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9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0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368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80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388篇
预防医学   9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18篇
  3篇
中国医学   10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头针联合行为疗法治疗小儿孤独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孤独症患儿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行为组(予以行为疗法干预)、头针组(给予头针治疗)和联合组(应用头针+行为疗法治疗),每组45例,3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比较3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孤独行为评分(ABC评分,包括交往、语言和感觉评分)和心理发育水平(PEP-3评分,包括沟通、体能和行为评分)。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行为组和头针组(93.33%比77.78%、82.22%,均P<0.05);行为组与头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PEP-3评分(包括沟通、体能和行为评分)均高于、ABC评分(包括交往、语言和感觉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上述各项评分均较行为组和头针组改善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 孤独症患儿采用头针+行为疗法治疗,可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患儿心理发育水平及孤独行为,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3.
4.
介绍基于ABC理论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重点剖析REBT在情绪调控方面的研究,阐明灾害救援培训中应用REBT对护士进行情绪调控的思考和启示,旨在为REBT的应用推广及对护士有效进行灾害救援培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在国际冲突频发的背景下,道德创伤开始走进军事医学的视野,适用于心理学的认知行为疗法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Litz等所提出的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道德创伤治疗模式更是其中的代表,它主要通过建立联系、准备与教育、重塑暴露经历、检测与重塑、与仁慈的道德权威对话、修复与宽恕、建立新联系、长期计划这八个步骤来实现创伤的治疗。通过借鉴国外研究,结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构设了贴近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治疗模式,其治疗基础是建立联系并形成互帮互助小组, 治疗保证是治疗前的准备与沟通, 治疗关键是通过适应性披露明确道德归因, 治疗核心是道德修复及自我宽恕, 治疗目标是自我价值认同及重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结合临床管理对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抑郁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99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9例)和对照组(50例),干预组进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临床管理的干预,对照组只进行临床管理。结果干预8周后,干预组HAMD-17量表评分与干预前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的差值,持续到干预结束。干预第2、4周,干预组的HAMA-17量表评分与基线期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的差值。结论认知行为疗法结合临床管理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效果优于单一的临床管理。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9,(7):951-952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结合中药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焦虑症患者126例,随机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实施认知行为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HAMD评分。结果治疗1周、 3周、 6周后,研究组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6%,高于对照组的77.78%(P <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4%,低于对照组的20.63%(P <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结合中药治疗焦虑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焦虑症状明显出现好转,用药期间较为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冷红 《校园心理》2021,(2):167-168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他认为,人们的认知——情感——行为是因果相联的,而思想、信念和思维方式是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的原因。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以问题为中心,以现实合理的途径解决问题,操作中比较注重人的思维和行为,所以容易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1]。另外,大学生已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完全适合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睡眠及焦虑抑郁情绪的改 善作用。方法:脑卒中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2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予常规 康复训练,观察组另予rTMS结合CBT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脑卒中专 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贝克焦虑量表(BAI)和贝克抑郁量表(BDI)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的 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SS-QOL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 组,SS-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2组的BAI与BDI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1),且 观察组治疗后的BAI与B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SS-QOL评分与PSQI评分 呈负相关(t=-4.678,P<0.05),BAI评分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t=59.676,P<0.05),BDI评分与PSQI评分 呈正相关(t=6.883,P<0.05)。结论:CBT结合rTMS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睡眠情况,提高生存质量,并 缓解焦虑与抑郁等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