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淡:脾胃虚弱 如果无论吃美味大餐还是清淡小菜,都总是觉得索然无味,甚至在没吃东西时也感到口淡,那么此时最好先看看舌苔,如果舌苔是薄薄的一层,可能是伤了脾胃。当出现这种情况,别一味地靠吃口重的食物来提味,也不用顿顿清汤白菜,因为这两种吃法都会加重脾胃虚弱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口味指人的味觉对食品滋味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的口味会发生异常变化,如口苦、口甜、口淡等。为了消除异常口味,有的人采用多饮水或多漱口的方法,但效果多不佳。这是什么缘故呢?祖国医学认为,口味的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心、脾两脏的功能。当然,其他脏腑有病也会影响脾胃的功能而使口味发生改变。口味异常除了与饮食、饮酒、吸烟、睡眠、药物等有关外,还有可能是疾病的信号。当口味异常时,要及时就医,找出原因。下面列出几种口味异常可能的病因。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非传染性疾病(NCD)高峰会议于9月份在纽约召开,能够让各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聚在一起讨论健康问题,足可见非传染性疾病的全球蔓延形势已经万分危急! 非传染性疾病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慢性病”,是指病情持续时间长、发展缓慢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四大类型,它们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的“头号杀手”。  相似文献   
4.
刘姿含 《保健医苑》2011,(12):24-25
<正>中医认为,口中乏味是脾作祟,口重反伤味蕾,细嚼慢咽、增大运动量都可"余味无穷",而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甚至青少年常出现"食而无味",对一日三餐都不"感冒"。其实味蕾是探测防御器,"没味道"甚至可能暗藏肿瘤威胁。  相似文献   
5.
钱英 《江苏中医》2000,21(9):18-19
临床根据病者口中主观味觉异常辨证,常可进一步了解脏腑寒热虚实,以提高临床疗效。本文举述口苦、口淡、口腻、口酸、口甜、口咸、口腥各一例的辩治体会,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心血管疾病是以心系病变为主的综合性疾病,常与肺、脾、肝、肾疾病相互影响。中医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重视心脏病变与其他脏器的关联。从口辨治心血管疾病,即从口内感觉来辨治心血管疾病,是在该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患者的自我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认为人口内的津液,与心、肝、脾、肺、肾五脏是相通的。对于健康的人来说,一般情况下口中是没有什么异味的,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如果口中出现苦、甜、咸、酸、辣、淡等异常味道,则说明五脏已经出现了功能障碍或出现了病象。 一般人常常认为这只是“小事”、“小问题”,但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则是“小事不小”。对于这些易被忽视的“小问题”,如果结合身体的其他状况,予以分析并加以中药调理,常可有效地预防某些疾病,对维护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一、口苦:《黄帝内经》指出:“肝气热则胆泄口苦”,即若出现口苦则意味着可能有内在的毛病。以口苦为主的  相似文献   
8.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后被广泛应用于癫证、郁证、狂证、惊悸怔忡、失眠等病证的治疗。蒋健教授认为本方可以用来治疗神经官能症类疾病,用其治疗胃肠寒冷、口淡无味、遗精、早泄等证,取得佳效。  相似文献   
9.
寇秘榔  谭令  白雪  钟琪  陈晨  赵琰  屈会化 《中医学报》2021,36(3):559-562
口酸证属饮食积滞者,应调和脾胃以消化积食,予半夏泻心汤合消食导滞之品治疗;口苦证属少阳枢机不利者,应和解少阳、疏利气机,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口甜证属湿热蕴脾者,应健脾益气、清利湿热,予参苓白术散合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口辣证属肺热上逆者,应清肺胃伏火,予半夏泻心汤加清热养阴之品治疗;口咸证属肾液上泛者,予补肾益精,善用当归、熟地黄等药治疗;口黏腻证属脾虚湿盛者,应和中燥湿,予平胃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口臭证属湿热中阻者,应清利湿热,兼补阴液,予平胃散合甘露饮加减治疗;口淡证属外毒、湿热者,应调和营卫、和解少阳,予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0.
陈秀玲 《河南中医》2011,31(4):419-420
二陈汤方出<和剂局方>,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四药组成,功专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是治疗痰证的基础方,临床用之治疗胁痛、胃脘痛、口淡症、眩晕、妊娠恶阻、咳嗽均获佳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