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修补房间隔缺损8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优点。方法 86例房缺患者,在常温或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手术修补,缝闭房间隔时注意排气。结果 全组无死亡。并发肺炎2例,治愈,?A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3d后自行转为窦性心律。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对内环境影响小,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及心律失常少,房缺手术由于术野表浅,操作容易,可作为该术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2.
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腔镜心脏外科被认为是自体外循环问世以来,是心脏外科领域里又一次重大技术革命,是现代微创心脏外科的代表性手术。与传统的手术相比,胸腔镜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具有以下优点:皮肤切口小(1-2cm),不切断肌肉,无骨骼损伤,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后疼痛轻,术后5-8天就可以出院,符合美容要求,费用低于传统心脏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比较单操作孔胸腔镜心脏不停跳下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行房间隔缺损修补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于2015年9月—2018年12月被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5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单操作孔胸腔镜组)25例,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对照组(常规胸正中手术)27例,采用传统胸正中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总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随访情况。 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2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上下腔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0.80±4.70) h vs.(14.28±6.13) h,t=2.282,P=0.027]、监护室时间[(28.19±9.15) h vs.(46.54±21.51) h,t=4.053,P<0.001]、术中输血量[(216.00±172.43) mL vs.(366.67±227.02) mL,t=2.679,P=0.010]、术后24 h引流量[(146.32±157.78) mL vs.(315.37±251.87) mL,t=2.893,P=0.006],住院天数[(14.84±3.33) d vs.(19.48±7.46) d,t=2.933,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后随访2~36个月,无残余分流及其他异常,随访结果均满意。 结论 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房间隔修补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安全、有效、可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切口更美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心脏畸形之一,约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17%左右。本文通过对采取两种术式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各项参数的比较,探讨分析心脏不停跳与心脏停跳这两种手术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黄耀联 《广西医学》2011,33(6):772-773
目的 观察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均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结果 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体外循环时间(36.8±12.5)min,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平均住院时间11 d,1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采用机器人手术系统(da Vinci Si)辅助和完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进行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s,ASD)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开展的38例ASD手术,其中25例接受机器人不停跳ASD修补术(机器人组),13例全腔镜右胸3孔不停跳ASD修补术(全腔镜组)临床效果。结果:术毕食道超声评估两组患者心内畸形均成功矫治,无术式转化,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机器人组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上较全腔镜组明显延长(P < 0.05),但在术后机械通气、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引流量上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全部患者原扩张的右心房、右心室及左心房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 < 0.05);两组患者间右心改善效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与手术方式无关。出院后随访复查1~6个月,无伤口愈合不良、残余分流等并发症;心功能均为Ⅰ级。结论:机器人和全腔镜不停跳ASD修补术安全可靠,可重复性高,疗效满意,微创效果佳;机器人辅助下能完成更为复杂的心脏手术。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1年 4月完成心脏不停搏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9例 ,其中单纯房间隔缺损7例 ,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 1例 ,合并肺动脉高压 1例 ,均痊愈出院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9例患者男性 7例、女性 2例 ,年龄 5岁至 2 3岁。患者平时易患上呼吸道感染。体检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Ⅰ / 6~Ⅱ / 6收缩期杂音 ,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 ;胸片示右房室增大 ,双肺充血 ,心胸比例5 0 %~ 6 0 % ;彩超示房间隔缺损 10~ 4 0mm ,均为左向右分流 ;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 1例 ,合并肺动脉高压 1例。1.2 手术方法 患者平卧位 ,胸骨正中切口 ,常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D?3D全腔镜下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探讨3D全胸腔镜下不停跳房间隔缺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经全腔镜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其中3D腔镜组35例,2D腔镜组53例,两组患者均经股动脉?股静脉或颈内静脉及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右侧胸壁3个微创切口行房间隔缺损修补?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中转开胸?两组患者补片使用情况无明显区别,使用补片和未使用补片条件下术中转机时间?手术时间3D组均明显小于2D组,3D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小于2D组(P < 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均未出现残余漏等并发症?结论:3D全胸腔镜下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安全有效,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具备与开放手术的共同优势,手术解剖更精细,缝合操作相对容易,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手术在常温深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下施行,沿右侧第5肋间切开皮肤,经第3或第4肋间入胸,距右膈神经前2.0cm纵向切开心包,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常规建立体外循环时间为(36.0±14.4)min。心脏跳动下切开右心房,直接缝合和自体心包片或涤纶片修补缺损。结果 5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时间(6.3±2.8)h,监护时间(35.3±16.4)h,术后住院(7.5±1.2)d。术后胸腔引流量(250.8±175.3)mL。54例(94.7%)未输库血。术后随访3个月~4年,心功能较术前改善。结论 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修补房间隔缺损,微创美观,安全可靠,手术操作简单,库血用量小,疗效满意。房间隔缺损及合并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患者的手术治疗均可采用此技术。  相似文献   

10.
