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糖控制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与ICU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60名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目标血糖8.1~11.1 mmol/L),胰岛素常规治疗组(B组:目标血糖6.1~8.1 mmol/L)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C组:目标血糖4.1~6.1 mmol/L).观察三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心电监护时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死亡率,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胰岛素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心电监护时间,SIRS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SIRS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胰岛素常规治疗组和对照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积极控制危重症患者合并的应激性高血糖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将目标血糖控制在6.1~8.1 mmol/L之间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2.
何招辉 《江西医药》2014,(9):931-935
ICU中收治的大部分危重症患者,即使既往没有糖代谢异常的病史,入科后也普通性出现应激性高血糖[1]。其机制包括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缺乏、应激反应、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肠内肠外营养供给的影响等[2]。应激性血糖增高是危重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3]。最近10年,学者们对于在急重症患者中加强血糖控制日益关注,并已应用于临床,但是严格控制血糖导致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而低血糖可能带来的致命性危害,也让许多学者对是否有必要严格控制血糖于正常水平提出质疑,对于ICU的患者是否都进行胰岛素的强化治疗仍然存在争议[4-7]。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与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92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目标血糖4.1~6.1mmol/L)57例、胰岛素常规治疗组(目标血糖6.1~8.1mmol/L)76例和对照组(目标血糖8.1~11.1mmol/L)59例。比较3组患者ICU停留时间,院内感染、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低血糖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I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院内感染、SIRS、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胰岛素强化治疗组SIRS、低血糖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控制危重症患者合并的应激性高血糖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将目标血糖控制在6.1~8.1mmol/L间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CU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有效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于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收治的45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本组45例患者血糖控制在4.8~6.2 mmol/L,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无死亡病例,2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低血糖,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ICU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血糖水平波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94例存在应激性高血糖的ICU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治疗,采用ROC曲线法来研究血糖波动对ICU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ICU患者的病死率为27.7%(26/94);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死亡组的Glu SD、Glu CV均明显高于存活组;APACHEII评分、Glu SD、Glu CV诊断筛查ICU患者预后的效果均较好。结论血糖波动指标,如Glu SD、Glu CV与ICU危重患者预后病死率可能有关,提示应及时对危重患者的血糖波动范围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巨岚  张晓俊 《河北医药》2007,29(4):309-310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99例非糖尿病(DM)的AMI患者入院早期的血糖水平进行测定,并根据血糖测定结果,分Ⅰ组:空腹血糖≤6.1 mmol/L、Ⅱ组:6.1 mmol/L<空腹血糖≤7.8mmol/L、Ⅲ组:空腹血糖>7.8mmol/L,进行24 h动态心电监测,观察3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等情况.结果 99例AMI患者急性期出现高血糖33例,发生率为33.3%,应激性高血糖组(Ⅲ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体克及死亡发生率比无应激性高血糖组(Ⅰ、Ⅱ组)高,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AMI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其死亡及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均显著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者,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严重度、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诊危重症的患者出现血糖升高的原因及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急诊收治的危重症患者88例,在患者就诊的1h内对患者进行血糖测试,共有79例患者血糖异常升高,对升高的79例患者行糖化血红蛋白(GHb)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将79例患者划分为GHb升高组与GHb正常组。在28d内对79例患者进行随访,确定患者是否确诊为糖尿病,并记录其死亡情况,将GHb升高与GHb正常组患者根据糖尿病确诊情况再次进行分组,计算其各亚组的病死率。结果共有43例患者为糖尿病确诊患者,包括19例无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占血糖升高患者的21.6%。共有36例患者为应激性高血糖,占45.6%。GHb升高组的患者病死率(15.4%)高于GHb正常组(7.5%),且差异显著。在GHb升高组组内,无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病死率高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病死率,且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糖尿病史的危重症患者血糖升高时不完全为应激性的高血糖,不同原因所致的危重症患者血糖升高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8.
