腰段代偿弯)患者,均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末端融合到T12或L1椎体。其中32例行椎板钩内固定,34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内固定后最少随访2年。结果与结论:椎弓根螺钉组患者内固定后胸段Cobb角矫正程度及腰段Cobb角自发矫正程度明显大于椎板钩组(P〈0.001)。椎板钩组内固定后13例患者冠状面朝左侧失代偿大于20mm(参照C7铅垂线),而椎弓根内固定组仅4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两组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提示后路选择性融合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胸段主弯、腰段代偿弯),与椎板钩相比,椎弓根螺钉有更好的矫正效果且内固定后冠状面失代偿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付微平  王桢 《骨科》2011,2(3):124-125
目的 探讨带真皮血管网植皮术治疗骨突部位创伤所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带真皮下血管网游离植皮术治疗创伤所致骨突部创面缺损12例,2例前足缺损创面,4例足跟部创面,3例膝下截肢创面,1例膝后腘窝部创面,1例右大腿高位截肢创面,1例手掌部创面.各创伤部位一期手术后,先创面换药至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择期手术植皮.植皮...  相似文献   
5.
背景:既往的文献多报道用椎板钩或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或讨论融合节段的选择。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和椎板钩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临床疗效的差异,并行影像学评价。 方法:选择66例连续观察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胸段主弯、腰段代偿弯)患者,均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末端融合到T12或L1椎体。其中32例行椎板钩内固定,34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内固定后最少随访2年。 结果与结论:椎弓根螺钉组患者内固定后胸段Cobb角矫正程度及腰段Cobb角自发矫正程度明显大于椎板钩组(P < 0.001)。椎板钩组内固定后13例患者冠状面朝左侧失代偿大于20 mm(参照C7铅垂线),而椎弓根内固定组仅4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05)。两组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提示后路选择性融合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胸段主弯、腰段代偿弯),与椎板钩相比,椎弓根螺钉有更好的矫正效果且内固定后冠状面失代偿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背景:既往的文献多报道用椎板钩或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或讨论融合节段的选择。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和椎板钩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临床疗效的差异,并行影像学评价。方法:选择66例连续观察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胸段主弯、腰段代偿弯)患者,均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末端融合到T12或L1椎体。其中32例行椎板钩内固定,34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内固定后最少随访2年。结果与结论:椎弓根螺钉组患者内固定后胸段Cobb角矫正程度及腰段Cobb角自发矫正程度明显大于椎板钩组(P<0.001)。椎板钩组内固定后13例患者冠状面朝左侧失代偿大于20mm(参照C7铅垂线),而椎弓根内固定组仅4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两组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提示后路选择性融合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胸段主弯、腰段代偿弯),与椎板钩相比,椎弓根螺钉有更好的矫正效果且内固定后冠状面失代偿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背景:既往的文献多报道用椎板钩或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或讨论融合节段的选择。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和椎板钩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临床疗效的差异,并行影像学评价。 方法:选择66例连续观察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胸段主弯、腰段代偿弯)患者,均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末端融合到T12或L1椎体。其中32例行椎板钩内固定,34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内固定后最少随访2年。 结果与结论:椎弓根螺钉组患者内固定后胸段Cobb角矫正程度及腰段Cobb角自发矫正程度明显大于椎板钩组(P < 0.001)。椎板钩组内固定后13例患者冠状面朝左侧失代偿大于20 mm(参照C7铅垂线),而椎弓根内固定组仅4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05)。两组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提示后路选择性融合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胸段主弯、腰段代偿弯),与椎板钩相比,椎弓根螺钉有更好的矫正效果且内固定后冠状面失代偿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许建民  王桢  刘国华  付微平 《骨科》2018,9(5):383-387
目的 探究股骨转子间骨折经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ynamic hip screw, DHS)手术治疗后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因股骨转子间骨折住院且接受DHS治疗的病人368例,年龄为(57.4±13.2)岁(34~79岁);其中,男192例,女176例。对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骨折类型(稳定型或不稳定型)、Signh分级、是否合并糖尿病、螺钉位置、螺钉深度、是否纠正髋内翻、Garden对线指数、颈干角、不负重活动时间以及负重活动时间等指标进行二分类量化,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349例骨折愈合,19例骨折不愈合,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为5.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类型、Signh分级、螺钉位置、螺钉深度、Garden对线指数、颈干角以及不负重活动时间对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发生有影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股骨转子间DHS手术治疗后骨折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60岁[OR=3.694,95%CI(2.247,3.942)];不稳定型骨折[OR=3.214,95%CI(3.081,5.637)];Signh分级为Ⅰ~Ⅲ级[OR=4.267,95%CI(4.060,7.532)];螺钉位置不理想[OR=5.124,95%CI:(4.635,8.421)];螺钉深度不到位[OR=3.284,95%CI(2.427,7.392)];Garden对线指数不理想[OR=4.268,95%CI(3.629,5.484)]以及颈干角不正常[OR=11.426,95%CI(6.427,20.424)]。结论 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DHS治疗中,对于高龄、不稳定型骨折以及可能合并有骨质疏松的病人应注意减少手术创伤,改善其营养状况;同时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进钉位置、深度,保证骨折断端的对线以及颈干角的恢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