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6篇
中国医学   136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晓兰  赖荣才  陈体强  石林春  陈士林 《中草药》2020,51(14):3770-3776
目的筛选赤芝三萜合成途径中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FPS)基因的上游调控转录因子。方法首先克隆了FPS基因启动子,并连接至pAbAi质粒构建诱饵载体pAbAi-FPS。将pAbAi-FPS转化Y1H酵母感受态细胞构建诱饵菌。采用SMART技术构建赤芝酵母单杂交cDNA文库,再将纯化的双链cDNA、pGADT7-Rec共转化诱饵菌株,筛选FPS上游的转录调控因子。结果构建了含pAbAi-FPS的诱饵载体并筛选出诱饵菌株,构建了cDNA文库并转化诱饵菌株,筛选出阳性克隆37个,得到作用FPS基因上游的转录调控因子18个,包括转录因子3个、核糖体蛋白5个及其他家族蛋白10个。结论筛选出转录因子GlSNF2、GlMHR和GlZn2Cys6为调控FPS表达的候选基因,为深入研究FPS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中草药因“简、便、廉、验”,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成为研究热点。该文总结近年来茯苓主要活性成分三萜类、多糖类等化合物抗肿瘤的研究进展并加以述评,以期为茯苓抗肿瘤提供客观且全面的研究参考。方法:对PubMed、谷歌学术和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搜索,搜索时间跨度为1995至2022年,关键词定义为茯苓和恶性肿瘤,文献包括基础研究、临床观察和综述。结果:检索结果显示茯苓主要活性成分以茯苓酸为代表的三萜类、以茯苓多糖为代表的多糖类等化合物在抑制恶性肿瘤增殖与诱导凋亡、抑制侵袭转移、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表现出广泛的药理作用。另外,茯苓的栽培方式、用药部位、生长环境、采收周期、用药剂型、加工方式等均影响茯苓不同有效成分的含量。结论:茯苓多糖及三萜类成分在抗肿瘤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但仍面临着创新性不足和缺乏高质量临床试验的问题。中药茯苓各方面质控标准化的缺失可能会影响茯苓发挥其最大程度的抗肿瘤作用,亟待个性化、标准化的质控标准出台。茯苓抗肿瘤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从日本七叶树Aesculus turbinata Bl.种子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得3个二萜皂化合物,经光谱学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七叶树皂苷IVc:22α-O-巴豆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Ⅰ),异七叶树皂苷Ia:21β-O-巴豆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3β  相似文献   
4.
从日本七叶树 Aesculus turbinata Blume.种子的 70%乙醇提取物中分得 4个三萜皂苷化合物,经光谱学分析鉴定了其中 2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七叶皂苷Ⅰa:21β-巴豆酰基-22a-乙酸基原七叶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1β-tigloyl-22α-acetylprotoaescigenin-3β-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和七叶皂苷Ⅰb:21β-当归酰基-22α-乙酰基原七叶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1β-an-gelovl-22a-acetylprotoaescigenin-3β-O-[β-D-glucon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l-4)]-β-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均为首次从日本七叶树  相似文献   
5.
积雪草总苷对小鼠抑郁行为和脑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瑶  韩婷  秦路平  芮耀诚  郑汉臣 《中药材》2003,26(12):870-873
目的:采用小鼠强迫游泳抑郁症模型,观察积雪草总苷的抗抑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丙咪嗪组和积雪草总苷组,分析药物对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及脑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丙咪嗪组和积雪草总苷低、中、高3个剂量能够显著缩短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改善强迫游泳所致小鼠脑内氨基酸含量的失调。结论:积雪草总苷具有抗抑郁活性。  相似文献   
6.
Six new triterpenes, 3β,6β-dihydroxyurs-12-en-27-oic acid (1), 3β,6β,24-trihydroxyurs-12-en-27-oic acid (2), 3β,6β,7α-trihydroxyurs-12-en-27-oic acid (3), 3β-acetoxy-6β-hydroxyurs-12-en-27-oic acid (4), 3β,6β,24-trihydroxyolean-12-en-27-oic acid (5), and 3β,6β,7α-trihydroxyolean-12-en-27-oic acid (6),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hizomes of Astilbe chinensis.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1D- and 2D-NMR analyses and HR-MS experiments. The isolated compounds exhibited significant cytotoxic activities against the SK-N-SH and HL-60 cell lines.  相似文献   
7.
Two electron‐deficient tetracyclic monomers, 6,9‐dibromo‐7,8‐bis(octyloxy)‐11H‐indeno[2,1‐b] quinoxalin‐11‐one ( M1 ) and 1,3‐bis(5′‐bromo‐4′‐hexylthiophen‐2‐yl)‐9H‐indeno[1,2‐b]thieno[3,4‐e]pyrazin‐9‐one ( M2 ), are synthesized through condensation of ninhydrin with aromatic diamines in good yields. Copolymerization of M1 with thiophene (Th) and dithieno[3,2‐b:2′,3′‐d]silole (DTS), and M2 with DTS affords three new D–A conjugated copolymers, P1 – P3, respectively . The optical, electrochemical, and photovoltaic properties of P1–P3 are investigated. P3 exhibits a broad absorption (300–1100 nm) and a low bandgap of 1.24 eV. Solar cells based on P3 /[6,6]‐phenyl C71 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 (PC71BM) blends afford a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1.93% and a very broad spectral response (300–1020 nm).

  相似文献   

8.
雷公藤是一味传统中药,所含化学成分丰富,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在刘昌孝院士提出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新概念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雷公藤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并根据质量标志物的定义结合雷公藤的传统药效、传统药性、临床用药新用途、可测成分、入血成分和配伍研究进行分析,对雷公藤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以期为雷公藤药材质量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苣荬菜根部总三萜皂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B-8、D-101、D-4020、HPD-400和NKA-95种大孔树脂对苣荬菜根部总三萜皂苷进行纯化,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50g·L-1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为显色系统,在546nm波长处测定总三萜皂苷含量。结果在AB-8、D-101、D-4020、HPD-400和NKA-9 5种树脂中,D-101对苣荬菜根部总三萜皂苷纯化效果最好;齐墩果酸质量浓度在0.034 20.106 5mg·mL-1范围内,吸光度与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8.298 2 X-0.084 9(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3%,RSD=1.5%(n=5),苣荬菜根部总三萜皂苷含量为0.202%,RSD=2.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可靠,对设备要求不高,适用于苣荬菜根部总三萜皂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茯苓皮中松苓新酸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Lichrospher C18色谱柱(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水溶液(80∶20),检测波长为242 nm,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30 ℃,进样量为10 μL。结果 松苓新酸在0.142 5~2.280 0 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3),平均回收率为101.83%,RSD值为1.45%(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茯苓皮中松苓新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