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活化物(u-PA)和明胶酶A(MMP-2)、明胶酶B(MMP-9)在腹主动脉瘤(AAA)组织中的表达及产生的源泉。方法 用u-PA和MMP-2、MMP-9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30例AAA组织和30例正常腹主动脉组织切片上检测u-PA和MMP-2、MMMP-9抗原(蛋白);用u-PA的寡核苷酸探针和MMP-2、MMP-9的cDNA探针以原位杂交方法,在上述AAA组织和正常腹主动脉组织的冰冻切片上探测u-PA和MMP-2、MMP-9的mRNA。结果 u-PA和MMP-9主要在AAA组织中层和外膜巨噬细胞表达,在正常腹主动脉组织中无表达;MMP-2在AAA组织中主要由中层平滑肌细胞表达,在正常腹主动脉组织中无表达。结论 由巨噬细胞产生的u-PA直接激活原MMP-2和原MMP-9,在AAA形成和扩张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50例髓母细胞瘤中uPA的表达,结合临床随访,使用Cox回归分析。结果 uPA染色定位于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Cox回归分析显示uPA是影响生存时间的一个独立的预后因子,它与预后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uPA可能是预测髓母细胞瘤预后的一个独立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3.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鼻咽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临床意义以及Ⅳ型胶原的分布形式。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对石蜡包埋的80例鼻咽癌标本和30例慢性鼻咽炎(对照组)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1)uPA阳性表达率鼻咽癌组织(80.0%)显著高于对照组(16.7%)(P<0.01);(2)鼻咽癌组织中uPA阳性表达率在Ⅲ-Ⅳ期(85.90%)高于Ⅰ-Ⅱ期(56.3%)(P<0.05),有颈部淋巴结转移(87.3%),高于无转移(64.0%),(P<0.05);鼻咽癌组织中uPA阳性表达级别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P<0.01),有颈部淋巴结转移也明显高于无转移(P<0.01)。(3)鼻咽癌组织中Ⅳ型胶原分布均呈崩解缺失型,未见包裹型。结论 uPA在鼻咽癌组织扩散中起重要作用,它与鼻咽癌病期进展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可作为判断鼻咽癌恶性度和估计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 PA)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L SAB法检测 5 0例髓母细胞瘤中 u PA的表达 ,结合临床随访 ,使用 Cox回归分析。结果  u PA染色定位于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Cox回归分析显示 u PA是影响生存时间的一个独立的预后因子 ,它与预后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u PA可能是预测髓母细胞瘤预后的一个独立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变的临床分期、癌灶肌层浸润深度、组织病理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关系,并分析Hpa与uP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Hpa与uPA在46例子宫内膜腺癌、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18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1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分析.结果 Hpa和uPA在正常内膜、增生过长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3%(13%)、17%(11%)、25%(25%)和54%(57%).Hpa、uPA在子宫内膜腺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内膜以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 <0.05).Hpa、uPA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分期、癌灶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Hpa与uPA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Hpa和uPA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展、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可作为临床预测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中期因子(MK)、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表达,探讨MK、UPA与胃癌的侵袭、转移的关系,并与MK、UPA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胃癌组)中MK、UPA的表达,并以20例胃癌旁(距离肿瘤边缘5 cm)的正常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 胃癌组织中的MK、UPA的表达率分别为63.33%、51.67%,对照组的MK、UPA的表达率分别为25.00%、1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全层的MK、UPA的表达高于浸润黏膜层、肌层的胃癌(P<0.05);低分化的MK、UPA的表达高于中分化胃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MK、UPA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胃癌(P<0.05).MK与UPA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9,P<0.001).结论 MK、UPA的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发展及预后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7.
李春平  王深明 《九江医学》2000,15(4):187-190
目的:探测明胶酶A(MMP-2)和明胶酶B(MMP-9)的蛋白在不同大小腹主动脉瘤(AAA)组织中表达高低的情况,证实在不同大小AAA组织中两者的蛋白表达高低不同。方法:用MMP-2和MMP-9的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在实验组26例不同横径大小的AAA组织(7例小AAA:4.0~5.5cm,11例中等大小AAA:5.6~6.5cm,8例大AAA:〉6.5cm)和对照组10例正常腹主动脉组织的切片上探测MMP-2和MMP-9抗原(蛋白)。结果:MMP-2蛋白表达在小AAA和中AAA高于对照组(P〈0.01),大AAA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AAA高于中AAA(P〈0.01);MMP-9的表达小、中、大AA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横径≤6.5cm的AAA组织中,MMP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受体(uPAR)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两者在侵袭转移性和非侵袭转移性肺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方法 采用ABC法检测uPA和uPAR在39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用Mc-Carthy方法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uPA和uPAR主要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且uPAtuPAR在侵袭转移性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转移性肺癌组织(P〈0.05)。结论 uPA和uPA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受体(uPAR)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两者在侵袭转移性和非侵袭转移性肺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方法 采用ABC法检测uPA和uPAR在39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用McCarthy方法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uPA和uPAR主要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且uPA和uPAR在侵袭转移性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转移性肺癌组织(P<0.05)。结论 uPA和uPAR的表达可能与肿瘤侵袭转移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毛囊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崔志鸿  杨恬  连小华  余瑾 《重庆医学》2002,31(10):956-957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毛囊发育过程中的原位表达及在体外培养的毛囊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和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技术研究了人及小鼠在毛囊生长周期的不同时期uPA的表达;体外培养小鼠毛囊外根鞘(outer root sheath,ORS)细胞并用ICC方法研究了ORS细胞uPA的表达。结果 在毛囊生长期的早期(即毛囊形成期),毛囊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表达uPA,而其它时期均不表达;体外培养的ORS有uPA表达。结论 uPA与Kc的快速增殖和迁移相关,在毛囊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实验性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大鼠正常动脉及腹动脉瘤模型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在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腹主动脉瘤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MP-3的表达。结果:正常动脉壁组织MMP-3蛋白表达为弱阳性或阴性,而动脉瘤组织中MMP-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阳性率为8/8/MMP-3阳性染色主要位于中膜的平滑肌细胞和外膜的炎症细胞,其中炎症细胞浸润的区域染色明显增强,MMP-3 mRNA在动脉瘤组织中呈阳性表达,在动脉外膜炎症细胞浸润的区域和小血管聚集区呈强阳性;对照组动脉组织未见MMP-3 mRNA阳性表达。结论:腹主动脉瘤组织中MMP-3蛋白及mRNA较正常动脉组织表达显著增高,尤其在炎症细胞浸润的区域表达明显增强;提示MMP-3可能在腹主动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的起始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受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复杂疾病,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腹主动脉瘤壁细胞外基质破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回顾了MMPs在腹主动脉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既往MMPs基因多态性位点与腹主动脉瘤的关系.分析表明,MMPs家族多种蛋白在腹主动脉瘤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MMP2、MMP3、MMP9等多个基因的多态性位点与腹主动脉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吲哚美辛对大鼠腹主动脉瘤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将腹主动脉瘤弹力蛋白酶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只.实验组皮下注射吲哚美辛(1.6 mg/d),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动脉瘤的形成率和动脉壁的组织学改变,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MP-9在动脉壁中的表达.结果:灌注1周后实验组大鼠腹主动脉瘤形成率为0,对照组大鼠动脉瘤形成率为100%,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组大鼠弹力纤维染色均可见弹力纤维不连续,结构模糊不清,但对照组大鼠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层数明显减少,胶原纤维溶解现象较严重,实验组弹力纤维层的损伤较轻;实验组大鼠动脉壁组织MMP-9蛋白表达为弱阳性或阴性,对照组动脉瘤组织中MMP-9蛋白表达则明显增强.结论:吲哚美辛能降低MMP-9的表达,直接影响大鼠腹主动脉中膜弹力蛋白层的降解和退变过程,抑制实验性大鼠腹主动脉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腔内隔绝术治疗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的经验.[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1年3月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确诊.在DSA指导下,经股动脉小切口将支架移植物导入腹主动脉内,从腔内将瘤体与血流隔绝.[结果] 16例腹主...  相似文献   

