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定量估计江苏省糖尿病疾病负担以及被动吸烟所导致的归因疾病负担。方法利用2013年江苏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死因监测数据,结合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比较风险评估方法,计算江苏省居民糖尿病及其归因被动吸烟的早死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等健康寿命损失指标。结果 2013年江苏省25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4. 24%,患病人数为712. 32万人,死亡率为17. 60/10万,死亡人数为8 800人。2013年江苏省25岁以上居民由糖尿病所导致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of life years,DALY)为741 691人年,其中YLL为126 125人年,YLD为615 566人年,糖尿病主要引起伤残负担,YLD/YLL=4. 88。归因于二手烟的糖尿病死亡人数为779人,YLL、YLD、DALY分别为13 588人年、81 328人年和94 916人年。结论江苏省居民糖尿病疾病负担和归因于被动吸烟的疾病负担严重,应积极推动公共场所无烟环境的建设,倡导全民戒烟,并把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作为防控重点,降低糖尿病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江苏省1990—2019年归因于全谷物摄入量不足的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为合理膳食预防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江苏省数据,通过死亡人数、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早死损失寿命年(YLL)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等指标分析1990年与2019年15岁及以上人群归因于全谷物摄入量不足的疾病负担,并根据世界人口的年龄结构进行率的标化。数据整理和分析采用Excel 2021,采用Joinpoint 4.9.1.0计算各指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1990—2019年江苏省全谷物摄入量不足所致的死亡人数从6 024例增加至15 280例,标化死亡率从13.82/10万下降至12.35/10万(AAPC=-0.43%,P<0.05);2019年标化DALY率、标化YLD率和标化YLL率分别为252.90/10万、44.13/10万和208.76/10万,与1990年相比,标化DALY率和标化YLL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0.56%、-0.73%,P<0.01),标化YLD率呈上升趋势(AAPC=0.65%,P&l...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我国1990—2019年老年人群跌倒疾病负担的时间趋势,为制定老年人群跌倒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GBD)2019数据库的研究结果,选取老年人群因跌倒死亡例数、死亡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DALY率、伤残损失寿命年(YLD)、YLD率、损失寿命年(YLL)、YLL率等指标,对跌倒造成的疾病负担进行分析,并描述1990—2019年疾病负担变化趋势。 结果 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因跌倒造成的死亡人数、DALY、YLD、YLL分别是10.07万人、318.29万人年、181.00万人年、137.29万人年;死亡率、DALY率、YLD率、YLL率分别是39.19/10万、1238.95/10万、704.35/10万、534.42/10万。1990—2019年,跌倒造成的老年人死亡人数、DALY、YLD、YLL增长率分别为294.90%、220.70%、213.80%和230.26%,死亡率、DALY率、YLD率、YLL率上升趋势显著。 结论 跌倒给我国老年人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死亡率和疾病负担仍在增长,应当以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为重点人群,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老年人跌倒的预防,降低其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江苏省1990—2019年交通伤害的疾病负担及不同危险因素的归因疾病负担情况。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y2019, GBD2019)中江苏省1990—2019年交通伤害的死亡率、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 YLL)、伤残所致寿命损失年(yearslivedwithdisability, YLD)、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s, DALY),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变化趋势,并评估不同危险因素的归因疾病负担。结果1990—2019年江苏省交通事故的标化死亡率和YLL率呈下降趋势(P<0.05);标化YLD率呈上升趋势(P<0.05);标化DALY率由1 023.40/10万下降至791.70/10万[AAPC=-0.70%(-1.10%~-0.40%)],在2004年前后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男性的交通事故疾病负担均高于女性,其中0~<14岁的标化死亡率(-70.87%)和标化YLL率(-71.53%)下降幅度最高;≥70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0~14岁儿童白血病疾病负担各指标的变化趋势,了解中国儿童白血病疾病负担现状,为儿童白血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9年数据库(GBD 2019),按照不同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分析儿童白血病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损失寿命年(YLL)率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率,评价1990-2019年中国0~14岁儿童白血病疾病负担的变化情况。