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采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探讨合并营养风险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的心肺功能。方法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标准,对入选的68例中重度COPD病人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分为无营养风险组(n=30)及有营养风险组(n=38)。采用CPET及6 min步行试验(6MWT)评估2组病人心肺功能,观察2组间最大分钟通气量(VE max)、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FEV1/用力肺活量(FVC)、峰值摄氧量(VO_2peak)、最大代谢当量(METs)、无氧阈(AT)、最大功率负荷(WR max)、氧脉搏(O2pulse)、每公斤体质量最大摄氧量(VO_2max/kg)、6 min步行距离(6MWD)等指标是否有差异。结果有营养风险组VO_2peak、METs、AT、O_2pulse、WRmax等指标均显著低于无营养风险组(P0. 05); 2组间VEmax、FEV1、FEV1/FVC、6M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CPET评估合并有营养风险的老年COPD病人,能早期了解病人的心肺功能,为老年COPD病人制定营养处方提供依据,以便早期帮助COPD病人心肺功能康复,同时,CPET评估较6MWT更为灵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运动能力、气体交换和血流动力学反应的特点,并探讨各项指标在COPD临床诊治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3年3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53例为试验组,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52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肺功能检查(PFT)及CPET,记录相关参数并进行比较,且分析PFT与CPET评估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PFT结果显示试验组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FVC)、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呼吸峰流量(PEF)、PEF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最大肺活量(VC)、VC占预计值百分比(VC%pred)、FEV1/FV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ET检查结果显示,两组峰值心率(HRmax)、HRmax占预计值百分比(HRmax%pred)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峰值功率(Wmax)、峰值功率占预计值百分比(Wmax%pre...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动心肺功能参数指导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轻度COPD患者85例,随机分为运动康复组45例和常规康复组40例。运动康复组根据检查参数选择适当运动康复方案,常规康复组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锻炼,疗程为半年。治疗前后两组行静态或运动心肺功能、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左室射血分数(LVEF)、最大摄氧量(VO2max)、6 min步行距离(6 min WD)、最大负荷功率(LPmax)的差异。结果半年后两组FEV1/FVC、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运动康复组VO2max、LPmax、6 min WD较常规康复组均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轻度COPD患者基于运动心肺试验参数指导下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GOLD分级间的相关性,明确何者为优.方法 67例稳定期COPD患者经GOLD分级后,先后进行静态肺通气功能(PFT)、CPET检测.记录FEV1%、FVC%、FEV1/FVC,CPET的最大运动功率(Wmax)、最大运功功率与预计值的比(Wmax%)、最大公斤摄氧量(VO2max)、无氧阈(VO2at AT)、氧脉(O2 Pulse)、最大呼吸频率(RRmax)、呼吸储备(BR%)、最大心率(HRmax)、心率储备(HRR)和每分钟通气量(VE).分析各参数与疾病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VO2max、Wmax、O2 Pulse各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R%、VE在Ⅰ、Ⅱ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O2 at AT在各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O2max、O2 Pulse、VE分别与FEV1%或GOLD分期均显著相关;Wmax、VO2 at AT、BR%与FEV1%或GOLD分期均呈显著相关,而RRmax、HRmax与FEV1%或GOLD分期无相关性.运动受限原因主要有(40/67)为下肢乏力,(9/67)为气促,(7/67)为气促伴下肢乏力.结论 CPET参数与COPD的GOLD分期相关,同时CPET参数与FEV1相关性更高,单纯GOLD分期不能全面评估COPD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此外,CPET有助于明确运动受限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呼吸训练联合地面行走训练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50例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呼吸训练组及联合组各50例。28 w后,检测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FEV1/FVC;6 min步行距离(6MWD)耐力测定;并采用COPD评估测试(CAT)及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评价分析。结果联合组FEV1/FVC、6MWD、CAT评分、mMRC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FVC、FEV1优于对照组更加明显(P<0.01)。结论呼吸训练联合地面行走训练对稳定期COPD患者具有显著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6 min步行距离(6MWD)与代谢当量(MET)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射血分数降低标准的CHF病人60例,进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与2次6 min步行试验(6MWT)。采集2次6MWD、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下代谢当量(METs-AT)、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等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建立6MWD与METs-AT之间的回归方程模型。结果:正式6MWT中6MWD、VO2peak、METs均较预行6MWT显著提高,分别增加5.02%、7.83%及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次6MWT过程中,病人的心率、Borg评分、SpO2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正式6MWD与METs-AT相关存在线性关系(r=0.78),方程式中决定系数R2和常量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正式6MWT结果可作为评估运动耐量的准确测量指标,根据6MWT建立回归模型推导METs-AT适用于CHF病人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测试(CPET)指导心脏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肺功能、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包括:吸氧、休息,给予强心苷、利尿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断剂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依据CPET客观定量评估,精确定制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功能、生命质量、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6WMD)、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 BN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峰值氧耗量(peak VO2)和无氧阈氧耗量(VO2AT)均明显增加,而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slop)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增幅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6MWD水平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NT-pro BN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同期对照组(z=2. 