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失败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7例病理确诊并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服吉非替尼250mg,每日1次,直至疾病进展或患者不能耐受不良反应时停药,对临床疗效、毒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全组17例患者中,CR1例,PR5例,SD4例,PD7例,疾病控制率(CR1+PR5+SD4)为58.8%(10/17),常见毒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中位无进展时间为3.3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1.2月。结论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失败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吉非替尼联合化疗与吉非替尼单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全部选自某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48例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由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其中24例进行吉非替尼联合化疗为实验组,另外24例进行吉非替尼单药治疗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以上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在胸腔积液、呼吸困难、胸痛咳嗽改善用时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CA199、CYFRA21-1、NSE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吉非替尼联合化疗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多种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肺癌为恶性肿瘤死亡首位原因,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其中的80%。NSCLC中85%以上属中晚期肺癌,5年生存率仅有15%。吉非替尼主要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化疗后进展的单用疗法,2003年5月经FDA批准上市。本文对其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4.
王莉 《今日药学》2011,21(12):741-744
目的 改进和优化吉非替尼的合成工艺,便于工业化生产.方法 以3,4-二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先硝化,后依次脱甲基、侧链烷基化、醛基转化为氰基、氰基氧化成酰胺、还原、闭环、氯代最后与3-氯-4-氟苯胺反应合成了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结果 总收率约23.6%,产物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元素分析确证其结构为目标产物.结论 ...  相似文献   

5.
吉非替尼治疗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共入组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47例,给吉非替尼250 mg每日1次口服,直至肿瘤进展或病人不能耐受治疗的毒性而中止治疗。至少服药16 wk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总有效率34%[(16/47);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5例],疾病控制率为83%(39/47;CR 1例,PR 15例,稳定23例)。男性组和女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0%和20%(P<0.05), 中位生存期为297 d(118~868 d)。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173 d(59~693 d)。1 a和6 mo生存率分别为 36%和79%。全组病人症状改善率为89%(42/47)。主要的不良反应是痤疮样皮疹(32%)、腹泻(11%)、恶心呕吐(23%),未发生明显骨髓抑制及间质性肺炎。结论:吉非替尼治疗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疗效, 不良反应轻微,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采用吉非替尼治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口服吉非替尼250mg,1次/d,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11例患者颅内病灶的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27.3%和81.8%。全身病灶的RR和DCR分别为36.4%和81.8%。接受吉非替尼联合脑部放疗的患者RR上优于接受埃克替尼单药治疗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R和DCR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ECOG评分、脑转移种目、吉非替尼治疗情况、脑部放疗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况均无关。全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6.1个月,其中EGFR突变型为10.1个月。PFS与EG.FR基因突变状况有关,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干燥、皮疹和腹泻,以1~2级为主。结论吉非替尼对NSCLC脑转移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进和优化吉非替尼的合成工艺,便于工业化生产。方法以3,4-二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先硝化,后依次脱甲基、侧链烷基化、醛基转化为氰基、氰基氧化成酰胺、还原、闭环、氯代最后与3-氯-4-氟苯胺反应合成了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结果总收率约23.6%,产物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元素分析确证其结构为目标产物。结论该工艺在分离纯化过程中不需过柱,原料价格便宜,条件温和,操作简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资料,通过用药前宣教及心理护理,用药期间协助患者正确、有效服药,用药后对不良反应的密切观察和及时的对症护理等。结果 34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29.41%(10/34),疾病控制率为73.53%(25/34);不良反应以皮疹(16/34,47.06%)、胃肠道反应(15/34,44.12%)和腹泻(11/34,32.35%)为主,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无停药者。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用药前后正确有效的护理可以保障用药安全,减轻患者因服药引起的不适,从而可以提高用药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吉非替尼的合成工艺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鹏  潘春跃  彭东明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21):1849-1851
目的:合成吉非替尼。方法:以4,5-双甲氧基邻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过环合、脱甲基、乙酰化、氯化、氨基化、水解、缩合等步骤后得吉非替尼。结果:以4,5-双甲氧基邻氨基苯甲酸计,总收率为11.6%。目标产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确证其结构;该工艺在分离过程中不需过柱。结论:本方法条件温和,操作简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张浩  沈振亚  王雷 《江苏医药》2012,38(15):1781-1783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选择36例Ⅲb期或Ⅳ期经铂类治疗方案无效的NSCLC患者,根据有无EGFR基因突变分为有EGFR基因突变组(A组,11例)与无EGFR基因突变组(B组,25例),均予以吉非替尼治疗,分析其疗效与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 A组吉非替尼治疗有效率优于B组(81.8%vs.16.0%)(P<0.05)。结论 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可作为吉非替尼治疗NSCLC疗效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Wnt信号通路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吉非替尼耐药中的作用 及其机制。