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后出血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清华 《安徽医学》2010,31(6):636-637
目的了解采取相关措施防治孕产妇产后出血(PPH)的有效性,探寻进一步降低PPH发病率的努力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肥东县人民医院2001年至2009年PPH发病情况的变化趋势,总结相关防治措施;分析各年度PPH的病因构成和高发病种。结果各年度PPH发病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降低趋势;病因构成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缩乏力居各年度PPH病因的首位。结论相关防治措施可降低孕产妇PPH发病率。防治宫缩乏力是进一步降低PPH发病率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痔上黏膜缝扎手术弥补PPH手术残留皮赘或痔核脱垂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手术方法.方法 应用痔环切吻合器对16例Ⅲ~Ⅳ度混合痔患者先施行PPH手术治疗,术中发现残留皮赘或痔核脱垂的回缩不理想者,用000可吸收缝线于齿线上行痔上黏膜缝扎手术作补充治疗.结果 PPH吻合均一次成功.16例PPH术后残留皮赘或痔核脱垂者在PPH手术的基础上行痔上黏膜缝扎手术,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痔上黏膜缝扎手术可以弥补单纯PPH手术的局限性,可以拓展PPH手术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PPH+部分外痔切除和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9例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PPH+部分外痔切除和单纯外剥内扎术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手术时间、疼痛程度、住院时间、病人满意度等进行比较观察,发现PPH+部分部分外痔切除治疗环状混合痔优势明显。结论 PPH+部分外痔切除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主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比较传统外剥内扎术、痔上粘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与外痔开窗结合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0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外剥内扎术组、痔上粘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组和外痔开窗结合PPH组,各组150例。通过对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住院费用的比较研究。结果外痔开窗结合PPH术与PPH术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患者满意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痔开窗结合PPH术与单纯外剥内扎术相比较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痔开窗结合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有明显优势,是治疗环状混合痔改进后的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产吻合器的改进,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m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已逐渐成熟,据统计,每年接受PPH术治疗的患者成倍增长,现已成为治疗混合痔的首选术式。随着PPH术大量应用于临床实践,发现了新的问题与隐患,如复发率较高,出血、疼痛、吻合口狭窄等。2009年6月意大利学者Naldini G提出将双PPH术应用于重度痔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降低了患者复发率。本文对我国应用双PPH术治疗重度痔进行综述,旨在为重度痔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并发症及发生机制、临床特点。方法:287例患者行经典PPH术,术后随诊1~3月,回顾性总结分析术后并发症。结果:12例患者术后并发肛乳头肥大。结论:肛乳头肥大系PPH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出现在围手术期后,应定期随诊,发现后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以广泛肺血管病变、肺动脉高压、右心受累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起病隐袭,易被误诊或漏诊。现将本院5例(PPH)患者,结合临床资料,对本病诊断的经验、教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直肠下段急性大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有内痔硬化剂注射术后、痔上粘膜环切术后(PPH术后)、直肠癌术后吻合口出血,此类病情凶险,出血量大,短时间可出现休克,笔者在急会诊中应用经肛门留置气管插管压迫止血,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prim 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PPH )是以病因不明的肺动脉高压为特征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了。PPH起病隐匿 ,临床确诊时往往已至病程中晚期 ,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 ,患者预后不良。早期诊断 ,积极治疗 ,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为探讨PPH的早期临床诊断 ,我们对收住本院的 16例 PPH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  1992年 12月至 2 0 0 0年 5月收住本院的临床诊断为 PPH的患者 16例 ,其中男 5例 ,女 11例 (男∶女 =1∶ 2 .2 ) ,年龄 10~ 6 7岁 ,平均 (3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总结回顾300例PPH术患者术前、术后护理体会。结果通过300例PPH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PPH围手术期护理增强了病人对PPH手术的了解和痔疮根治的信心,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是PPH术前、术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PPH吻合器治疗痔疮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和手术器械的不断创新,临床上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治疗痔疮,使PPH吻合器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科自2004年3月至12月开始行经PPH吻合器治疗痔疮,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为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据临床统计,约占产后出血总病因的70%~80%.