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2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目的探讨单束半腱肌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afemoral ligament,MPFL)和内侧髌胫韧带(medial patella tibial ligament,MPTL)中期疗效。方法自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对30例复发性髌骨脱位采用MPFL和MPTL重建治疗。评价方面包括运动范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膝关节Cincinnati评分、Kujala评分、Lysholm评分。放射学评价包括髌股适合角和倾斜角。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6个月,平均32.2个月。膝关节活动范围从术前平均(112.2±7.0)°提高至术后(136.9±5.4)°。VAS评分从术前的(6.2±0.7)分降低至术后的(1.2±0.2)分。Lysholm评分从术前的(51.3±4.2)分增加至术后的(89.6±3.7)分。髌股适合角改进从术前的(11.3±1.2)°减小至术后的(-5.3±1.2)°,髌骨倾斜角由术前的(9.4±1.4)°减小至术后的(3.5±1.5)°。所有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复发。结论用半腱肌联合重建MPFL和MPTL是安全的,中期结果显示临床和放射学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2.
背景:既往对损伤骨骼肌的处理主要是修复肌膜及肌外神经.目的:实验拟观察肌内神经对损伤股直肌的修复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组织学观察,于2006-0912007-08在重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新西兰大白兔20只,体质量2.0~2.5 kg,右侧股直肌用于制备骨骼肌损伤模型,左侧股直肌作为对照.方法:20只大白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肌内神经完整组采用不全离断方式,在神经入肌点以远4.0~5.mm处横断股直肌而保留肌内神经完整,肌内神经断裂组采用完全离断方式在神经入肌点以远4.0~5.0mm处横断股直肌及肌内神经.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28周测量股直肌的湿重、股直肌等长收缩力的变化.②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股直肌形态变化,Masson三色染色观察纤维化程度,肌球蛋白=三磷酸腺苷酶染色及还原型辅酶I四唑氮还原酶染色区别肌纤维的类型,并计算肌纤维横断面面积.结果:①与对照侧相比,肌内神经断裂组实验侧股直肌湿重下降,等长收缩力下降(P<0.05).②与对照侧相比,肌内神经完整组Ⅰ型、Ⅱa型肌纤维横断面面积恢复较佳,Ⅱb型肌纤维较差(P<0.05),各型肌纤维构成比例基本恢复;肌内神经断裂组Ⅰ型、Ⅱ a型、Ⅱb型肌纤维横断面面积均恢复较差(P<0.05).结论:肌内神经能够促进损伤骨骼肌的肌纤维再生,减轻肌肉萎缩及纤维变性,恢复肌纤维的正常形态及组成方式,从而促进损伤骨骼肌的恢复.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快速、准确地鉴定HBV基因型,寻找基因型间特异性的序列标签.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比对分析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中930条各型HBV基因组序列的大S区域,选择型间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序列片段作为分型标签序列,以此设计引物,通过PCR实验对重庆地区的80例临床HBV阳性血清样本进行分型观察. 结果 HBV基因组大S区的149~169 nt和461-483 nt两段区域含有多个保守的型间差异位点;在8种基因型标签对构成的28种型组合中,27种组合的碱基总差异数均≥6;PCR实验和电泳结果证实,来自该两区段的序列标签引物能够获得特异性的产物,有效鉴定出HBV基因型.结论 HBV基因大S区的149~169 nt和461~483 nt两段序列可作为HBV基因型分型标签序列,用作引物探针设计或测序标签.  相似文献   
34.
全国晚期血吸虫病治疗救助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全国晚期血吸虫病治疗救助情况,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采取查阅疫情统计资料、治疗救助医院考察、入户访谈病人等方法收集资料,了解全国晚期血吸虫病治疗救助情况。结果 2001~2008年全国晚期血吸虫病人治疗覆盖率逐年上升,2008年达70.67%,较2001年(27.96%)增加了1.5倍,但晚期血吸虫病人占血吸虫病人的比例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达7.27%,较2001年(3.13%)增加了1.3倍。新发现的晚期血吸虫病人数未显著减少,维持在2100~3000人之间。治疗救助工作由各级卫生部门组织实施,通过采取制订相关管理与技术规范,严格审查医疗救助对象,定点医院住院治疗等措施,及时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结论我国晚期血吸虫病治疗救助效果显著,减轻了病人经济负担与身体痛苦,今后应提高治疗覆盖率,建立晚期血吸虫病人定期随访制度,探索救助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山楂提取物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方法 干燥山楂去核切片75%乙醇提取,依次经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取正丁醇层经D-101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组分CP,体外药敏试验验证其联合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苯唑西林、舒氨西林、氨苄两林、头孢唑啉)抑制MRSA的作用.结果 单独应用苯唑西林、舒氨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及组分CP对实验株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6、512、512、128、1024 μg/ml;联合用药时,亚MIC浓度的组分CP(128μg/ml)使苯唑西林、舒氨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MIC分别降低至2、32、16、2μg/ml,部分抑菌指数(FIC)分别为0.13、0.16、0.19、0.14,均小于0.5.结论 山楂活性组分CP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显著的体外协同抑制MRSA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髋臼骨折往往由高能量损伤所致,治疗不当可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2004年11月至2007年12月,对38例髋臼后部骨折的患者采用Kocher-Langenbeck人路行切复内固定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7.
目的:对比带粗除柄人工髋关节置换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将自2005年2月~2008年2月所实施的43例带大粗隆柄关节胃换手术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A组,再选取同期内实施DHS固定的70岁以上患者68例(不包括EvansI、Ⅱ型)作为B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痛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而在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带大粗隆柄的人工关节置换对于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8.
重庆地区妇科门诊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疑有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患者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情况。方法:运用荧光探针PCR法(FQ—PCR)对妇科门诊453例疑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同时进行Ct和Uu检测。结果:Ct阳性感染者39例,阳性率8.61%;Uu阳性感染者26例,阳性率5.74%,其中仅有2例Ct和Uu同时阳性,各年龄段之间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1)重庆地区Ct和Uu感染在妇科病人中占有一定比例,值得重视;(2)荧光PCR技术检测Ct和Uu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结果客观准确、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的优点,适宜门诊初查。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膝关节镜清理术配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对 37例 40膝骨性骨关节炎患者采取关节镜关节腔清理术 ,手术结束时在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 4ml,术后第 2天始以 CPM机主动或被动活动 ,术后 1周抽出关节积液 ,并注射透明质酸钠 2 ml,此后每周 1次 ,持续 5周为 1疗程 ,并进行随访观察 ,予以疗效评价。结果 :37例 40膝经 6~ 1 8个月随访 ,显效 1 2例 ,占 32 % ,有效 2 5例 ,占 5 9% ,无效 3例 ,占9% ,总有效率 91 % ,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膝关节镜关节腔清理术配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损伤小 ,并发症少 ,术后恢复快。可明显改善症状及关节功能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0.
Toll样受体与内毒素信号转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兰阴性杆菌的内毒素(LPS)可以通过特异性细胞受体的识别,激活体内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和酶,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效应,最终导致机体的损伤、休克甚至死亡,它是临床所见的G败血症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LPS激活细胞的受体作用机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现脂多糖结合蛋白/脂多糖受体(LBP/CD_(14))是机体识别和增敏LPS敏感性的重要系统,进一步的研究发现CD_(14)缺乏跨膜区和胞内区,要将LPS信号转导到胞内需要其他辅助分子的参与。近年来Toll样受体的发现及其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促使对LPS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 人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的家族成员、结构和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