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间隔旁路定位及射频消蚀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射频消蚀间隔旁路56例。前间隔显性旁路肢导心电图δ波及主波均为正向(aVR除外),旁路距希氏束1cm左右,心内标测需准确判断希氏束位置。后间隔显性心电图Ⅰ、aVL的δ及主波正向,Ⅱ、Ⅲ、aVF负向;左后间隔V1的R/S≥1,V2呈大R波,右后间隔V1的R/S≤1。左后间隔旁路心动过速时VA为80~120ms,置冠状窦导管近极于窦口,可在中极标测到EAA,逆A中极较近、远极早10~30ms。右后间隔旁路高右房部逆A与希氏束比较提前不明显,冠状窦导管近极较中、远极早20~30ms,定位需粗标整个三尖瓣环,细标冠状窦口周1~2cm处瓣环。仔细分析旁路逆传激动顺序可以精确定位,成功消蚀。  相似文献   

3.
17例预激综合症共17条房室旁路(其中左侧12条、右侧5条)行射频消蚀术。2例并有房室结双径路。12例左侧分路和1例右侧旁路消蚀成功(成功率77%)。1例随访6个月时心动过速复发(1/13)。第二次消蚀后出现3°房室阻滞。射频消蚀旁路是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方法.今后应加强对右侧旁路消蚀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5.
30例左侧房室旁路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病人,用逆行主动脉左房瓣上法行射频消蚀术。均为逆行左室侧瓣下法未成功的病例。每例瓣上放电3.1±2.0次,放电能量为25~30W,旁路距冠状窦口0.5~5.5cm,消蚀靶部位A/V比例为0.83±0.28,30例消蚀均成功。本文就逆行左房瓣上法消蚀左侧房室旁路的适应证、方法学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持续交界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蚀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5例持续交界性心动过速(SJRT)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蚀(RFCA)治疗。结果表明,5例患者的室房传导和心动过速的逆传支为具有递减传导性能的隐匿性房室旁路(AP)。电生理特点为:(1)心室刺激与心动过速的逆传心房顺序相同;(2)右室间隔上部刺激的室房传导时间明显短于右室尖部刺激;(3)心动过速时于H波同步刺激心室可逆传至心房且使之提前激动;(4)4例RFCA成功阻断AP,3例AP位于右后隔区,  相似文献   

7.
“三线一点”法射频消蚀右侧房室旁路刘世玉赵龙生刘映雪周兴文张鑫杨永健右侧房室旁路(AP)射频消蚀,不但成功率低(58%~82%)[1,2],且复发率也高,平均为20%[1,3]。我们依据三尖瓣环解剖,将右侧AP部位以“三线一点”划分,采用不同静脉插入...  相似文献   

8.
25例左侧房室旁路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病人在单极标测指导下行射频消蚀治疗,23例成功阻断房室旁路(AP)。分析有效消蚀靶点的单极心内膜标测特点为:(1)单极标测可准确定位AP。显性AP者在窦性心律时单极标测图上显示“PQS”复合波是前传AP定位点的可靠指标;隐匿AP心室起搏或诱发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逆传P波最早激动是逆传AP定位点指标。(2)消蚀点单极图形类同标测点单极图形是有效靶点的可靠依据。(3)消蚀单极图S-T段抬高可能预示放电发生阻抗升高。  相似文献   

9.
右侧显性房室旁路射频消蚀术的靶点图特征及其对成功预测的研究马长生孙英贤胡大一杨新春高丽华董建增刘旭方全作者对右侧显性房室旁路患者行射频消蚀术成功与失败的靶点电位图进行分析对比,探讨成功靶点电位图特点及其对成功预测价值。病例选择:42例均为1994年1...  相似文献   

