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有效17例,占56.7%,无效13例,占43.3%。无效组溶栓后6小时QTC离散度(Qdcd)较溶栓后2小时延长(81±27ms与64±26ms:p<0.01),有效组溶栓后6小时较溶栓后2小时Q...  相似文献   

2.
Q-T间期离散度是指心电图各导联Q-T间期的差异,它代表心室肌复极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1990年Day等首先证实Q—Td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探讨飞行人员Q-Td的正常值,我们对740例健康飞行人员心电图Q—T间期和Q—Td进行了测定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汪海燕  刘沪  钟振富  李红  马东星 《武警医学》2000,11(12):694-695
我们测定9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以期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QTd的改变与左室肥厚,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1998年5月~1999年11月住院及门诊初诊的高血压病患者91例,其中男59例,女32例,年龄60~72岁。均符合下列标准:(1)符合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2)无心房扑动的颤动;(3)无传导阻滞;(4)无心绞痛及心肌梗塞;(5)无电解质紊乱;(6)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7)无心力衰竭。91例患者经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后分为左室肥厚组50例和左室正常组41例。左室肥厚组的诊断标准是:(1)心电…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常规抗心肌缺血治疗,实验组常规抗心肌缺血治疗加用阿替洛尔。结果:实验组治疗后QTmax无改变(P>0.05),心率显著减慢(P<0.01),QTmin延长(P<0.01),QTd、QTcd缩小(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可缩小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有效降低其猝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LE病人QTd及JTd变化与病情活动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3导同步12导联心电图,对64例高原SLE的心电图QTd、JTd进行追踪观察,判定其统计学意义;结果:①心脏损害组QTd、JTd显著高于非心脏损害组,可做为评估SLE心脏受累的重要参考指标;②心脏损害组中,死亡组QTd、JTd显著高于非死亡组,QTd、JTd〉80ms者100%死亡,70 ̄80ms者20%死亡,QTd〈70ms  相似文献   

7.
QT间期离散度(QTd)是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上QT间期的最大值(QTmax)与最小值(QT mix)之差.它作为一种反映心脏各部位复极化的指标,对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等引起的心肌功能的形态变化,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我们测量了80例患者的QT间期,为探讨冠状动脉病变对QTd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维庭  李新治 《人民军医》1997,40(11):645-647
近年来人们已注意到心电图QT离散度(QTd)、校正QT离散度(QTcd)或QJ/J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我们收集1973年3月~1996年3月因AMI住院卫心电图资料较完整的患者25例,就QTd、QJ/JT作一分析。1对象和方法1.且对象选择发病24h内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的AMI25例,男21例,女4例,年龄65±19岁。25例心电图共389份,包括发病前、发病时及硬死后心电图记录。梗死前每份心电图均无慢性永久性柬支传导阻滞。1.2方法1.2.回仪器5合标准心电图机,性能良好,纸速25mm/ha,标准12个导联。互.2.2测值每份心电…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高血压病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 所有入选对象入选后记录标准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计算QTd。95例高血压患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计算左室心肌重量指数,依据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分为无心律失常组、轻度心律失常组及复杂心律失常组,比较不同情况间QTd差异。结果 高血压伴室性心律失常者QTd(57.36±9.1)与高血压无定性心律失常者比较QTd(38.91±9.21)显著增加(P<0.05);高血压伴复杂室性心律失常者QTd(74.82±12.62)与高血压伴轻度心律失常者比较QTd(41.89±10.51)显著增加(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QT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有关,在伴左室肥厚情况下,复杂心律失常的发生与QTd及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10.
QT离散度(QTd)指同一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评价心脏复极同步程度的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早期QTd及JT离散度(JTd)与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死亡的关系。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3年1月~1998年3月资料完整的AMI患者108例,均为发病48h入院,全部符合WHO标准。其中男83例,女25例;年龄39~82岁,平均(631±92)岁。包括前壁梗塞23例,前间壁34例,下壁26例,复合壁25例。并除外束支传导阻滞、电解质异常及使用过影响心肌复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病例。根据…  相似文献   

11.
在多种心脏病理情况中 ,如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均可观察到QT离散度 (QTd)的增加 ,与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有关。冠心病患者可见QT离散度的延长[1] ,本文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QTd变化 ,探讨缺血再灌注后QTd能否改善及其意义。1 对象和方法1 1 资料  3 7例PTCA患者 ,男 2 6例 ,女 1 1例 ,平均年龄(5 4± 1 2 )岁 ,其中心绞痛患者 2 9例 ,心肌梗塞患者 8例 ;冠脉造影证实病变狭窄 >70 % ,其中冠脉单支病变 2 7例 ,2支及以上病变 1 0例。均除外电解紊乱及药物影响 ,无室内传导阻滞。同时观察本组病人及另…  相似文献   

