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4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79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28篇
  1篇
中国医学   120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勇  罗瑞 《中国针灸》2020,(2):115-118
目的:比较针刺患侧与针刺双侧咽部腧穴治疗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每组33例,最后每组各有1例脱落。两组患者在常规药物和电项针治疗的基础上,单侧组针刺患侧的吞咽、发音和治反流穴,双侧组针刺双侧吞咽、发音和治反流穴。每天1次,每周连续针刺6 d,休息1 d,治疗21 d后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吞咽困难分级量表、洼田饮水试验和GRBAS分级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和构音情况。结果:治疗21 d后,两组患者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均提高(均P<0.01),且单侧组改善程度大于双侧组(P<0.01);两组患者GRBAS分级、洼田饮水试验情况均改善(均P<0.01),且单侧组改善程度大于双侧组(P<0.05,P<0.01)。结论:针刺患侧咽部腧穴治疗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较针刺双侧咽部腧穴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2.
探讨基于实践平台的《经络腧穴学》教学新模式,以促进教学相长。《经络腧穴学》作为针灸推拿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核心理论与实践课程。通过建立多个校内实践平台,如大学生针灸推拿技能协会、针灸推拿理疗室,推进校外医疗服务实践平台等,根据"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教学,构建"课堂教学-校内实践-社会服务"的《经络腧穴学》三维教学实践平台。可有效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经络腧穴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对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针灸是中医学特色疗法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腧穴是针灸发挥治疗作用的直接靶点,不同的腧穴其治疗作用各有差异,不同腧穴配合使用可有效增强针灸治疗的效果,提高临床疗效。胃肠道疾病是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通过对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常见胃肠道疾病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其中的腧穴配伍规律,对丰富和发展针灸腧穴配伍的理论和应用,促进针灸学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穴位体表温度分布规律。方法 以25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和256例健康受试者为观察对象。使用Fotric 226红外热像仪检测患者和健康受试者腧穴的温度值,每名患者每周固定时间检测1次,共检测4次,健康人检测1次,比较患者组与健康受试者组穴位温度值的差异,比较不同时间点不同部位、经脉温度值的差异。结果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海穴、鹤顶穴、梁丘穴、曲泉穴、内膝眼穴、犊鼻穴、委阳穴、阴陵泉穴、膝关穴、阳陵泉穴、大杼穴、悬钟穴、足三里穴、命门穴、腰阳关穴温度值高于健康受试者(P < 0.05);患者组胃经的4次皮温均较高(P < 0.05),腰背部的4次皮温均较高(P < 0.05);KOA相关腧穴4次温度值变化趋势不显著(P > 0.05)。结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部分腧穴皮温升高;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穴位升温现象具有规律性,与经络、部位相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相关穴位升温效应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颈项部腧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牵引组和西药组各60例,3组在治疗前及治疗两个疗程后均行本院神经内科中心的颈部血管B超观察颈部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A)内径、内膜等变化以评定其疗效。西药组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牵引组在西药组基础用枕颌套方式进行牵引,针刺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加针刺,选用颈项部风池、供血(风池下1.5寸,平下口唇处)、翳明、脑空,均双侧取穴,还有太阳、列缺等穴位。治疗以7天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定其效果。结果:经治疗2疗程后,3组患者的双侧椎动脉的内径、内膜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且以针刺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牵引组、西药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后发现。针刺组的治疗均优于牵引组和西药组(P0.01)。牵引组的治疗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针刺颈项部腧穴能显著加快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可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运用统计学技术和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现代针灸治疗不寐文献的临床选穴特点和配伍规律,采用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结合的方式对超星独秀、超星移动图书馆、金字塔医学在线图书、吉林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等文献库收集的2006-2016年针灸治疗不寐的著作类文献进行文献检索,分析针灸治疗不寐的针灸处方,并对其频次、归经、所在部位及规律谱进行统计分析。经统计57本著作文献中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应用腧穴频次最多的依次为百会、神门,经脉以督脉、足太阴脾经为主,部位以头面颈项和上肢部为主,特定穴以五输穴、原穴、络穴为主,规律谱中以百会和神门穴配伍使用最常见。局部取穴循经取穴与按部位取穴以及辨证取穴有机结合,重视特定穴的选用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性课程。借鉴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模式,结合临床设计问题,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方式实施教学,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笔者从贴近临床设计典型问题、学习小组课堂发言、重视描画经脉循行和腧穴定位实践训练、总结分析并做出综合评价等方面实施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图书信息     
<正>《简明快速取穴图解》腧穴学是针灸推拿学的基础,而取穴法则是腧穴学的关键,直接决定着临床疗效。本书作者为针灸专业资深教授、医师,根据针灸教学与临床的切实需要,编写绘制本书,不但配有准确的经穴定位图,且对重要穴位绘制了立体解剖图,并附取穴歌诀,便于随身携带,随时查阅,达到速查、熟记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