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阿梅 《家庭医药》2007,(3):57-57
黄色梦幻曲 在众多的茶花品种中,绝大多数为白色或红色,只有金花茶具有黄色基因,通过金花茶基因与其他山茶花品种进行杂交,可以培育出各种颜色花瓣的茶花新品种,甚至可以培育出一株树上同时开多种颜色的茶花.  相似文献   
2.
莫昭展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6):1385-1386
对崇左金花茶的幼叶和花蕾氨基酸成分进行分析,并与其他金花茶品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崇左金花茶的幼叶和花蕾中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有明显差别,花蕾中各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幼叶中氨基酸的含量.与其他金花茶幼叶比较,崇左金花茶幼叶的氨基酸含量低于金花茶、长柱金花茶、显脉金花茶、毛瓣金花茶,与东兴金花茶的氨基酸含量较为接近,具有一定开发利用合理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产地金花茶叶中冲山茶苷(okicamelliaside)的含量进行考察,并对其进行制备与抗肿瘤活性考察。[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金花茶中冲山茶苷的含量,获取其近红外光谱并建立其近红外定量模型。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对不同产地的金花茶品质进行评价,选择高含量的样品进行冲山茶苷的提取制备及活性评价。[结果] 所建立的近红外检测方法快速方便,可直接采用金花茶叶进行含量测定,从而筛选出高含量样本。进一步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和高效液相制备得到高纯度的冲山茶苷。细胞毒性分析表明,所制备的冲山茶苷具有一定的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活性。[结论]金花茶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可借鉴的质量标志物,并且为金花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金花茶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全面了解金花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及手工查阅相结合的方法查找近20年国内外报道的有关金花茶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综述分析.结果 金花茶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日用工业和食品保健等各个领域.而且对金花茶的研究报道也很多,但对其具体部位的化学成分仍需研究.结论 本文进一步对金花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全面研究,为金花茶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金花茶不同部位多糖的测定及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测定金花茶不同部位的多糖含量并探讨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方法:运用超声提取方法提取金花茶叶子、芽尖、果壳、花的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的含量,通过2,2’-联氮-(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检测法、邻苯三酚法和邻二氮菲法检测金花茶叶子、芽尖、果壳和花水提物的抗氧化能力,应用综合评分法,对各水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金花茶花、叶、芽尖、果壳中多糖含量分别为32.88,29.48,35.89,30.02 g·kg-1;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抗坏血酸(0.100 g·L-1)>花(0.135 g·L-1)>果壳(0.165 g·L-1)>芽尖(0.243 g·L-1)>叶(0.330 g·L-1);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顺序为抗坏血酸(0.200 g·L-1)>花(0.344 g·L-1)>果壳(0.435 g·L-1)>芽尖(0.881 g·L-1)>叶(1.011 g·L-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抑制率抗坏血酸(0.2 g·L-1)≥芽尖(25.0 g·L-1)>果壳(25.0 g·L-1)>花(25.0 g·L-1)>叶(25.0 g·L-1);当生药浓度达到25.0 g·L-1时,花、芽尖、果壳对羟基自由基消除率均大于50%,但均小于抗坏血酸(2 g·L-1);综合评分为芽尖(55.05)>花(52.79)>果壳(51.97)>叶(23.73)。结论: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金花茶不同部位的多糖含量稳定可行,金花茶水提物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且不同部位抗氧化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金花茶体外抗肿瘤活性及物质基础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金花茶3种不同萃取部位对5种不同人肿瘤细胞株体外增殖的作用,寻找其活性部位及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噻唑蓝染色法(MTT法),检测金花茶不同萃取部位体外对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人大细胞肺癌细胞株(H460)、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BEL-7404)、人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作用48 h后的增殖抑制率,并计算相应的半数生长抑制浓度(IC50),其中,细胞密度分别为:SGC-7901(7×104/mL),H460(4×104/mL),SMMC-7721(6×104/mL),BEL-7404(6×104/mL),CNE-1(4×104/mL),不同提取部位的浓度分别为:正丁醇层(50,100,150,200 mg·L-1)、乙酸乙酯层(50,100,200,300 mg·L-1)、水层(25,50,75,100,150 mg·L-1);采用液质联用方法初步分析水层萃取部分的可能活性成分。