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为前臂桡动脉皮支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12例成人上肢标本,分别从桡骨茎突上50mm处桡动脉和肱动脉插管灌注墨汁和红色乳胶,解剖观测桡动脉下段发出的皮动脉分支数目、管径、高度、分布范围及与其它皮动脉的交通与吻合。结果桡动脉下段(桡骨茎突尖上50mm范围内)桡侧发出有2~3条,尺侧发出有0~2条皮动脉。这些皮动脉与腕部动脉网的皮支间有广泛的交通与吻合。结论桡动脉下段的皮动脉及腕部动脉网的皮支多,而且非常恒定,通过前臂逆行筋膜皮瓣蒂部组织能为筋膜皮瓣提供充足的血供。可在前臂设计桡动脉皮支筋膜蒂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手背或手掌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
前臂桡侧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手部缺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前臂链式血供远端蒂筋膜组织瓣的解剖特点及其在手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14具新鲜前臂标本的血管灌注与显微解剖,观察了前臂筋膜皮肤的血供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和筋膜皮下组织瓣,修复手部创伤缺损24例。结果:前臂桡侧筋膜皮肤的血供来自桡动脉发出的数目众多的细小肌间隙穿动脉,这些穿动脉在深筋膜表面和浅筋膜的皮神经、皮静脉周围,形成环环相扣的纵向链式吻合血管丛。临床以桡骨茎突  相似文献   

3.
鼻唇沟皮瓣血供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的解剖特点,为鼻唇沟皮瓣血供提供形态学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指导临床应用.方法:①30例(6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解剖观察鼻唇沟的动脉血供及静脉回流;②在10例头部铸型标本上,观测鼻唇沟皮肤和皮瓣蒂部的动脉血管分布及静脉回流;③1例新鲜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从颈总动脉灌注明胶墨汁,切取鼻唇沟皮瓣并透明,观察血管分布及吻合;④临床应用鼻唇沟皮瓣修复各种病灶切除后组织缺损25例.结果:①解剖学方面:鼻唇沟部皮肤血供主要来源于面动脉,眶下动脉和面横动脉的分支,上述动脉发出小动脉入浅筋膜形成皮下动脉网,再由此发出分支至真皮下层形成真皮下动脉网.皮瓣蒂部血供来源于附近区域真皮下血管网;②临床方面:25例皮瓣均存活,术后外形满意.结论:鼻唇沟皮肤血供极为丰富.任何一处均可为蒂形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无需将主要血管包含在蒂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内、外踝血管网的构成,为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45例新鲜成人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内、外踝血管网的构成及其与小腿筋膜皮肤血管网的交通吻合。结果内、外踝血管网血供来源很多,在踝周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吻合。结论内、外踝血管网解剖位置恒定、管径粗、吻合丰富,可作为足部及小腿远段皮瓣的供养血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隐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隐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灌注1/10中国墨汁,观测营养血管的血供范围。结果:隐神经的营养血管在其神经束间及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所形成的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营养筋膜皮肤。结论:以隐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踝足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临床运用关节周围带血供骨膜瓣转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防腐标本上,解剖观测40侧肩胛冈血管网、40侧肩关节血管网、37侧肘关节血管网、30侧膝关节血管网以及32侧髂嵴前部血管的组成、起始、走行、外径、分布及其吻合情况。结果:可设计肩胛上动脉冈下支为蒂的肩胛骨骨膜瓣;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和(或)内侧降支为蒂的肱骨上段骨膜瓣;桡侧返动脉为蒂带桡侧副动脉吻合支、尺侧返动脉为蒂带尺侧下副动脉吻合支、骨间返动脉为蒂带桡侧副动脉吻合支的肱骨远端骨膜瓣;膝降动脉关节支为蒂的股骨内髁骨膜瓣、其隐支为蒂的胫骨上段骨膜瓣;以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嵴支为蒂髂骨骨膜瓣,转位修复附近关节的软骨缺损。结论:可利用关节周围细小动脉为蒂切取骨膜瓣转位修复相应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7.
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侧经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腓浅神经有伴行营养血管,其伴行血管在其神经束间及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所形成的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营养筋膜皮肤。结论:可设计带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8.
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远端蒂筋膜皮下组织瓣修复足背缺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报告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远端蒂筋膜皮下组织瓣的血管解剖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通过对32侧固定的下肢标本和4侧新鲜下肢标本的解剖学研究,观察腓浅神经的血供来源及其与小腿筋膜皮肤血供的相互关系.临床上设计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小腿前方筋膜皮下组织瓣,翻转修复5例足背创伤缺损.结果:腓浅神经由腓浅动脉伴行.在小腿的下1/3段,腓浅动脉变细成交织的血管丛,并得到胫前动脉肌间隙穿支、腓动脉外踝上穿支和足背动脉回返支的加强,在小腿深筋膜表面和皮下组织中,形成丰富的深筋膜和皮神经链式吻合纵向血管丛.据此设计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远端蒂筋膜皮下组织瓣,翻转180°修复足背创面5例,组织瓣面积(10~14) cm×(4~5) cm,蒂宽3~4 cm,均完全成活.结论: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远端蒂筋膜皮下组织瓣,血供丰富,方法简单,是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上臂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上臂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2 8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对上臂皮神经及伴行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及外径进行解剖观测 ,并研究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的关系。结果 :上臂所有皮神经均有伴行营养血管 ,其伴行血管在其神经束间及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 ,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所形成的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 ,营养筋膜皮肤。结论 :以上述 4条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 ,可分别设计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或游离皮瓣 ,修复临近部位、手部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0.
