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研究证实电磁场刺激能够促进多种骨生长因子的合成与分泌,而某些生长因子具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成骨的作用。目的:分析工频电磁场对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的影响。设计:单一样本、区组设计,观察对比动物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材料:实验于2005-02/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外科实验室完成。①选取清洁级昆明种小鼠20只,作为实验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②电磁场发生器由武汉市海军工程大学研制,能生成场强为0~100mT的连续可调的50Hz正弦波电磁场。③引物均由北京赛百胜生物工程公司合成。方法:①小鼠以颈椎脱臼法处死,取双侧股骨和胫骨,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2代细胞用于实验。②不同强度电磁场刺激实验:设立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电磁场0.4,0.8,1.6mT刺激组,每组均取5瓶第2代细胞。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均不给予电磁场刺激,但阳性对照组于传代时加入含成骨性诱导剂(含10-8mol/L地塞米松,10mmol/Lβ-甘油磷酸钠,50mg/LVitaminC)的培养基;电磁场0.4,0.8,1.6mT刺激组在细胞贴壁后分别于0.4,0.8,1.6mT场强中进行电磁场刺激,每天均连续刺激1h,5d后进行指标检测。③相同场强不同作用时间电磁场刺激实验:设立阴性对照组、电磁场1.6mT刺激15,30,60min组,每组均取5瓶第2代细胞。阴性对照组不进行电磁场刺激;电磁场1.6mT刺激15,30,60min组在1.6mT场强条件下每天分别给予15,30,60min的连续电磁场刺激,5d后进行指标检测。④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强度电磁场刺激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的影响。②相同场强不同作用时间电磁场刺激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①电磁场刺激5d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及电磁场0.4,0.8,1.6mT刺激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均<0.01);且电磁场1.6mT刺激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mRNA的表达达到最大值(57.74±0.23)%,电磁场0.4mT刺激组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表达达到最大值(126.20±0.21)%。②电磁场刺激5d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电磁场1.6mT刺激15,30,60min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均<0.01);且电磁场1.6mT刺激60min组两种因子mRNA的表达分别达到最大值(28.06±0.11)%和(75.20±0.16)%。结论:适当强度及作用时间的工频电磁场刺激,能够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构建Loa22基因去信号肽片段原核重组表达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赖型钩端螺旋体OmpA膜蛋白Loa22基因去信号肽片段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进行克隆表达。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感染免疫研究室完成。以赖型钩端螺旋体017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Loa22基因去信号肽片段,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经双酶切、PCR鉴定,筛选出阳性重组质粒克隆。经DNA测序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利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鉴定表达产物。结果:PCR获得长516bp的片段。Loa22基因去信号肽片段与pGEX-4T-1的重组质粒构建成功。重组质粒经IPTG诱导后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Mr45000的融合蛋白。结论:制备了Loa22基因去信号肽片段原核重组表达载体,为钩体新型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Platelet-rich plasma (PRP) is the plasma derived from the repeatedly centrifuged whole blood,and it contains high concentration of platelets.The growth factors and concentrated platelets in PRP play im...  相似文献   
4.
Lpp20是一种保守的幽门螺杆菌膜相关脂蛋白,他含有细菌脂蛋白的典型信号肽.近几年研究显示,Lpp20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本文即对Lpp20的结构及其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株在九江地区分离的柯萨奇A6病毒(CoxA6)VP1区域进行克隆,并对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功能及B细胞表位进行分析和预测,为CoxA6疫苗制备和诊断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RT-PCR法对CoxA6分离株VP1区进行扩增和克隆、序列分析,应用SigaIP、TMPRED、TMHMM、Big-PI Predictor、Cell-Ploc、PSORT、NetNES、Netphos、SOPMA、NetNGlyc、MotifScan、InterProscan、SMART、PROSITE、GOR4、Bepipred Linear Epitope Prediction等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VP1基因编码蛋白特性和潜在的B细胞表位。结果该CoxA6分离株VP1基因编码305aa的多肽,分子量为33.5kDa。该蛋白无信号肽、跨膜区,是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其次为α-螺旋及β-片层。该蛋白共有7个可能的B细胞抗原表位,位于151~173aa区域内的表位分值最高为2.774。结论成功克隆了1株CoxA6的VP1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蛋白质结构和B细胞表位预测,为制备CoxA6疫苗和开发诊断方法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腔变形链球菌(S.mutans)密度感应系统信号蛋白的体外合成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化学合成法口腔S.mutans密度感应感受态刺激因子(CSP)信号蛋白,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纯化合成蛋白,质谱分析结构,通过扫描电镜对比观察CSP信号蛋白对S.mutans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分析CSP信号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化学合成纯化S.mutans CSP蛋白分子,加入CSP信号肽后,S.mutans生物膜呈团状密集分布,细菌之间存在厚实的黏性胞外分泌物,细菌黏连呈链团状。