95,P 0. 05)。结论 CHF患者通过CPET指导心脏康复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还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个体化心脏运动康复训练对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病人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病人60例,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获取基本临床资料。治疗前对所有病人进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心脏彩超、6 min步行距离,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检测评估心肺功能,采用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表(MLWHFQ)评估生活质量。之后按照随机原则和病人参与意愿将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心肺运动试验客观定量评估,精准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心脏运动康复训练。12周随访结束时对所有病人进行CPET检测评估心肺功能,采用MLWHFQ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病人安全完成了CPET检查,试验组完成12周心脏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前两组峰值心率、运动耐量(METs)、峰值摄氧量(VO_2peak)、通气二氧化碳斜率(VE/VCO_2slop)、MLWHFQ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峰值心率、METs、VO_2peak较治疗前升高(P0.05),VE/VCO_2slop、MLWHF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通过CPET指导的个体化心脏运动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病人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康复运动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94例,依据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有氧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肺康复运动治疗。两组干预时间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BODE指数(B:体重指数、O:气道阻塞程度、D:呼吸困难分级、E:运动耐量)、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6MWD)]、血气分析[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生活质量[COPD临床问卷(CCQ)评分]变化。结果 两组干预3个月FVC、MVV和FEV1/FVC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BODE指数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6MWD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六字诀联合弹力带训练改善老年COPD稳定期病人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科、呼吸科收治的60例老年COPD稳定期病人,根据计算机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弹力带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六字诀呼吸操训练,2组均每周训练5次,30 min/次,干预6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6个月时,评价2组病人的肺功能(FEV1、FVC和FEV1/FVC)、6 min步行距离(6MW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 干预3个月,2组FEV1、FVC、FEV1/FVC、6MWD、CAT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且FEV1、FVC、FEV1/FVC、CAT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2组病人FEV1、FVC、FEV1/FVC、6MWD、CAT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时,且上述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六字诀结合弹力带训练的锻炼方式有助于改善老年COPD稳定期病人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6min步行试验(6MWT)与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低氧敏感性的差别。方法:选择30例稳定期COPD患者,分别行6MWT与CPET,两个试验的先后顺序随机,比较两种运动试验中运动低氧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6MWT中运动低氧发生率为46.6%(14/30),CPET中发生运动低氧发生率为50.0%(15/30),两种试验运动低氧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6)。运动开始第2min至第6min,6MWT每分钟末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值低于心肺运动试验(P均0.05)。运动低氧发生时间6MWT(M=2)秒,明显早于CPET(M=8)秒(P=0.01)。结论:6MWT与CPET在COPD患者运动低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低氧发生时间6MWT早于CPET。6MWT是一个简单、可行的COPD患者运动低氧的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模式对冠状动脉搭桥病人术后心肺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病人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脏康复模式。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心肺储备功能,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运动耐力相关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无氧气阀通气峰值摄氧量(VO2max)和氧通气等量(VE/VO2)]和西雅图心绞痛生活质量量表(SAQ)评分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1个月、2个月、3个月,两组LVEF、FVC、FEV1/FVC、6MWD、VO2max、VE/VO2、SAQ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DD较干预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给予心脏康复模式干预可提高病人心肺储备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病人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与运动耐量的关系。方法对42例稳定期COPD病人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和6 min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 test,6MWT),以6 min步行距离(6MWD)和Borg评分来评价病人的运动耐量和呼吸困难程度;病人吸入复方异丙托溴胺2.5 ml(沙丁胺醇3 mg/异丙托溴胺500μg)后复查肺功能和6MWT,探讨IC与运动耐量的关系。结果吸入复方异丙托溴胺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IC、残气量(RV)、功能残气量(FRC)和肺总量(TLC)及6MWD均有显著的改善,但仅IC的增加(△IC%)与6MWD的增加(△6MWD)和运动后Borg呼吸困难评分的改善(△Borg步行后)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支气管舒张剂治疗后IC的增加与病人运动耐量和呼吸困难的改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税跃平  吴云飞 《山东医药》2012,52(21):93-94
