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俊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4,(23):3101-3102
肺动脉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是一种常见疾病。但临床漏诊率为67%,假阳性率为63%,诊断正确者仅1/3。  相似文献   

2.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血管疾病,患者病死率高(20%-30%)[1].如能及时正确诊断治疗,其死亡率可下降至8%左右[2].  相似文献   

3.
<正>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主要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部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和空气栓塞等。如其所支配的肺组织因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称为肺梗死[1]。由于肺栓塞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李隆祥  张英 《浙江医学》2010,32(9):1417-1418
肺动脉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其中最常见的为肺血栓栓塞症,占肺动脉栓塞的90%.而引起肺血栓栓塞症的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近年来,肺动脉栓塞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缺乏普通放射学特征性表现,易漏诊及误诊,未经治疗者病死率高达20%~30%,及时诊断治疗可使病死率降至2%~8%[1],因此早期正确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对急诊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应用与价值。方法收集72例行多层螺旋CT或MRI检查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病历与影像学资料,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患者为CT组(n=48),行常规MRI血管造影的患者为MRI组(n=24),分析两组的影像学资料,比较图像显示及诊断情况,并分析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特点。结果与MRI组相比,CT组诊断准确性91.67%、敏感性70.83%、图像质量等级评分显著较高,扫描时间明显较短(P0.05);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包括急性栓塞和慢性栓塞,栓塞部位以双侧居多;病变范围包括左右肺动脉远端、肺叶动脉、肺段以下动脉等;直接征象为肺动脉或分支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表现为马赛克征、局限性肺纹理纤细或稀疏、肺动脉高压或扩张、胸腔或心包积液、部分肺段渗出或梗死。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急诊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具有准确性、敏感性高,图像质量好等优点,且影像征象明显,对急诊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对肺动脉栓塞患者分别予以MR、CT肺动脉造影检查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45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均采用MR、CT肺动脉造影检查,其中MR检查的设置为对照组,CT肺动脉造影检查的设置为研究组,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结果:经最终诊断发现,45例患者中有38例肺动脉栓塞阳性,其确诊率为84.44%(38/45),而MR检查阳性确诊率为80.00%(36/45),CT肺动脉造影检查阳性确诊率为82.22%(37/45)。结论:在肺动脉栓塞疾病检查诊断中应用MR、CT肺动脉造影检查,其确诊率较高,在临床应用上均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杜薇 《中国医学创新》2008,5(3):169-170
肺动脉栓塞是指体静脉或右心栓子脱落,随血流漂流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以往临床对于此病的正确诊断比较困难,经常发生漏诊和误诊。因此,对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越来越值得关注,尤其是对影像学的诊断方法更加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动脉栓塞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 ,尤其是急性肺动脉栓塞 ,常因发病急、栓塞面积大而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规方法如全身溶栓或外科手术取栓往往由于禁忌证和并发症的限制而无法应用或疗效欠佳 ;介入治疗损伤小 ,疗效显著而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作者自 2 0 0 1年 8月开始 ,参与治疗 8例急性肺动脉栓塞病人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8例急性肺动脉栓塞病人 ,男 6例 ,女 2例。年龄 37~ 6 8岁。全部病人均经螺旋CT和肺动脉造影证实。 8例病人同时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基础病变为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5…  相似文献   

9.
肺动脉栓塞诊断的现代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动脉栓塞是一种致 死率很高的疾病,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确立一个准确、无创、简单易行、高效价比和能广泛应用的诊断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V/O)诊断的不足,肺动脉造影检查的有创性,被近年发展起来的CT和MRI技术所补偿逐步形成了肺动脉栓塞现代诊断策略。电子束CT或螺旋CT被成功作为一线的筛选工具,确诊肺动脉栓塞准确性达90%-100%。  相似文献   