10.
穿间隔法射频消蚀左侧房室旁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6例病人行穿间隔法射频消蚀左侧房室旁路,原因分别为:尝试经动脉逆行法失败或操作困难者14例,同次完成穿间隔二尖瓣球囊成形术者4例,旁路偏左前或病人年龄大于60岁而直接选择穿间隔法8例。旁路部位距冠状窦口0.5~6cm,全部消蚀成功,无并发症,随访5±3个月无复发病例。操作时间75±19分钟,X线投照时间13±5分钟,放电次数3±2次。本文结果表明:穿间隔法消蚀左侧旁路的安全性与成功率高,可作为经动脉逆行法消蚀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1.
报告对36例快速型折返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施行射频消蚀术,均获成功。术前食管与术中腔内电生理检查;术中标测的准确性以及消蚀功率和时间的控制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相似文献   

13.
14.
561例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蚀经验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对561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射频导管消蚀治疗,其中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413例(429条旁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42例,房性心动过速3例,心房扑动2例,心脏正常的室性心动过速1例。显性旁路消蚀成功靶点心电图特征为:AV≤40ms,V波较体表心电图最早的delta波提前≥20ms,A/V<1。隐匿旁路成功的靶点心电图特征为:心室起搏时VA≤40ms,A/V<1。对左前旁路患者、合并主动脉瓣狭窄者、动脉迂曲的老年人或需同时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者,导管经股动脉逆行放入左室不易到位,可采用房间隔穿刺法,本组6例均获成功。房室结改良患者采用下位法较后位法消蚀的平均放电次数、时间及操作时间均少(P值<0.05)。本组2例(0.4%)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平均随访6.1±4.9个月,14例(2.6%)复发,均再次消蚀成功。  相似文献   

15.
分析74例房室旁道(AP)射频消蚀术(RFCA)中阻抗(Im)监测情况。成功放电时Im值为108.8±20.9Ω,有效放电为111.0±13.9Ω,无效放电为113.3±24.7Ω。三种放电状态下Im值无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及放电部位间Im亦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RFCA中Im值的理想范围为80~140Ω。  相似文献   

16.
多房室旁路的导管射频消蚀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旨在对多房室旁路的术前判断、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蚀方法进行探讨。预激综合征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多房室旁路患者共15例,其中平时心电图有预激波10例,心电图正常5例。只有7例为术前判断或怀疑有多旁路存在。采用先逐条消蚀显性旁路,之后在心室刺激下逐条消蚀隐匿性旁路的方法进行射频消蚀治疗。结果证实,本组共31条旁路,其中双旁路14例,三旁路1例。旁路组合以同侧、同性(指显性或隐匿性)多见。射频消蚀均成功地阻断了全部旁路,成功率100%。本研究表明,多数多房室旁路是在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蚀术中发现,但详细的术前资料分析亦能发现有某些线索存在。采用“剥笋法”逐条消蚀房室旁路是避免遗漏旁路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低功率(15~25W)射频消蚀治疗心动过速20例,其中1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旁道均在左侧,9例成功.7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蚀慢径路与2例起搏器术后快速性房颤消蚀房室结均成功.1例室性心动过速消蚀不成功,总成功率90%.低功率射频消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射频消蚀阻断慢径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摘要)吴书林,李海杰,欧阳非凡,郑祥生,尹滔业,孙家珍,冯建章20例径食管心房调搏等临床检查诊断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病人,男5女15,平均年龄48.4(22~67)岁,心动过速发作史21.3(2~50)年...  相似文献   

19.
房室旁路射频消蚀后的T波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2例预激综合征患者旁路射频消蚀术后的T波改变.并对其临床意义做了讨论.病例和结果例1.男性46岁,主诉发作任心悸8年。心电图示领激综合征宽定上性心动过速干1992年1月入院行射频消融术。入院后体检,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器质性心脏病。常规12导联心电图示A型硕激,旁略位干左后间隔。入院后第10天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水。术中标测旁略位于左后间隔。放电6次(每次10~30秒)后体表心电图delta波消失.心室起搏示室房分离,不能诱发室上速,表明分路阻断。术后每日查心肌酶(CPK、CK-MB)2次共3天,均在正常范围。24h…  相似文献   

20.
射频消蚀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性心律失常,其中室速与室早各2例。治疗后3例心律失常消失,1例术后发作一次非持续性室速,再用氟卡胺变为有效。随访3—6个月,未发现与消蚀有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