[结果]1990-2019年,我国0~14岁儿童白血病死亡率由1990年的6.9/10万降低至2019年的2.14/10万;DALY率由595.75/10万降低至184.65/10万,YLD率由14.92/10万降低至7.60/10万,YLL率由580.83/10万降低至177.04/10万。2019年,男性患儿死亡率、DALY率、YLD率、YLL率分别为2.39/10万、205.56/10万、7.93/10万、197.63/10万,均高于女性患儿(1.84/10万、160.07/10万、7.22/10万、152.84/10万)。0~4岁儿童死亡率、DALY率、YLD率、YLL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1990年和2010年中国艾滋病死亡和疾病负担变化情况。 方法 利用2010年全球疾病经济负担研究(GBD 2010)数据,以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计算死亡率、DALY率、YLL率和YLD率及其标化率。 结果 2010年中国艾滋病死亡人数为36 155例,标化死亡率为2.71/10万,其所造成的DALY、YLL、YLD分别为175.17万人年、164.32万人年和10.85万人年,标化后的DALY率、YLL率、YLD率分别为13.14/10万、123.29/10万和8.14/10万;1990年中国艾滋病死亡人数为228例,标化死亡率为0.03/10万,其所造成的DALY、YLL、YLD分别为1.30万人年、1.08万人年和0.22万人年,标化DALY率、YLL率、YLD率分别为1.15/10万、0.95/10万和0.20/10万。与1990年相比,2010年艾滋病死亡人数、DALY、YLL、YLL以及各指标的标化率均出现了大幅度增加。年龄方面,1990-2010年间艾滋病DALY负担的年龄分布变化不大,青壮年人群艾滋病的疾病负担仍十分沉重。 结论 1990-2010年间,中国艾滋病疾病负担增加迅速,防控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7.
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道路伤害疾病负担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我国道路伤害流行状况。方法 利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采用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等疾病负担指标,对我国1990年与2013年间道路伤害疾病负担变化情况进行描述。结果 2013年我国因道路伤害死亡313 676人,死亡率、DALY率、YLL率、YLD率分别为22.52/10万、1 076.54/10万、971.21/10万和105.34/10万。男性道路伤害死亡率、YLL率和YLD率均高于女性;行人的道路伤害死亡率、YLL率和YLD率均高于其他类型道路使用者;15~49岁人群道路伤害疾病负担高于其他年龄组。与1990年相比,2013年我国人群道路伤害死亡率升高了0.54/10万,男性道路伤害死亡率升高了2.34/10万,行人死亡率升高了0.81/10万;我国人群道路伤害DALY率、YLL率和YLD率分别降低了164.21/10万、115.06/10万和49.06/10万。结论 过去20年,我国道路伤害防控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道路伤害疾病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男性、青壮年、行人是未来我国道路伤害防控工作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中国20岁以下人群因溺水导致的疾病负担情况,为预防和减少溺水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2019(GBD2019),选取中国20岁以下人群因溺水导致的死亡数、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伤残损失寿命年(YLD)、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死亡率、DALY率、YLD率、YLL率等指标,描述并分析1990—2019年溺水造成的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结果 1990—2019年我国20岁以下人群溺水死亡率由25.494/10万降至5.286/10万、DALY率由 2101.233/10万降至423.129/10万、YLL率由2098.950/10万降至422.463/10万、YLD率由2.284/10万降至0.666/10万。男性溺水死亡率、DALY率和YLL率大于女性,女性死亡率(APC=-6.7%,P<0.05)和DALY率(APC=-6.8%,P<0.05)降幅高于男性(死亡率:APC=-5.0%, P<0.05;DALY:APC=-5.1%,P<0.05)。0~4岁组DALY率和死亡率最高,1岁以下组DALY率(APC=-8.2%,P<0.05)及死亡率(APC=-8.0%,P<0.05)的降幅最高。结论 1990—2019年我国20岁以下人群溺水疾病负担及死亡数明显下降,但与其他年龄组或国家相比溺水问题依旧严重;溺水DALY主要源于YLL;男性溺水疾病负担高于女性;0~4岁组溺水疾病负担最为严重;需在国家层面实施防溺水干预并推动社会广泛参与儿童及青少年预防溺水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1990—2017年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及变化情况,为心血管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the 2017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GBD2017)中国分省研究中内蒙古自治区的数据。计算死亡率、患病率、早死损失寿命年率(years of life lost, YLL率)、伤残损失寿命年率(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of life years, DALYs)和DALY率等。