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研究从15例正常生育力男性和26例不明原因的自发流产妇女配偶的射出精子中提取核碱性蛋白,在17%的酸性尿素系统聚丙酞胺凝胶中电泳,经微显像测密仪扫描以测定各蛋向工带(组蛋白和鱼精蛋白HP1~3)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与正常生育力男性相比,大部分患者(19/2例)精子的HPZ和HP3含量较低(P<0.01),其中4例同时伴有较高量的组蛋白。本实验结果提示过高的组蛋白/HP1~3比值和/或过低的HP2+3/HP1比值可能与部分不明原因的自发流产有关。  相似文献   

2.
影响精子DNA损伤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子DNA损伤是引起不育的原因之一,同时可以增加遗传缺陷风险,因此对精子DNA损伤的研究已成为生殖医学的热点之一。精子DNA检测在评价男性不育患者时越来越受到重视。精子中的DNA包括核DNA和线粒体DNA,它们均易受损伤,损伤机制可能有氧化应激、精子染色质组装缺陷、异常凋亡。精子DNA损伤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高龄和生活方式、睾丸温度升高、吸烟与生殖道炎症、环境毒素、精索静脉曲张、激素等,它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子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与完整性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正常精液样本18例,异常精液样本34例,采用Percoll液密度梯度离心将样本分为30%层和80%层精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精子mtDNA拷贝数及长链PCR技术测定mtDNA完整性。结果在80%层精子中,少精子症组mtDNA拷贝数[(1.52±0.68)个]和少弱精子症组[(1.93±0.65)个]与正常组[(0.80±0.45)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少弱精子症组mtDNA完整性(0.93±0.27)与正常组(2.70±1.74)、弱精子症组(3.24±2.18)及少精子症组(1.76±0.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30%层精子中,少精子症组mtDNA拷贝数(13.33±9.96)和弱精子症组(1.92±1.29)与正常组(4.85±3.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差的精子中存在mtDNA拷贝数增加及完整性减弱,mtDNA的检测可能成为预测精子质量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精子双链DNA与习惯性流产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子双链DNA(dsDNA)与习惯性流产(RA)的相关性。方法:109例其妻子发生不明原因的自然流产≥3次的男性(研究组),平均年龄28.7±0.1岁;60例为妻子正常生育的健康男性志愿者(对照组),平均年龄26.7±0.2岁。采用吖啶橙染色法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算精子双链DNA百分率。结果:研究组中双链DNA≥66%有87例(79.82%);55±10%有6例(5.50%);45±10%有12例(11.00%);35±10%有2例(1.83%);<25%有2例(1.83%);对照组:60例,均为双链DNA≥66%者;经χ2检验研究组精子双链DNA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具统计学差异(P<0.01);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精子双链DNA百分率与习惯性流产发生次数呈明显负相关性(r=-0.510,P<0.01)。结论:精子双链DNA降低可能与配偶习惯性流产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精子核碱性蛋白转化与精子畸形及不明原因流产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精子核碱性蛋白转化与精子畸形及不明原因流产的关系。对8例有二次以上不明原因早期流产妇女的配偶(流产组)及10个正常生育力的男性(对照组)作精子形态学检查,抽提精子核碱性蛋白,在酸-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acid-ureaPAGE)中电泳,测定组蛋白(H),中间型碱性蛋白(IBP)及鱼精蛋白(HP1~3)各区带的相对含量,以(HP1~3)占总碱性蛋白(TBP)的百分比表示碱性蛋白转化率。实验结果为:(1)碱性蛋白转化率与精子畸形率成直线负相关关系(r=-0.759P<0.01);(2)流产组精子核碱性蛋白转化率低于对照组(P<0.05),IBP/TBP则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精子核碱性蛋白转化障碍致中间型碱性蛋白(IBP)及组蛋白(H)在精子染色质中残留过多,是引起精子头部畸形的原因之一,且与不明原因流产有关。  相似文献   