结论成功合成口腔S.mutans CSP信号蛋白,该蛋白肽具备促进S.mutans生物膜形成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 rs2648875及吞噬和细胞运动蛋白1(ELMO1) rs10951509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性肾病(DK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5例汉族DKD患者(DKD组),同时选取134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体质量、身高、血压、血生化等临床资料。采用imLDRTM多重SNP分型试剂盒检测基因多态性。结果两组患者的CTGF rs2648875基因型AA,GA和GG分布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组风险等位基因A频率较对照组升高(P=0.007);GG基因型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较AA和GA基因型患者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ELMO1 rs10951509基因型AA,AG和GG分布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DKD组风险等位基因A频率较对照组升高(P=0.009);AG基因型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AA基因型患者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吸烟史、腹型肥胖、收缩压、空腹血糖、尿素氮、CTGF\|AA基因型为DK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TGF rs2648875及ELMO1 rs10951509与DKD的遗传易感性相关,携带CTGF rs2648875等位基因A及ELMO1 rs10951509等位基因A可增加DKD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脂联素(APN)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124例CHF患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3组(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组血浆APN和oxLDL水平,进行组间统计学比较及各参数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 CHF患者基础血浆APN和oxLD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随NYHA级别的增加而增高(P<0.01);CHF患者的血浆APN和oxLDL水平经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缺血型心肌病心衰和扩张型心肌病心衰两组之间血浆APN和ox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APN与oxLD两者呈正相关(r=0.627,P<0.01)。结论 CHF患者血浆APN和oxLDL显著增高,并与CHF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性;缺血性心肌病心衰与扩张型心肌病心衰两组之间血浆APN与oxLD均升高,且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GFAP、NDKA和PARK7与IS的相关性,及其对IS诊断、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37例IS患者、28例ICH患者和30名健康人血清GFAP、NDKA和PARK7含量水平,所有患者在发病12 h内、第3、14天除进行上述3项指标检测外,还在相应时间点用MES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14 d出院时用Barthel指数(BI)评价其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分析3项指标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对IS的诊断效能。结果IS组发病12 h内、第3、14天血清GFAP含量分别为(5.49±2.25)、(5.17±2.29)、(5.96±2.39) μg/L,血清NDKA含量分别为9.15(6.28~12.79)、9.13(6.31~12.23)、9.31(6.40~11.83) μg/L,血清PARK7含量分别为(32.71±6.34)、(31.23±6.04)、(32.79±6.94)μg/L;健康对照组血清GFAP、NDKA、PARK7含量分别为(4.62±1.56)、4.24(3.30~5.61)、(14.25±2.65) μg/L。IS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除第3天的GF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129,P>0.05),IS组其余各时间点的3项指标水平分别高于健康对照组(GFAP的t值分别为2.642、1.870,P均<0.05;NDKA的Z值分别为6.173、6.100、6.278,P均<0.01;PARK7的t值分别为14.964、15.367、16.060,P均<0.01)。检测GFAP对IS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46.7% (14/30)和81.1% (30/37),NDKA对IS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0.0% (27/30)和78.4% (29/37),PARK7对IS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6.7% (29/30)和97.3% (36/37);3项标志物联合检测对IS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6.7% (29/30)和100%( 37/37)。此外,IS组GFAP升高的发病风险是健康对照组的1.3倍(OR=1.300,P=0.044),NDKA升高是1.7倍(0R=1.668,P=0.036),PARK7则是1.8倍(OR=1.809,P=0.005)。IS患者发病<12h时GFAP血清含量在IS组和ICH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7,P=0.000);发病不同时间的GFAP、NDKA和PARK7血清含量与MESSS存在不同程度正相关,即IS发病<12 h时,3者r值分别为0.534、0.482、0.357,P均<0.05;3d时,3者r值分别为0.433、0.487、0.299,P值分别为0.007、0.002、0.073;14 d时,3者r值分别为0.394、0.200、0.084,P值分别为0.016、0.236、0.620。14 d出院时GFAP、NDKA和PARK7血清含量与BI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0、-0.321、-0.076,P值分别为0.044、0.050、0.657)。结论血清GFAP、NDKA和PARK7含量与IS密切相关,血清3项指标志升高是IS发病的危险因子,检测3项指标有助于IS的早期诊断,且对患者及时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表达IL-10的重组乳酸杆菌。方法 人工合成信号肽系列后与IL-10基因连接后克隆到干酪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L. casei)整合型表达载体pIlac的lac启动子下游,得到重组质粒pIlac-sp-IL10,电穿孔转化L. casei CECT 5276。挑选转化后的耐药菌落在含红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抽提染色体DNA,PCR及测序鉴定证实IL-10基因是否整合到L. casei的基因组中,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表达。结果 IL-10基因整合到干酪乳酸杆菌的基因组中;重组L. casei产生的目的蛋白部分分泌进入培养上清。结论 IL-10在L. casei CECT 5276中得到了分泌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