结果:金花茶正丁醇、乙酸乙酯、水层部位对5种肿瘤均有抑制作用(P<0.05或P<0.01),且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各部分对5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强弱为:水层>正丁醇层>乙酸乙酯层,水层部位对上述5种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81.72,73.47,95.98,73.41,61.25 mg·L-1;水层萃取部分检测到的物质有24个,初步鉴定了其中的11个成分[分别为:(1R,3R,4R,5R)-1,3,4,5-tetrahydroxycyclohexanecarboxylic acid;daucic acid;二羟基-6-甲氧基-四氢-2H-吡喃-3-氧基-四氢-2H-吡喃-3,4,5-三醇;coumaroylquinic acid;1,3,4-tri-O-acetyl-alpha-D-fructofuranosyl,3,6-tri-O-acetyl-alpha-D-glucopyranoside;2S,3aR,4’S,5’S,6R,6’R,7R,7aS)-6,6’-bis[(acetyloxy)methyl]tetrahydro-4H,4’H-spiro[1,3-dioxolo[4,5-c]pyran-2,3’-pyran]-3a,4’,5’,7(6H)-tetrayl tetraacetate;(2S,3R,4R,5R,6S)-2-(2S,3R,4S,5S,6R)-4,5-二羟基-2-(5-羟基-7-甲氧基-2-(4-甲氧苯基)-4-羰基-4H-色烯-6-基)-6-(羟甲基)-四氢-2H-吡喃-3-氧基-4,5-二羟基-6-甲基-四氢-2H-吡喃-3-基乙酸酯;vitexin-7-glucoside;luteolin-7-diglucoside;7-O-β-D-glucopyranosyl-kaempferol-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ilexside II],同时表征了另外13个未鉴定成分的质谱信息。结论:金花茶不同萃取部位体外实验有抗肿瘤活性,水层部分可能是金花茶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需要进一步对水层部分的这些可能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鉴定以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6):117-120
目的:研究金花茶多糖对四氯化碳(CCl_4)诱发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120 mg/kg)和金花茶多糖组(200 mg/kg,100 mg/kg,50 mg/kg)。除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外,各治疗组按20 ml/kg剂量灌胃给药,每天按时灌胃1次,共7天。末次给药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腹腔注射0.12%CCl_4花生油(10 ml/kg)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禁食不禁水24 h后,眼球取血,收集肝脏。生化法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或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表达水平和一氧化氮(NO)含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NF-κB蛋白表达情况;HE染色肝切片,显微镜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CCl_4模型组相比,金花茶多糖剂量组(200mg/kg,100 mg/kg)小鼠血清中ALT、AST及MDA含量降低,SOD及GSH-Px的活性升高;肝组织中NO含量显著降低;肝组织中TNF-α、IL-1β、IL-6及NF-κB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病理切片表明金花茶多糖剂量组(200 mg/kg,100 mg/kg)小鼠肝损伤显著减轻。而金花茶多糖50 mg/kg剂量组对CCl_4诱发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金花茶多糖对CCl_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清除自由基代谢产物,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及抗炎有关。  相似文献   
8.
陈秋虹  黄艳  周洁洁  覃祖前  刘布鸣  柴玲  莫建光 《中草药》2017,48(23):4845-4850
目的研究长柱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var.longistyl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多种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长柱金花茶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3,5,6,7,4′-五羟基二氢黄酮(2)、6-羟基山柰酚(3)、(-)-表阿福豆素(4)、(-)-表儿茶素(5)、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6)、α-菠菜甾醇(7)、β-胡萝卜苷(8)、5,7,3′,4′-四甲氧基黄酮(9)、7,3′,4′-三甲氧基-5-羟基黄酮(10)、5,7,3′,4′,5′-五甲氧基黄酮(11)、3-O-乙酰齐墩果酸(12)、正三十四烷醇(13)、β-香树脂醇(14)、α-菠菜甾醇-3-O-β-D-吡喃半乳糖苷(15)、芦丁(1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3、9~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金花茶种子乙醇提取物及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水溶部分3个极性部位对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RPMI1640培养基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细胞,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金花茶种子乙醇提取物及不同极性部位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金花茶种子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分和水溶部分对U937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89.74、65.19、63.74μg/ml,且抑制作用与样品浓度呈量效关系。结论金花茶种子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和水溶部分为其抗癌活性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0.
金花茶种子对激素相关性肿瘤体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金花茶种子不同提取物对激素相关性肿瘤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金花茶种子不同提取物对人宫颈癌HeLa S3细胞和人前列腺癌PC3 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金花茶种子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分和水溶部分都显示了较强的抑制人宫颈癌HeLa S3细胞和人前列腺癌PC3 细胞增殖的作用,其IC50分别为85.88,67.62,55.71 μg/ml和63.06,56.20,68.53 μg/ml,且抑制作用和样品浓度呈量效关系.结论 金花茶种子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和水溶部分在体外对激素相关性肿瘤具有抑制作用,为其抗癌活性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