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胞磷胆碱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加用胞磷胆碱治疗,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清学指标、炎症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10.34±1.56)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为(60.69±6.25)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CMP-14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为(10.23±1.52)μmol·L-1、(8.75±1.12)μg·L-1、(9.52±1.14)μg·L-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相似文献   

2.
胞磷胆碱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2岁,于2003年10月8日8时因突感左侧肢体不便,跌倒在地,精神烦躁不安,轻微头痛。呕少量胃内容物,呈喷射状。急诊入我院内科治疗。体检:T37℃,P83次/min,R20次/min,BP140/85mmHg,神清,查体不合作,烦躁、颈硬,左侧肌力Ⅱ级,腱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右侧肌力、肌张力正常,巴氏征阴性,其他无特殊。CT示:右侧颞叶  相似文献   

3.
胞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是围生期新生儿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我院近几年对收治的 4 8例在原有疗法的基础上 ,加用胞磷胆碱 ,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参照 1989年 8月济南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1] 确诊 ,男 34例 ,女 14例 ,年龄 2~ 72h ,均为足月儿 ,平均体重 3kg ;均有窒息史 ,HIE轻度 12例 ,中度 30例 ,重度 6例。1.2 治疗方法  4 8例随机分 2组 ,从年龄、窒息时间、临床表现及临床分度无明显差异 ,均给吸氧、抗感染、控制惊厥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胞磷胆碱 10 0~ 12 5mg d ,加入 5%…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清hs-CRP、TNF-α、MMP-9水平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3%,明显高于对照组85.0%(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治疗,可进一步降低血清炎性介质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6.
樊丽 《中国乡村医药》2007,14(11):32-3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主要由围生期窒息所致,以脑病的一系列表现为临床特点的缺氧性损害,是我国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神经系统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1]。为寻求本病有效疗法,我院对缺氧缺血性脑病住院患  相似文献   

7.
8.
胞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胞磷胆碱加对症治疗对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80例(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为生后24h内)给予胞磷胆碱0.125g,iv,dripqd,共用7~10d。同时应用吸氧、碳酸氢钠、补液、止惊、能量合剂等对症治疗,对照组为同样病人60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同治疗组)只应用上述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有总有效率68%,P<0.01。结论:胞磷胆碱加对症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较单纯对症治疗为优。  相似文献   

9.
胞磷胆碱(Citicoline)、化学名胞嘧啶核苷二磷酸胆碱(cytidine diphosphate choline,简CDPC)是一种脑代谢激活剂,能增强脑干网状结构,尤其是与意识密切相关的上行性网状结构激活系统的功能,增强锥体系统的作用,抑制锥体外系的作用,促进苏醒。可降低大脑血管阻力,增加大脑血流量,改善大脑血液循环,提高大脑耗氧量,促进大脑物质代谢。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现就本品近年的临床应用概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与胞磷胆碱应用治疗老年人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纳入32例老年缺血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首先使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对照组加用胞磷胆碱应用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有效率为87.5%,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同时间神经行为评分与对照组相比,第7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应用治疗老年人缺血性脑病疗效好,症状改善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试验组57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每次100 mg,qd,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每次30 mg,bid,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2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血浆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花生四烯酸(AA)和腺苷二磷酸(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23%(52例/57例)和68.42%(39例/5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NIHSS评分分别为(5.53±1.24)和(10.02±1.26)分,Lp-PLA2分别为(18.00±4.68)和(31.84±5.62)μg·L-1,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94.50±3.16)%和(70.65±3.60)%,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56.49±0.36)%和(45.21±0.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头痛为主,对照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以药物过敏反应、头痛和耳鸣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75%和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其能显著降低血浆Lp-PLA2水平和NIHSS评分,提高AA和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上海市同仁医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依达拉奉组单用依达拉奉30 mg/次,2次/d;胞二磷胆碱组单用胞磷胆碱,750 mg/d;联合用药组联用两药。3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及后14、90 d,测量患者血清超氧物歧化酶(SO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分析临床疗效,检测药物安全性。结果 3组治疗前血清中SOD、NSE、Hs-CRP水平以及NIHSS、ADL及MAS分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4 d,联合用药组SOD高于依达拉奉组(P>0.05)、胞二磷胆碱组(P<0.05)组,NSE、Hs-CRP低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治疗后90 d,联合用药组SOD高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NSE、Hs-CRP低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3组NIHSS分数在治疗后14、90 d降低(P<0.05),ADL及MAS分数升高(P<0.05);联合用药组NIHSS分数在治疗后14、90 d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ADL及MAS分数明显高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14 d疗效分布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14、90 d后治疗有效例数及总有效率均高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暂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相较单用依达拉奉或胞磷胆碱,两药联合运用更能有效减少自由基水平、保护神经元,更好地改善病情及预后,更有利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1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增加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Citicoline (cytidine-5′-diphosphocholine or CDP-choline) is a precursor essential for the synthesis of phosphatidylcholine, one of the cell membrane components that is degraded during cerebral ischemia to free fatty acids and free radicals. Animal studies suggest that citicoline may protect cell membranes by accelerating resynthesis of phospholipids and suppressing the release of free fatty acids, stabilizing cell membranes, and reducing free radical generation. Numerous experimental stroke studies with citicoline have shown improved outcome and reduced infarct size in both ischemic and hemorrhagic stroke models. Citicoline has been studied worldwide in both ischemic and hemorrhagic clinical stroke with excellent safety and possibly efficacy found in several trials. A meta-analysis of four randomized US clinical citicoline trials concluded that treatment with oral citicoline within the first 24 h after a moderate to severe stroke is safe and increases the probability of complete recovery at 3 months. Citicoline clinical efficacy trials are now continuing outside of the US in both ischemic and hemorrhagic stroke. A citicoline supplement is now available from several sources on the internet.  相似文献   

15.
吴玉尽 《上海医药》2016,(13):44-4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内一科住院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血清Hcy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可通过多途径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从而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90 mg,在1 min内静脉推注总药量的10%,剩下的90%在1 h内静脉泵入。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静脉滴注苦碟子注射液,40 mL/次加入生理盐水300 mL,1次/d。两组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神经功能受损程度(NIHSS)评分、氧化应激水平,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胱抑素C(Cys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1.07%,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  相似文献   

17.
尹勇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5):67-6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3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卧床休息、低盐饮食、低流量吸氧及依达拉奉注射液等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对其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14d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63.64%,明显低于实验组的84.85%,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65,P〈0.05),且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型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联合基础用药的研究方法,以0.9%NaCl注射液为安慰剂,依达拉奉注射液为试验药,每次20 mL/支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一日2次,疗程为14 d。结果:本研究共入组病例238例,其中试验组119例,安慰剂组119例。试验组患者,接受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以后,自治疗第7天起,神经功能评分即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间差异显著增加。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是一种治疗急性缺血型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我院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6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西药组和联合组各68例,西药组患者给予口服75 mg氯吡格雷治疗,1次/ d,共30 d,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300 mg血栓通粉剂+150 ml生理盐水混合)治疗,2次/ d,共30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14、21 d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并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西药组和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9.12%、83.82%,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7、14、21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而ADL评分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更为良好的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作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消栓通络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2年5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53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次,溶于生理盐水100 mL,1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消栓通络胶囊,6粒/次,3次/d。两组用药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白细胞介素-8(IL-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81.13%,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8、ICAM-1、VCAM-1水平明显降低,而VEG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