结果 1990—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22.98/10万上升至347.14/10万,升幅55.68%,男性、女性分别上升57.37%、53.44%;YLL率从5 584.45/10万上升至6 643.30/10万,升幅18.96%,男性、女性分别上升29.93%、4.01%;患病率从4 142.47/10万上升至8 457.09/10万,升幅104.16%,男性、女性分别上升97.19%、111.54%;YLD率从397.01/10万上升至858.90/10万,升幅116.34%,男性、女性分别上升117.04%、115.64%;DALY率升幅25.42%,男性、女性分别上升35.02%、12.61%。在各类心血管疾病中,DALY率最高的为卒中(3 553.43/10万),其次为缺血性心脏病(3 272.56/10万),但2015年后缺血性心脏病YLL率超越卒中,成为首位。此外,心房颤动与扑动和外周动脉疾病DALY率增幅最大(168.87%、132.82%)。结论 1990—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心血管疾病负担整体呈增长趋势,有性别差异,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最重,心房颤动与扑动和外周动脉疾病疾病负担上升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1990年与2013年中国≥ 70岁人群跌倒的疾病负担,为制定老年人跌倒预防控制策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采用因跌倒死亡数/标化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标化YLL率、伤残损失寿命年(YLD)/标化YLD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标化DALY率等指标,对中国≥ 70岁老年人跌倒疾病负担进行描述,通过比较1990年与2013年相应指标的变化,描述疾病负担变化情况。结果 2013年中国≥ 70岁人群因跌倒造成的死亡人数、YLL、YLD和DALY分别为4.88万人年、43.96万人年、29.58万人年和73.54万人年;标化死亡率、YLL率、YLD率和DALY率分别为561.71/10万、55.87/10万、373.98/10万和929.85/10万。随着年龄增加,因跌倒造成的疾病负担加重。与1990年相比,2013年跌倒造成的死亡数量、YLL、YLD和DALY分别增加308.80%、161.01%、54.67%和104.47%;男性增幅高于女性。与1990年相比,2013年≥ 70岁人群因跌倒标化死亡率、标化YLL率和DALY率分上升为63.67%、38.54%和73.08%;而标化YLD率下降17.90%。结论 跌倒给中国≥ 70岁人群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与1990年相比,2013年跌倒对中国≥ 70岁人群造成疾病负担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中枢神经系统(Brain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肿瘤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 检索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提取中国CNS肿瘤的发病、患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早死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数据,利用Excel、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9.0.1统计分析中国1990—2019年CNS肿瘤的整体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结果 2019年中国CNS肿瘤发病人数为9.47万例,患病人数为32.79万例,死亡人数为9.22万例,YLL为201.62万人年,YLD为3.72万人年,DALY为205.34万人年。1990—2019年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标化YLD率呈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0.84%、3.59%、1.88%,P<0.001),标化死亡率、标化YLL率、标化DALY率整体变化呈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0.37%、-0.84%、-0.81%,P<0.001)。CNS肿瘤高年龄组(65~89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APC=1.02...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与2017年中国胰腺癌疾病负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1990年与2017年中国胰腺癌的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及其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描述1990年与2017年我国胰腺癌的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在总人群、各年龄组的分布及变化情况,并以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世界标准人口计算标化率。结果 2017年中国胰腺癌发病人数为8.36万,发病率为5.92/10万,标化发病率为4.37/10万,较1990年分别增长230.94%、180.45%和49.88%;2017年死亡人数8.51万,死亡率为6.02/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8/10万,较1990年分别上升236.08%、184.80%和47.51%。1990年与2017年胰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2017年85~89岁年龄组发病率、死亡率最高,1990年90~94岁年龄组发病率、死亡率最高。胰腺癌标化DALY率由1990年的71.00/10万增长到2017年的94.32/10万,增长率为32.84%;标化YLL率由70.39/10万增长到93.42/10万,增长率为32.72%;标化YLD率由0.62/10万增长到0.90/10万,增长率为45.80%。