6.
精子DNA完整性的检测及其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辅助生殖技术(ART)中,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出现开创了治疗男性不育的新局面,同时使得精子DNA完整性倍受人们关注。精子DNA完整性对自然受孕、人工授精、胚胎、胎儿、婴儿乃至成人的发育至关重要。研究表明精子DNA完整性是优于常规精液分析的独立参数,与ART结局有很高的相关性。因此精子DNA完整性检测对于ART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有多种方法检测精子DNA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精子遗传物质(包括核DNA和线粒体DNA)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发生损伤,其损伤机制可能涉及染色质组装异常、氧化应激、凋亡等。精子DNA完整性是成功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基本保证,通过检测精子DNA损伤,评估精子质量,选择优质精子用于临床,可提高辅助生殖技术(ART)成功率,减少技术失败引起的经济、社会和情感问题。本综述主要探讨男性因素不育患者精子DNA完整性及其损伤的可能机制,以及对ART治疗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精子DNA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被损伤,人类精子DNA损伤的机制,包括在精子生成过程及在生殖道转运过程中的损伤。其损伤机制可能涉及精子发生过程中染色质组装异常,精细管上皮细胞凋亡,精子由生精管到附睾迁移过程中的氧化作用等。目前用于检测精子DNA损伤的方法及决定精子DNA损伤的预测价值在诊断和治疗不孕症中有参考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精子DNA损伤影响受精和胚胎发育,最终导致不孕不育、流产、死产、子代智力低下和染色体疾病。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检测精子DNA的损伤可能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 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及红细胞叶酸水平是否为中国人不明原因重复性自然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红细胞叶酸水平与MTHFR基因多态性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早期妊娠妇女93例,其中有3次或3次以上不明原因自然流产史者36例(URSA组),正常早期妊娠57例(对照组),用时间分辨荧光法测红细胞叶酸水平,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红细胞叶酸水平与MTHFR基因多态性是URSA发病的危险因素,URSA组MTHFR基因C677T突变TT型的频率为55·6%(20/36),明显高于对照组31·6%(18/57),P=0·022,OR=2·7,95%CI1·1-6·4。URSA组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和55·0%,P=0·022);对照组红细胞叶酸水平高于URSA组(679·25±244·95)nmol/L和(538·49±232·65)nmol/L,P=0·008;相同基因型间URSA组红细胞叶酸水平较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红细胞血清叶酸水平≥430·35nmol/L时,不同基因型的发病风险无明显差别(P>0·05)。当红细胞叶酸水平<430·35nmol/L时,URSA组TT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66·7%(10/15)和27·3%(3/11),P=0·044,发病风险与其它基因型比较,从2·7倍增加到5·33倍,95%CI:1·0207-10·057。结论红细胞叶酸水平和MTH-FR基因型对URSA发病均有影响,低叶酸水平和TT基因型同时存在时URSA发病风险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现有精子核DNA完整性测定方案进行优化,并探讨其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8日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就诊的拟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194对夫妇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男方的精液作为对照组(n=194),同一精液经双层密度梯度离心法优化处理后精子混合液作为观察组(n=194)。根据精子核DNA碎片率(DFI)测定结果将对照组及观察组各分为3个亚组,对照A组和观察A组:DFI<15%,对照B组和观察B组:DFI 15%~30%,对照C组和观察C组:DFI≥30%。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DFI值及各亚组间的助孕及妊娠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观察组DF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55±10.17)%vs.(18.56±11.54)%,P<0.05]。(2)6个亚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胚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个亚组的妊娠率和着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A组、对照B组、观察A组、观察B组4组的临床妊娠率(均在65...  相似文献   

11.
反复自然流产与白细胞介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6例反复自然流产妇女血清中IL-6、IL-8、IL-10的水平。流产患者分为两组:早期流产和晚期流产。选择正常早孕妇女及非孕妇女各20例作对照。结果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IL-6、IL-8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早期流产组升高明显。IL-6与IL-8之间呈正相关(r=0.78,P〈0.01),与IL-10呈负  相似文献   