目的探讨胸腔镜和传统肺叶切除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分为胸腔镜组和传统开胸组各18例。在心肺运动试验(CPET)下用肺功能仪和心脏彩超分别检测两组术后3、6、12个月的肺功能指标和心功能指标。结果胸腔镜组术后3、6、12个月检测的肺功能指标FEV1、FVC、VC、MVV及心功能指标SV、EF、FS、MVCF与传统开胸组相比显著增加(P均<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对心肺功能指标影响较小,明显优于传统开胸。在CPET下用肺功能仪和心脏彩超检测术后心肺功能指标更好地反映了心肺功能的储备,更科学、更客观地评价个体的心肺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联合缩唇-腹式呼吸法和六字诀训练为改良的运动处方,探讨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缩唇-腹式呼吸组、六字诀组、运动处方组,每组25例,各组分别于锻炼前和坚持锻炼半年后测定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运动处方组较对照组、缩唇-腹式呼吸组、六字诀组的肺功能指标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和6MWD及血气分析等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运动处方能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且在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及降低PaCO2等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的缩唇-腹式呼吸操和六字诀训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完全呼吸法呼吸训练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量的效果。方法:共纳入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91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健康宣教,43例)和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接受完全呼吸法干预,48例)。在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评估患者的肺功能、10m最大步行速度、6min步行距离(6MWD),并在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组干预后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1.18±0.11)L比(1.50±0.12)L]、用力肺活量[FVC,(1.57±0.16)L比(2.08±0.19)L]、6MWD[(350.47±18.86)m比(378.68±11.58)m]和10m最大步行速度[(42.00±3.95)m/min比(46.10±5.60)m/min]均显著增加(P均0.01),而常规治疗组干预前后上述指标无显著改变(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干预组干预后FEV_1[(1.17±0.09)L比(1.50±0.12)L]、FVC[(1.60±0.14)L比(2.08±0.19)L]、6MWD[(357.00±16.85)m比(378.68±11.58)m]和10m最大步行速度[(41.83±5.48)m/min比(46.10±5.60)m/min]均显著增加,P均0.01。结论:完全呼吸法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量,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综合病情评估的差别。方法选取2014-06-01至2015-02-28在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确诊的COPD患者83例为观察组。依据病情程度分为COPD稳定期组(稳定期组,33例)和COPD急性加重期组(急性加重期组,50例)。同期选取于本院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记录3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综合病情评估(分为A、B、C、D)。结果稳定期组、急性加重期组FVC、FEV1、FEV1/FVC均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加重期组FVC、FEV1低于稳定期组(P0.05)。急性加重期组COPD综合病情评估重于稳定期组(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较差,综合病情评估较为严重,应重视对COPD患者进行综合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抽选96例老年COPD患者,单盲分组,观察组48例,给予千金苇茎汤加减用药,对照组48例,仅西医常规用药,对比观察两组肺功能变化并评估疗效。结果治疗3 w,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通(PEF)肺功能指标及6 min步行距离(6MWD)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FEV1、PEF、FVC、FEV1/FVC、6MWD改善效果明显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OPD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老年COPD可显著缓解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HNPPV)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稳定期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根据有无长期HNPPV通气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NPPV.2组患者入组前及治疗1年时均测定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FEV1/FVC、6分钟步行距离(6MWD),采用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进行呼吸困难评估,采用COPD评估测试(CAT)问卷进行症状评估.记录1年内因COPD急性加重的住院次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aO2显著升高(t=3.02,P<0.01),PaCO2显著降低(t=-9.52,P<0.01),FVC显著增高(t=2.5,P<0.05),6MWD显著增高(t=12.86,P<0.01),mMRC、CAT问卷、住院次数显著降低(t=-4.76、-2.14、-10.41,P值均<0.05).结论稳定期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NPPV,可以纠正低氧血症和CO2潴留,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减轻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次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运动养肺处方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康复效果。方法运用运动养肺处方,以48例临床稳定期COPD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24),实验组进行运动养肺处方锻炼,每周6次,每次3045 min,共6个月的锻炼;对照组不参加任何集体或个人的有计划锻炼。分别于实验前和6个月实验后对实验对象的1 s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6 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分级、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Pa O2和Pa CO2进行测试。结果运动养肺处方6个月后,实验组FEV1/FVC和6 min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实验前(P<0.05),FEV1高于实验前但未见显著差异(P>0.05);呼吸困难0级和Ⅰ级人数明显增多;活动能力评分、生活影响评分和总评分明显低于实验前(P<0.05),症状评分低于实验前,但未见显著差异(P>0.05);Pa O2明显高于实验前(P<0.01)。对照组在实验前后肺功能、呼吸困难分级、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和动脉氧分压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运动养肺处方对老年COPD患者在改善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高动脉氧分压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康复效果,提示运动养肺处方可用于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