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6,(6):683-685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PPH)术后排便困难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1276例行PPH术的Ⅱ~Ⅳ度内痔及环状脱垂性内痔患者进行随访,其中63例发生排便困难。原因为:吻合口狭窄32例,肛门疼痛12例,肛缘水肿9例,术前合并功能性便秘7例,其他原因3例。给予相关治疗。结果:63例排便困难患者中,58例痊愈,2例症状减轻,1例复发,2例无效。结论:PPH术后排便困难强调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多有明显效果。但对于严重便秘的患者,需慎重选择PPH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Ⅲ、Ⅳ期环状混合痔行PPH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用PPH手术方式治疗以痔脱出为主要症状的78例混合痔患者,对照组67例患者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手术。观察2组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通过对手术时间、疼痛程度、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观察,发现PPH治疗环状混合痔有明显优势。结论使用PPH治疗严重环状混合痔效果优于传统的外剥内扎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与徒手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环形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66名环形内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PPH术式(PPH组)及徒手痔上黏膜切除术式(徒手切除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指数、疼痛持续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PPH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徒手切除组,手术时间短于徒手切除组,术后疼痛指数低于徒手切除组,疼痛时间短于徒手切除组,术后复发率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PPH是治疗环形内痔的有效手术方法,PPH手术简便、安全,更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结合痔切除术与传统Milligan-morgan(单纯外剥内扎术)术治疗混合痔合并重度内痔的疗效。方法PPH组44例行PPH术后,再对需要切除的痔核行痔切除术(试验组),与常规的Mil-ligan-Morgan术治疗环状混合痔47例(传统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试验组在减轻术后疼痛及创缘水肿,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及避免肛门狭窄方面优于传统组(P〈0.01)。结论PPH结合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合并重度内痔优于外剥内扎术,为PPH在临床上的应用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确定腰穿后头痛(PPH)病程中的哪一天实施硬膜外血贴疗法(EBP)可以将患者的痛苦降至最低。对79例患者(女64例,男15例)队列进行14d的前瞻性随访,并分析在不同时间给予EBP的治疗结果。在未给予EBP的患者中,累计出现141d的PPH5级头痛(需全天卧床)、216d的PPH4~5级头痛(卧床半天以上)、293d的PPH3~5级头痛(卧床半天或稍多)。如果在第1天就明确这些患者PPH的等级,并在第2、3或4天给予EBP治疗,则可以预测患者的痛苦有实质性降低,且治疗的越早效果越明显。如果仅对PPH5级患者进行治疗,则预期成功率可达90%,比起那些未经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治疗Ⅲ、Ⅳ期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Ⅲ、Ⅳ期内痔患者随机分为常规PPH组和改良PPH手术组,每组48例,比较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改良PPH组与常规PPH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PPH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降低(P<0.05)。结论:改良PPH术在Ⅲ、Ⅳ期内痔治疗中能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是治疗重度脱垂性内痔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在痔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军  姚清深  陈春媚 《微创医学》2009,4(5):533-534
目的总结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在痔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探讨合理应用PPH在痔治疗中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Ⅲ度内痔20例,Ⅳ度内痔4例,环状混合痔30例。均用国产痔疮环状切除吻合器行PPH,对痔块脱出较严重者联合传统痔切除术。结果53例PPH吻合一次成功,1例PPH吻合失败改行手工吻合完成手术。单纯PPH10例,PPH联合传统痔切除术(MM)44例。手术时间平均55min,术中失血量平均95.6mL,平均住院6.9d。术中出血34例(63.0%),术后出血1例。尿潴留42例(77.8%),肛门疼痛44例(81.5%),治疗后均好转。54例肛门痔块消失,痔症状能有效控制,随访3~6个月无严熏并发症。结论PPH在痔治疗中合理应用安全、可行,能更有效地控制痔的症状;国产PPH吻合器性能可靠。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水焕 《医学综述》2013,19(13):2387-2390
餐后低血压(PPH)是老年人常见而特有的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PPH的发生可能涉及交感神经活性不足、压力感受器异常、胃动力因素、血管活性肽的作用等因素。大多数患者无症状,少数可有头晕、困乏、胸闷、晕厥等。目前对PPH定义为餐后2 h内收缩压比餐前下降≥20 mm Hg,或餐前收缩压≥100 mm Hg,而餐后收缩压<90 mm Hg,或餐后血压下降水平超过大脑血管自身调节阈值引起相应的症状。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缺乏大型对照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