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食管粘膜活检对食管癌前病变诊断的重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食管粘膜上皮活检取样对食管癌前病变检出的重复性的影响,对来自河南食管癌高发区28例患者行食管内镜检查和中、下段粘膜活检组织学病理检查,10d后对同一人群作重复检查。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第二次粘膜活检组织中,食管中段24%的患者病变减轻,28%的患者病变加重,48%的患者病变维持不变。食管下段粘膜活检中,48%的患者病变减轻,16%的患者病变加重,32%的患者病变维持不变。结果提示,粘膜活检取样误差是造成以往报道人群癌前病变随访中出现病变“逆转”或“进展”的一个因素。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聚集的重复性检出率较高,可能是食管癌变过程中的有效生物学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
3.
碘染色诊断食管粘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宾  龚宝丽  毕春山 《北京医学》1999,21(2):98-100
利用2%复方碘溶液对12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进行了食管粘膜碘染色,其中100例为肉眼观察可疑粘膜病变者,20例为食管癌术前病例。在100例可疑粘膜病变中,对碘呈不规则染色者82例。经病理检查:早癌2例,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20例,不同程度炎症53例,7例经病理检查未发现显著病变,病变检出率为91%。  相似文献   

4.
翁阳 《海南医学》1995,6(3):187-190
一般认为,胃肠粘膜上皮细胞癌前并非是由正常细胞一跃而变为癌细胞,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发展为恶性肿瘤之前,常经历多年持续的癌前变化。若能及时识别和治疗这些病变,不失为防治胃肠癌的有效途径,在胃粘膜癌前病变研究方面,有两种病变是目前的研究重点:即圄格膜异型坦生和肠上皮化生。肠道的癌前病变主要为肠腺瘤,尤其是异型增生的场脉瘤。多数学者认为异型增生是重要的癌前病变,胃肠粘膜的异型增生与胃肠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成为人们当今研究的重点,尤其是重度异型增生与高分化腺癌之间是否存在着本质的差异,重度异型增生是否可…  相似文献   

5.
1996年6月~2003年1月,本院共做胃镜检查16400例,其中食管粘膜损伤92例,检出率0.56%,现报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92例,其中男61例,女31例,年龄18~72岁,平均41.2岁.<40岁42例,40~60岁36例,>60岁14例.致伤原因:骨刺伤32例,吞食异物16例,药物致伤14例,饮食烫伤11例,吞食猪排骨、鸡骨及果块6例,其它13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食管粘膜中端粒酶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RAP)检测44例食管癌组织,31例不典型增生,15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44例食管癌组织中,35例端粒酶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9.54%.3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中,18例端粒酶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8.1%.15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仅有4例端粒酶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26.67%.统计学分析,3组比较端粒酶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表达与浸润深度、大体类型、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结论端粒酶的激活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端粒酶活性对预测食管癌的发生和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8.
本文旨在研究左旋咪唑(Levamisole)对食管癌的预防作用。食管癌前病变是食管癌发病过程中的必经阶段,防治食管癌前病变是预防食管癌的重要措施。Wistar大鼠82只,用甲基戊基亚硝胺(N—methyi—N—amylnitrosamine,简称MANA)诱发食管上皮增生,经105天实验显示左旋咪唑(每天10mg/kg,6次/周)具有与太洛龙相似的抑制食管癌前病变作用,并降低血清中MANA的含量。但是,左旋咪唑使大鼠体重增加变快,而太洛龙则使之变慢。结果表明左旋咪唑为优。  相似文献   

9.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的内镜诊断和治疗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沈云志,茹佩瑛,刘玉春关键词食管贲门粘膜撕裂,内镜,诊断,治疗我院自1975年6月-1992年5月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38例,现就其临床表现、内镜诊断和治疗分析讨论如下。1临...  相似文献   

10.
食管粘膜延长行食管胃吻合术800例杨栋,赵文增,赵松,王铁栓,张水兰,怀仁林,刘肾修(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郑州450052河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心外科郑州450003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胸心外科郑州450003)关键词食管;粘膜延长;食...  相似文献   