方法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EGFR在亲代HCC827细 胞与吉非替尼耐药细胞(HCC827/R)中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耐药前后3对NSCLC肿瘤组织中EGFR的表达。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Luciferase)检测亲代 HCC827 细胞与耐药 HCC827/R 细胞 Wnt 信号通路活化情况;在 Jaspar数据库中预测EGFR基因启动子区上TCF/LEF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Chip)和Luciferase 实验检测转录因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功能阻断实验检测Wnt信号通路/EGFR途径介导吉非替尼耐药的作用。结 果 与亲代HCC827细胞相比较,HCC827/R细胞的EGFR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免疫组 化染色结果显示在 3 例吉非替尼耐药前后 NSCLC 配对肿瘤组织样品中有 2 例耐药后 EGFR 表达较耐药前增加。 Luciferase实验结果显示,与亲代细胞比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耐药HCC827/R细胞中异常活化(P<0.05)。生 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到EGFR基因启动子区-1476~-1468区域存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转录因子TCF3/TCF4 结合位点,Chip和Luciferase实验证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转录上调EGFR表达。功能阻断实验结果显示当利 用Wnt3a刺激亲代HCC827细胞的同时敲低EGFR,吉非替尼对细胞的抑制率较单独利用Wnt3a刺激细胞时的细胞 抑制率得到恢复(P<0.05)。结论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转录上调EGFR促进NSCLC的吉非替尼耐药,其为提高 NSCLC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吉非替尼作为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对治疗有效率的影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92例NSCLC患者均口服吉非替尼,治疗6周后评估治疗有效率,对比性别、年龄、病理分型、分期、PS评分、吸烟情况、病灶大小、局部治疗等对治疗有效率的影响情况。结果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晚期NSCLC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4.3%,疾病控制率7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有吸烟、病灶≥3 cm以及伴有局部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病灶≥3 cm、存在局部治疗患者的吉非替尼治疗有效率较低。吸烟情况,病灶大小,局部治疗是吉非替尼治疗有效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王新允  吴隆懿 《天津医药》1997,25(7):419-42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人体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与人体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分级有关。小细胞肺癌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其他各型肺癌(非小细胞癌)的阳性表达率。  相似文献   

14.
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吉非替尼(gefitinib,Iressa,ZD1839)是一种口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临床前研究发现它能抑制多种类型肿瘤细胞的生长,临床Ⅰ、Ⅱ期研究表明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吉非替尼单独应用显示出明显的抗瘤活性并使症状减轻.2003年5月FDA批准其上市.综述了吉非替尼的分子作用机制、体内外抗肿瘤作用以及临床试验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按时辰给药荷瘤小鼠的药效学特点。方法 利用C57BL/6小鼠建立Lewis肺癌小鼠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成7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8:00、12:00、16:00、20:00、24:00和次日4:00时给药的实验组(A、B、C、D、E、F组)。ig给药50 mg/kg,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含有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蒸馏水。每天观察小鼠的生存质量和肛周红肿的数量;每3天测定小鼠肿瘤的直径,计算小鼠的肿瘤体积。经过3周的给药,小鼠进行眼眶取血,处死小鼠并剥离肿瘤,称定质量,计算抑瘤率。取部分肿瘤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肿瘤组织坏死情况;同时取小鼠皮肤组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运用ELISA技术检测血液中IL-6的水平。结果 吉非替尼可以明显地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与其他实验组比较,A组(8:00时给药)小鼠肿瘤体积增长最缓慢,其抑瘤率最高,F组(次日4:00给药)次之。病理学分析显示A组(8:00时给药)的肿瘤组织坏死情况最严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上皮细胞发现,A组(8:00时给药)和F组(次日4:00时给药)的上皮细胞损伤较轻,其肛周红肿发生率和IL-6水平较其他实验组低。结论 吉非替尼对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和毒副作用存在一定的时辰节律性,8:00和4:00时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对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 VSMC) 和内皮细胞 (ndothelial cells, EC) 增殖的影响,以及对EGFR和Akt蛋白表达及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将大鼠VSMC及EC置于含0.01~10 μmol·L的吉非替尼的培养基中培养24~72 h,以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的抑制率。Western blot检测EGFR及磷酸化EGFR(p-EGFR)、Akt及磷酸化Akt(p-Akt)蛋白水平。结果:MTT结果显示,吉非替尼抑制VSMC增殖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而吉非替尼对EC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紫杉醇;Western blot结果显示VSMC中EGFR(1.07±0.13)表达与EC(0.58±0.05)相比明显增多(P<0.01),而吉非替尼可明显抑制VSMC中EGFR及Akt蛋白的磷酸化。结论:类似紫于杉醇,吉非替尼可抑制VSMC增殖,而对EC的细胞毒性作用明显低于紫杉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EGFR及Akt蛋白磷酸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测定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7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VEGF和EGFR的含量。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和EGFR测定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Ⅲ期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EGFR高于Ⅱ期患者(P<0.01)。血清VEGF和EGFR测定值与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型无关(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与EGFR测定值之间呈正相关(rs=0.47,t=4.3,P<0.01)。结论:检测血清VEGF和EGFR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预后判定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厄洛替尼是一种小分子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临床用于一线化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本文对厄洛替尼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征、药物相互作用、毒副作用以及临床研究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