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经右侧腋下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修补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结果。方法 1999年10月至2001年12月,我科为11例房间隔缺损的患者经右侧腋下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了缺损修补术。结果 平均均口长度7.6cm,平均体外循环时间35分钟,术后有患者无房水平分流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和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心脏跳动中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44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为了避免心肌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我们设计了体外循环下心脏跳动中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方法:144例室间隔缺损(VSD)接受了该手术,术中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心脏缓慢空跳40~50次/min,鼻温控制在31~35℃之间。结果:术后病人病情稳定,无低心排综合征,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无气栓,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残余漏2例,发生率1.4%(2/144)。死亡2例,占1.4%。结论:与心脏停跳下手术相比,心脏跳动中VSD修补术简化了操作,心肌无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状态,对减少和预防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及Ⅲ°AVB等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右侧剖胸心脏不停跳下行房室缺修补6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右侧剖胸心脏不停跳下行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方法64例均采用腋中线至锁骨中线6~10cm弧形切口,经第4肋间入脑。心包自隔神经前2cm处电凝切开,上至升主动脉心包反折处,下至下腔静脉入口处,悬吊心包于切口周边。阻断上、下腔静脉,心脏在空跳下平行房室沟切开右心房显露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处。缺损小于2.5cm的ASD直接缝合14例,大于2.5cm的ASD取自体心包片4-0Prolene线连续缝合修补16例。小于1.0cmVSD直接缝合修补26例,大于1.0cmVSD用涤纶片5~0Prolene线连续缝合8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体外循环时间(34±1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4~8h。平均住院8d痊愈出院,随访2~18个月,均恢复健康,心功能达Ⅱ级以上。结论右胸切口结合心脏不停跳行房间隔、室间隔缺损修补,损伤轻,出血少,切口隐蔽美观,可避免心肌再灌注性损伤,有利于心功能恢复,是一种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导管或非体外循环经胸小切口以Amplatzer ASD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价值。方法:3例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股静脉穿刺经导管及1例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MTEE)引导下非体外循环经右胸小切口置入Amplatzer ASD封堵器堵闭ASD。结果:4例均在超声引导下成功地使用封堵器堵闭ASD,术中监测ASD的最大伸展径与术前测量基本一致,超声可实时指导封堵器准确地置入和堵闭ASD的操作全过程,显示封堵器与周围房间隔咬合完好,房水平基本无分流,无瓣膜功能和静脉回流障碍,即刻评定手术效果。结论:超声对Amplatzer ASD封堵器堵闭ASD的术前病例筛选、术中监测和术后随访均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4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效果及围手术期经验。方法13例4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年龄41~67岁,平均(45.9±5.6)岁。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8例,其中中度以上关闭不全6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房颤3例。肺动脉平均压力为(36.5±17.1)mm Hg。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房间隔缺损修补采用直接连续缝合和心包片修补,术中在心脏跳动下探查二尖瓣和三尖瓣,决定是否对瓣膜进行处理。本组中7例行三尖瓣De vage成形,2例行二尖瓣成形术,为交界区修补。在心脏跳动下动态观察各瓣膜手术成形效果。结果13例患者术后全部生存,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和合理的手术方式,对合并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病变的探查和手术成形治疗有一定的优越性;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应加强心功能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修补室间隔缺损,取经右心房切口通过三尖瓣口术式者50例,取经右心室切口术式者30例,前者造成的心肌损伤小,异位心律和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前者是14%,后者是33.3%;心脏自动复跳率,前者是34%,后者是16.7%,且前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治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①目的探讨经导管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并进行疗效评价。②方法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选择适合封堵的ASD病人26例,在TTE及X线引导下行介入封堵术,术后通过TTE进行动态的随访观察。③结果26例病人全部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2例病人有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1例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50%以上病人接受了6个月随访。④结论经导管ASD封堵术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及安全性;介入封堵术疗效好、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TTE可以准确地应用于ASD封堵术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联合瓣膜置换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 :3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浅低温逆行灌注心不停跳组 )与对照组 (中度低温心停跳组 ) ,每组 15例。体外循环 (CPB) 15 0min。于 6个时点采静脉血 ,检测血浆心钠素 (ANP)及内皮素 (ET)。结果 :实验组 :转机后 ANP持续升高 ,逆灌开始 6 0 m in至CPB后与 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对照组 :ANP在阻断主动脉后 90 m in至 CPB后与 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实验组与对照组转机前 A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转机 6 0、90、12 0 min、主动脉开放30 min及 CPB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实验组 :转机后 ET持续升高 ,逆灌开始 90 min至 CPB后与 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对照组 :ET在阻断主动脉后 6 0 min至 CPB后与 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实验组与对照组转机前 E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转机 6 0、90、12 0 min、主动脉开放 30min及 CPB后对照组较实验组升高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联合瓣膜置换术有利于ANP的合成及释放 ,减少  相似文献   

18.
朱艺  吴朝光 《海南医学》2000,11(6):22-23
目的 探讨先心病室间隔缺损手术适应症和估计手术预后。方法 对86例先心病室间隔缺损患者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Ⅰ、Ⅱ级62例,手术死亡率为0;临床Ⅲ级10例,手术死亡率为20%(2例);临床Ⅳ级4例,手术死亡率为100%(4例)。结论 临床4级分级有助于确定手术适应症和估计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应用及疗效评价。方法:5例患者术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示ASD直径22-32mm。所有病例均在X线透视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术后24h、1个月、3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心电图及X线胸片观察疗效。结果:5例封堵器置入均获得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中3个月TTE随访显示有ASD均完全闭合,无残余分流。X线胸片示右心房、右心室缩小,肺血减少,肺动脉压力降低,封堵器位置固定。结论: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的心脏介入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及封堵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经胸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介入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患者30例,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ASD最大直径及缺损的所有边缘.所有病例均经导管置入特制国产ASD封堵器.术后3 d、1~6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X线检查.结果 30例患者均1次封堵成功.术中2例出现一过性Ⅱ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用阿托品对症处理后恢复.手术即刻,TTE显示,4例有微至小量残余分流,完全封堵87%;术后3 d,2例有微量残余分流.1~6个月复查,28例心脏大小恢复正常,2例并发心房纤颤,患者心脏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无1例残余分流,1年后随访未发现主动脉穿孔、心脏穿孔及心包积液.结论 经胸超声引导下介入是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