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58篇
临床医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对下颌前突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采用ARCUSdigma下颌三维运动轨迹描记仪,以髁突运动中心为参考点,研究30例正常受试者、14例下颌前突患者手术前后开口、前伸和左右侧向髁突运动的轨迹。用SPSSV11.0统计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和成组t检验。结果:下颌前突患者术前、术后、正常组左侧髁突的运动轨迹与右侧基本相同,左侧髁突与右侧的开口、前伸和侧方运动范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组与正常组髁突运动轨迹差别较大,术前开口、前伸和侧方运动范围均小于正常组(P<0.05);术后与正常组髁突运动轨迹接近,术后开口、前伸和侧方运动范围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前与术后组髁突运动轨迹差别较大,术前开口、前伸和侧方运动范围均显著小于术后组(P<0.05)。结论:下颌前突患者手术后,随着术后正畸治疗及咬合自我调整,建立了正常的咬合引导关系,使下颌功能运动趋向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错牙合畸形对下颌语音运动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依据.方法用联机的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对前牙深覆牙合覆盖组、前牙反牙合组、前牙开牙合组、对刃牙合组四种错牙合畸形组及对照组发音时的下颌三维运动与相应语音进行监测,并对下颌运动各边缘位点最上点(S点)、最下点(Ⅰ点)、最前点(A点)、最后点(P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发音运动各边缘位点相比,错牙合畸形组有各自的移动趋势前牙深覆牙合覆盖组偏向下(S点、Ⅰ点,P<0.01),前牙反牙合组偏向下(S点、Ⅰ点,P<0.01)、偏向后(A点、P点,P<0.01),前牙开牙合组偏向前(A点,0.01<P<0.05),对刃牙合且偏向上(Ⅰ点,P<0.01)、偏向后(A点,P<0.01).结论前牙错牙合畸形与下颌语音运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者的咀嚼运动轨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对咀嚼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16 名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者,12 名正常(牙合)对照,K6-Ⅰ型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测试分别以左、右侧重复咀嚼5次口香糖时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结果:①对照组冠状面咀嚼运动呈规则的环形,锁(牙合)组多为垂直出入形(59.38%)或咀嚼侧出入型(同出同入型, 21.88%)咀嚼环;②锁(牙合)组咀嚼时向后运动的幅度、咬合引导轨迹与水平面的夹角、随意咀嚼终点平均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可以影响咀嚼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相似文献   
4.
E-tracking技术基本原理是通过采集同时含有振幅和相位原始信息的血管壁回声射频信号,用相位轨迹追踪方法自动跟踪血管壁运动,测量管壁位移的分辨力可以达到0.01mm,在此基础上精确跟踪和描记动脉内膜的运动轨迹,计算出微小的血管内径变化以及血管发生疾病时相应指标(弹性系数,硬化参数,顺应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X线与CT在检查髌骨运动轨迹上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髌骨运动轨迹影像学检查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2组,A组予以X线检查,B组予以CT检查,对比两组在影像学上的差异与临床诊断符合情况。结果:两组在影像学比较上除了在脱位和外移伴倾斜相同外,其他的均有差异性,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与临床诊断符合率更高。结论:CT能更加清晰的显示出髌骨的运动轨迹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Ⅱ1)错患者咀嚼运动中髁突轨迹特征,进一步分析TMD和安氏Ⅱ1错因素对咀嚼运动中髁突轨迹的影响。方法: 按照实验纳入标准分别收集无TMD的正常组(nTMD-N)10例、无TMD的安氏Ⅱ1组(nTMD-Ⅱ1)10例、伴TMD的安氏Ⅱ1组(TMD-Ⅱ1)14例患者。采用Cadiax Ⅳ 记录3组实验对象咀嚼运动时的髁突轨迹,利用GDSW软件测量并分析咀嚼运动轨迹的各项数据指标。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TMD-Ⅱ1组和TMD-Ⅱ1组的咀嚼运动轨迹特征与nTMD-N组相比有所差异。左侧或右侧单侧咀嚼运动时,nTMD-N组、nTMD-Ⅱ1组和TMD-Ⅱ1组的各项数据无统计学差异。双侧咀嚼运动时,nTMD-Ⅱ1组的SCI值显著大于nTMD-N组,nTMD-N组的S值显著大于nTMD-Ⅱ1组(P<0.05)。结论: 单侧咀嚼运动时,TMD和安氏Ⅱ1错因素对咀嚼运动轨迹影响较小。安氏Ⅱ1类错因素对双侧咀嚼运动有影响,Ⅱ1患者正常咀嚼时髁突整体运动幅度较正常者小。双侧咀嚼运动时,TMD对Ⅱ1类患者咀嚼运动轨迹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基于膝关节支撑的人体坐立转换轨迹及运动学规律,为设计具有膝关节支撑的转移辅具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4月至6月,招募20例健康志愿者,按照身高和性别分为三组,在膝关节支撑的前提下分别进行足间距离为20 cm和30 cm的坐立转换试验。每个试验重复两次,间隔1 min。采用高清相机记录试验过程中每个受试者肩部(腋窝处)和膝关节处的运动轨迹,分析不同身高和体质量受试者的运动学规律。结果 身高172 cm以下的受试者,足间距离为20 cm时身体前倾距离小于30 cm时;身高173 cm以上的受试者,足间距离为30 cm时身体前倾距离小于20 cm时。体质量指数(BMI) < 23.9 kg/m2的受试者,足间距离为20 cm时躯干前屈位移小于30 cm时;BMI > 23.9 kg/m 2的受试者,足间距离为30 cm时躯干前屈位移小于20 cm时。受试者坐立转换过程平均用时(1.7±0.05) s。结论 坐立转换过程中,不同足间距离影响关节的伸展方式以及躯干前屈的位移和身体前倾的距离。随着身高和体质量的增加,适当增大足间距离能够降低人体在坐立转换过程的难度,且随着BMI值的增加,坐立转换所用时间也随之增加;女性坐立转换时间略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8.
旋提手法是由朱立国教授在传统旋转手法的基础上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创新改良而成[1]。经过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已证明旋提手法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操作安全、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2],具有广泛推广价值。本实验尝试采用运动捕捉技术对该手法的操作过程进行动态描记,用以了解旋提手法的运动力学过程并对其运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永嘉 《长寿》2012,(2):38
说起力量训练,许多人以为是年轻人的事,而哑铃类的力量训练老年人却少有问津。他们认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劲儿也小了,不适合练哑铃。其实老年人由于力量开始下降,神经系统功能开始退化,更应多进行力量锻炼。哑铃由于具有小巧玲珑、重量选择自由、运动轨迹自由、需要用大脑进行有效的控制等特性,是老年人进行力量锻炼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晓缘的天空  风舞 《健康》2009,(10):27-29
1999年傅永来老先生退休了,闲来无事的他常去河边活动。偶然一次机会,他无意间在河边看到有人放风筝,便驻足观看。那些绘画的栩栩如生的风筝,在天空中滑行飞翔,仿佛真的一样,让人们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随之移动。看着风筝在天空中飞舞,心情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