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生活技能教育对苗族大学生人际间暴力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在某苗族聚居区高校内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苗族大学生376名进行生活技能教育,运用"大学生人际间暴力行为调查表"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使用EpiData3.1软件和SPSS19.0 for windows软件分别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苗族大学生人际间暴力相关知识显著提高(75%以上),态度明显转变(80%以上),各种人际间暴力行为的发生率降低。结论生活技能教育可以显著提高苗族大学生人际间暴力相关知识知晓率,促进相关态度的转变,降低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2.
珠海市城区初中生人际间暴力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珠海市城区初中生人际间暴力的发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两阶段整群抽样对151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暴力的总发生率为54.67%,发生频率为2.82次/人.以身体暴力为主,语言暴力次之,性暴力最低,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结构不健全、激惹他人是三类暴力共有的危险因素,而女生、母亲经商则是身体暴力特有的保护因素,留级、父亲为机关干部、经商、科教工作者、无业/待业/下岗、其他职业者是性暴力独有的危险因素.结论 珠海市城区初中生人际间暴力的发生率很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通力合作,共同维护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人性的哲学修订表,信赖他人量表和容纳他人量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579名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量、统计与分析。结果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其人际信任,人性的哲学正因子,容纳他人,被他人容纳各量表测量值与SCL-90的9个因子和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9个因子=-0.110~-0.373,P<0.05~0.01,r总均分=-0.151~-0.331,P<0.01);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人际信任各量表测量值明显低无心理问题者(t=4.45~6.55,P<0.001)。结论人际信任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提高人际信任改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人性的哲学修订表,信赖他人量表和容纳他人量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579名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量、统计与分析.结果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其人际信任,人性的哲学正因子,容纳他人,被他人容纳各量表测量值与SCL-90的9个因子和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9个因子=-0.110~ - 0.373,P ﹤0.05~0.01,r总均分=-0.151~ -0.331 ,P ﹤0.01);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人际信任各量表测量值明显低无心理问题者(t=4.45~6.55,P ﹤0.001).结论人际信任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提高人际信任改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恩施市中学生人际间暴力发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恩施市中学生人际间暴力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其发生现状,探讨影响因素,为教育等有关部门制定学生安全措施、预防和减少中学生人际间暴力、创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933名中学生调查其在1年中遭受人际间暴力的情况,使用EpiData3.0软件和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恩施市中学生人际间暴力的发生率为39.68%,其中心理暴力、身体暴力、性暴力的发生率分别为31.76%、26.13%、8.64%.中学生人际间暴力的高发时间为课间休息时,高发地点为教室.暴力事件使遭受暴力者感到气愤、学习热情下降、焦虑/害怕、计划报复等.遭受暴力的学生应对暴力的方式主要有忍让回避、针锋相对.中学生人际间暴力的影响因素有性别(OR=2.36)、户口所在地(OR=54.86)、父亲文化程度(OR=1.22)、辱骂威胁他人史(OR=1.73).结论 恩施市中学生人际间暴力发生率较高,以心理暴力最常见.人际间暴力危害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其学习、生活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暴力家庭中的中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人际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探讨师范大学生的人际归因风格及其与个性、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 ,以 1~ 4年级的师范大学生 6 19名为研究对象 ,用多维度 多归因量表 (MMCS)的人际关系分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 ,在各班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大学生在多维度—多归因量表的人际关系分量表评分中 ,内在归因分高于外在归因分 ,成功归因分高于失败归因分 ;男性的失败归因分高于女性。人际归因的“努力”这一项与EPQ的精神病维度成显著负相关 ,与症状自评量表的 11项统计指标无显著相关。“背景”、“运气”与EPQ的精神病维度、神经质维度有非常显著正相关。内在归因组与外在归因组的SCL— 90的 11项统计指标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师范大学本科生的人际归因总体上倾向于内在归因 ,成功归因要比失败归因更为内控。归因风格受性格、性别等因素影响 ,不同的归因风格对心理健康水平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桂西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探索桂西地区大学生的心理韧性、人际信任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人际信任量表(ITS)、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及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运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桂西地区114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桂西地区大学生SCL-90总分及各个因子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家庭暴力的关系 ,从而发现家庭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 ,对有家庭暴力的中学生 (包括对学生本人施暴及其它家庭成员之间有施暴倾向 )进行测试。结果 暴力家庭中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中学生常模 ;家庭暴力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育有严重影响 ;年龄越小影响越大。结论 家庭环境与青少年身心健康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师范大学生的人际归因风格及其与个性、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以1~4年级的师范大学生619名为研究对象,用多维度-多归因量表(MMCS)的人际关系分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在各班进行团体施测.结果大学生在多维度-多归因量表的人际关系分量表评分中,内在归因分高于外在归因分,成功归因分高于失败归因分;男性的失败归因分高于女性.人际归因的"努力"这一项与EPQ的精神病维度成显著负相关,与症状自评量表的11项统计指标无显著相关."背景"、"运气"与EPQ的精神病维度、神经质维度有非常显著正相关.内在归因组与外在归因组的SCL-90的11项统计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师范大学本科生的人际归因总体上倾向于内在归因,成功归因要比失败归因更为内控.归因风格受性格、性别等因素影响,不同的归因风格对心理健康水平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陈旸 《热带医学杂志》2003,3(2):234-235,209
目的 了解大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为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对教育学院 1 0 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专学生除了敌对一项与全国常模相近无差异(P >0 0 5 )外 ,躯体化低于全国常模 (P <0 0 1 ) ,其他各项均值高于全国常模 (P <0 0 1 )。结论 大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2.