<正>危重症患者在多种应激因素的强烈刺激下,表现出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为特征的炎症介质大量释放及高分解代谢状态,出现以高血糖为特征的糖代谢紊乱。SIRS及负氮平衡均可导致脓毒血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是重要的早期炎症介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是新近发现的晚期炎症介质,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通过连续观察60例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观察早期及晚期炎症介质的表达及不同血糖控制水平与炎症介质表达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血糖水平与危重症患者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将2009月1年至2009年12月危重症患者86例采用随机分组法按照血糖控制水平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死亡率的差异。结果强化治疗组的危重症患者较对照组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住ICU天数明显缩短(P〈0.05),但低血糖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可导致其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药实践》2015,(10):790-792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的肠内营养液对危重症中高血糖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高血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采用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液,对照组采用普通肠内营养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临床指标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第5天和第10天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第5天和第10天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电解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早期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负氮平衡,鼻饲5 d后基本转为正氮平衡。两组患者血脂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糖、肝功能异常、肠麻痹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腹泻、腹胀、消化道出血和二重感染的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液可以明显降低危重症高血糖患者的血糖值,对于改善患者的患病情况,增强患者体质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吴学毅  林进洪 《贵州医药》2011,35(10):912-914
糖尿病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得到广泛关注。作为冠心病严重类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糖较为常见。本文通过对1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空腹血糖(FBG)水平与近期心血管事件及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分析,探讨FBG对心血管事件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应激性高血糖是ICU重症患者普遍面临的问题,并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影响危重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1-2]。我院ICU观察了自2009年8月始对危重患者的高血糖控制情况,即空腹或随机血糖≥10mmol/L时启动胰岛素降糖治疗,目标范围为7.8~10mmol/L,密切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保持血糖水平相对平稳,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前,危重患者入院时血糖升高较为常见,且血糖高易增加患者的感染率及病死率。血糖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一样在评估危重患者病情和治疗效果、发现病情转折、评价预后方面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研究血糖与APACHE Ⅱ评分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关系的价值评价。1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平均血糖和血糖变异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52例入重症医学科(ICU)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入ICU后30的预后分为死亡组(n=91)与存活组(n=161),比较两组间入ICU时的血糖(GluAdm)、平均血糖(GluAve)、血糖标准差(GluSD)、血糖变异系数(GluCV)的差异,并且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APACHE II评分、GluSD、GluCV与危重症患者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252例患者中死亡91例,总病死率36.1%。死亡组患者APACHE II评分、GluSD及GluCV均明显高于存活组[APACHE II 29±8 vs.18±7,GluSD(2.98±0.96)mmol/L vs.(1.75±0.87)mmol/L,GluCV(0.34±0.09)vs.(0.23±0.12),P值均<0.05],而两组间GluAdm、GluAve没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GluCV和APACHE I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0.06)和(0.75±0.04),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二者高于GluSD的AUC(0.64±0.05)。结论危重症患者血糖波动与入ICU30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糖波动可能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应激性高血糖对ICU危重症患者的影响,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某院ICU 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危重症患者93例,依据血糖监测结果,分为观察组(伴应激性高血糖,n=61)和对照组(血糖正常,n=32),观察住院情况及预后情况;观察组均给予胰岛素治疗,根据血糖控制目标,分为A组(血糖控制目标4.1~6.0mmol/L,n=18)、B组(血糖控制目标6.1~8.0mmol/L,n=26)、C组(血糖控制目标8.1~11.1mmol/L,n=17),观察患者住院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ICU时间、死亡率、IL-6、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组、B组住ICU时间、IL-6、CRP水平、死亡率低于C组,且B组低于A组;A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B组、C组;A组、B组医院感染、MODS发生率低于C组。以上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确诊后,血糖控制目标为6.1~8.0mmol/L时,可使患者预后有效改善,应在患者进入ICU时即给予积极预防,减少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血糖变化幅度对危重症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彦斌  吴子彬 《河北医药》2012,34(4):496-498
目的 探讨血糖变化幅度对危重症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至少监护3d且既往无糖尿病史的高血糖危重病患者280例的临床资料,监测患者在ICU期间的所有血糖值,记录入ICU时血糖浓度(GluAdm)、最高血糖浓度(GluMax)、平均血糖浓度(GluAve)、血糖变化幅度(GluSD)、血糖变异系数(GluCV).按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198例)与死亡组(82例),比较2组间GluAdm、GluMax、GluAve、GluSD、GluCV、严重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糖变化幅度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死亡组GluMax、GluAve、GluSD、GluCV、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GIuSD、GluCV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GluAdm、GluAve的AUC(P<0.05).GluSD、GluCV与预后显著相关(P<0.01).结论 GIuSD、GIuCV升高与危重患者ICU病死率显著相关,较GluAve评价预后更准确;降低血糖变化幅度可能改善危重病患者的病情,是控制血糖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应激性高血糖对危重症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通过清远市人民医院历年接诊的346例急诊危重症病例作为分析对象,其中伴应激性高血糖病294例为治疗组,无伴应激性高血糖病52例为对照组;同时,对治疗组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急诊危重症患者,根据每日晨空腹血糖平均值分为:A组血糖≤10.0mmol/L;B组血糖≥10.0mmol/L,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并发症率及病死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的A组危重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比C组的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对危重症患者的预后不利,且高血糖程度越高,对预后越不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引起急诊危重症患者血糖升高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我院就诊的危重症患者120例,根据入院初血糖测量结果将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51例)和血糖升高组(69例)。住院期间记录患者是否诊断为糖尿病(包括就诊时明确为糖尿病者)及死亡情况。结果血糖正常组病死率5.88%;血糖升高组病死率13.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为糖尿病者病死率均较非糖尿病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初期血糖正常组患者1、12、24 h时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血糖升高者病死率较高,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应及时采取措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病情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3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A组)、糖尿病高血糖组(B组)和正常血糖组(C组),观察三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近期预后情况。结果A组患者较C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近期预后差(均P〈0.05),而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监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糖水平对判断病情、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