解剖观察71只成人上肢标本发现,骨间背侧动脉不仅沿途发出7.35±2.60个皮支,供应前臂背侧皮肤,还在距尺骨茎突近端3.57±0.51cm,于骨间背侧动脉与骨间掌侧动脉背支的吻合弓附近,发出2.31±0.77个骨膜支,支配尺骨远端的血供。它的终末支在尺骨小头桡侧向远端行走.参与尺、桡动脉背支形成的腕背动脉网,以其远端终末支为血管蒂,成为带骨间背侧动脉蒂尺骨远端移植修复腕掌部骨缺损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用岛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四肢远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岛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四肢远端创伤38例,其中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4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5例,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8例。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前臂后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术前运用彩色超声血流成像技术探查供血穿支位置、管径、血流及伴行静脉,评价血管质量,为皮瓣设计提供参考。结果 34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远端1cm坏死,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中末1/3坏死,创面愈合。2例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远端局部坏死,换药后创面愈合。结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足远端创伤,成活率较高,操作简单,可较好地满足手足形态恢复和功能重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通过联合采用前臂桡动脉逆行皮瓣转移加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治疗一例右手背和前臂伸侧严重脱粒机伤,效果满意。手、臂严重脱粒机伤的早期治疗原则,关键在彻底清创和用血供丰富的皮瓣复盖深部组织的裸露创面。应用前臂逆行皮瓣转移复盖手、臂皮肤缺损的创而,具有血供丰富和技术简单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在手术显微镜下,上臂内外侧轴型皮瓣间供血可分为三层:真皮下血管网;浅筋膜深层血管网和深筋膜表面血管网。其中浅筋膜深层血管网吻合支丰富,血管口径粗,是调节皮瓣间血运的主要血管网,在皮瓣的扩大切取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武朱明  许瑾  李勇  杨蔚 《安徽医学》2009,30(6):599-600
目的探讨骨间前血管前臂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运用含前臂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的骨间前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严重损伤。结果临床应用5例皮瓣成活,术后形态及功能好,效果满意。结论骨间前血管前臂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修复手部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经验体会。方法对笔者医院2005年3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38例口腔癌病例应用采用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术后移植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8例前臂游离皮瓣均完全成活,移植成功率为100%。1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经检查发现伤口冲洗液引流不畅,为血凝块堵塞引流管所致,停止冲洗后更换引流管并清除血凝块后好转。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6%(1/38)。1例出现皮缘处局部皮肤裂开,给予伤口换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1/38)。结论应用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经验体会。方法对笔者医院2005年3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38例口腔癌病例应用采用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术后移植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8例前臂游离皮瓣均完全成活,移植成功率为100%。1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经检查发现伤口冲洗液引流不畅,为血凝块堵塞引流管所致,停止冲洗后更换引流管并清除血凝块后好转。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6%(1/38)。1例出现皮缘处局部皮肤裂开,给予伤口换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1/38)。结论应用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15例前臂皮瓣的临床应用,14例成功,1例失败。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9例,岛状皮辩逆转移位5例,顺转移位1例。作者指出:前臂皮辩具有血供好、质地优、厚薄适宜、成活率高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头颈部缺损的修复,同样也适用于手外伤和畸形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逆行前臂桡侧复合蒂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应用逆行前臂桡侧复合蒂筋膜皮瓣29例修复前臂、手部创面,其中以鼻烟壶处为旋转点的皮瓣19例.皮瓣内通常含有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桡动脉穿支等复合组织.吻合皮瓣远端神经的有7例.结果 29例皮瓣中27例完全成活,2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成活皮瓣质地柔软,血运良好.皮瓣一般比较薄.吻合神经的皮瓣经随访恢复了良好的感觉.结论 前臂桡侧复合蒂筋膜皮瓣血运可靠,切取简捷.远端蒂皮瓣可以修复包含拇、食、中指远端在内的手部较大面积创面.  相似文献   

19.
[ 背景] 手和腕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多种多样.[ 病例报告] 用前臂桡动脉逆行皮瓣治疗3 例手腕部软组织缺损.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大10-0cm ×7-0cm ,最小6-0cm ×5-0cm .腕骨和肌腱外露,瘢痕挛缩影响手的功能.术前用多普勒血流仪探查前臂血管、掌浅弓和掌深弓.皮瓣游离后夹闭近侧端桡动脉,观察皮瓣和手指末梢血运10min,如无异常,结扎切断近心侧桡动脉逆行转移皮瓣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3 例皮瓣血运均良好.[ 讨论] 前臂桡动脉逆行皮瓣适合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前臂皮瓣Ⅰ期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技术特点,评价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例游离前臂皮瓣Ⅰ期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资料。从受区血管、组织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术后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20例前臂皮瓣Ⅰ期移植均成功,移至成功率达100%;3例因受区吻合静脉出现栓塞发生血管危象,经探查重新吻合静脉后,皮瓣成活,术后血栓的发生率为15%(3/20)。受区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涎漏或感染等并发症。皮瓣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皮瓣坏死。结论前臂皮瓣是Ⅰ期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同期修复重建手术安全可靠,成功率高,能够第一时间重建和恢复患者的功能和外形,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