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目的:观察Q开关Nd:YAG 1064nm激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2年10月,选取门诊就诊的黄褐斑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接受Q开关Nd:YAG 1064nm激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片治疗;对照组:仅接受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每次治疗后都辅以维C导入及胶原蛋白修复面膜外敷,每2周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同时口服氨甲环酸片,每日2次,每次250mg,连服半年。1个疗程结束即评判疗效,治疗期间及1个疗程结束后3个月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Q开关Nd:YAG 1064nm激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优于单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且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光子嫩肤合并左旋维生素C导入治疗面部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09年5月,105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用光子嫩肤治疗2个疗程后用左旋维生素C导入,1次/周,持续2个月;对照组52例,单纯使用光子嫩肤治疗后进行防晒、护肤治疗2个月.结果 治疗组有40例黄褐斑消失,13例色斑明...  相似文献   
4.
沙棘冲剂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中药沙棘冲剂对黄褐斑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治疗、对照随机分组,治疗后追踪观察。结果:沙棘冲剂对黄褐斑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有效率达86.67%,远期疗效亦满意。结论:沙棘冲剂是一种治疗黄褐斑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长航对女性黄褐斑的影响。方法选取参加长航任务的17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黄褐斑组),并设对照组15例健康女性(健康组),检测长航前、后症状及血清促黑素细胞激素、过氧化脂质、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变化。结果长航3个月后黄褐斑患者皮损面积和颜色较长航前均不同程度扩大和加深(P<0.05),伴随症状失眠、便秘、月经不调均不同程度加重(P<0.05)。黄褐斑组和健康组长航3个月后血清促黑素细胞激素水平均较前升高(P<0.05),黄褐斑组血清促黑素细胞激素长航前、后较健康组均高(P<0.05);黄褐斑组长航3个月后过氧化脂质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降低(P<0.05),而健康组长航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航能使黄褐斑皮损扩大、颜色加深,伴随症状加重,并使黄褐斑患者的血清促黑素细胞激素和过氧化脂质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6.
顾华  罗雯  刘付华  何黎 《皮肤病与性病》2012,34(2):69-70,76
目的探讨黄褐斑不同临床类型及其皮肤生理功能,以指导疾病治疗。方法采用无创性皮肤测试仪分析黄褐斑不同临床类型的皮肤生理功能。用伍氏灯及玻片压诊法对84例黄褐斑患者进行分型;采用德国CK公司的无创性皮肤测试仪检测84例患者皮损部位及40例正常对照的油份、水分、经表皮水分流失、血色素及黑色素,并两两比较各型黄褐斑的血色素及黑色素水平。结果根据伍氏灯及玻片压诊法初步将84例黄褐斑分为四型:单纯色素型(M)23例,单纯血管型(V)17例、M>V型24例及V>M型20例。84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面颊部皮肤水分显著降低(p<0.01),经表皮水流失(TEWL)、血色素、黑色素水平显著增高(p<0.01),皮脂含量无显著性改变(p>0.05);V型与V>M型之间血色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其他两型(p<0.01);M型及M>V型的黑色素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高于其他两型(p<0.05)。结论黄褐斑在临床上存在四种不同类型,即M型、V型、M>V型及V>M型;四型均存在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保湿是四型黄褐斑治疗的基础;M型及M>V型以黑色素值增高为主,V型及V>M型以血红蛋白增高为主,提示黄褐斑的治疗应以其类型为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局灶性光热作用技术治疗黄褐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局灶性光热作用技术治疗黄褐斑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36例黄褐斑患者,其中表皮型16例,真皮型5例,混合型15例.病灶局部外涂2%利多卡因乳膏,以能量密度15~20 J/cm~2、波长1 320nm Nd:YAG激光扫描照射病灶,照射3~4遍,每个治疗区产生25个微损伤柱.每3周治疗1次,共治疗4次.治疗后6个月评估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表皮型及混合型黄褐斑患者经4次治疗后皮肤黑素指数、黄褐斑评分指数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改善,而真皮型患者临床及主观评估均未取得良好效果.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及瘢痕形成等副作用.结论 局灶性光热作用技术治疗表皮型及混合型黄褐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观察调冲养颜消斑汤联合光子嫩肤技术对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择面部黄褐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在调冲养颜消斑汤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光子嫩肤仪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调冲养颜消斑汤联合光子嫩肤仪治疗面部黄褐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黄褐斑伴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黄褐斑伴月经不调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桃红四物汤进行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观察组明显的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黄褐斑的面积、月经不调总评分明显变小,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常规治疗,应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对黄褐斑伴月经不调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黄褐斑的面积明显的变小,月经不调明显好转,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s in treating facial melasma, contrasting treatments involving facial acupuncture with facial/body acupuncture.MethodWomen suffering with melasma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1) facial acupuncture (n = 20); or 2) facial/body acupuncture (n = 21). Each group was given 2 sessions per week for 8 weeks. Melasma area and darkness of its pigmentation were assessed using digital images.Results95.2% and 90% of participants in facial/body and facial acupuncture, respectively, had decreased melasma areas, with a mean reduction area being 2.6 cm2 (95%CI 1.6–3.6 cm2) and 2.4 cm2 (95%CI 1.6–3.3 cm2), respectively. 66.7% (facial/body acupuncture) and 80.0% (facial acupuncture) of participants had lighter melasma pigmentation compared to their baselines (p-value = 0.482).ConclusionsFacial acupuncture, with or without body acupuncture, was shown to be effective in decreasing the size of melasma areas.This study is registered with the Thai Clinical Trial Registry (TCTR20140903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