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总结并优化累及颈总动脉/无名动脉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1例累及颈总动脉/无名动脉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分析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类型。根据患者的机体状态及颈部解剖条件,选择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ngioplasty stenting,CAS)或两者复合手术。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的特点及效果。结果:11例累及颈总/无名动脉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中,Ⅰ型3例,Ⅱa型5例,Ⅱb型1例,Ⅲ型2例。共4例(36.4%)患者行单纯CEA,其中Ⅰ型和Ⅱa型各2例;5例(45.5%)患者行单纯CAS,其中Ⅰ型1例,Ⅱa型3例,Ⅱb型1例;2例(18.2%)患者行复合手术,均为Ⅲ型。2例(18.2%)患者CAS术后出现大卒中。平均随访(7.8±14.1)个月;随访期内,无患者发生颅外颈动脉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患者须二次干预。结论:对于累及颈总/无名动脉的颈动脉狭窄,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和策略可获得良好的疗效;选用CAS时,更须重视降低围手术期脑梗死风险。  相似文献   
102.
核转录因子/白细胞介素-8与胃癌血管生成及预后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 (NF κB)及白细胞介素 (IL) 8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与胃癌血管形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 4 1例胃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 κB、IL 8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4 1例胃癌中NF κB和IL 8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8.3% (2 8例 )和 2 9.3% (12例 ) ,前者与MVD显著相关 (P =0 .0 0 2 ) ,但后者与MVD表达无关。NF κB和IL 8与TNM分期显著相关 (P<0 .0 5 ) ,阳性者多为进展期胃癌 ,而且表达阴性组预后均明显优于阳性组 (P <0 .0 5 )。结论 NF κB/IL 8旁路调控可能不是胃癌组织内的主要促血管生成途径 ,NF κB和IL 8阳性表达反映胃癌的恶性程度 ,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3.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因“体检发现心电图异常5 d”于2018年6月19日收住院。患者5 d前健康体检的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Ⅲ、aVF导联T波深倒”,无胸闷、胸痛、心悸等不适,以“冠心病待排”入院。6年前患“脑梗死”以来不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4年前因“右侧枕叶出血”住院行脑血管造影提示:右侧颈总动脉闭塞,右颈内动脉和右大脑中动脉由右椎动脉供血,双侧椎动脉迂曲,左椎动脉近基底动脉段闭塞,左椎动脉由左颈内动脉供血,右大脑前动脉显影模糊,由左大脑前动脉发出的前交叉动脉供血,左大脑中动脉分支及走行正常;静脉窦及静脉区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以进一步阐明其生物学特性,为今后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打好基础。方法采用DMEM培养基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结果脐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培养24d时,细胞表面CD11b、CD34、CD44和CD45表达阴性,GFAP和nestin表达也为阴性。结论培养所得的单个核细胞区别于脐血中的造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IFN-γ对体外培养的原代喉癌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IFN-γ对原代喉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实时PCR法观察IFN-γ对原代喉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IFN-γ对原代喉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1000U/mLIFN-γ作用于原代喉癌细胞后48h后,VEGF-C基因转录水平明显下调。结论 IFN-γ抑制原代喉癌细胞的增殖,下调VEGF-C基因表达,为寻求喉癌免疫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行仅纠正静脉反流而不处理髂静脉狭窄的手术治疗深静脉功能不全(DVI)合并左髂静脉狭窄(LIVS)的可行性和疗效。 方法 2007年1月至2014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0医院经下肢静脉造影及彩超检查诊断为左髂静脉狭窄并伴有重度深静脉反流73例。其中男14例,女59例;年龄37~62岁,平均49.7岁。全部C4~C6的DVI病人实施腘静脉瓣膜重建并处理大小隐静脉和交通静脉;手术前后观察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左髂静脉血栓的发生以及静脉疾病临床严重度评分(VCSS)来评价效果。 结果 顺行静脉造影发现73例LIVS,其中60例(82.1%)髂静脉狭窄率为50.6%~58.7%,13例(17.9%)狭窄率为60.1%~65.6%。所有病人深静脉造影均为Ⅲ~Ⅳ级反流。手术前血管彩超检测腘静脉平均每分反流量为(812.63±57.42) mL,术后(165.61±10.25) mL(t = 12.17,P<0.01)。VCSS评分术前(7.98±1.35),术后(1.47±0.68) (t =54.62,P<0.01)。病人术后平均随访58个月,未发现髂静脉狭窄处血栓形成,肢体疼痛及肿胀消失,溃疡愈合率96.2%,复发率为3.8%。 结论 对非血栓性LIVS合并DVI采用深静脉瓣膜重建及浅静脉和交通静脉手术,不需处理LIVS(>50%~65%)的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07.
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结果在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在几种疾病中的变化,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循环酶法测定162例4组疾病患者和52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HCY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HCY在冠心病组、脑梗死组、糖尿病肾病组、慢性肾功能不全组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肾脏疾病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了25例健康对照组和106例SLE患者血清中的ANCA、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SmDI抗体。结果对照组测定均为阴性。SLE患者中ANCA阳性率为47.2%(50/106),且均为环细胞核着色的核周型(pANCA);在ANCA阳性组及ANCA阴性组中:ANA及抗-SmDl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50/50)、91.1%(51/56):829/0(41/50)、67.9%(38/56),P均〉0.05;抗ds—DN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47/50)、50%(Z8/56),P〈0.01。在活动性sLE(52例)和非活动性sLE(54例)中ANCA阳性率分别为84.6%(44/52);11.1%(6/54),P〈O.01。结论ANCA在sLE患者中检测与ANA及抗-SmD1抗体没有相关性,与抗ds—DNA抗体正相关,活动期SLE患者中ANCA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9.
背景与目的:氟尿嘧啶(5-FU)足胃肠道肿瘤化疗的首选和基本用药,其分解代谢的限速酶——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和激活酶——胸苛磷酸化酶(TP)决定了肿瘤区域的药物浓度和作用,且与5-FU的化疗敏感性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旨在观察胃肠道肿瘤细胞中,5-Fu对DPD和TP的表达有无调节作用。方法:选取胃癌细胞株SGC7901、大肠癌细胞株SW1116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用不同浓度的5-FL作用不同时间后,以RT-PCR,ELISA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分别榆测DPD和TP的mRNA和蛋白含量,观察药物作用对不同细胞代崩酶表达的影响。结果:5-FU作用于不同细胞后表现不同:其中SGC7901、SW1116两株肿瘤细胞的DPD蛋白水平均上调,且表现为时间依赖性;在上述两株细胞中,TP蛋白表达呈小剂量上调、大剂量下凋的双重效应,并随时间延长表达增加;5-FU作用后DPD和TP mRNA水平则无显著改变。ECV-304细胞株的DPD和TP mRNA与蛋白表达不受5-FU影响。结论:胃肠道肿瘤细胞内,DPD和TP表达在蛋白水平上受5-Fu调控,而正常细胞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10.
IL-12与IL-18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正宝  马韬  黎皓  金晓龙  许海敏 《肿瘤》2006,26(7):672-67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白介素-12(IL-12)与白介素-18(IL-18)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胃癌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检测IL-12与IL-18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微血管密度。结果:IL-12与IL-18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22/50)和26%(13/50),IL-12与病理分化(P=0.029)、浸润深度(P=0.002)、淋巴结转移(P=0.002)、远处转移(P=0.003)和TNM分期(P=0.005)相关,IL-18与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IL-12、MVD和T分期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IL-12和IL-18阳性表达与肿瘤进展和转移有关,IL-12是提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