10.
祁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7):3623-3624
肺动脉栓塞是脱落的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的病理过程,其中肺血栓栓塞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通常所称的肺动脉栓塞即指肺血栓栓塞症,其发病率高,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危重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经螺旋CT检查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60例患者病变共累及肺动脉135支,其中主肺动脉2支,左或右肺动脉21支,肺叶动脉36支,肺段动脉42支,肺亚段动脉34支.肺动脉栓塞主要以叶肺动脉为主,栓塞率30.0%,其余发病率依次为左或右主肺动脉、段肺动脉、亚段肺动脉、主肺动脉.135支栓塞的肺动脉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分支充盈缺损,肺动脉栓塞增强CT表现中心型共72支,占53.3%,最常见.60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见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栓子部分或完全融解,管腔内充盈缺损部分或完全消失,相应肺部症状也得到改善.结论 多层螺旋CT是肺栓塞安全、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的无创性诊断方法,能进早诊断,从而做到早治疗,使患者症状早缓解,防止病情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8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检查,以临床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SCT诊断准确率,并详细记录患者栓塞部位、CT征象等诊断结果。结果 MSCT诊断准确率95.00%(76/80)与金标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6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中,MSCT诊断有7例为单发,69例为多发;栓塞动脉有236支,其中肺段动脉85支,肺叶动脉39例,亚段肺动脉104支,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8支;所有患者直接征象均为肺动脉腔内完全充盈缺损或者部分充盈缺损,间接征象有肺动脉梗死13例,胸腔积液16例,少血征9例,部分患者同时包含2种或者2种以上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有效诊断患者肺动脉栓塞情况,为急性肺动脉栓塞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志成  吴艳 《中国医刊》2004,39(3):21-23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公认的一种肺动脉栓塞并发症.美国大约每年有500~2500名患者罹患该病--人数占急性肺动脉栓塞存活患者的0.1%~0.5%.和其他类型的肺动脉高压(PAH)一样,若未得到正确而及时的干预,CTEPH可以进展为右心衰竭甚至死亡;但绝大多数CTEPH患者可以通过手术的干预而治愈.因此,CTEPH和其他类型的PAH进行明确的鉴别诊断非常关键.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是一种专门治疗CTEPH的肯定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为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和空气栓塞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排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商丘市长征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16排CT肺动脉成像资料,分析经多平面薄层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等处理后的肺动脉成像。结果:18例患者中,经16排CT肺动脉造影显示肺动脉栓塞60支,其中,发生在叶动脉20支、肺动脉主干6支、段动脉21支、亚段肺动脉6支、亚亚段肺动脉7支;60支肺动脉栓塞中,中央型23支、偏心型18支、闭塞型19支。结论:16排CT肺动脉成像能够清晰呈现亚段以上肺动脉和肺动脉腔内栓子的形态及部位,是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治疗和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荆志成  吴艳 《中国医刊》2004,39(4):11-12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首选治疗方法是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手术指征是患者具有明显呼吸困难的症状并且静息或运动时血流动力学状态或通气功能受损;术前必须进行右心导管和肺动脉造影检查,目的是测定肺血管阻力(PVR)和明确肺动脉栓塞(PE)的部位和范围:一般要求PVR在300~2000 dynes/(s·cm-5)之间,平均800~1000 dyne/(s·cm-5);[1]肺动脉造影显示肺动脉栓塞50%以上,且累及主肺动脉、肺叶和近段肺段动脉时具有手术指征[2].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rimary pulmonary artery sar-coma,PPAS)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肺动脉内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肺动脉肉瘤也在肺动脉瓣和右心室流出道上形成。这种疾病首次报道于1923年,大多数PAS是高度恶性的,并且在没有典型临床症状的情况下迅速发展。因此PAS极易被误诊为肺血栓栓塞性疾病(pulmonary thromboembolic disease,PTD),例如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动脉栓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动脉栓塞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2005年8月来我院就诊并明确诊断为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00例患者的肺动脉栓塞发生率以及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类型与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关系。结果100例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中45%(45/100)发生肺动脉栓塞,4%(2/45)发生致死性肺动脉栓塞。急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如出现在右侧下肢或年青患者时,肺动脉栓塞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肺动脉栓塞高发于肢体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应引起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19.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血管疾病,患者病死率高(20%~30%)。如能及时正确诊断治疗,其死亡率可下降至8%左右。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因其扫描速度快、敏感、无创,诊断PE既可靠又安全,已经成为诊断PE的首选检查方式。本文对25例PE患者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为临床及时治疗做出正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E)在多层螺旋CT(MSCT)肺动脉成像中的影像特征,评价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32例PE病人均MSCT增强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仿直内窥镜(VE)后处理。结果 32例受检者肺动脉主干至段动肺的显示率为100%,对亚段及5级肺动脉的显示率为78.6%。可见到不同部位、不同类型和形态的充盈缺损,并有不同种类的间接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