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5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170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207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61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886篇
内科学   756篇
皮肤病学   336篇
神经病学   105篇
特种医学   1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460篇
综合类   1875篇
预防医学   205篇
眼科学   111篇
药学   707篇
  3篇
中国医学   68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346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428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327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洪  陈丽  刘春燕  徐佳  王艳 《西部医学》2020,32(2):242-245
【摘要】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胱抑素C(CysC)、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sTM)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80例LN患者为LN组,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LN患者根据系统 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2000)情况分为活动组(SLEDAI评分≥10分)49例和非活动组(SLEDAI评分<10分)31例。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TGF-β1、sTM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水平。结果 LN组 血清TGF-β1.CysC.sT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活动组TGF-β1、CysC、sTM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组 (P<0. 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N患者血清TGF-β1、CysC、sTM水平与C反应蛋白、24h尿蛋白SLEDAI评分 呈正相关(P<0. 05)。难治性狼疮组血清TGF-β1、CysC、sTM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敏感组(P <0. 05)。ROC曲线分析 显示,TGF-β1、CysC、sTM水平判断治疗预后是否为难治性狼疮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74、0. 845、0. 837。结论 LN 患者血清TGF-β1、CysC、sTM水平表达增高,与疾病活动性及治疗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讨血清抗α-辅肌动蛋白抗体(anti-alpha-actinin antibody,AαA)、补体水平及血清蛋白对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发病的预测价值。 方法 以21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为研究对象,前瞻性观测LN的发生,39例进展为LN,173例未出现LN。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αA水平、抗双链DNA抗体(anti-double-stranded DNA antibody,anti-dsDNA)及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等,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补体水平及肝功能指标。 结果 LN组与非LN组平均年龄分别为(30.2±7.6)岁与(38.3±8.2)岁,LN组患者年龄相对较低(t=5.645,P<0.001)。LN组SLE诊断时即出现白球比倒置,LN组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albumin to globulin ratio,AGR)平均值显著低于非LN组(t=3.975,P<0.001)。LN组血清AαA与补体C3平均水平分别为(82.5±36.2)pg/mL与(53.2±26.3)mg/dL,均显著低于非LN组(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清AαA、AGR及补体C3水平是患者发生LN的独立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αA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45(95%CI:0.776~0.915,P<0.001);其次为AGR,AUC=0.774(95%CI:0.776~0.915,P<0.001);年龄与补体C3的AUC分别为0.594与0.728。 结论 SLE血清AαA与AGR水平降低与LN的发生存在强相关性,低龄与低血清C3也增加了LN的发生风险,上述指标的监测有助于LN的早期诊断与干预。   相似文献   
3.
作者更正     
《中华儿科杂志》2021,(4):326-326
中华儿科杂志2021年第59卷第I期刊登的“儿童狼疮性肾炎诱导治疗药物的相关进展”一文,第71页,一、GC5.研究进展中甲泼尼龙(500g)更正为甲泼尼龙(500mg);第73页,四、CNI3.治疗方案中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一般控制在5-10mg/L更正为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一般控制在5~10μg/L。  相似文献   
4.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childhood-onset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cSLE)是特指在18岁之前发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可累积全身多脏器、多系统,有多达60%的患儿会出现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其中19%的患儿进展为终末期肾病。感染和终末期肾病是导致发展中国家cSLE死亡的常见原因。由于疾病本身和治疗都会影响患儿的身心和生长发育,做好cSLE与LN的慢病管理对控制病情、提高长期生存率极为重要。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系统性红斑狼疮慢病管理的经验,并对cSLE与LN慢病管理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治疗达标率,减少疾病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使患儿获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1例累及气道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以“咳嗽、发热4天”入院。入院后行支气管镜检查,活检病理提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完善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治疗上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复查肺部CT病灶明显吸收,症状缓解,目前随访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60岁。因鼻塞、流脓涕8年,复发半年于2018年10月入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和气喘病史10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4年及多次鼻息肉手术史。鼻内镜检查示双中鼻道见荔肉样新生物,中鼻道及鼻腔后部见脓性分泌物。血常规:白细胞5.09×109/L,嗜酸性粒细0.64×109/L(参考值0.05~0.5×109/L),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granulocyte,EOS)占12.5%(参考值0.05%~0.5%),CEA 9.65 ng/mL。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rt-PA动脉溶栓治疗以脑梗死为首发的AIDS合并梅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NIHSS评分评估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本病例动脉溶栓后取得很好效果。结论 rt-PA动脉溶栓治疗以脑梗死为首发的AIDS合并梅毒患者是一种有效方法,还需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诊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中选取84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给药方案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42)应用环磷酰胺治疗,研究组(n=42)应用来氟米特治疗,就2组患者整体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研究组整体治疗有效率是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P <0.05);②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7.14%,低于对照组的23.81%(P <0.05)。结论来氟米特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可兼顾药物治疗安全性、有效性,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活血方辅治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效果。方法:1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及观察组68例,两组均给予他克莫司及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加用益气解毒活血方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D3+、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CD4+水平、SLEDAI评分及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解毒活血方辅治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能够有效改善免疫功能,保护肾功能,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青斑样血管炎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中医辨证水平。方法对12例确诊的青斑样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中医证候、中医治则、方药、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男3例,女9例,年龄15~45岁,平均年龄20.17岁,中医药治疗时间为14~70 d,平均时间为54.60 d。12例患者均为对称皮疹,均伴有疼痛;皮损特点均为红斑、水疱、紫癜、坏死、水肿、溃疡,呈现线状或放射状分布;皮损痊愈后见色素沉着斑或线状象牙白色萎缩性瘢痕。所有患者经过组织病理确诊。12例患者均符合寒凝血瘀证。坏死期选用活血化瘀法,应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溃疡期选用温阳生肌法,应用自拟方温阳生肌汤加减。局部使用黄连膏换药。12例患者经中医药治疗后皮损均完全消退,溃疡愈合,遗留色素沉着斑及象牙白色萎缩性瘢痕。停药后随访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活血化瘀联合温阳生肌法为中医治疗青斑样血管炎提供了新的思路,并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