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骨痂软骨细胞在骨折愈合中增殖变化的规律。方法 采用二 期骨折愈合模型,骨痂组织常规HE染色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3,Cyclin E,Cyclin A),5-溴尿嘧啶核苷(Brd U),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免疫染色,观测不同时期骨痂组织形态及其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 组织学上可将骨痂组织分为四个区域,即静息区(RZ),增殖区(PZ),成熟区(MZ)和肥大区(HZ)。各区的界面不如发育骨生长板中的清晰,细胞排列较紊乱,规则的软骨细胞柱少见。各区的细胞增殖或因处于不同愈合时期而变化,骨折后第1周以RZ软骨细胞增殖,分化为主;第2,3周PZ软骨细胞增殖活跃,而此时RZ软骨细胞已无明显增殖。第4周时各区软骨细胞增殖活动减弱,细胞以成熟,肥大表现为主。结论 在二期骨折愈合模式中,骨痂软骨细胞增殖变化与骨修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将50只家兔造成实验性桡骨骨折,分批取骨痂标本,用光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破骨细胞是骨吸收的主要执行者,巨噬细胞能吞噬死骨,但不能吸收骨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骨外固定器施加骨断端应力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不同的骨缝、骨龄、骨折断面形状与骨折愈合时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实验方法,得到山羊股骨骨折愈合过程骨断端应力变化的实测曲线,与Jorgensen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求出了实测曲线相应的K值,并通过计算机软件绘制骨断端应力、骨缝、骨龄与愈合时间关系曲线。结论骨缝、骨龄、骨折断面形状不同,在相同初始应力条件下,所需愈合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5.
6.
蒋知节  曹汉民 《上海医学》1989,12(10):587-589
作者用50只健康家兔,在无菌技术及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下,在左桡骨的旋前圆肌肌止远端用牙科电锯造成了3mm映损的骨折。骨折后于10个不同时间取骨痂标本,每批5只家兔,每只家兔取5个不同的部位(即骨外膜骨痂,桥梁骨痂,连接骨痂,近、远端封闭骨痂),每个部位的骨痂再分成两半,一半作电镜检查,另一半作光镜对照检查。检查结果:1.破骨细胞有皱折缘、清楚区等结构,与其骨吸收功能相适应。2.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在骨折后6、9天时最活跃,28天以后破骨细胞数量减少,以致仅在光镜下看到破骨细胞,而电镜下难以找到。3.骨折成角畸形可能使破骨细胞在塑形期活动的持续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采用~(45)Ca液闪技术,测定骨折后不同天数的幼年小鼠和成年小鼠在注射~(45)Ca-氯化钙后24 h,各骨段~(45)Ca沉积量,发现:1.幼年小鼠各骨段中钙的沉积量均高于成年小鼠;2.右股骨中段骨折后,骨折股骨中段的钙沉积量急剧升高;健侧股骨上、中、下三段,骨折股骨上段及左右胫骨上段的钙沉积量则逐渐下降而骨折股骨下段的骨转换增加。说明骨折部位以外的各骨段均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钙,以满足骨折修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骨快愈胶囊对家兔实验性骨折愈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实验证明骨快愈胶囊家兔实验性骨折有明显促进愈合的作用。方法:应用对比法,分别对4组家兔不同剂量、不同药物、不同时期的组织学及组织化学进行观察。结果:不同剂量的骨快愈胶囊比空白对照组提前愈合2周,比大剂量的市售接骨药提前1周左右。结论,证实该药对骨折愈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电刺激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近十余年来的电刺激促进骨折愈合的文献,对不同的电刺激仪及其各自的临床效果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描述.方法全面复习关于电刺激仪的种类、基础研究、临床效果、影响因素及必要的辅助措施等方面的文献,阐述电刺激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现状,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该注重的研究方向.结果电刺激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是确实有效的,其适应证广泛,不受患者以前是否接受过手术治疗、是否感染、是否体重过大及骨折处有无金属固定物等因素的影响.结论今后应加强对电刺激促进骨折愈合机制的研究,同时,如果能将电刺激与合适的外固定器械结合起来研究,既可以获得有效的骨折处固定,又解决了电极的植入问题,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生物化学骨标志物的综合分析及研究,揭示其在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以此作为工具帮助临床医生检测骨折愈合,为骨折愈合的监测提供一个新的有希望的应用领域。本文通过三个部分客观地分析了生物化学骨标志物在临床应用以及今后发展中的有益方面,同时也指出了其在实际运用中的局限性和涉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骨外固定器施加骨断端应力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不同的骨缝、骨龄、骨折断面形状与骨折愈合时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实验方法,得到山羊股骨骨折愈合过程骨断端应力变化的实测曲线,与Jorgensen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求出了实测曲线相应的K值,并通过计算机软件绘制骨断端应力、骨缝、骨龄与愈合时间关系曲线。结论骨缝、骨龄、骨折断面形状不同,在相同初始应力条件下,所需愈合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13.