15.
秦昌富  戈小虎 《农垦医学》2009,31(4):317-319
目的:建立实验性腹主动脉瘤(AAA)新模型,探讨腹主动脉瘤中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实验组行聚四氟乙烯(PTFE)人工血管材料置人兔肾下腹主动脉修补缝合成瘤手术,分别于术后1d、7d、14d、28d取标本;对照组行兔肾下腹主动脉断流术,并于术后取腹主动脉组织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兔腹主动脉瘤组织匀浆中iNOS的浓度。结果:实验组兔腹主动脉成瘤术后1d、7d、14d、28d瘤体组织中iNOS的浓度分别为:22.129±2.518u/ml、27.337±5.321u/ml、36.047±4.584u/ml、44.756±1.799u/ml,对照组兔腹主动脉组织中iNOS的浓度为12.499±1.807u/ml;实验组兔腹主动脉瘤瘤体组织中iNOS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各实验组瘤体组织中iNOS的浓度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OS可能在腹主动脉瘤的发生、进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6.
腹主动脉瘤壁应力应变关系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腹主动脉瘤壁进行单轴拉伸试验,研究其应力应变关系、极限应力和极限应变。方法腹主动脉瘤壁样品置于拉伸试验机下进行单轴拉伸直至断裂,记录拉伸过程中拉力和变形,计算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极限应力、极限应变。分别使用指数函数和二次多项式对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进行拟合,其决定系数R2。结果指数函数方法拟合,R2的平均值为92.04%±5.42%。二次多项式拟合,R2的平均值为98.47%±1.17%。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多项式曲线拟合的R2显著大于指数函数(P<0.01)。瘤壁的极限应力为(0.809 4±0.384 2)MPa,极限应变为0.349 3±0.089 1。结论拉伸试验可用于测量腹主动脉瘤的应力应变关系、极限应力和极限应变。使用二次多项式拟合的准确性优于指数函数。  相似文献   

17.
“三明治”技术保留内脏动脉四分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资料患者,女,43岁,因"腹部隐痛3周加重1周"于2014年4月9日收治入院。患者3年前因突发胸背部疼痛于我院胸心外科诊断为:马凡综合征、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急诊行主动脉弓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直径28mm)。术后恢复好,口服华法林抗凝(3.75mg/d),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在2~3。1年前行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3周前腹部隐痛,逐渐加重,CT提示象鼻支架远端降主动脉假腔未完全血栓化,近膈肌段假腔扩张,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动脉瘤最大直径  相似文献   

18.
腹主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红 《当代医学》2009,15(29):627-628
目的总结6例腹主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方法术前做好访视,充分了解病人个体情况,作好护理预案。术中密切病情观察,应对护理;术后生命体征观察,特别是肢体血运,肠管血运,肾功能。做好护理健康教育,防止并发症。结果术后6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出院。结论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背景 ]以无痛性肉眼血尿为主的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罕见 ,易误诊 .[病例报告 ]患者年龄为 6 1岁 ,男性 ,以无痛性肉眼血尿伴血块为主要症状 ,做主动脉造影得以确诊 .因病变累及范围广 ,且累及肾动脉 ,故放弃手术治疗 ,只行保守治疗 .[讨论 ]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累及肾动脉时 ,也能引起无痛性肉眼血尿 ,应与膀胱肿瘤等加以鉴别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