从年龄分布来看,1990年与2017年胰腺癌DALY率、YLL率和YLD率随年龄增长基本呈上升趋势。2017年胰腺癌标化死亡率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是江苏(7.61/10万)、上海(7.52/10万)和辽宁(6.84/10万),相比1990年,标化死亡率增长率最高的3个省份分别为河南(104.28%)、四川(94.02%)、河北(90.39%)。结论 我国胰腺癌的疾病负担在1990-2017年间有较大增长,需加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1990年与2019年中国10~24岁青少年人群HIV/AIDS疾病负担在性别中的变化,为制定针对该年龄层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信息。  方法  使用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2019数据库资料,按性别和年龄提取1990—2019年中国10~24岁青少年人群因HIV/AIDS的死亡数和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DALY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YLL率、伤残损失寿命年(YLD)、YLD率等指标来分析该群体HIV/AIDS疾病负担在性别中的变化幅度。  结果  2019年,中国10~24岁青少年人群因HIV/AIDS的死亡数和死亡率、DALY、DALY率、YLL、YLL率、YLD与YLD率分别为847人、0.37/10万、62 621人年、27.51/10万、58 036人年、25.49/10万、4 584人年与2.01/10万,相比1990年增幅分别为401.18%,691.49%,370.48%,648.26%,409.53%,710.33%,138.87%与279.25%。2019年中国10~14,15~19岁与20~24岁男性因HIV/AIDS的死亡数和死亡率、DALY与DALY率均高于女性,与1990年相比,增幅均高于女性;10~14岁人群疾病负担增幅高于20~24岁。1990—2019年,随着年龄和年份的增加,青少年死亡率和DALY率的性别差距增大。  结论  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10~24岁青少年人群HIV/AIDS感染风险持续增加,低龄HIV感染者增幅明显,性别差异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9年中国卒中及其亚型疾病负担和1990—2019年变化趋势,为卒中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开放数据,采用发病、患病、死亡、伤残损失寿命年(YLD)、早死损失寿命年(YLL)、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比较卒中及其亚型疾病负担,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2019年中国卒中发病、患病及死亡数分别为393.52万人、2 876.02万人和218.92万人,所致DALYs为4 594.91万人年,以YLL为主(占86.79%)。男性卒中标化死亡、YLL和DALY率高于女性,而女性标化患病和YLD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化发病、患病及YLD率最高的是缺血性卒中(IS),其次为颅内出血(ICH),总体疾病负担IS与ICH相近,均远高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年龄越大,疾病负担越重(Z发病率 = 49.331,Z患病率 = 130.626,Z死亡率 = 49.694,ZYLD率 = 61.570,ZYLL率 = 179.063,ZDALY率 = 190.687,P<0.001)。1990—2019年卒中标化患病和YLD率上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均为0.50,以IS为主,AAPC均为1.1;标化发病、死亡和DALY率下降,AAPC分别为 - 0.40/ - 1.80/ - 1.90,以ICH、SAH为主,AAPC分别为 - 2.80/ - 2.30/ - 2.30、 - 1.80/ - 6.20/ - 5.70;三类卒中标化YLL率均下降,AAPC分别为 - 0.40/ -2.40/ - 6.10,均P<0.05。结论 尽管我国卒中疾病负担标化率有所下降,但仍然沉重,不同性别、亚型、年龄,卒中疾病负担不同。建议加强监测和评价,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循因施策开展卒中防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1990-2017年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及其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GBD)中国分省研究结果,采用GBD2017世界标准人口对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率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率进行标化,采用归因负担公式来估计饮酒、高BMI、高FPG、低体力活动和吸烟这5个乳腺癌危险因素的归因死亡数。分析1990-2017年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及其造成的疾病负担及归因死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7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35.76万、8.48万和35.62/10万,较1990年分别增长了286.18%、114.14%和88.77%。标化死亡率从1990年的8.57/10万逐年降至2007年的7.84/10万然后又逐年升至2015年的8.71/10万,而后又下降至2017年的8.47/10万。1990年与2017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的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80岁最高。1990-2017年DALY标化率和YLL标化率的变化趋势与标化死亡率相同,而YLD标化率及YLD占DALY比例则是逐年递增。