浅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与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与应对方法,促进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方法 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以及常见的认知偏差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结果 大学生人际关系比较单纯、稳定,富有理想色彩,认知因素起着主导作用,但在认知上常会出现一些偏差。结论 大学生应端正交往动机,学习交往艺术,学会理解和宽容以增进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本科生心理健康水平,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487名昆明医学院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低于全国常模;男生女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为接近;不同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由高到低排列分别是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体质健康测试优秀与良好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及格的学生.结论 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对医学生的进行心理卫生指导,也要充分发挥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内在关系,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咨询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某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252名进行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问卷调查。结果高职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良好,社会支持以父母为主,家人和朋友给予的经济支持最多,朋友和同学给予的安慰关心最多;高职大学生一般不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女生获得的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都多于男生(P〈0.05),城市生源学生客观支持分高于农村生源学生,普通高职2年级学生客观支持分和社会支持分显著高于"3+2"学制学生,非独生子女主观支持分高于独生子女。SCL-90各症状因子与社会支持各分量表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状态与其心理健康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当前大学生对贫困生的信任状况,分析贫困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探讨合理帮困助学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某高校890名学生,使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872份。(1)被调查对象中,家庭低收入者176名(20.2%),其中132名(75%)经本人申请被确定为贫困生,44名未申报贫困生(;2)对贫困生的信任状况,50.6%的学生认为贫困生并不贫困,甚至有超消费行为(;3)低收入家庭学生和非低收入家庭学生对贫困生的信任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1)非贫困生对贫困生的信任度低,可能是形成贫困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2)建立合理、有效的可持续发展帮困模式,恢复对贫困生的信任,是高校帮困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大学生826名,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47%的大学生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较多的是强迫症、人际敏感、抑郁与敌对;在各因子得分均值上男生敌对高于女生,临床英语班在躯体化和抑郁高于其它专业,二年级各项普遍高于其它年级,且差异有显著性。不同生源地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意识水平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多。结论: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放在心理问题较多的低年级组,要关注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重度心理问题者占8.8%,有轻度心理问题者占29.9%;大学生中学习成绩差、对所学专业兴趣低、有失恋史、业余爱好单一、知心朋友少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结论: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学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人际归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彩虹  曹和安 《西北医学教育》2005,13(3):237-238,244
对归因方式、归因偏差、人际归因与心理健康、人际归因的特点、影响因素、研究方法与工具以及教育蕴涵等七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交往行为进行恰当的归因,为控制与调节学生归因后的消极情绪,培养和建立积极情绪,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高职学生精神信仰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高职生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提供有益参考。方法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心理健康问卷SCL-90,对广东省某高职院校770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实用信仰对人际敏感和强迫具有正向作用,金钱崇拜对人际敏感、强迫、抑郁和焦虑具有正向作用。结论高职学生的精神信仰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医学生校园人际关系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生人际关系的状况。方法:采用自编的“医学生人际关系调查问卷”对456名学生施测,结果:医学生交友态度在不同年级、南方与北方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于校园人际氛围,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不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师生关系.不同年级、贫困生、独生子女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宿舍人际关系,不同年级存在差异:结论:校园人际关系对医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应针对医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有效的人际交往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