12.
反复自然流产的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病原因。方法 对208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进行妇检、盆腔B超、感染因素的检查、性激素水平测定,患者丈夫进行精液常规检查,患者夫妇同时检查染色体核型、ABO血型及血清IgG抗体滴度水平、抗精子抗体并进行HLA相容性研究。结果 在病因明确的反复自然流产中,解剖学因素占首位(20.2%),其次为感染性因素(10.6%),ABO血型不合(9.1%)及内分泌因素(7.2%)等。原因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与复发性流产(RSA)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4-08—2005—10选取山东省立医院妇产科门诊100例有复发性流产史非妊娠妇女为研究组,其中原发性RSA62例(原发性RSA组),继发性RSA38例(继发性RSA组),100例有正常妊娠史非孕健康妇女为对照组,化学发光免疫法测两组血清中的抗甲状腺抗体。结果 研究组血清中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4%和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和6%(P〈0、05)。原发性与继发性RSA患者血清中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甲状腺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增高,需进一步研究治疗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反复自然流产与抗活化的蛋白C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抗活化的蛋白C(APCR)在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并进一步探讨APCR引起胎盘血管微小血栓形成并进而引起RSA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APC-KPTT法,ELISA法和PTT-LA法分别对32例RSA及20例正常对照(NC)进行APCR、抗心磷脂抗体(ACA)和狼疮抗凝物(LA)检测。结果32例RSA患者共17例抗磷脂抗体(APA)阳性,其中9例LA阳性,12例ACA阳性(4例LA、ACA同时阳性),阳性率(53.1%)明显高于NC组(0/20)(P<0.005);其中LA阳性率为28.1%,明显高于NC组(P<0.01),患者ACA-IgG(0.32±0.22)、IgM(0.51±0.25)、IgA(0.40±0.27)与N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APCR阳性率为37.5%,明显高于NC组(5.0%)(P<0.001),而活性蛋白C敏感比值(APC-SR)低于NC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LA阳性组中的APCR阳性率(66.7%)明显高于LA阴性组(26.1%)(P<0.05);而ACA阳性组中的APCR阳性率(25.0%)与ACA阴性组(25.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PCR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且与LA有明显相关性,提示APCR可能是引起胎盘微血栓形成并引起反复自然流产的另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而胚胎发育的不健全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本文中,我们通过探讨表观遗传学中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与胚胎发育的关系,阐明表观遗传学对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的影响,并概述最近几年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和正常孕妇间Treg和Th17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方法:选择URSA患者20例为研究组,正常早孕妇女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两组蜕膜组织及外周血中Foxp3、ROR-γt、IL-17A及EBi3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7A及IL-35的含量。结果:URSA组蜕膜及外周血中Th17因子(ROR-γt、IL-17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而Treg因子(Foxp3、EBi3)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两组蜕膜中各因子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外周血(P<0.05)。正常孕妇组蜕膜中Foxp3、ROR-γt、EBi3 mRNA的表达与外周血中的表达显著相关(P=0.000、0.007、0.000,r=0.901、0.612、0.943);URSA组仅ROR-γt mRNA在蜕膜及外周血的表达存在相关性(P=0.012),且相关系数不佳(r=0.548<0.75)。URSA组、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17A含量分别为(16.120±4.155)pg/ml、(5.460±2.036)pg/ml,IL-35含量分别为(11.525±2.262)pg/ml、(31.515±3.473)pg/ml,差异显著。结论:Treg和Th17细胞因子在URSA患者和正常孕妇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Treg和Th17细胞比例失调可能在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和正常妊娠妇女蜕膜活化和抑制分子的变化。方法2003年3月至2005年2月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上海仁济医院25例URSA患者与32例正常妊娠妇女蜕膜组织CTLA-4、GITR、CD69、CD40L、OX40 mRNA的表达。结果URSA患者蜕膜组织CD69、CD40L、OX40 mRNA的表达较正常妊娠患者显著升高,CTLA-4、GITR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UR-SA患者蜕膜局部的免疫环境失调,活化分子表达增强、抑制因子表达下调,可能影响了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导致母胎耐受形成障碍,介导了URS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Purpose

This is a case- control study to determine whether G1733A polymorphism of androgen receptor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for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

Method

A total of 85 women with at least two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before 20th week of gestation composed the study group. Subjects were genotyped b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method.

Results

The observed frequencies of GG, GA and AA genotypes of the G1733A polymorphism were 5.89 %, 82.35 % and 11.76 %, respectively, for the patient group and 71.76 %, 23.51 % and 4.71 %, respectively, for the control group. Allele frequencies of the G1733A polymorphism among patients and controls were 0.47 and 0.84, respectively, for the dominant allele (G) (wild type) and 0.53 and 0.16, respectively, for the A allele (mutant type).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ndrogen receptor G1733A polymorphism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for RSA.  相似文献   

20.
反复自然流产与Th1 Th2细胞因子失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失衡在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URSA)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42例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妇女及40例正常经产妇的外周血及蜕膜 中干扰素γ(IEN-γ)和白介素-4(IL-4)的含量。结果:①正常早期妊娠妇女IL-4的诱生水平比正常非妊娠组升高(P<0.05),反复自然流产妇女IFN-γ的诱生水平比正常非妊娠组升高(P<0.05),IL-4诱生水平降低(P<0.05);②正常早期妊娠妇女的IFN-γ/IL-4的比值比正常非妊娠组下降(P<0.05),反复自然流产妇女的IFN-γ/IL-4的比值显著升高(P<0.01),在外周血及蜕膜中的变化是一致的。结论:正常妊娠以Th2型细胞因子反应为主,而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中,Th1型细胞因子过度表达,Th1/Th2失去平衡,可能是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