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偏瘫临床分为偏瘫急性期、偏瘫痉挛期、相对恢复期、偏瘫后遗期。针灸、康复应根据不同临床分期采用不同治疗。痉挛期为针刺康复治疗的关键时期,运用针刺运动和循经推拿疗法加强阴经治疗,防治关节挛缩、变形,恢复肢体的主动运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在高压氧舱(HBOC)治疗时同步采用低频电刺激器(LFES)刺激患肢腓总神经,治疗因偏瘫所导致足下垂的效果。分析48例偏瘫伴足下垂患者HBOC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HBOC治疗同步LFES刺激腓总神经的患者为实验组,其余24例同期HBOC常规治疗的偏瘫伴足下垂患者为对照组。以最终临床疗效足下垂恢复的时间及程度为主要判定指标。其结果为实验组比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疗效。结论是在HBOC同步LFES刺激腓总神经治疗偏瘫足下垂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最后结合我们的实践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BackgroundFemale, age 39, suffering from post-traumatic hemiparalysis resulting from a car accident at the age of 18; massively impaired quality of life through various symptoms caused by the traumatic impact on her brain and body.ObjectiveTo attempt a change in the symptomatology, 24 years after the bodily insult.MethodCombined Auriculo- and Body-acupuncture as well as YNSAResultsBroad alleviation of symptoms and extensive improvement in quality of life.ConclusionAcupuncture can be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cases of apparently terminal or long-standing problems.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损伤性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50例脑损伤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在康复治疗3周末的疗效.结果 干预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显效率比较(P<0.05)、有效率比较(P<0.05)、总有效率比较(P<0.01)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改善脑损伤性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加强制性运动疗法,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巴氯酚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状态的缓解作用。方法将均为首次发病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100例按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 ,包括抗痉挛体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持续牵张运动、手法按摩、肢体空气压力治疗、站立训练、健康教育等。治疗组在上述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口服巴氯酚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5d对肌张力进行评分。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氯酚联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所致偏瘫肌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刺配合促通技术改善偏瘫下肢功能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从理论与临床角度,探讨传统的针灸学现代康复医学中的促通技术在治疗中风后偏瘫(下肢)中的异同。认为在促通技术理论的指导下,选用相应的腧穴与针刺方式,对促进低级中区的尽快“苏醒”,改善下肢屈肌功能,纠正髁内外翻,减少与防止后遗症的 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Bobath球训练偏瘫患者躯干、骨盆及下肢,对其改善运动功能、平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8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增加Bobath球训练患者的躯干、骨盆及下肢。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e mayer评定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10m步行时间(10MWT)、6min内步行距离测定(6MWT)、Holden步行功能评定(FAC),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BBS、MBI、FAC与6MW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10MWT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Bobath球训练偏瘫患者,可以改善其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中风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多数中风患者存在一定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能力造成了严重影响,且预后较差.为此,临床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针灸作为我国中医疗法中的经典,在中风半身不遂治疗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因此,加强针灸教学的创新研究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风偏瘫患者乃为针灸推拿科常见病证之一,临床所见以50到60岁老人发病为多数,但亦可有少数高龄病人(一般指70岁以上).因高龄老人自身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惯,发病后不可能同一般病人同等对待,其疗效标准亦应有所区别.现就28例高龄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风,又名脑卒中、脑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中风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重要的临床表观。据报道,中风发病后1周的病人73%~86%的有偏瘫,71%~77%的有行动困难,47%不能独立坐,这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如何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和社会负担都是非常有意义的。笔者应用健瘫侧交替针刺治疗中风偏瘫56例,与常规针刺法比较,优势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