11.
<正> 为降低食管胃吻合术后的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自1990年起,我们在杨俊等人提出的食管胃粘膜单层缝合加深包埋吻合法的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参考深包埋吻合法及近年来国内一些作者提出的食管胃分层吻合法的报  相似文献   

12.
13.
人食管和贡门癌前病变的细胞增生生物学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Ki-67和溴脱氧啶嘧核苷(BudR)标记的S期细胞的三种生物学指标,测定人食管和贲门粘膜活检上皮正常和不同程度的癌前病变细胞增生状况。食管粘膜上皮从正常到基底细胞增生,上述指标变化幅度不大,但从基底细胞增生到间变时,PCNA和Ki-67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贲门随上皮病变的加重,PCNA和Ki-67阳性细胞逐渐升高。在同一类病变,PCNA和Ki-67阳性细胞数几乎是  相似文献   

14.
<正>从1994年5月~1997年4月,我们应用延长食管粘膜行单层宽边吻合术47例,未吻合口瘘和狭窄,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色素内镜(美蓝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7例有食管症状但内镜下肉眼观察未见食管明显黏膜改变或可见浅表病变的患者病灶进行2%美蓝染色,对呈现蓝色区域和非蓝色区域进行多点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107例患者均成功行2%美蓝染色。其中美蓝深染色33例(30.8%),病理确诊为食管癌4例,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19例(重度不典型增生8例),食管炎10例;美蓝浅染色42例(39.2%),病理确诊为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1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食管炎31例;无明显蓝色区域32例(30.0%),病理确诊为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2例,食管炎30例。对1例食管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行内镜下治疗,随访1年余,病情未进一步发展。结论美蓝染色内镜有助于发现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胃镜下粘膜切除术诊治高发区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胃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在诊治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1月至2008年11月胃镜下行EMR治疗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碘染色后病变粘膜呈淡染区或不着色区患者67例,单纯活检病理发现早期癌6例,EMR组织标本证实为癌者9例。单纯活检癌检出率8.95%,EMR组织癌检出率13.34%;单纯活检病理与EMR组织病理对照相符者46例,占70.15%,不相符者占29.85%。未发生大出血或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内镜随访1-3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EMR操作简单、安全,在食管癌高发区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诊疗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食管粘膜活检取样误差的发生机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粘膜活检取样误差的发生机制及对策。方法:对来自河南食管癌高发区28例患者行食管内镜检查和中、下段粘膜活检组织病理检查,10天短期随访后对同一人群作重复检查;并对88位无症状受检者进行碘染与活检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第二次粘膜活检组织中,食管中段24%的患者病变减轻,28%的患者病变加重,48%的患者病变维持不变。食管下段粘膜活检中,48%的患者病变减轻,16%的患者病变加重,32%的患者病变维持不变;碘染受检者的食管粘膜中染色正常和染色异常的粘膜组织在癌前病变各阶段的构成比无明显差异。组织形态学测量显示:各级癌前组织与正常上皮组织的厚度无明显差异。结论:粘膜活检取样误差可严重影响组织病理学检查随访结果。食管粘膜癌前病变,特别是较轻度病变的厚度与同期正常上皮无明显改变,造成内镜下识别困难,是造成取样误差的重要因素。碘染可明显提高内镜下病变与同期正常组织的识别,但对小范围病变的活检准确度仍需改进。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聚集的重复性检出率较高,可能是食管癌变过程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19.
20.
食管癌前病变P53肿瘤抑制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型DNA序列测定技术对食管癌高发区河南辉县和林县居民食管癌前病变和癌组织进行P53肿瘤抑制基因第5,6,7和8外显子突变分析。在37例非癌患者活检组织中共发现3例突变。其中1例发生在正常上皮,3例发生在基底细胞增生,4例发生在间变。突变均发生在第5外显子。3例在175密码子,2例在176密码子,其余3例分别在159,132和135密码子。29例鳞癌组织检查发现16例P53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