12.
杨凌伟 《西南军医》2007,9(3):82-82
QT离散度(QTd)是指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间QT间期的差异,反映的是心室肌复极的不一致性和心电的不稳定性。我科2004年6月-2006年12月收住原发性高血压(EH)并左室肥厚(LVH)患者80例,通过与无LVH者(对照组)比较QTd的变化,探讨EHLVH患者QTd增加对评价致心律失常危险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毅 《人民军医》1999,42(9):523-524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上各导联QT间期的变异程度。其大小反映了各部分心室肌复极化不均匀的程度。我们分析了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AMI)60例的QTd临床及其与预后的关系。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1980~1998年青壮年AMI60例,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均为发病24h以内的住院患者,且排除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和入院前应用影响QTc间期的药物。男48例,女12例,30岁以下21例,31~39岁39例,平均年龄34岁。AMI诊断依据为临床表现、典型的心电图(ECG)和血清谷草转氨酶(SGOT)或乳酸脱氢酶(LDH)的动态改变。1.2 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化矿泉浴对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活动指数(MPI)及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将诊断明确的冠心病患者132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随机分为两个组,每组66例,观察组行磁化矿泉浴,对照组行单纯矿泉浴,每天治疗1次,每次15 min,15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左室MPI及QTd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PI与QTd均明显缩小,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之比(E/A)与射血分数(EF)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化矿泉浴可提高冠心病患者左室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5.
QT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毅  袁牧 《人民军医》2000,43(7):408-409
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间QT间期的差别称为QT离散度(QT,disperson,QTd),它反映心室复极时间的局部差异’“。我们分析了住院期间摔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12例与存活的住院AMI人院时心电图的QT离散度的关系,探讨其能否预测心性摔死。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985~1999年,我院住院的青壮年AMI29例,男21例,女8例;年龄24~38岁,平均用岁。所有病例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且为24h以内的住院患者。AMI诊断符合以下3条标准中的两条:(1)典型症状;(2)典型心电图演变;(3)典型心肌酶学演变曲线。并去除严重的电解质…  相似文献   

16.
韩宇娟  谢志泉 《人民军医》1999,42(6):335-337
电生理研究表明,QT间期延长反映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增加。近年来,人们认为QT离散度(QTD),即心肌最早复极与最晚复极的时间差值,是代表心肌复极不同步的良好指标,并发现QTD增大,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应急诱发心肌缺血等多种心脏疾病,且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有关,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能明显减少梗死后心肌复极的离散度[1,2]。我们就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心肌复极电生理的影响进行探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5~1998年成功施行PTCA89例,其中男71例,女18例;年龄36~72岁,平均59.3岁。近期(>40d)心肌…  相似文献   

17.
方芳  唐秀媚 《人民军医》2002,45(2):90-9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高血压病病人的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是治疗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 (LVH )的首选药物[1] 。为观察依拉普利对高血压病人LVH的影响 ,并对其与QT离散度 (QTd)的相关性作出评价 ,我们选择符合WHO/ISH分级诊断标准的Ⅱ级高血压病 90例进行了相关观察。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男 5 6例 ,女 34例 ,年龄 4 2 72 (5 6 2±15 8)岁。所有病人治疗前均经心脏彩超证实左心室肥厚 ,均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心、肺疾患。1 2 方法1 2 1 服药 所有高血压病人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对心电图QT离散度(QTd)、矫正QT离散度(QTcd)及左室电压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5月-2011年10月在空军总医院心脏中心成功接受介入封堵治疗的VSD患儿50例。对患儿术前、术后1d及术后6个月的心电图、心脏彩超结果进行分析,测量QTd、QTcd、RV5、SV1、Ra VL、SV3、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观察介入封堵术后QTd、QTcd、左室电压(RV5+SV1、Ra VL+SV3)的变化特点。结果介入治疗术后QTd、QTcd较术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术后左室电压(RV5+SV1、Ra VL+SV3)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封堵治疗VSD后QTd、QTcd明显缩短,左室电压明显下降,显著改善了心室的电重构。  相似文献   

19.
20.
毛建斌  周燕  李金升  杨梅 《人民军医》2001,44(11):641-643
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房构形改变作为高血压病早期心脏受累的指标日益受到重视[1] 。既往研究表明 ,用心电图Macruz值 (P/PR段 )和P波宽度以及P波终末电势 (PTFV1)也可作为判断左房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指标[2~ 4 ] 。P波离散度 (Pwavesdispersion ,Pd)是指心电图上最宽P波时限 (Pmax)与最窄P波时限 (Pmin)的差值 ,它的异常往往提示心房肌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5] 。为此 ,我们将Pd与标志左房构形改变的超声参考指标相互结合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二者间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1 1 1 高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