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76篇
  免费   1190篇
  国内免费   1016篇
耳鼻咽喉   69篇
儿科学   851篇
妇产科学   268篇
基础医学   777篇
口腔科学   92篇
临床医学   4593篇
内科学   1226篇
皮肤病学   161篇
神经病学   1450篇
特种医学   13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1553篇
综合类   7315篇
预防医学   2482篇
眼科学   74篇
药学   3223篇
  14篇
中国医学   2713篇
肿瘤学   298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23篇
  2022年   318篇
  2021年   459篇
  2020年   519篇
  2019年   512篇
  2018年   284篇
  2017年   523篇
  2016年   539篇
  2015年   665篇
  2014年   1142篇
  2013年   1237篇
  2012年   1722篇
  2011年   1764篇
  2010年   1547篇
  2009年   1691篇
  2008年   2082篇
  2007年   1906篇
  2006年   1873篇
  2005年   2200篇
  2004年   1373篇
  2003年   1154篇
  2002年   863篇
  2001年   693篇
  2000年   545篇
  1999年   469篇
  1998年   363篇
  1997年   319篇
  1996年   288篇
  1995年   267篇
  1994年   196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研究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观察记录患儿的手术结果及随访结果,并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手术过程顺利,100例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儿术后6 h将胃管取下,少量喂入温水后逐渐过渡到喂糖水、喂奶;对照组患儿术后24 h开始逐渐进食。患儿术后进行6个月的延续性随访,观察组患儿切口恢复美观,已经无法观察到切口瘢痕,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均显示正常状态。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21.23±1.65)min及术后住院时间(5.58±1.98)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8.44±1.23)min、(9.67±1.2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采用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手术创伤小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MRI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68例胶质瘤术后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MRI平扫、增强以及灌注加权成像(PWI)扫描,记录影像学特征,对脑血容量中位数最大值(rCBVmax)、表观扩散系数(ADCmean、ADCmin)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有15例患者复发,其胶质瘤复发率为22.06%,其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率为8.82%(6例);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rCBVmax、ADCmin值有明显差异(P<0.05),ADCmean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进行MRI检查临床效果较好,可准确鉴别胶质瘤复发与反射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同手术方法的手术部位感染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医院感染软件监测系统提取2018年9月-2019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因胆管、胰腺或十二指肠肿瘤疾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389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en pancreaticoduodenectomy,OPD)组201例和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obot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RPD)组188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特征、手术部位感染情况与特点。结果 OPD组术前胆道引流患者38.31%(77/201)高于RPD组(P<0.001)。OPD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长和失血量分别为(4.90±1.21)h、14.00(11.00,19.00)d和200.00(150.00,300.00)ml长(多)于RPD组(P<0.001)。OPD组和RPD组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为8.46%、13.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均以器官腔隙感染为主;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1.54%),居前五位的病原菌是屎肠球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弗氏柠檬酸杆菌。多药耐药菌占58.46%。结论相较于OPD,RPD是安全可行的。在围手术期用药方面应注意经验性抗菌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的护理和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于医院治疗的19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探究化疗后引起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9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有7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6.92%,其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35例占48.61%(35/72);72例感染患者的临床送检样本,共分离病原菌68株,革兰阴性菌40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有25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3株均为白假丝酵母;主要病原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以及头孢米诺敏感性较高;住院时间、化疗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住院时间、化疗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是导致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针对上述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围生期脑损伤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该院90例围生期脑损伤新生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神经节苷脂联合鼠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恢复情况(吮吸能力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临床总改善率以及治疗1 d、治疗2周后神经行为学评分(NBNA)变化。结果试验组吮吸能力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儿NBNA评分均较治疗1 d时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神经节苷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围生期脑损伤疗效确切,可加快症状改善,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急诊ICU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感染的分布与耐药性。方法选取2013-2017年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ICU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患者感染部位分布及原发疾病等临床资料,分析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2013-2017年医院急诊ICU共收治患者7 553例,305例发生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感染率为4.04%; 5年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率呈现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χ~2=7.363,P<0.001);标本类型以痰液为主,占59.67%;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原发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03例占33.77%;5年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于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替坦的耐药率均呈现逐渐增高趋势(χ~2=35.089,48.656,8.833,30.513,77.580,P<0.001)。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低于40.00%。结论原发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出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风险较大,标本来源以痰液占比较高,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性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疝气是一种男女老少都可发的疾病,但男性多于女性。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1.3‰,是老年男性的多发病。什么是疝气?体内某个器官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个部位,即称为疝气。疝气多发生于腹部,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称为腹外疝。其中,腹股沟疝最多见,占所有腹外疝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南方红豆杉不同组织器官紫杉烷类物质的含量,优选出最佳采收部位,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集南方红豆杉植株主干树皮、侧皮、根皮、须根、茎、叶六个组织器官材料,运用HPLC法检测紫杉烷类物质含量,确定其最佳利用组织器官。结果:南方红豆杉四种紫杉烷类在组织中的分布明显地受组织分化的影响,其中10-脱乙酰巴卡亭Ⅲ在叶中最多,7-表-10-去乙酰基紫杉醇在侧皮中最多,紫杉醇、三尖杉宁碱则在根中最多。结论:叶是合成紫杉醇前体物质的主要器官,而皮与根则是合成及积累紫杉醇的主要组织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