2017年乳腺癌DALY标化率、YLL标化率和YLD标化率分别为253.00/10万、228.96/10万和24.05/10万,与1990年相比各自变化率分别为-6.88%、-11.73%和95.85%。与1990年相比,2017年我国可归因于高BMI的乳腺癌死亡比例增加了165.76%,从5.49%增至14.59%;可归因于饮酒和高FPG的乳腺癌死亡比例有所增加;可归因于低体力活动和吸烟的乳腺癌死亡比例基本保持稳定。2017年我国女性乳腺癌标化死亡率最高的3个省份分别为香港特别行政区(9.93/10万)、广西壮族自治区(9.52/10万)和辽宁省(9.49/10万);与1990年相比有19个省份的标化死亡率出现下降,降低率最高的3个省份为北京市(-27.17%)、澳门特别行政区(-26.06%)和吉林省(-23.89%);增长率最高的2个省份是河北省(28.85%)和河南省(24.34%)。结论 我国女性乳腺癌的疾病负担在1990-2017年间不断加重,需要不断加强乳腺癌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中国55岁及以上人群因压力性损伤导致的疾病负担情况,为预防和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2019(GBD2019),选取中国55岁及以上人群因压力性损伤导致的死亡数、死亡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等指标,描述并分析1990—2019年压力性损伤造成的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结果1990—2019年我国55岁及以上人群压力性损伤死亡率由0.288/10万上升至0.725/10万、DALY率由0.890/10万上升至4.114/10万、YLL率由3.756/10万上升至8.390/10万、YLD率由2.402/10万上升至3.305/10万。女性患者死亡数(率)、DALY、YLL(率)均高于男性,女性YLD率(APC=1.224%,P<0.05)增幅高于男性(APC=1.070%,P<0.05)。≥85岁组死亡数(率)、DALY(率)、YLL(率)、YLD(率)最高。结论 1990—2019年我国55岁及以上人群压力性损伤疾病负担及死亡数呈上升趋势,压力性损伤问题依旧严重;压力性损伤DALY主要源于YLL;男性压力性损伤疾病负担逐渐高...  相似文献   

17.
1990-2013年中国男性前列腺癌疾病负担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1990年与2013年我国男性前列腺癌的死亡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GBD)中国分省研究结果,采用GBD2013世界标准人口对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率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率进行标化。分析1990年和2013年我国男性前列腺癌发病、死亡及其造成的疾病负担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1990年相比,2013年我国男性前列腺癌发病人数、死亡人数、标化发病率及标化死亡率均大幅增加,发病人数从1.38万增至8.14万,增加490.27%;死亡人数从0.58万增至1.78万,增加206.86%;标化发病率由4.48/10万增至13.33/10万,增加197.54%;标化死亡率也由1990年的2.26/10万增至3.32/10万,增加46.9%;前列腺癌死亡数占男性恶性肿瘤死亡比例从1990年的0.65%增至2013年的1.26%。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高,0~49岁最低,≥80岁最高;1990年和2013年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个年龄段均增加,65~69岁组增幅最大,为228.65%;与1990年相比,2013年前列腺癌造成的DALY、YLL和YLD分别增加30.66万人年(1.05%)、25.51万人年(1.04%)和5.15万人年(1.07%),DALY、YLL和YLD标化率分别增加1.02%、1.01%和1.04%;前列腺癌造成疾病负担占恶性肿瘤比例也存在明显变化,DALY增加1.03%。DALY、YLL和YLD及其标化率随着年龄增长基本呈现上升趋势。0~49岁年龄组均最低,70~79岁年龄组达到最高值,≥80岁略有下降。结论 与1990年相比,2013年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及死亡率及其造成的疾病负担呈现明显增加,应重点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江苏省非霍奇金淋巴瘤疾病负担变化情况,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江苏省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数、发病率、死亡数、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DALYs率,分析1990—2019年江苏省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性别、年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2019年江苏省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数为7 299例,标化发病率为5.92/10万,死亡数为3 182例,标化死亡率为2.45/10万,DALYs为85 328人年,标化DALYs率为71.79/10万。与1990年相比,各指标均呈上升趋势。不同性别人群非霍奇金淋巴瘤年龄别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s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但男性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s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990—2019年江苏省非霍奇金淋巴瘤疾病负担呈加重的趋势,男性和高龄人群是其疾病负担的高危人群,应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制定综合防控措施,减轻患者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