家兔骨软骨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三种不同的固定方法和关节活动方式对家兔骨软骨骨折的愈合的影响。将24嗲家兔分为骨折不固定,普通螺钉固定和Herbert螺钉固定3组,术捂 均无外固定。右膝关节采取间歇被动活动+间歇主动活动的方式。左膝则采取间歇主动活动的方式。分别于术后6周,12周行大体,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脑骨折愈合仪对骨折临床愈合的影响。方法将80例骨折病员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复位和固定的基础上使用电脑骨折愈合仪治疗;对照组则仅采用常规复位和固定。结果在观察时间内,治疗组骨折临床愈合33例,临床愈合率为82.5%;对照组临床愈合23例,临床愈合为57.5%,两组临床愈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X^2=4.82,P〈0.05)。结论电脑骨折愈合仪可以促进骨折临床愈合。  相似文献   

15.
兔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端血流量变化与病理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骨折愈合过程中病理改变与血流量变化规律,并探讨其间的关系,方法:在兔左侧桡骨中段制作骨折动物模型,应用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成像术(SPECT0测定骨折端不同时相点血流量变化,并取骨折端标本脱钙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伤后24h内骨折端病理改变以组织坏死和炎症反应为主要变化,72h-3wk的出现为活跃的修复细胞增生,8wk基因达到骨性愈合,伤后8h骨折端血流量已出现升高,1wk时达到最高点,这种高血流状态一直持续到第3周,5wk时有所回降,至骨折后8wk恢复到正水平,结论:骨折端修复细胞活跃期与局部血流量增加的高峰期相吻合,增生活跃的修复细胞可能产生某种因子,该因子与局部血流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6.
剥痂并骨痂植骨促进骨折愈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介绍一种采用剥痂,骨痂植骨+内固定外周固定架治疗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剥痂,骨痂植骨+内固定或外固定架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13例。结果:对其中12例随诊平均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其中1例术后11个月外伤再骨折,2例切口感染,2例患肢膝关节屈曲受限。结论:本方法简单易行,骨折愈合率高,经济实用,是治疗骨折不愈合时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合并脑外伤的骨折病人骨折愈合加快,目前研究较多的有骨形态发生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目前研究表明:脑外伤后血液中的这些生长因子显著增加,可以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鼠骨折愈合过程中FGFRs的表达变化。方法按标准闭合性骨折制作模型的方法来制作骨折模型,分别从5个时间点(骨折后第3天、7天、14天、21天和28天)观察骨痂组织中FGFRs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FGFR1骨折后3天开始显著升高,14天达到峰值并持续到骨折后28天(P〈0.001);FGFR2骨折后7天显著升高(P〈0.01),FGFR3在骨折后7天达到峰值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在骨折愈合过程的不同阶段,FGFRs存在差异表达,可能在成年骨折愈合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骨折愈合中转化生长因子β与骨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折愈合是机体结缔组织的一种再生修复过程,主要涉及两个内容:有关骨折修复的各种细胞的增殖活动;有机基质的形成和无机盐的沉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在其中有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基质的合成、钙化的作用。近年来,有关骨愈合的概念,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有所改变。骨愈合过程中,除了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外,还需要许多的物质参与,特别是全身和局部细胞产生或传递的多种细胞介质的作用[1],这些作用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系统促进骨细胞增殖和骨基质的生物合成。在这些细胞因子的作用下,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  相似文献   

20.
刘凯  张鸣 《中外医疗》2007,26(24):19-19
目的 评价微创植骨治疗四肢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效果.方法 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对46例四肢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患者(骨折不愈合24例,延迟愈合22例),采用微创手术内固定加自体骼骨植骨治疗.结果 46例患者均于术后3~12个月获得骨性愈合,平均6.0个月.结论 微创手术方法治疗四肢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操作简单、安全适用、牢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